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动力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动力学
  • 裴铁璠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068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549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动力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绪论1

第一章 生态动力学的定义及其在科学中的位置2

第一节 生态动力学定义2

第二节 生态动力学在科学中的位置3

第二章 生态动力学的基本内容6

第一节 生态动力学的基本内容6

第二节 生态动力学理论体系构成7

第三节 应用生态动力学的主要内容8

第三章 生态动力学分类10

第一节 依生态因子分类10

第二节 依所研究对象分类10

第四节 依自然地理环境分类11

第五节 依研究时期和年代分类11

第三节 依生产和生活需求分类11

第六节 依研究方法或资料分类12

第四章 生态动力学的孕育与形成过程14

第一节 关于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根源14

第二节 生态动力学形成的科学支柱14

第三节 生态动力学形成的技术依托16

第四节 生态动力学形成的人力基础16

第五章 学科特点、发展目标与存在问题19

第一节 学科特点19

第二节 学科发展目标20

第三节 学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0

第六章 发展生态动力学的科学方法论22

第一节 概论22

第二节 瞄准方向科学选题主动出击26

第三节 创造方法论34

第二篇 生态动力源及其应用43

第七章 生态动力源44

第一节 概论44

第二节 太阳辐射能在生态动力源中的主导地位47

第三节 重力生态动力源55

第四节 种子与营养生态动力源62

第五节 人类活动生态动力源68

第六节 生物圈-大气圈相互作用69

第八章 生态动力效应82

第一节 概论82

第二节 生态动力功能与森林植被关系84

第三节 荒漠-绿洲系统的非线性生态动力数学模造92

第四节 生态动力相似计算98

第三篇 生态动力学研究方法107

第九章 生态动力数学模造与系统方法108

第一节 生态动力模造及若干数学方法的应用108

第二节 混沌生态动力论117

第三节 突变论模拟与突变性生态动力控制138

第四节 Monte Carlo模拟148

第五节 温度调节的MDP模型154

第十章 生态动力预报163

第一节 概论163

第二节 物候-动力生态预报168

第三节 生态产量预报176

第四节 植物病害的生态动力预报185

第五节 Марков链在生态动力资源预报中的应用190

第六节 平稳随机序列的生态动力预报方法199

第七节 生态动力预报的数值模拟技术206

第八节 新方法应用滞后时间的探讨215

第九节 氮源分配的生态动力与统计预报220

第十一章 生态建设与生态经济模式224

第一节 生态建设优化设计的运筹方法224

第二节 生态基地建设及优选241

第三节 生态资源开发评价250

第四节 生态经济效益评价254

第四篇 主要生态系统动力学271

第十二章 农田生态系统动力学272

第一节 太阳辐射与农田生态动力272

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计算275

第三节 农作物抗风性研究及其应用279

第四节 风对果树的危害及防御285

第五节 温室通风模式及其生态动力意义299

第六节 塑料大棚温度场控制307

第七节 最优灌水量模式312

第八节 真菌孢子传输扩散模式318

第九节 鱼塘生态动力最优控制理论326

第十节 农业生态动力的模式识别333

第十三章 森林生态系统动力学340

第一节 天然林可持续发展模造340

第二节 采伐强度对森林生境影响的预报346

第三节 非对称采伐对径流影响的动力学模拟354

第四节 枯枝落叶滞蓄地表径流的生态动力学模造357

第五节 树干径流过程及动态响应模型361

第六节 森林蒸发散369

第七节 树木风倒模型374

第八节 林作物氮素循环383

第九节 干扰和胁迫对森林的影响390

第十节 森林中CO2时空分布396

第十四章 草原生态系统动力学405

第一节 草原生态动力模拟405

第二节 树-草相互作用动力学模式408

第三节 热带草原群落的生理生态群集及平衡系统417

第四节 高寒草甸气候生产潜力数学模式421

第五节 牧草生长预报425

第十五章 湿地生态系统动力学431

第一节 湿地生态系统蒸发与水更新431

第二节 大型植物动力学模拟440

第三节 湿地中磷和固体悬浮物的模造446

第四节 干扰对湿地的影响449

第五节 湿地恢复与评价的生态学问题456

第十六章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463

第一节 海洋生态系统模型与浮游生态系统的动力功能463

第二节 港湾生态系统动力学474

第三节 封闭环境赤潮发生过程的生态动力模造481

第四节 大马哈卵鱼-鱼卵动力模式488

第五节 远洋繁殖鱼类的定位与海洋生态动力学问题494

第十七章 昆虫与其他动物生态动力学500

第一节 昆虫迁飞扩散问题500

第二节 传粉的生态动力模造510

第三节 种群动态与成本优化模型516

第四节 动物营养生态动力学528

第五节 捕食者-食饵的相互作用及生物稳健性540

后记5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