图书介绍
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重点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剑虹,李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877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87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抗诉-研究-中国;行政诉讼-抗诉-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重点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检察业务技能丛书》总序1
序1
第一篇 民事行政检察法律关系主体1
第一章 民事行政检察法律关系主体结构1
一、民事行政检察法律关系主体结构概述1
二、民事行政检察法律关系主体结构分析2
第二章 民事行政检察法律关系主体4
一、民事行政检察法律关系主体概述4
二、监督主体4
三、被监督主体5
第三章 正确处理民事行政检察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系9
一、正确处理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的关系9
二、正确处理人民检察院与诉讼当事人的关系12
第二篇 办理民事行政检察申诉案件的程序与规范15
第一章 受理15
第一节 受理的形式审查16
一、形式审查的部门16
二、形式审查的主要内容17
三、相关疑难问题19
第二节 不予受理的若干情形21
第三节 受理的流程24
第二章 立案25
第一节 立案权的行使及其法律后果25
一、立案权的行使现状25
二、立案的法律后果26
三、立案时应注意的问题27
第二节 立案的条件27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可能不足的27
二、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可能有错误的28
三、原审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28
四、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可能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杠法裁判行为的28
第三节 立案的流程29
第三章 审查31
第一节 证据审查31
一、单一证据的审查判断32
二、全案证据的审查判断34
第二节 举证责任审查35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35
二、对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审查36
三、对当事人自认的审查38
四、对免除举证责任事由的审查39
第三节 审查的流程40
第四章 提请抗诉和抗诉43
第一节 抗诉条件43
一、民事案件的抗诉条件43
二、行政案件的抗诉条件48
第二节 提请抗诉和提出抗诉的办案流程49
一、提请抗诉的办案流程49
二、提出抗诉的办案流程51
第五章 不抗诉和终止审查54
第一节 不抗诉和终止审查的条件54
一、不抗诉的条件54
二、终止审查的条件55
第二节 不抗诉和终止审查的办案流程55
一、审查终结55
二、讨论汇报、作出决定56
三、送达与息诉56
第六章 再审程序和出庭57
第一节 庭前工作57
一、确定出庭人员57
二、准备出庭意见58
三、做好庭前交流59
第二节 出庭工作59
一、宣读《抗诉书》59
二、发表出庭意见59
三、庭审监督59
第三节 庭后工作60
一、检调对接60
二、列席审委会60
三、再审判决、裁定的审查61
第七章 规范民行办案机制62
第一节 公开审查机制63
一、公开审查机制的意义63
二、公开审查机制的基本内容63
三、公开审查机制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65
第二节 流程管理机制65
一、流程管理机制的意义65
二、流程管理机制的基本内容66
三、流程管理机制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67
第三节 备案审查机制68
一、备案审查机制的意义68
二、备案审查机制的基本内容68
三、备案审查机制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69
第四节 案件协调机制70
一、案件协调机制的意义70
二、案件协调机制的基本内容70
三、案件协调机制在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70
第三篇 办理民事行政检察申诉案件的方法73
第一章 民行息诉工作的方法73
第一节 抗诉与息诉的关系73
一、抗诉与息诉的关系74
二、影响息诉工作的因素与应对措施75
第二节 申诉人心理、申诉类型的分析77
一、申诉人心理分析的必要性77
二、申诉人心理分类78
第三节 息诉工作方法81
一、体会民情,树立责任意识81
二、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81
三、研究心态,确定工作方案82
四、坚持原则,释法说理详尽到位84
五、公开审查,增强息诉说服力84
六、内外联动,共同做好息诉工作85
七、运用和解,意思自治化解纷争85
第四节 群体性申诉案件申诉人的心理状态与应对措施86
一、群体申诉心理和群体申诉的形成86
二、群体申诉人心理构成与特点87
三、做好群体性申诉案件息诉工作的方法88
第二章 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的审查方法90
第一节 民事行政抗诉案件的对照审查方法90
一、对照审查案件事实与法院确定的案由是否对应91
二、对照审查诉讼请求与审理、裁判范围是否涵盖91
三、对照审查法院认定的事实与证据所能证明的事实是否一致92
四、对照审查法院审理程序与程序法规定是否存在违法情形92
五、对照审查案件事实与适用法律是否正确92
六、对照审查法院分配的举证责任与证据规则是否相符93
七、对照审查其他与裁判结果不相符的情形93
第二节 民事抗诉案件的审查方法93
一、法律推理法93
二、查验证据法95
三、法律关系破解法97
四、诉讼请求对照法98
五、审核法律适用法99
六、程序追迹法101
七、揣摩心理法101
第三节 行政抗诉案件的审查方法102
一、注意把握法院在两种诉讼中的审查对象102
二、注意把握法律适用的特点103
三、注意把握举证责任的分配104
四、注意把握行政案件的抗诉条件104
第三章 民事行政检察法律文书制作106
第一节 民事行政检察法律文书概要106
一、民事行政检察法律文书的特点106
二、民事行政检察法律文书的种类107
三、民事行政检察法律文书的功能107
第二节 民事行政检察法律文书制作的要求108
一、基本格式108
二、数字的用法108
三、标点符号的用法109
四、计量单位的用法109
五、印制的标准110
第三节 民事行政抗诉书说理110
一、民事行政抗诉书说理的意义110
二、民事行政抗诉书说理的主要问题112
三、民行抗诉书说理的基本要求113
四、民行抗诉书说理的要求115
第四章 再审检察建议121
第一节 再审检察建议概要121
一、再审检察建议的特点121
二、再审检察建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122
第二节 再审检察建议的作用和适用范围123
一、再审检察建议的作用123
二、再审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125
第三节 再审检察建议的运用方式126
一、用抗诉确保再审质量126
二、提示违法要点,让法院自愿再审126
三、正误对照,纠正差错方便快捷128
四、快刀斩乱麻,平息简单纠纷128
五、深入调查研究,化解涉农纠纷129
六、曲线救济,弥补抗诉不足130
第五章 申诉和解131
第一节 申诉和解概要131
一、在民事检察工作中进行申诉和解的依据132
二、民事抗诉程序中进行和解应当遵循的原则133
第二节 申诉和解工作的注意事项134
一、申诉和解的适用范围134
