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静,张今声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3783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国民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战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发展战略的内涵及其主要功能1
1.1.1战略的内涵与特征1
1.1.2经济发展战略的层次划分2
1.1.3国家发展战略的主要功能3
1.2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的组成要素5
1.2.1战略定位5
1.2.2战略方针5
1.2.3战略目标6
1.2.4战略重点6
1.2.5战略步骤7
1.2.6战略路径7
1.2.7战略措施7
1.3国民经济战略管理流程的主要环节8
1.3.1战略分析8
1.3.2战略决策9
1.3.3战略实施10
1.3.4战略控制10
1.3.5战略评价11
1.4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与发展11
1.4.1战略指导思想11
1.4.2战略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2
1.4.3主要发展战略的形成与演进16
1.5本书结构18
第2章 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20
2.1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0
2.2中国古代战略思想的基本内容21
2.2.1以民为本22
2.2.2天人合一24
2.2.3深谋远虑27
2.2.4集思广益29
2.2.5创新思维30
2.2.6廉洁自律32
2.2.7尊贤重才33
2.2.8勤俭节约36
2.2.9以德治国37
2.2.10德法并济38
2.2.11富民之策39
2.2.12无为而治41
2.3古代战略思想的现实意义43
第3章 当代世界战略理论的演进与创新46
3.1战略理论的产生及演进46
3.2战略理论的主要内容49
3.2.1经典战略理论49
3.2.2竞争战略理论51
3.2.3现代战略理论55
3.3当代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56
3.3.1合作竞争战略57
3.3.2集群战略57
3.3.3边缘竞争战略58
3.3.4可持续发展战略58
3.4研究战略的其他相关理论60
3.4.1大系统理论60
3.4.2信息论61
3.4.3博弈论63
3.4.4公共选择理论66
第4章 新中国60年发展战略的演变69
4.1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化三改”战略69
4.1.1重工业优先战略70
4.1.2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73
4.2“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发展战略76
4.2.1“大跃进”战略、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其历史教训76
4.2.2“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性、全局性、战略性错误80
4.3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中的经验教训81
4.4改革开放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83
4.4.1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根本转变83
4.4.2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战略的确立83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5
4.5.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85
4.5.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85
4.6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与科学发展观86
4.6.1“三步走”战略的目标与步骤86
4.6.2“新三步走”发展战略88
4.6.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89
4.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成就与经验89
4.7.1中国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主要成就89
4.7.2实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宝贵经验90
第5章 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比较与借鉴92
5.1美国以技术领先为特征的国家发展战略92
5.1.1制定科技发展新战略92
5.1.2将信息化和全球化作为发展的重心93
5.1.3实施宽的反垄断法和严的知识产权法94
5.1.4重视资源整合与国家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94
5.1.5日益重视基础科学研究94
5.1.6长期把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95
5.1.7加强创新环境建设,注重人才引进95
5.1.8过分强调发展虚拟经济,引发全球金融危机97
5.2日本的技术立国战略99
5.2.1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战略转换历程及其背景99
5.2.2日本技术立国的主要措施及成效101
5.2.3泡沫经济爆发始末及其教训106
5.3德国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务实战略108
5.3.1实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109
5.3.2建立“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110
5.3.3注重发展尖端科技111
5.4印度独特的发展战略113
5.4.1印度的独特发展道路113
5.4.2印度崛起值得关注的经验114
5.4.3需要吸取的教训118
第6章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120
6.1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的内涵与意义120
6.1.1国民经济发展目标120
6.1.2国民经济发展策略121
6.2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的机制121
6.2.1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决策主体121
6.2.2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决策体制124
6.2.3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决策流程124
6.3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及其中国路径的思考126
6.3.1战略决策科学化126
6.3.2战略决策民主化130
6.3.3战略决策法制化132
第7章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与调控135
7.1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与调控的机制135
7.1.1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与调控的主体136
7.1.2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与调控的过程136
7.2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与调控的必要条件137
7.2.1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相关信息的公开与透明137
7.2.2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程的合理分权138
7.2.3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调控过程各种政策手段的协调配合138
7.2.4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过程的评价与问责140
7.3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与调控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重大问题141
7.3.1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实施与调控中存在的问题141
7.3.2解决问题的对策145
第8章 新时期总体战略思想——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150
8.1科学发展观——发展观的崭新革命150
8.2人——一切经济与社会活动之本152
8.2.1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本依据152
8.2.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153
8.2.3经济发展三个层次的人本目标154
8.3发展——时代的主题与人类的永恒追求158
8.3.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158
8.3.2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60
8.3.3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才能,促进社会发展162
8.4和谐——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167
8.4.1和谐是系统稳定的基石167
8.4.2和谐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68
8.4.3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各种关系,和谐发展168
8.5统筹兼顾——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169
8.5.1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170
8.5.2统筹兼顾——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径171
第9章 国家创新战略178
9.1国家创新系统的概念和作用178
9.1.1“创新”概念的提出178
9.1.2国家创新系统概念和构成178
9.1.3中国对国家创新系统定义179
9.1.4我国建立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意义180
9.2国家创新能力指标体系183
9.2.1 EIS指数指标体系183
9.2.2 GIS指数指标体系184
9.2.3 STI指数指标体系185
9.2.4 CST指数指标体系186
9.2.5 KEI指数指标体系187
9.3中国国家创新战略的形成与发展188
9.3.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的背景188
9.3.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189
9.3.3国家创新体系的全面建立189
9.3.4中国国家创新战略目标191
9.4实施国家创新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191
9.4.1总体创新水平不高191
9.4.2自主知识产权不多192
9.4.3科技投入不足194
9.4.4创新外部环境欠佳194
9.5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路径与选择196
