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与中国特色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与中国特色研究
  • 马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学习出版社
  • ISBN:978751470770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50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574页
  • 主题词:政治经济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前沿理论与中国特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1

第一章 环境领域的“负价值”理论与中国实证25

第一节“斯蒂德曼诘难”与环境“负价值”的提出25

一、“斯蒂德曼诘难”及其争论26

二、联合生产中“负价值”的新界定28

第二节 环境领域“负价值”的理论模型32

一、联合生产及其在环境经济学中的含义32

二、资源环境领域中的“负价值”34

三、联合生产条件下“负价值”决定模型37

第三节“负价值”理论在环境领域的应用42

一、“负价值”理论与绿色技术分类42

二、污染治理下的产品定价46

三、“负价值”理论与生态环境危机治理49

第四节 环境领域“负价值”的实证分析54

一、企业排污及其治理的案例分析55

二、环境污染“负价值”的经验数据分析61

三、我国环境经济成本核算与绿色GDP68

第二章 基于“负价值”的生态逻辑与中国政策72

第一节“负价值”理论与市场经济生态悖论72

一、市场生态逻辑悖论的现实根据与理论缘起73

二、市场经济的逻辑支点76

三、市场经济的生态悖论81

第二节 基于“负价值”的可持续SSA (SSSA)理论分析85

一、SSA的理论价值与创新思路86

二、基于“负价值”的SSSA框架90

三、SSSA的理论分析96

四、SSSA的现实分析110

第三节 可持续SSA (SSSA)视域下的生态政策分析118

一、市场经济生态悖论条件下的政策分析119

二、基于SSSA理论的生态制度构建128

第三章 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新解与实证分析134

第一节“世纪之谜”论争的思想轨迹134

一、“世纪之谜”之争——论争的缘起134

二、“世纪之谜”之争——论争的两条线索138

三、“世纪之谜”之争——论争的焦点139

四、对“世纪之谜”之争的理论认识141

第二节 基于竞争与垄断视角的新探讨146

一、竞争状态下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分析147

二、垄断状态下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分析152

第三节 基于同类不同种商品视角的新分析159

一、问题的提出:一个实例159

二、同类不同种商品的界定及新假定条件161

三、同类不同种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分析163

第四节 联合生产条件下的价值量变动规律研究166

一、单一生产与联合生产167

二、联合生产条件下商品价值量变动规律分析168

第五节 实证分析:基于竞争和垄断行业172

一、理论模型的处理与设定172

二、数据说明175

三、实证结果及结论175

四、政策建议183

第四章 动态价值转形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186

第一节 动态价值转形理论的研究脉络186

一、转形理论动态化研究的缘起186

二、转形理论动态化研究的新进展192

三、我们对动态转形研究的基本主张195

第二节 动态价值转形的逻辑机理分析198

一、动态转形的价值理论基础198

二、动态转形的两个基本原理199

三、动态转形的实现条件和机制201

四、动态转形的持续性:竞争转向垄断201

第三节 动态价值转形模型的仿真模拟演示205

一、狭义动态价值转形模型205

二、狭义动态转形模型的实例演示208

三、广义动态价值转形模型224

四、广义动态价值转形模型的实例演示229

第四节 基于中国产业数据与全球企业的实证分析235

一、狭义动态转形与产业结构演变路径的实证分析235

二、垄断与利润率的实证分析:来自全球2000强的数据240

附录:行业分类代码及其对应的行业名246

第五章 基于TICC的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理论与实证248

第一节 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理论及其发展248

一、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理论248

二、理论界对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质疑与辩护250

三、SSA理论关于制度因素的分析及其贡献258

第二节 资本的技术与制度有机构成(TICC)理论260

一、TICC理论的提出260

二、TICC理论模型263

第三节 基于TICC理论的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分析269

一、将TICC引入马克思平均利润率模型269

二、技术对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的作用270

三、制度对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的作用271

四、技术与制度有机结合下对平均利润率变动趋势的作用272

五、结论273

第四节 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274

一、关于模型与数据的解释275

二、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276

三、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279

第六章 国际不平等交融理论与中国实证283

第一节 国际不平等交换理论与发展新趋势284

一、国际分工理论追溯284

二、国际分工的历史考察及新形态285

三、国际不平等交换新内涵:三个层次、两大变量290

四、三大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不平等交换及新趋势292

第二节 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理论与实证分析297

一、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现实分析297

二、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机理分析300

三、国际贸易不平等交换的实证检验305

四、启示与政策建议310

第三节 国际投资不平等性理论与实证研究312

一、国际投资不平等性的理论分析312

二、国际投资不平等性的理论模型317

三、国际投资不平等性的实证分析323

第四节 国际金融不平等交换理论与实证分析328

一、马克思国际金融不平等交换理论328

二、国际金融不平等交换的原因分析331

三、国际金融不平等交换理论的经验分析338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342

第五节 国际不平等交融理论与实证分析344

一、国际不平等交融理论的逻辑机理344

二、国际不平等交融理论的实证检验:以贸易不平等为例350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356

第七章 基于技术力与制度力的经济长波理论与实证358

第一节 三大经济长波理论分析358

一、经济长波理论溯源359

二、三大经济长波理论362

三、长波理论评析373

第二节 技术力、制度力及其耦合力理论375

一、TICC理论与经济长波376

二、技术力的系统结构377

三、制度力及其影响因素380

四、基于技术力与制度力的耦合力383

第二节 引入三种作用力的长波理论模型386

一、引入技术力与制度力的经济长波理论386

二、耦合力作用下的长波理论模型388

第四节 长波理论的实证分析及中国启示392

一、数据选择与处理392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393

三、中国启示401

第八章 引入机会公平的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中国实证408

第一节 关于机会不平等的理论研究408

一、一个悖论:公有制与基尼系数的倒逆关系409

二、机会不平等的相关理论研究411

三、机会不平等影响因素的相关理论研究417

四、机会不平等的经验研究422

第二节 引入机会因素的收入分配理论模型426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框架下收入分配模型426

二、引入机会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模型429

三、不同所有制下的机会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比较431

四、机会不平等与公平效率436

第三节 我国机会不平等的经验研究及政策建议439

一、机会不平等的度量模型439

二、关于环境变量与机会不平等的经验分析443

三、机会不平等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率分析453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458

第九章 虚拟价值理论及其在若干领域的应用460

第一节 虚拟价值:马克思价值理论的扩展460

一、虚拟价值理论的提出460

二、虚拟价值的理论追溯464

三、虚拟价值的理论界定466

第二节 虚拟价值的理论模型与检验471

一、虚拟价值的定价模型471

二、引入虚拟价值的再生产模型474

三、关于虚拟价值的经验分析480

第三节 虚拟价值运用:互联网空间的虚拟价值分析488

一、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488

二、互联网空间是一种特殊的虚拟商品493

三、互联网空间的定价模型及价值来源499

四、互联网空间是一个新的经济变量503

第四节 虚拟价值运用:比特币的虚拟性分析504

一、比特币是货币形式不断虚拟化的产物506

二、比特币的虚拟货币特征508

三、比特币是一种“准”虚拟货币510

四、比特币具有未来货币的特质511

第五节 虚拟价值的实证分析: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为例515

一、实证模型与数据的选择515

二、实证分析与结果的说明523

三、政策建议528

主要参考文献530

索引551

后记5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