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石油物探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石油物探技术
  • 中国石化员工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赵金洲本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 ISBN:751142159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26页
  • 文件大小:142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石油物探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震勘探基本理论1

1.1 地震勘探地质基础1

1.1.1 地球的圈层结构1

1.1.2 地壳的岩石组成及特征4

1.1.3 地质构造13

1.1.4 石油地质21

1.2 地震波运动学理论32

1.2.1 几何地震学基本概念32

1.2.2 一个界面情况下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40

1.2.3 多层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特征及数学表达式47

1.3 地震波动力学特征描述55

1.3.1 弹性波的波动方程55

1.3.2 地震波的频谱59

1.3.3 地震波的振幅62

1.3.4 地震波速度及影响因素分析65

本章思考题73

第2章 石油物探测量技术74

2.1 石油物探测量基础知识74

2.1.1 石油物探测量的任务75

2.1.2 大地测量的基准面75

2.1.3 大地测量的坐标系统76

2.1.4 物探测量的三北方向80

2.1.5 物探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81

2.2 物探测量技术83

2.2.1 导线测量技术83

2.2.2 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85

2.2.3 水底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96

2.2.4 中深海综合导航定位技术98

2.3 物探测量的实施101

2.3.1 准备工作101

2.3.2 控制测量104

2.3.3 物理点布设110

本章思考题119

第3章 地震勘探采集设计技术120

3.1 地震勘探采集设计依据120

3.1.1 采集设计的基本依据120

3.1.2 不同勘探阶段的设计依据120

3.1.3 观测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21

3.2 采集设计的前期准备121

3.2.1 工区踏勘121

3.2.2 资料收集121

3.3 野外观测系统122

3.3.1 观测系统中的术语122

3.3.2 多次覆盖的观测系统123

3.3.3 观测系统图示123

3.3.4 观测系统类型123

3.3.5 观测系统设计的工作步骤127

3.4 观测系统参数论证127

3.4.1 道间距的选择127

3.4.2 三维面元尺度的论证128

3.4.3 炮检距论证129

3.4.4 覆盖次数论证131

3.4.5 方位角论证132

3.4.6 偏移孔径论证133

3.5 观测系统属性分析技术133

3.5.1 CMP面元属性分析133

3.5.2 正演模拟分析技术135

3.5.3 照明分析技术139

3.6 海上常用地震观测系统141

3.6.1 简单连续二维观测系统141

3.6.2 多次覆盖二维观测系统141

3.6.3 海上三维地震观测系统142

3.7 特殊观测系统的设计技术142

3.7.1 针对地质目标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142

3.7.2 高密度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142

3.7.3 多波多分量三维观测系统设计技术143

3.8 观测系统应用实例144

3.8.1 二维应用实例144

3.8.2 三维地震采集应用实例146

本章思考题149

第4章 地震勘探激发与接收技术150

4.1 表层结构调查150

4.1.1 小折射150

4.1.2 单井微测井152

4.1.3 双井微测井152

4.1.4 地质雷达154

4.1.5 岩性取心155

4.2 地震波的激发技术155

4.2.1 地震震源类型155

4.2.2 炸药震源及激发技术155

4.2.3 可控震源及激发技术159

4.2.4 气枪震源及激发技术161

4.3 地震波的接收技术162

4.3.1 地震检波器类型162

4.3.2 组合压噪技术162

4.3.3 检波器耦合技术165

4.3.4 海上地震接收技术167

本章思考题174

第5章 地震数据采集装备175

5.1 地震勘探仪器175

5.1.1 常用数字地震仪及其特点176

