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江苏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 李如海,黄贤金,吕亚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1224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58页
  • 主题词:土地利用-研究-江苏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苏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战略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1

1 土地省情分析:江苏省土地利用状况及趋势分析3

1.1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3

1.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3

1.1.2 自然与社会经济概况4

1.2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分析5

1.2.1 土地利用概况5

1.2.2 农用地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分析7

1.2.3 建设用地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分析13

1.2.4 未利用地数量结构与空间布局分析15

1.3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16

1.3.1 土地开发利用程度16

1.3.2 土地利用集约度18

1.3.3 土地利用综合效果19

1.3.4 土地利用效益比较20

1.4 土地利用的总体特征21

1.4.1 土地类型多样,耕地所占比例较大21

1.4.2 土地利用水平高,开发利用效益突出21

1.4.3 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地域分工基本形成21

1.4.4 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建设用地扩展较快21

1.5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22

1.5.1 土地利用变化分析22

1.5.2 典型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30

1.5.3 1996年以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32

1.5.4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分析33

2 粮食安全分析:江苏省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分析36

2.1 耕地现状及变化36

2.1.1 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状况36

2.1.2 耕地动态变化分析38

2.1.3 耕地增减的流向分析39

2.1.4 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1

2.2 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41

2.2.1 耕地变化驱动力41

2.3 耕地变化趋势预测44

2.3.1 2010~2020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45

2.3.2 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45

2.3.3 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预测49

2.3.4 耕地数量变化趋势预测51

2.4 耕地需求量预测53

2.4.1 粮食需求量的预测53

2.4.2 耕地需求量预测61

2.4.3 耕地供需平衡分析65

2.4.4 耕地保有量目标69

2.5 基本农田保护现状分析69

2.5.1 基本农田的数量、质量与分布69

2.5.2 基本农田保护的绩效与问题71

2.6 基本农田保护方案72

2.6.1 基本农田保护合理水平测算思路72

2.6.2 基本农田保护合理水平测算主要参数说明73

2.6.3 测算结果73

2.6.4 测算结果分析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议75

2.7 政策建议75

2.7.1 依据粮食供需变化以及市场需求引导种植结构75

2.7.2 引导消费结构76

2.7.3 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单产水平76

2.7.4 加大投入,大力实施土地整理77

2.7.5 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77

2.7.6 革新耕地保护观念,创新耕地保护机制77

2.7.7 强化耕地保护的保障体系78

3 建设用地态势:江苏省建设用地供需分析79

3.1 建设用地现状及变化分析79

3.1.1 建设用地现状及变化趋势79

3.1.2 建设用地增长变化的社会背景81

3.1.3 世界城市化发展规律与模式81

3.1.4 城市化发展历程及驱动力82

3.2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85

3.2.1 建设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定性关系85

3.2.2 建设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定量分析86

3.2.3 建设用地需求预测90

4 后备资源潜力:江苏省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91

4.1 农用地后备资源内涵界定91

4.1.1 农地整理91

4.1.2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92

4.1.3 土地复垦92

4.1.4 未利用地开发92

4.2 农用地后备资源概况及潜力分布93

4.2.1 未利用地开发类后备资源93

4.2.2 土地复垦类后备资源96

4.2.3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类后备资源96

4.3 农用地后备资源现实潜力评价97

4.3.1 评价原则97

4.3.2 评价用途98

4.3.3 农用地后备资源数量研究98

4.3.4 农用地后备资源质量研究109

4.3.5 农用地后备资源综合评价119

4.3.6 农用地后备资源优势度分析119

4.4 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战略思考121

4.4.1 总体原则121

4.4.2 战略安排123

4.4.3 分区指导125

4.5 农用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安排126

4.5.1 总体安排127

4.5.2 重大工程安排128

5 战略目标选择:基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构想145

5.1 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145

5.1.1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145

5.1.2 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152

5.1.3 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56

5.2 日本、我国台湾地区经验借鉴与江苏省土地利用情景判断159

5.2.1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土地非农化159

5.2.2 台湾地区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土地非农化162

5.2.3 未来土地利用情景分析164

5.3 土地利用战略指导思想与目标167

5.3.1 指导思想167

5.3.2 战略目标167

5.3.3 控制指标167

5.4 土地利用战略重点168

5.4.1 耕地保护,保障粮食安全168

5.4.2 集约利用,保证用地供给168

5.4.3 生态保育,改善资源环境169

5.4.4 区域统筹,促进结构优化169

5.4.5 完善市场,改善资源配置170

第二篇 战略措施:科学合理利用土地171

6 结构优化: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需求态势及优化利用分析173

6.1 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分析173

6.1.1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现状分析173

6.1.2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总体变动分析177

6.1.3 1996年以来城乡建设各类用地动态变化分析177