9.5.1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96
9.5.2构建创新体系,培育创新环境、创新文化、创新机制197
9.5.3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资介”相结合,构建创新体系197
9.5.4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199
9.5.5构建全方位创新驱动环境200
9.5.6积极推进全方位创新202
9.5.7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203
第10章 经济发展战略205
10.1经济发展的内涵、结构及方式205
10.1.1经济发展的本质205
10.1.2经济结构的内涵205
10.1.3结构演变与经济发展的机制206
10.1.4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208
10.2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与成因209
10.2.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209
10.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214
10.2.3中国经济“增长粗放、结构失衡”的成因220
10.3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223
10.3.1战略目标223
10.3.2战略重点224
10.3.3战略措施228
第11章 社会发展战略231
11.1社会发展的内涵与目标231
11.1.1社会发展的内涵231
11.1.2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232
11.1.3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33
11.2努力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234
11.2.1公平正义的含义234
11.2.2实现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235
11.2.3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战略目标与措施236
11.3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38
11.3.1就业乃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38
11.3.2完善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241
11.3.3关注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243
11.3.4健全社会保障体系245
11.4促进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248
11.4.1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249
11.4.2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252
11.5深化政治体制改革256
11.5.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256
11.5.2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措施258
11.6人口战略是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60
11.6.1人口发展战略的主要思路260
11.6.2人口发展战略的意义260
11.6.3战略措施和具体政策261
第12章 区域发展战略265
12.1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265
12.2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266
12.2.1自然条件因素266
12.2.2科技创新能力因素267
12.2.3体制、机制因素267
12.2.4社会文化因素267
12.3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268
12.3.1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发展战略268
12.3.2改革开放后的区域发展战略269
12.4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中的成绩和问题275
12.4.1取得的主要成绩275
12.4.2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77
12.5进一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对策279
12.5.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79
12.5.2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发展282
12.5.3在落后地区培育增长极,以增长极带动区域全面协调发展283
12.5.4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发展284
12.5.5加强区域间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85
第13章 城乡一体化战略287
13.1城乡一体化内涵、动因和意义287
13.1.1城乡一体化的内涵287
13.1.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288
13.1.3城乡一体化的意义290
13.2城乡一体化战略及城乡关系的演进290
13.2.1中国城乡政策演变与一体化战略的推出290
13.2.2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过程与现状293
13.2.3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00
13.2.4中国城乡一体化战略反思302
13.3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国内外实践经验303
13.3.1城乡一体化的国际实践经验303
13.3.2城乡一体化的国内实践经验306
13.3.3城乡一体化国内外经验总结308
13.4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路径308
13.4.1加快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309
13.4.2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310
13.4.3积极培育新型农民311
13.4.4积极推进农村工业的发展312
13.4.5政府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推进一体化313
第14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315
14.1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由来315
14.1.1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315
14.1.2环境问题的成因316
14.1.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318
14.2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320
14.2.1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320
14.2.2清洁生产模式320
14.2.3循环经济模式321
14.2.4低碳经济模式322
14.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际经验与启示322
14.3.1利用市场机制推动战略的实施322
14.3.2政府积极推进与企业和社会参与324
14.3.3技术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324
14.3.4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注意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的关系325
14.3.5重视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326
14.4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326
14.4.1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326
14.4.2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障碍329
14.4.3新时期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332
第15章 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的协同337
15.1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协调性的内涵与意义337
15.1.1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协调性的内涵337
15.1.2维护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协调性的意义338
15.2发展战略的协调与协同效应339
15.2.1协同效应及其本质339
15.2.2协同论基本原理及对战略管理的启示341
15.2.3发展战略系统协同的内容343
15.3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的协调性及协同效应评价346
15.3.1当前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体系的协调性346
15.3.2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战略的反思347
15.4当前中国发展战略协调的着力点349
15.4.1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等单项战略的协调349
15.4.2以增强综合国力为目标,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发展战略的协同351
15.4.3以人为本,强国与富民战略的协同357
主要参考文献360
后记364
热门推荐
- 2519982.html
- 3451069.html
- 3195161.html
- 1575597.html
- 2963910.html
- 1708514.html
- 1286160.html
- 583893.html
- 2484688.html
- 1302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0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97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5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94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98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2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8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83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5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9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