5.1.2 地面辅助设备178

5.2 地震钻井设备181

5.2.1 地震勘探常规钻具181

5.2.2 山地钻具181

5.2.3 沙漠、戈壁钻具182

5.2.4 滩涂、沼泽钻具183

5.3 地震震源设备183

5.3.1 地震可控震源183

5.3.2 气枪震源船185

5.3.3 中深海地震震源设备187

5.4 其他地震采集装备201

本章思考题201

第6章 预处理及真振幅恢复202

6.1 地震资料处理概述202

6.2 观测系统定义203

6.3 地震波能量补偿204

6.3.1 地震波的衰减机制及影响衰减的因素204

6.3.2 真振幅恢复206

6.3.3 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207

6.3.4 剩余振幅补偿技术208

6.4 地震资料检查210

6.5 预处理小结211

本章思考题211

第7章 噪音去除技术212

7.1 去噪技术综述212

7.2 噪音的分类及特点212

7.2.1 陆地噪音的分类及分析212

7.2.2 滩浅海地区噪音分析213

7.3 噪音的去除方法214

7.4 叠后去噪技术221

7.5 去噪处理小结222

本章思考题222

第8章 静校正处理技术223

8.1 静校正处理技术综述223

8.2 近地表静校正224

8.2.1 高程静校正228

8.2.2 折射波静校正229

8.2.3 初至波层析静校正230

8.3 剩余静校正231

8.3.1 方法原理231

8.3.2 剩余静校正模型道232

8.4 静校正小结234

本章思考题235

第9章 反褶积处理技术236

9.1 概述236

9.2 叠前反褶积237

9.2.1 叠前反褶积的分类238

9.2.2 子波反褶积238

9.2.3 预测反褶积238

9.2.4 地表一致性反褶积242

9.3 叠后反褶积244

9.4 反褶积小结246

本章思考题246

第10章 动校正和叠加技术247

10.1 概述247

10.2 速度分析247

10.2.1 基本的速度分析判别准则248

10.2.2 影响速度估算精度的因素250

10.2.3 常用的速度分析方法251

10.2.4 高精度速度分析技术252

10.3 动校正技术253

10.4 叠加技术255

10.4.1 常规水平叠加技术255

10.4.2 DMO技术258

10.4.3 四次项动校正(QMO)260

10.4.4 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263

10.5 本章小结265

本章思考题266

第11章 地震偏移成像技术267

11.1 概述267

11.2 叠后偏移269

11.2.1 克希霍夫积分法269

11.2.2 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偏移(FDMIG)270

11.2.3 扩展STOLT偏移271

11.2.4 F-X偏移272

11.2.5 相移法偏移273

11.3 叠前偏移275

11.3.1 叠前时间偏移275

11.3.2 非对称走时叠前时间偏移278

11.3.3 叠前深度偏移282

11.4 偏移成像技术小结287

本章思考题287

第12章 复杂油气藏地震识别技术288

12.1 复杂油气藏地震特征识别的基础研究288

12.1.1 地震岩石物理参数研究288

12.1.2 数值-物理联合地震正演模拟方法292

12.1.3 油气藏类型及特征295

12.2 复杂构造油气藏地震识别技术301

12.2.1 低序级断层地震特征定量识别技术301

12.2.2 微构造油气藏地震识别技术302

12.2.3 复杂构造油气藏地震特征识别实例分析304

12.3 地层油气藏地震特征定量识别技术304

12.3.1 地层油气藏尖灭线识别存在的问题304

12.3.2 地层油气藏尖灭线地震正演模型定量研究305

12.3.3 地层油气藏地震特征识别实例分析307

12.4 岩性油气藏地震特征识别技术308

12.4.1 河道砂体油气藏地震特征识别技术308

12.4.2 滩坝砂体油气藏地震特征识别技术310

12.4.3 砂砾岩体油气藏地震特征识别技术316

12.4.4 浊积岩油气藏地震特征识别技术317

12.5 火成岩油气藏地震识别技术319

12.5.1 火成岩的边界识别319

12.5.2 火成岩的外形识别特征319

12.6 裂缝性油气藏地震识别技术320

12.6.1 灰岩缝洞裂缝型油气藏地震识别技术320

12.6.2 灰岩礁滩孔隙-裂缝型油气藏地震识别技术320

12.6.3 泥页岩裂缝油气藏地震识别技术321

12.7 多种地震资料速度陷阱的地震特征及判识322

12.7.1 高速体引起的速度陷阱速度上拉陷阱判识322

12.7.2 低速体引起的速度陷阱速度下拉陷阱判识322

本章思考题324

第13章 复杂断块油气藏地震解释技术325

13.1 断层平面识别技术325

13.1.1 相干分析技术325

13.1.2 倾角检测技术331

13.2 断块空间解释技术333

13.2.1 层位综合标定技术333

13.2.2 断层空间解释技术337

13.3 断层封堵分析技术342

13.3.1 断层封堵分析方法342

13.3.2 断层封堵综合评价346