6.1.4 1996年以来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区域格局的变动177

6.1.5 人均用地的变化178

6.2 城乡用地特征和问题179

6.2.1 特征和问题179

6.2.2 城乡用地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183

6.3 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189

6.3.1 总人口预测189

6.3.2 城市化水平预测191

6.3.3 城乡用地预测及结构优化196

6.4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措施建议203

6.4.1 促进城乡用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203

6.4.2 优化城乡空间用地布局的对策204

6.4.3 改革土地管理体制,统一城乡土地市场205

7 集约利用:江苏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战略措施207

7.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207

7.1.1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及思路207

7.1.2 县(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208

7.1.3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213

7.1.4 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性分析215

7.2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222

7.2.1 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222

7.2.2 城镇用地集约利用潜力223

7.2.3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潜力225

7.3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研究228

7.3.1 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及其特征228

7.3.2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总结与评价228

7.3.3 旧城改造模式总结与评价230

7.3.4 开发区建设模式总结与评价233

7.3.5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创新方向235

7.4 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管理机制与政策238

7.4.1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238

7.4.2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管理目标与思路240

7.4.3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管理对策与政策241

8 持续利用:基于生态友好的土地利用战略措施247

8.1 土地生态环境特征及问题247

8.1.1 土地生态环境现状247

8.1.2 土地生态环境特征257

8.1.3 土地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265

8.2 土地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分析268

8.2.1 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测算268

8.2.2 基于资源阈值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测算268

8.2.3 基于环境容量的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测算271

8.3 基于生态省建设目标的土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区272

8.3.1 指标选取的原则和依据272

8.3.2 指标体系的建立、含义及现状评价273

8.3.3 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指标目标值及土地生态环境区划274

8.3.4 基于生态省建设目标的土地生态环境区划方案275

8.4 主要生态用地布局与需求研究277

8.4.1 生态用地含义的界定277

8.4.2 自然保护区生态用地现状及需求分析278

8.4.3 “绿色江苏”建设与林地现状与需求分析279

8.4.4 城市绿地现状布局与需求预测280

8.5 土地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区域281

8.5.1 长江流域江苏段土地生态环境整治281

8.5.2 淮河流域江苏段土地生态环境整治282

8.5.3 太湖流域土地生态环境整治282

8.6 生态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及政策建议283

8.6.1 优化产业布局的产业用地模式283

8.6.2 园区式、集中型土地利用模式285

8.6.3 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力布局模式285

8.6.4 生态友好型土地开发整治模式286

8.6.5 政策建议287

第三篇 战略保障:土地利用区域调控和规划制度创新299

9 区域统筹调控:基于主体功能差异和区域统筹区域发展的土地利用调控301

9.1 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异301

9.1.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特征301

9.1.2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分析305

9.1.3 区域经济极化分析307

9.2 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与战略取向310

9.2.1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演变310

9.2.2 统筹区域发展演进与取向310

9.3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政策构建314

9.3.1 苏南、苏中与苏北三大区域土地利用统筹战略314

9.3.2 “四沿”地区土地利用目标和方向319

9.4 统筹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措施321

9.4.1 科学合理地配置区域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321

9.4.2 通过土地利用的空间功能分区实行分区管制政策322

9.4.3 合理布局基本农田保护的区域空间格局322

9.4.4 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发挥土地宏观调控功能323

9.4.5 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和保护政策323

10 精细管理保障:江苏省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创新及其实施管理机制324

10.1 规划编制的创新思考324

10.1.1 规划模式的更新324

10.1.2 规划指标的转变325

10.1.3 地类重新认定327

10.1.4 用途分区的创新328

10.2 规划的区域统筹及不同规划间协调329

10.2.1 城乡等不同地域规划的区域统筹329

10.2.2 规划的区域统筹330

10.2.3 不同规划间的协调331

10.3 总量控制下建设用地空间置换334

10.3.1 建设用地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挖潜的转变334

10.3.2 建设用地空间置换的模式——挂钩整理335

10.4 政府宏观调控下规划指标管理市场机制的引入336

10.4.1 规划指标省内调剂及市场管理机制引入的必要性336

10.4.2 宏观调控下规划指标管理市场机制的运作337

10.5 规划管理的公开性与动态性339

10.5.1 建立规划公众社会参与制度339

10.5.2 完善规划公示制度340

10.5.3 完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考核制度340

10.5.4 规划的动态管理340

10.5.5 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340

10.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41

10.6.1 规划实施的行政保障341

10.6.2 规划实施的法律保障342

后记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