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 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 2
  • 本社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 ISBN:978750473268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65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商品流通-概况-中国;商品流通-概况-日本;商品流通-概况-韩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日本、韩国流通及物流联合报告书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3

第一章 2005—2006年流通业发展回顾3

一、流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3

(一)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持续提高3

(二)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5

(三)生产资料市场需求持续旺盛6

二、流通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大8

(一)业态结构加速向多元化发展8

(二)行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9

(三)区域结构逐步趋于一体化11

(四)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13

三、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15

(一)流通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15

(二)现代流通方式迅速发展15

(三)商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19

四、宏观环境日趋规范和完善21

(一)法规和标准建设步伐加快21

(二)城乡网点建设速度加快22

(三)品牌建设为各界高度关注24

(四)市场秩序逐步规范25

第二章 流通业发展的环境分析27

一、国际经济环境27

二、中国经济环境30

(一)宏观经济持续向好30

(二)居民收入持续增加31

(三)消费结构加速升级33

(四)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34

(五)社会集团消费拉动强劲35

(六)政策因素推动作用加大36

(七)开放带来的压力日趋加大37

第三章 流通业的发展及主要任务38

一、着力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38

(一)积极打造有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38

(二)大力培育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39

(三)继续鼓励和支持有特色的中小流通企业发展39

二、进一步推动流通创新39

三、加快推进流通业信息化进程41

(一)尽快制定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商业科技发展规划42

(二)明确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商业科技项目42

(三)加大对商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引导和支持42

四、加快推进社区商业建设和发展步伐43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商业网点规划43

(二)推进社区商业建设的力度43

(三)加大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44

五、继续加快农村零售业发展44

(一)继续向更广大的农村地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44

(二)加快畅通高效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44

(三)加快发育新型农村流通组织45

六、加快完善区域流通网络体系45

七、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46

(一)进一步加快流通领域的制度建设46

(二)继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46

(三)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46

(四)稳步推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建设47

第四章 流通领域主要行业发展情况48

一、零售业48

(一)2005—2006年零售业运行情况及特点48

(二)零售业发展的因素分析58

(三)未来零售业发展趋势与展望59

二、批发业61

(一)2005—2006年批发业发展情况及特点61

(二)未来批发业发展的趋势66

第五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经济总体运行特点68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持续下降68

二、物流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逐步提升70

三、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70

四、交通运输和仓储服务保障能力提高71

五、港口物流发展迅速73

第六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企业发展概况75

一、2005年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名单75

二、2006年中国最具竞争力50强物流企业名单77

三、中国5A级、4A级物流企业名单80

四、中国民营物流企业发展概况83

(一)中国民营物流企业10多年来获得超常规发展83

(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是民营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85

(三)民营物流企业的资本积累和网络建设已经达到一定规模85

(四)服务内容和市场定位基本明确的民营物流企业实现了较好较快发展87

(五)合作联盟成为民营物流企业新的发展趋势88

(六)民营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89

(七)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进入民营物流企业90

(八)民营物流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有了较大改善90

(九)民营物流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91

五、跨国物流企业在中国的发展93

(一)运输业是外资投入最多的领域93

(二)港口与集装箱运输是外商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93

(三)航空邮货业运输是全球500强跨国公司进入的主要物流领域94

(四)沿海地区是外资物流企业进入的重点地区,并向中西部地区延伸95

(五)外资主要集中于中国物流市场的五大领域95

(六)高端物流市场主要是大型外资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96

第七章 2005—2006年中国重点行业物流发展概况98

一、钢铁物流98

二、粮食物流99

三、汽车物流99

四、医药物流100

五、连锁零售物流101

六、食品和冷链物流102

第八章 2005—2006年中国重点区域物流发展与合作概况103

一、长江三角洲地区103

(一)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103

(二)产业领域物流发展向分工细化方向发展104

(三)物流配套服务功能设施发展较快104

(四)区域物流合作逐步深化104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105

(一)区域物流中心正在形成105

(二)港口物流发展受到进一步重视105

(三)继续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105

(四)创新物流发展模式与政策105

(五)区域物流合作进一步开展106

三、京津冀地区106

(一)天津以滨海新区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106

(二)北京物流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108

(三)河北加强京津冀物流合作108

第九章 2005—006年中国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概况110

一、铁路建设110

二、公路建设110

三、水路建设110

四、航空建设111

五、物流园区调查结果111

(一)物流园区基本概念111

(二)物流园区地理分布112

(三)物流园区建设状态112

(四)物流园区的作用113

(五)物流园区基本类型114

(六)物流园区开发方式114

(七)物流园区投资建设主体115

(八)物流园区投资规模115

(九)物流园区建设规模116

(十)物流园区内入驻的企业和实体的主要类型117

(十一)物流园区赢利模式118

(十二)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118

(十三)物流园区内的典型设施、设备119

(十四)物流园区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服务119

(十五)保税物流园区119

第十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的技术与装备122

一、工业车辆122

二、自动化立体仓库122

三、货架122

四、托盘123

五、自动分拣与输送设备123

第十一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的信息化与标准化124

一、物流标准化管理体制124

二、《物流标准2005—2010年发展规划》124

三、部分最新国家标准简介125

四、企业物流信息化126

五、公共物流信息平台127

六、电子标签(RFID)技术的应用128

第十二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的管理体制130

一、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130

二、首次全国现代物流工作会议131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2005—2006年主要工作132