13.4 复杂断块油气藏解释实例347

13.4.1 综合标定技术347

13.4.2 构造精细解释技术349

13.4.3 断层封堵性分析技术352

13.4.4 圈闭综合评价技术355

本章思考题357

第14章 地层油气藏综合解释技术358

14.1 地层超覆及不整合油气藏综合解释技术358

14.1.1 地层油藏“三级不整合”成因机制及五种成藏模式358

14.1.2 地层圈闭识别与地震预测技术362

14.1.3 应用效果369

14.2 潜山油藏综合解释技术369

14.2.1 潜山油气藏勘探概况369

14.2.2 潜山重震联合反演技术370

14.2.3 潜山精细构造解释技术370

14.2.4 潜山有利储层预测技术374

14.2.5 潜山含油气评价技术376

14.2.6 应用实例及效果376

本章思考题377

第15章 岩性油藏地震勘探技术378

15.1 河道砂体油气藏地震预测技术378

15.1.1 河流相储层基本地质特征378

15.1.2 储层岩石物理特征及地震相参数物理意义380

15.1.3 河道砂体储层地震识别描述技术382

15.1.4 河流相储层预测效果385

15.2 滩坝砂岩储层地震预测技术385

15.2.1 滩坝砂岩储层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386

15.2.2 高精度古地形恢复技术预测滩坝砂岩宏观分布386

15.2.3 滩坝砂岩储层地球物理响应正演模拟388

15.2.4 滩坝砂岩储层地震属性预测技术391

15.2.5 滩坝砂岩储层预测效果394

15.3 砂砾岩体油藏地震预测技术395

15.3.1 砂砾岩体地震、地质特征395

15.3.2 砂砾岩体勘探技术396

15.3.3 砂砾岩体勘探成果401

15.4 浊积岩地震预测技术402

15.4.1 浊积岩分序级地震识别方法402

15.4.2 浊积岩储层预测技术405

15.4.3 应用效果408

本章思考题408

第16章 天然气藏地震识别技术409

16.1 天然气藏地震识别的岩石物理基础409

16.1.1 岩石物理基础409

16.1.2 岩石物理参数与储层参数分析413

16.1.3 含油气敏感性参数分析414

16.2 基于叠后振幅的含气性识别技术416

16.2.1 形成强振幅“亮点”反射的地震地质基础416

16.2.2 浅层亮点的地震定量描述技术418

16.3 叠前地震反演技术423

16.3.1 理论基础423

16.3.2 AVO分析技术425

16.3.3 基于弹性阻抗方程的弹性参数反演方法430

16.3.4 叠前地震反演技术特点及适用性分析438

16.4 基于吸收衰减的含油气识别方法439

16.4.1 地震波衰减理论439

16.4.2 基于S变换的品质因子提取方法440

16.4.3 谱分析法442

本章思考题445

第17章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446

17.1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446

17.1.1 常规VSP447

17.1.2 三维VSP技术458

17.1.3 随钻VSP技术464

17.1.4 其他VSP技术471

17.2 井间地震475

17.2.1 井间地震采集工作方式475

17.2.2 井间地震观测系统475

17.2.3 观测系统设计要求476

17.2.4 井间地震波场分析476

17.2.5 井间层析成像反演476

17.2.6 井间反射波成像477

17.2.7 井间地震资料解释477

17.2.8 井间地震的应用领域478

17.3 微地震技术480

17.3.1 概述480

17.3.2 核心技术481

17.3.3 应用实例与效果486

17.4 时移地震与油藏监测487

17.4.1 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价487

17.4.2 提高数据采集可重复性的技术488

17.4.3 时移地震数据一致性处理技术488

17.4.4 时移地震资料分析解释技术489

17.5 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490

17.5.1 技术优势与发展过程490

17.5.2 转换波特点和技术原理491

17.5.3 多波勘探关键技术环节492

本章思考题494

第18章 重磁电勘探技术495

18.1 重力勘探495

18.1.1 重力勘探的基础知识495

18.1.2 重力野外施工与资料整理498

18.1.3 重力勘探资料的解释及应用505

18.2 地面磁法勘探510

18.2.1 磁法勘探的基础知识510

18.2.2 磁测工作方法512

18.2.3 磁法勘探的应用515

18.3 电法勘探516

18.3.1 电法勘探简介516

18.3.2 大地电磁测深原理及施工517

18.3.3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处理及解释519

本章思考题521

参考文献5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