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贾成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337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8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96页
- 主题词:传统文化-中国-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文化的概念1
二、文化的特点1
第一章 导言1
三、文化的基本结构2
四、文化的功能3
五、中国现阶段文化层面的分析5
六、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概况6
七、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意义7
一、自然固有的地理环境12
二、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12
第二章 总论12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12
三、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13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14
一、先秦子学14
二、两汉经学16
三、魏晋玄学16
四、随唐佛学16
六、清代实学17
五、宋明理学1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风貌18
一、内陆型文化18
二、农业型文化18
三、宗法型文化19
四、道统型文化19
第四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20
一、崇尚伦理道德20
二、注重人文理性22
三、强调和谐观念24
四、倡导忧患意识26
第五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27
一、整体思维28
二、辨证思维29
三、直觉思维32
四、中和思维35
五、意象思维36
第三章 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38
第一节 先秦儒学38
一、孔子与儒家学派的初创38
二、孔子的天命观和仁礼思想39
三、孟子的仁政说和性善论41
四、荀子的隆礼重法和性恶论43
第二节 两汉经学45
一、经学的兴起45
二、董仲舒与独尊儒术46
三、古今经学之争47
四、汉代的谶纬神学48
五、《白虎通义》及其神学思想48
第三节 宋明理学49
六、王充等人的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精神49
一、周敦颐和他的“太极图”模式50
二、张载的气本论51
三、程朱理学52
四、陆王心学58
第四节 儒家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62
一、儒家文化的自然观62
二、儒家文化的社会观64
三、儒学文化的特点67
四、儒家文化的教育观68
五、儒家文化的理想人格70
第五节 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与中医学的关系71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71
二、儒家文化与中医学的关系72
第四章 道家文化的基本精神77
第一节 道家文化的渊源与流变77
一、道家思想产生的原因77
二、道家思想的发展脉络78
第二节 先秦道家79
一、老子的思想79
二、庄子的思想85
第三节 西汉初年的黄老学派92
一、汉初黄老之术的盛行92
二、黄老学派的思想内涵92
第四节 魏晋玄学95
一、魏晋玄学概说95
二、魏晋玄学的基本思想96
第五节 道家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100
一、道家文化的自然观100
二、道家文化的社会观102
第六节 道家文化与中医养生学105
一、道家道论与中医养生106
二、道家动静论与中医养生106
三、道家形神论与中医养生106
四、道家天人合一论与中医养生107
五、道家的超越精神与中医养生107
第五章 佛学文化的基本精神110
第一节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10
一、初传阶段(汉代)111
二、发展阶段(魏晋南北朝)111
三、繁荣阶段(隋唐)113
四、衰落阶段(宋元明清)114
第二节 佛学文化精神的基本内容116
一、佛学文化的社会观117
二、佛学文化的自然观120
三、佛学文化的思维方法122
第三节 佛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评价125
一、哲学方面125
二、文学方面126
三、语言方面127
六、民俗方面128
四、艺术方面128
五、科学方面128
第四节 佛学与中医药学129
一、促进中医学辨证水平进一步提高129
二、对中医临床各科的补充和养生实践中的运用130
三、佛家向中医学学习,丰富完善佛家医学131
四、佛门医生131
第一节 墨家的文化精神133
一、“尚同、尚贤”133
第六章 墨、法、兵等诸子的文化精神133
二、“兼爱、非攻”135
三、“节用、节葬”和“非乐”136
四、“非命”和尚力137
五、“天志、明鬼”137
六、结语138
第二节 法家的文化精神139
一、反传统与历史进化论139
二、“好利恶害”的人性观140
三、崇尚法治、主张君主集权的政治观140
四、反智与愚民的主张143
五、经济思想与社会政策144
第三节 兵家的文化精神145
一、全局的战争观146
二、慎战、备战的思想147
三、谋略取胜的思想149
四、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151
五、兵学与中医学152
第四节 阴阳家的文化精神152
一、阴阳五行说152
三、阴阳五行说与传统中医学154
二、五德终始说154
第五节 杂家的文化精神156
一、唯物的自然观156
二、天人相应的思维方式157
三、义兵说158
四、治国论159
五、经济思想162
六、《吕氏春秋》对传统中医学的影响163
七、结语163
二、社会变革带来的观念更新164
一、在对反文化现象的痛苦反省中觉醒164
第七章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164
第一节 民族文化觉醒的历史分析164
三、中西交流引发的文化思考165
四、新技术革命引发的文化热潮165
五、海外“复兴儒学”形成的中国文化热165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差异166
一、道德与勇力166
二、家族与个体166
三、和同与个异166
五、中庸与偏执167
四、情感与理法167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168
一、中国近代“文化停滞论”的提出168
二、中国近代文化停滞的主要表现169
三、中国近代文化停滞现象的原因分析170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新文化的方向175
一、全球化的概念175
二、全球化时代的中华文化走向180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83
热门推荐
- 3611144.html
- 1289320.html
- 2187567.html
- 3863512.html
- 1341047.html
- 1255535.html
- 2671237.html
- 140421.html
- 1494992.html
- 8078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67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0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3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595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07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79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7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41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1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