四、各地物流工作牵头部门134

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35

六、中国物流学会135

第十三章 2005—2006年中日韩物流交流与合作137

一、中日韩商务部门物流合作机制137

二、第一届中日韩海上运输和物流部长级会议138

三、中日韩物流技术交流与合作139

四、日本在华主要物流企业139

五、韩国在华主要物流企业141

第十四章 2005—2006年中国物流相关规划简介143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节选自第四篇)143

二、《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简介147

三、《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简介147

(一)规划背景和意义147

(二)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方案149

(三)实施效果151

四、《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简介153

(一)规划的背景与依据153

(二)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153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154

(四)规划的实施效果155

五、《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简介155

(一)规划的必要性156

(二)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157

(三)布局方法和过程158

(四)布局方案和效果159

(五)实施意见162

六、《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简介163

(一)规划方案163

(二)实施计划164

(三)规划特点165

七、《铁路“十一五”规划》简介167

(一)“十五”回顾167

(二)面临的形势168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169

(四)铁路发展重点任务170

八、《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简介177

第二部分 日本181

第一章 日本流通与物流方面现状181

一、日本的周边环境181

(一)日本的贸易动向181

(二)日资企业的海外发展情况184

二、日本流通业的动向191

(一)日本零售业状况191

(二)日本零售业周边的环境变化193

(三)消费市场的变化194

(四)资源投入方面的变化206

(五)日本流通业的发展方向208

三、日本物流业的发展趋势226

(一)货物运输发展趋势226

(二)货物流通设施的发展趋势235

(三)企业数量的变化243

第二章 日本流通与物流方面课题与对策248

一、日本流通与物流方面的课题与对策248

(一)利用IT技术使流通系统高效率化和高附加值化248

(二)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物流效率化254

(三)强化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256

(四)培养适应高水平化和多样化物流服务的人才258

二、国际流通、物流方面的课题与对策260

(一)透过日本企业看到的问题260

(二)强化东亚的合作262

(三)透过日资企业看中国、韩国物流方面的问题269

(四)努力实现安全保障与顺利发展的双赢273

附1:数据集274

附2:综合物流政策大纲(2005—2009)295

附3:今后应推动的具体物流政策302

第三部分 韩国315

第一章 韩国流通业的特征及动向315

一、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及特征315

(一)流通业的发展变化315

(二)流通业的特征318

二、流通业最近动向及今后的课题320

(一)流通业最近动向320

(二)韩国流通产业的今后课题324

第二章 不同部门的流通业动向330

一、批发业330

(一)概要330

(二)批发业销售额的变化331

(三)批发业不同行业的成长变化332

二、零售业334

(一)概要334

(二)零售业结构变化334

(三)零售业不同种类的成长变化336

(四)零售业中不同行业的成长变化339

(五)按不同零售业的商品群成长变化347

三、价格变动及现况347

(一)消费者物价348

(二)生产者物价350

第三章 与流通相关的组织体系351

一、政府组织351

(一)产业资源部351

(二)中小企业厅351

二、有关机关351

(一)民间经济团体351

(二)其他部门352

第四章 流通业的政策及法规355

一、政府的基本政策355

(一)流通产业的政策355

(二)中小流通政策356

二、2007年的主要方案358

(一)农林部359

(二)产业资源部359

(三)保健福利部361

(四)中小企业厅361

(五)公平交易委员会362

(六)国税厅364

三、与流通相关的法规364

第五章 韩国流通产业的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367

一、韩国的流通市场开放日志367

(一)开放背景367

(二)流通市场的开放内容及日程367

(三)投资优惠制度370

二、外国人投资现况374

三、国际交流协力事业的重点主题377

四、国际交流合作事业380

(一)协议会及总会380

(二)派遣调查团及代表团381

(三)国际学术交流会、展会及论谈381

第六章 物流产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385

一、物流产业的特征385

二、物流产业的动向388

三、不同部门物流产业动向及问题点391

第七章 与物流相关的组织体系401

一、政府机关401

(一)概要401

(二)政府组织402

二、相关机关404

第八章 物流产业的政策及法规409

一、政府的物流政策409

(一)国家物流基本计划及修订发展计划409

(二)东北亚物流中心的促进路标416

(三)物流R&D事业418

二、2006—2007年物流相关主要方针424

(一)建设交通部425

(二)海洋水产部427

(三)农林部429

三、物流相关法规431

(一)法规现况431

(二)主要物流相关法律433

第九章 韩国物流产业的对外开放及国际合作436

一、韩国的物流市场开放日志436

(一)物流市场的开放内容436

(二)经济自由区域推广现况438

(三)自由贸易地区的推广现况442

(四)经济自由区域及自由贸易区域投资支持相关机关444

二、外商投资现况445

三、政府主持的国外IR及交流活动448

四、国际交流合作事业451

附:与物流相关的机构及团体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