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孔子语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孔子语录
  • 林定川编撰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7809340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4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64页
  • 主题词:孔丘(前551~前479)-语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孔子语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忠诚1

1 事君勿欺而犯之1

2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2

3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2

4 臧武仲不要君吾不信也3

5 令尹子文忠矣3

6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5

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5

8 吾无隐乎尔6

9 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7

10 人之生也直8

11 孰谓微生高直9

第二篇 孝悌10

12 入则孝出则弟10

13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11

14 无违11

15 父母唯其疾之忧12

16 不敬何以别于犬马13

17 色难13

18 孝哉闵子骞14

19 事父母劳而不怨14

20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15

第三篇 仁爱16

21 克己复礼为仁16

22 爱人17

23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18

2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9

25 仁者其言也讱20

26 恭宽信敏惠为仁21

27 刚毅木讷近仁21

28 恕可终身行之22

29 吾道一以贯之23

3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3

31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25

32 有杀身以成仁25

33 我欲仁斯仁至矣26

34 以与尔邻里乡党26

35 与其进不与其退27

36 固相师之道也28

37 当仁不让于师29

38 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29

39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30

40 好仁者无以尚之30

41 臧文仲其窃位者与31

第四篇 道义33

42 何莫由斯道也33

43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33

44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34

45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35

46 先事后得非崇德与35

47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36

48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夫37

49 知德者鲜矣38

50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38

51 乡原德之贼也39

52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39

53 见善如不及40

54 义之与比40

55 非敢为佞也疾固也41

56 幼而不孙弟42

57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43

58 恶称人之恶者44

59 赐也贤乎哉44

60 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45

61 孟之反不伐46

62 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46

63 齐景公有马千驷48

64 晋文公谲而不正48

第五篇 礼乐50

65 礼云礼云50

66 礼与其奢也宁俭51

67 绘事后素51

68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52

69 夏礼吾能言之53

70 吾从周54

71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55

72 事君尽礼55

73 射不主皮56

74 虽违众吾从下56

75 恭而无礼则劳57

76 回也予不得视犹子也58

77 吾不得徒行以为之椁59

78 述而不作59

79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60

80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61

81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61

82 奚取于三家之堂62

83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63

84 吾不欲观之矣64

85 知其说者其如示诸斯乎64

86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65

87 雅、颂各得其所65

88 乐其可知也66

89 《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67

90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68

91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68

92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69

第六篇 廉耻70

9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0

94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71

95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71

96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72

97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73

98 始有日苟合矣73

99 君子周急不继富74

100 与其不孙也宁固75

101 以约失之者鲜矣76

102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76

103 邦无道谷耻也77

104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77

105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78

106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79

107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80

第七篇 修身81

108 修己以敬81

109 譬如为山譬如平地82

1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2

111 德之不修是吾忧也83

112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83

11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84

114 君子有三戒84

115 君子有三畏85

116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86

117 君子有九思86

118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87

119 亦可以为成人矣88

120 行已有耻89

121 质直而好义90

122 不践迹亦不入于室92

123 见贤思齐焉92

12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93

125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93

126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94

127 苟有过人必知之94

128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95

129 出则事公卿96

130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96

131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97

132 其然岂其然乎97

133 文莫吾犹人也98

134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99

135 回也非助我者也100

136 吾执御矣100

137 吾不知之矣101

138 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102

139 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102

140 是道也何足以臧103

141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103

14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104

第八篇 立志105

143 匹夫不可夺志也105

144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105

145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106

146 吾与点也107

147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11

148 苟有用我者111

149 吾其为东周乎112

150 人而无恒不占而已矣113

151 亡而为有难乎有恒矣114

152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114

153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115

154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116

第九篇 学问117

155 学而时习之117

156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118

157 吾尝终日不食119

158 不如丘之好学也119

15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120

160 我非生而知之者120

161 吾不试故艺121

162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121

163 入太庙每事问是礼也122

164 予一以贯之123

165 贤哉回也124

166 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124

167 就有道而正焉125

16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126

169 三年学不至于谷126

170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127

17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27

172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128

173 古之学者为己128

17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8

175 学而不思则罔129

176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129

177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130

178 何莫学夫诗131

179 曰思无邪131

180 女为《周南》《召南》矣乎132

181 不学《诗》无以言133

182 虽多亦奚以为134

第十篇 智愚135

183 邦有道则知无道则愚135

184 敬鬼神而远之135

18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36

186 择不处仁焉得知137

187 回也不愚137

188 回也其庶乎屡空138

189 惟上知与下愚不移139

190 生而知之者上也139

191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140

