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端到端QoS网络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端到端QoS网络设计
  • (美)斯齐格蒂著 田敏 宋辉译 著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45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5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端到端QoS网络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QoS介绍3

1.1 简要的历史透视3

第一部分 QoS介绍3

1.2 QoS的发展4

1.3 用户网络期望值6

1.3.1 最终用户6

1.3.2 信息技术(IT)管理6

1.4 理解QoS7

1.4.1 端到端的QoS7

1.4.2 所有分组是(不)平等的8

1.4.3 汇聚网络的挑战8

1.5.1 IntServ概述10

1.5 QoS模型10

1.5.2 DiffServ概述11

1.6 QoS工具集介绍12

1.7 简化QoS13

1.7.1 模块化的QoS命令行接口13

1.7.2 QoS基线14

1.7.3 默认行为15

1.7.4 跨平台功能一致性15

1.7.5 自动QoS16

1.8 如果我拥有AutoQoS,为什么我需要阅读此书17

1.10 小结19

1.9 QoS的进一步发展19

1.11.1 普通阅读20

1.11.2 IntServ20

1.11.3 DiffServ20

1.11 进一步的阅读20

1.11.4 AutoQoS21

第2章 QoS设计概述23

2.1 IP语音的QoS需求23

2.1.1 语音(承载流量)23

2.2 视频的QoS需求27

2.2.1 交互式视频27

2.1.2 呼叫信令流量27

2.2.2 流式视频29

2.3 数据的QoS需求29

2.3.1 尽力服务数据30

2.3.2 大块数据31

2.3.3 事务处理数据/交互数据31

2.3.4 本地定义的关键业务数据31

2.3.5 DLSw+考虑32

2.4 QoS的控制平面需求33

2.4.1 IP路由选择33

2.4.2 网络管理34

2.5 Scavenger类型34

2.6 利用Scavenger类别QoS的DoS和蠕虫缓解对策35

2.7.1 通用QoS设计原则38

2.7 QoS设计原则38

2.7.2 分类和标记原则39

2.7.3 管制和降格原则40

2.7.4 排队和丢弃原则40

2.7.5 DoS和蠕虫缓解原则43

2.7.6 部署原则43

2.8 小结43

2.9 进一步的阅读44

2.9.1 标准44

2.9.2 Cisco的文档45

第3章 分类和标记工具49

第二部分 QoS工具集49

3.1 分类工具50

3.1.1 模块化QoS命令行接口类别映射50

3.1.2 基于网络的应用识别(NBAR)52

3.2 标记工具56

3.2.1 基于类别的标记56

3.2.2 基于分类的管制56

3.2.3 承诺访问速率57

3.2.4 基于策略的路由选择57

3.2.5 语音网关分组标记57

3.2.6 第2层标记字段58

3.2.7 第3层标记字段62

3.2.8 第2层和第3层分组标记转换65

3.3 小结71

3.4 进一步的阅读71

3.4.1 普通阅读71

3.4.2 DiffServ71

3.4.3 L2协议隧道化72

3.4.4 VPN72

3.4.5 NBAR72

3.4.6 MPLS72

3.4.7 IP ATM/帧中继绑定73

3.4.8 第2层到第3层分组标记转换73

第4章 管制和整形75

4.1 令牌桶算法76

4.2 管制器77

4.2.1 作为标记器的管制器78

4.2.2 承诺的访问速率(CAR)78

4.2.3 基于类别的管制79

4.3 整形器86

4.3.1 整形算法87

4.3.2 在ATM和帧中继网络上整形88

4.3.3 通用流量整形91

4.3.4 基于类别的整形91

4.4.2 管制93

4.4.1 DiffServ管制标准93

4.4 进一步的阅读93

4.4.3 ATM PVC流量参数94

4.4.4 帧中继流量整形94

4.4.5 流量整形94

第5章 拥塞管理工具97

5.1 理解调度与排队98

5.2 第3层排队遗留机制99

5.2.1 优先级排队100

5.2.4 IP RTP优先级排队101

5.3.1 基于类别的加权公平排队101

5.3 当前推荐的第3层排队机制101

5.2.3 加权公平排队101

5.2.2 自定义排队101

5.3.2 低延迟排队102

5.4 第2层排队工具108

5.4.1 帧中继双FIFO109

5.4.2 PVC接口优先级排队109

5.5 传输环110

5.6 PAK priority111

5.7 小结112

5.8 进一步的阅读112

5.8.1 第3层排队112

5.8.4 PAK_priority113

5.8.2 第2层排队113

5.8.3 传输环113

第6章 拥塞避免工具115

6.1 早期随机检测116

6.2 加权早期随机检测116

6.3 基于DSCP的加权早期随机检测117

