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北京市大兴区军事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北京市大兴区军事志
  • 李鸿如,王观凤,梁书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9787200086942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78页
  • 文件大小:180MB
  • 文件页数:741页
  • 主题词:军事史-大兴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北京市大兴区军事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13

第一篇 军事地理75

第一章 地理位置与军事地位75

第一节 建置沿革76

第二节 境域变迁77

一、古代辖域77

二、中华民国时期辖域7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辖域79

第三节 行政区划79

一、古代行政区划79

二、中华民国时期行政区划81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行政区划81

第四节 军事地位与作用83

第二章 军事地形与气象84

第一节 地貌84

一、冲积平原85

二、土质86

三、植被86

第二节 水系86

一、河流分布86

二、河道径流88

三、坑塘与泡子89

四、地下水89

五、水库90

第三节 气象91

一、气温91

二、降水92

三、风向 风速93

第四节 自然灾害93

一、水灾93

二、旱灾94

三、蝗灾94

四、风灾94

五、雹灾94

六、震灾95

第三章 经济实力9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指标96

第二节 工业97

第三节 农业99

第四节 商业101

第四章 人文地理103

第一节 人口状况104

第二节 民族 宗教106

一、民族106

二、宗教107

第三节 文化 教育107

一、文化108

二、教育109

第四节 医疗 卫生111

一、医疗卫生的发展112

二、主要医院113

第五节 交通 邮电115

一、交通运输116

二、邮政 电信128

第五章 军事要地与设施129

第一节 主要城镇130

一、黄村镇(大兴新城)130

二、榆垡镇132

三、庞各庄镇132

四、西红门镇133

五、旧宫镇134

六、采育镇135

七、安定镇136

八、礼贤镇137

九、北臧村镇138

十、青云店镇138

第二节 军事遗址139

一、回城遗址139

二、南海子140

三、晾鹰台(练兵台)141

四、意大利兵营遗址142

五、飞机窝142

六、义仓142

第三节 军事设施及保护143

一、军事设施143

二、军事设施保护145

第二篇 军事组织150

第一章 军事机构150

第一节 明代以前军事机构151

第二节 清代军事机构151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军事机构152

一、北洋政府时期军事机构153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事机构153

三、伪政权时期军事机构154

四、人民政权军事机构154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机构156

一、中共大兴区(县)委人民武装委员会156

二、大兴区(县)国防动员委员会158

三、大兴区(县)人民武装部158

第二章 驻军与过军181

第一节 古代驻军182

一、宋代及以前驻军182

二、元、明、清驻军182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驻军与过军184

一、北洋政府时期驻军185

二、南京国民政府驻军与过军187

三、抗日战争时期驻军与过军188

四、解放战争时期驻军与过军19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与过军194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军与过军194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199

三、驻大兴各兵种副食品基地200

第三章 地方武装203

第一节 中华民国及以前地方武装204

一、清代地方武装204

二、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地方武装205

三、伪政权时期地方武装207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人民武装208

一、地方人民武装发展沿革208

二、抗日战争时期地方人民武装210

三、解放战争时期地方人民武装21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人民武装215

第三篇 兵役制度218

第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兵役制度218

第一节 北洋政府兵役制度218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兵役制度219

第三节 人民政府兵役制度220

一、兵员条件220

二、兵员动员221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制度223

第一节 志愿兵役制度223

一、兵员条件224

二、兵员动员224

第二节 义务兵役制度225

一、兵役机构226

二、义务兵征集228

三、招收飞行学员238

第三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兵役制度240

第四节 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兵役制度241

第五节 退役安置242

一、志愿兵安置242

二、义务兵安置243

三、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246

四、孤老残军人安置246

第六节 预备役登记工作247

一、预备役登记247

二、预备役军官授衔250

第七节 学生军训251

一、组织机构252

二、军训的内容与方法253

三、学生军训的沿革253

四、学生军训基地255

第四篇 民兵与预备役部队259

第一章 民兵259

第一节 领导体制260

一、中共地方党委领导260

二、地方政府领导261

三、军事系统领导261

四、人民武装委员会领导262

五、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263

第二节 发展沿革264

一、抗日战争时期的民兵264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兵265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民兵266