192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41

193 臧文仲居蔡141

第十一篇 言行143

194 欲讷于言而敏于行143

195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143

196 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144

197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144

198 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145

199 有德者必有言146

200 言忠信行笃敬146

201 邦无道危行言孙148

202 予欲无言148

203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149

204 多闻阙疑多见阙殆149

205 辞达而已矣150

206 为命裨谌草创之151

207 侍于君子有三愆152

208 使乎使乎152

209 既往不咎153

210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154

211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155

212 焉用佞155

213 小不忍则乱大谋156

214 再斯可矣156

215 放于利而行多怨157

第十二篇 勇毅158

216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158

217 好勇疾贫乱也159

218 仁者必有勇159

219 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159

220 骥不称其力160

221 枨也欲焉得刚161

222 色厉而内荏161

第十三篇 知人163

223 患不知人也163

224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163

225 众恶之必察焉164

226 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164

227 观过斯知仁矣165

228 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65

229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166

230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166

231 论笃是与167

232 巧言令色鲜矣仁168

233 后生可畏168

234 过犹不及169

235 由也可使治其赋也169

236 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170

237 弑父与君亦不从也171

238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172

239 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173

240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174

241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恸174

242 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175

243 有颜回者好学175

244 吾与女弗如也176

245 女器也176

246 赐也非尔所及也177

247 君子哉若人177

248 邦有道不废178

249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178

250 犁牛之子骍且角179

251 雍也可使南面180

252 桑伯子可也简180

253 尚德哉若人181

254 是故恶夫佞者182

255 朽木不可雕也183

256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183

257 非求益者也184

258 公叔文子可以为文矣185

第十四篇 交际186

259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186

26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87

261 德不孤必有邻187

262 必也狂狷乎188

263 忠告而善道之188

264 晏平仲善与人交189

265 不逆诈不亿不信189

266 切切偲偲怡怡如也190

267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90

268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191

269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191

270 道不同不相为谋192

第十五篇 识时193

271 山梁雌雉时哉时哉193

272 逝者如斯夫194

273 凤鸟不至194

274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95

275 鲁卫之政兄弟也196

276 齐一变至于鲁196

277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197

278 觚不觚197

279 居上不宽198

280 恶紫之夺朱也198

281 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199

282 古者民有三疾200

283 吾犹及史之阙文也201

284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01

285 军旅之事未之学也203

第十六篇 处世205

286 志于道205

287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205

288 我待贾者也206

289 吾岂匏瓜也哉207

290 朝闻道夕死可矣208

291 吾其与闻之208

29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09

293 难乎免于今之世矣209

294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210

295 果哉未之难矣210

296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212

297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213

298 贤者辟世213

299 无可无不可214

第十七篇 治国216

300 节用而爱人216

301 道之以德216

302 行夏之时217

303 富之教之218

304 民无信不立219

305 尊五美屏四恶219

306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222

307 必也正名乎223

308 无欲速无见小利224

309 君子学道则爱人225

310 为政以德226

311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226

312 其身正不令而行227

313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227

314 政者正也228

315 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228

316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229

317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230

318 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30

319 上好礼则民易使也231

320 临之以庄则敬231

321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232

322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233

323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33

324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234

325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234

326 近者说远者来235

327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236

328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236

329 必也使无讼乎237

330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237

331 爱之能勿劳乎238

332 先之劳之238

333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239

334 才难240

335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241

336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241

337 女得人焉耳乎242

338 夫如是奚其丧243

339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243

340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245

第十八篇 教育249

341 有教无类249

342 吾未尝无诲焉249

343 不愤不启250

344 求也退故进之251

345 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252

346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252

347 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53

348 不知所以裁之253

第十九篇 天命255

349 天之未丧斯文也255

350 吾以女为死矣256

351 天生德于予256

352 知我者其天乎257

353 天丧予258

354 予所否者天厌之258

355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259

356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260

357 亡之命也夫260

358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261

第二十篇 丧祭263

359 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263

360 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265

361 必也亲丧乎266

362 吾不与祭如不祭266

363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267

364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267

365 丘之祷久矣267

第廿一篇 圣贤269

366 大哉尧之为君也269

367 舜禹之有天下也270

368 禹吾无间然矣270

369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271

370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272

371 管仲之力也273

372 管仲有三归273

373 子产惠人也275

374 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275

375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276

376 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276

377 殷有三仁焉277

第廿二篇 君子279

378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79

379 君子义以为质279

380 君子怀德280

381 君子成人之美281

382 君子不重则不威281

383 君子不器282

384 君子坦荡荡282

385 君子不忧不惧283

386 君子无所争283

387 君子矜而不争284

388 君子周而不比284

389 君子和而不同285

390 君子上达285

391 君子固穷286

392 君子求诸己287

393 君子泰而不骄287

394 君子贞而不谅287

395 君子博学以文288

396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288

397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289

398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289

附文293

《论语》古训质疑(上篇)293

《论语》古训质疑(中篇)311

《论语》古训质疑(下篇)323

后记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