二、申诉和解的步骤—“五步曲”134
三、和解协议的生效形式及时间136
第三节 申诉和解的工作方法136
一、抗诉带动法137
二、析法说理法137
三、情感疏导法138
四、换位思考法138
五、多方调解法139
六、“背对背”法139
第四篇 民事行政检察申诉案件的疑难问题与处理方法141
第一章 几类重点民事行政检察申诉案件的审查方法141
第一节 合同纠纷申诉案件141
一、合同成立纠纷142
二、合同生效纠纷143
三、合同效力纠纷144
四、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纠纷148
五、合同的保全150
六、合同解除纠纷152
七、合同违约责任的审查154
八、合同担保的审查155
第二节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申诉案件161
一、审查赔偿义务人是否恰当162
二、审查赔偿责任的分担比例是否合理165
三、审查赔偿范围和赔偿数额的计算是否准确168
第三节 房地产纠纷申诉案件172
一、一房二卖申诉案的审查172
二、擅自处分共有房屋申诉案的审查173
三、迟延交房申诉案的审查174
四、变更合同申诉案的审查175
五、标的物瑕疵申诉案的审查176
第四节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申诉案件177
一、审查法律适用是否正确178
二、审查赔偿主体是否恰当179
三、审查责任的划分及责任承担是否合理180
四、审查赔偿费用的确定及计算是否正确182
第五节 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申诉案件184
一、一般医疗损害赔偿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区别185
二、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与责任性质187
三、审查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申诉案件实务中应把握的焦点和疑难问题189
第六节 行政颁证申诉案件192
一、法院应否对行政机关发证的依据进行实体审查192
二、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中与行政相对人订立合同的行为是行政行为还是民事行为194
三、法院的判决无误,但结果却损害他人利益的申诉案件,检察机关如何应对196
四、法院可否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理性审查197
五、非行政主体实施的具有管理性质的行为是否可认定为行政行为198
第二章 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应注意的问题200
第一节 关于检察机关调查200
一、检察机关调查涵义的正确把握200
二、检察机关调查的几种法定情形201
三、检察机关调查的方法201
四、检察机关调查中应把握的原则208
第二节 民事申诉案件中鉴定结论的审查209
一、看鉴定结论书的内容是否具备必备款项210
二、看决定、委托鉴定的主体和鉴定机构、主体是否符合法定要求210
三、看鉴定的客体和鉴定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211
四、看鉴定结论是否具备实体真实的条件211
五、看不同形式的鉴定结论效力是否等同212
六、看判决对数个合法有效鉴定结论的采用是否恰当214
第三节 对诉讼时效的审查216
一、对诉讼时效审查的意义216
二、诉讼时效审查监督的内容218
三、关于行政申诉案件和劳动争议案件的时效审查224
第五篇 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发展229
第一章 对支持起诉的实践探索229
第一节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必要性分析229
一、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的现实必要性229
二、检察机关是最合适的支持起诉机关230
第二节 支持起诉的实践探索232
一、各地检察机关的有益探索232
二、实践探索给我们的启示234
三、完善支持起诉的思考236
第三节 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应注意的问题238
一、应设立配套的程序保障机制238
二、应合理定位,遵循举证程序和诉讼参与程序239
三、应协调好与原告、被告之间的权利关系239
第二章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实践探索241
第一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一种特殊的民事诉讼241
第二节 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和地位242
第三节 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和职权244
一、检察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244
二、检察机关办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职权246
第四节 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相关程序问题247
一、案件移送247
二、全面审查248
三、撰写《刑事附带民事起诉书》248
四、出庭支持公诉248
五、附带民事诉讼的执行249
第五节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之重构249
一、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251
二、扩大请求赔偿损失的范围251
三、适当限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251
四、明确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时效252
第三章 对执行程序的检察监督253
第一节 人民法院执行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53
第二节 检察监督的局限性及应遵循的原则254
一、检察监督的局限性254
二、检察监督应遵循的原则256
第三节 执行程序检察监督的内容、方式256
一、检察监督的内容256
二、检察监督的方式257
参考文献260
后记265
热门推荐
- 3910731.html
- 1064963.html
- 1641713.html
- 3194266.html
- 1120495.html
- 3475453.html
- 999259.html
- 8592.html
- 2364637.html
- 84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92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74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1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8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4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1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9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3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6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