第三节 组织建设271

一、民兵条件271

二、民兵编组273

三、民兵干部275

四、民兵组织整顿277

五、民兵专业技术分队281

第四节 民兵训练286

一、组织领导286

二、训练时间与内容286

三、训练保障287

四、训练沿革288

五、“三战”训练295

六、民兵专业分队和应急分队训练298

七、大兴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299

第五节 政治教育301

一、组织领导301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301

三、教育制度和形式303

四、政治教育沿革309

第六节 武器管理313

一、配备313

二、管理314

三、维修316

第七节 主要活动317

一、参军参战317

二、清剿匪特、支前和维护社会治安318

三、参加地方经济建设319

四、参加首都文明建设321

五、抗击非典、禽流感322

第二章 预备役部队324

第一节 组织建设324

一、北京陆军预备役步兵第2师炮兵团324

二、北京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高炮第3团326

第二节 军事训练327

一、组建初期训练327

二、完成年度训练327

三、高射炮业务训练328

第三节 政治教育329

一、预备役炮兵团政治教育329

二、预备役高炮团政治教育330

第五篇 战事331

第一章 古代战事331

第一节 宋代以前战事331

第二节 元、明、清战事332

一、元代战事332

二、明代战事333

三、清代战事333

第二章 中华民国时期战事334

第一节 北洋政府时期战事334

一、段祺瑞“讨逆军”大兴战事334

二、直皖战争大兴战事335

三、直奉战争大兴战事335

四、直鲁联军与国民军大兴战事335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战事336

一、人民群众自发抗日336

二、南苑团河战事337

三、八路军与日伪军作战338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战事344

一、击退国民党军袭扰344

二、反击国民党军进犯解放区战事345

第三章 兵灾战祸351

第一节 八国联军的暴行351

第二节 侵华日军的暴行352

第三节 国民党的残酷统治及暴行357

一、国民党地方武装的罪恶活动357

二、国民党强化反动统治358

三、国民党军“合击”、“围剿”大兴人民358

第六篇 国防动员361

第一章 体制机构361

第一节 领导机构361

第二节 工作机构363

一、大兴区(县)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363

二、大兴区(县)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武装动员办公室364

三、大兴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经济动员办公室365

四、大兴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366

五、大兴区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366

第二章 国防潜力调查366

一、第一次全县国防潜力调查366

二、第二次全区国防潜力调查367

三、第三次全区国防潜力调查367

第三章 国防教育368

第一节 领导机构369

一、大兴县国防教育领导小组369

二、大兴区(县)国防教育委员会370

三、基层国防教育领导小组371

第二节 工作机构371

一、大兴县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371

二、大兴区(县)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372

第三节 国防教育内容372

一、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教育372

二、兵役法教育373

三、形势战备教育373

四、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374

五、加强国防观念教育374

六、全民国防教育375

第四节 教育对象和活动375

一、领导干部国防教育376

二、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378

三、学生和群众国防教育380

第五节 国防教育基地386

一、规范化的国防教育基地386

二、以军营为依托的兼顾性国防教育基地386

三、革命烈士纪念墓(馆)地387

第七篇 人民防空390

第一章 体制机构390

第一节 领导机构390

一、大兴县防空指挥部391

二、大兴县人民防空委员会391

三、大兴县人民防空指挥部391

四、大兴县人民防空领导小组392

五、大兴县人民防空委员会392

第二节 工作机构393

一、大兴县战备人防办公室394

二、大兴区(县)人民防空委员会办公室395

第二章 人防工程396

第一节 人防工程建设396

第二节 人防工程维护与管理398

第三章 城镇防空399

第一节 全民防空教育与训练400

第二节 专业分队训练402

第三节 中学生“三防”教育403

第四节 防空警报通信网建设405

第八篇 交通战备407

第一章 体制机构407

第一节 领导机构408

第二节 工作机构409

第二章 交通战备保障411

第一节 交通战备基础建设411

第二节 拟制战时交通保障计划415

第三节 交通保障队伍418

第四节 交通战备训练419

第五节 组织交通保障419

第九篇 双拥共建423

第一章 体制机构423

第一节 领导机构424

一、大兴区(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424

二、镇、街道双拥工作领导小组426

第二节 工作机构426

一、大兴区(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426

二、镇(乡)、街道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427

三、农村、居委会双拥服务网络427

第三节 主要活动428

一、双拥工作动员表彰会428

二、双拥工作经验交流会429

三、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双拥工作活动430

四、大兴区双拥工作理论研究会432

第二章 双拥活动433

第一节 拥军优属433

一、拥军433

二、优待抚恤443

第二节 拥政爱民450

一、支持地方中心工作450

二、开展助民活动452

三、抢险救灾456

第三节 双拥工作成果458

第三章 军民共建462

第一节 共建物质文明463

一、联办经济实体463

二、共建“菜篮子工程”464

三、修建军民共建路464

第二节 共建精神文明465

一、培育“四有”新人465

二、共建“学习型”单位466

第三节 共建和谐社会466

一、整修团河行宫遗址公园466

二、共建文明社区469

第四节 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和个人470

第十篇 军事人物473

第一章 人物传记473

第一节 古代军事人物473

第二节 近现代军事人物482

第三节 当代军事人物498

第二章 人物简介50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军事人物50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人物513

第三章 英烈录515

第一节 客籍县区干部515

第二节 大兴籍烈士516

第四章 英模谱548

第一节 二等功以上的功臣549

第二节 全国表彰的先进个人552

第三节 全军表彰的先进个人553

第四节 北京军区表彰的先进个人554

第五节 北京市表彰的先进个人555

第十一篇 资料集存557

第一章 政策规章557

第一节 关于武装工作有关文件557

第二节 关于人防工作有关文件581

第三节 关于双拥工作有关文件584

第二章 经验体会601

第三章 军事文学617

第一节 回忆录617

第二节 诗词选辑639

第三节 民歌、民谣选辑647

第四章 嘉奖令 新闻报道650

第一节 嘉奖令650

第二节 新闻报道653

第三节 报告集存658

索引661

一、主题词索引661

二、表格索引668

三、随文图索引670

主要参考书目675

后记6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