6.4 显式拥塞通知118

6.5 小结120

6.6 进一步的阅读120

6.6.1 与WRED相关的DiffServ标准120

6.6.2 Cisco IOS WRED文档120

第7章 链路相关工具123

7.1 头压缩技术124

7.1.1 相关标准124

7.1.2 TCP头压缩125

7.1.3 RTP头压缩125

7.1.4 压缩格式126

7.1.5 第2层封装协议支持127

7.1.6 cRTP格式与协议封装总结129

7.1.7 基于类别的头压缩130

7.1.8 cRTP高级主题131

7.2 链路分段与交错133

7.2.1 分片大小134

7.2.3 多类别多链路PPP135

7.2.2 多链路PPP LFI135

7.2.4 帧中继分段136

7.2.5 用于帧中继/ATM服务互工作的LFI138

7.2.6 IPSec预分段139

7.3 小结140

7.4 进一步的阅读140

7.4.1 普通阅读140

7.4.2 IETF标准140

7.4.3 帧中继论坛标准141

7.4.4 头压缩141

7.4.5 链路分段与交错141

第8章 带宽预留145

8.1 RSVP概述146

8.1.1 RSVP服务类型146

8.1.2 接入控制147

8.1.3 RSVP和LLQ147

8.2 MPLS流量工程148

8.3 可扩展性149

8.4 RSVP-DiffServ集成149

8.5 端点和代理150

8.6 小结150

8.7 进一步的阅读150

8.7.1 标准150

8.7.2 Cisco IOS文档151

第9章 呼叫接入控制(CAC)153

9.1 CAC概述154

9.2 CAC定义154

9.3 CAC工具类型155

9.3.1 本地CAC工具155

9.3.2 基于测量的CAC工具155

9.3.3 基于资源的CAC工具156

9.4 CallManager位置CAC156

9.5 关守CAC157

9.6 RSVP158

9.7 使用RSVP的VoIP CAC实例160

9.9.1 普通阅读162

9.8 小结162

9.9 进一步的阅读162

9.9.2 Cisco IOS文档163

第10章 Catalyst QoS工具167

10.1 通用Catalyst QoS模型168

10.1.1 分类、标记和映射168

10.1.2 管制和降格169

10.1.3 排队和丢弃169

10.2 Catalyst 2950173

10.2.1 Catalyst 2950分类、标记和映射174

10.2.2 Catalyst 2950管制和降格175

10.3 Catalyst 3550176

10.2.3 Catalyst 2950排队176

10.3.1 Catalyst 3550分类、标记和映射177

10.3.2 Catalyst 3550管制和降格179

10.3.3 Catalyst 3550排队和丢弃180

10.4 Catalyst 2970、3650和3750181

10.4.1 Catalyst 2970/3560/3750分类、标记和映射182

10.4.2 Catalyst 2970/3560/3750管制和降格183

10.4.3 Catalyst 2970/3560/3750排队和丢弃183

10.5 Catalyst 4500185

10.5.1 Catalyst 4500分类、标记和映射186

10.5.2 Catalyst 4500管制和降格187

10.5.3 Catalyst 4500排队和丢弃188

10.6 Catalyst 6500189

10.6.1 Catalyst 6500分类、标记和映射191

10.6.2 Catalyst 6500管制和降格193

10.6.3 Catalyst 6500排队和丢弃194

10.7 小结197

10.8 进一步的阅读199

10.8.1 图书199

10.8.2 Cisco Catalyst文档199

第11章 WLAN QoS工具201

11.1 用于无线LAN的QoS与有线LAN上的QoS202

11.2 上游QoS与下游QoS202

11.3.1 帧间空间203

11.3 IEEE 802.11 DCF203

11.3.2 随机后退/竞争窗口204

11.4 IEEE 802.11e EDCF205

11.5 QoS基本服务集合信息元素208

11.6 IEEE 802.1D服务类别208

11.7 Cisco AP上的QoS操作209

11.8 在Cisco AP上配置QoS209

11.9 小结212

11.10 进一步的阅读212

第三部分 LAN QoS设计217

第12章 园区QoS设计217

12.1 DoS/蠕虫缓解对策219

12.2 使用中的呼叫信令TCP/UDP端口221

12.3 接入边缘信任模型224

12.3.1 可信任端点模型224

12.3.2 非信任端点模型226

12.3.3 有条件可信任端点模型228

12.4 Catalyst 2950 QoS考虑和设计232

12.4.1 Catalyst 2950:可信任端点模型232

12.4.2 Catalyst 2950:使用SoftPhone的非信任PC模型233

12.4.3 Catalyst 2950:非信任服务器模型233

12.4.4 Catalyst 2950:有条件可信任IP电话+PC:基本模型236

12.4.6 Catalyst 2950:排队238

12.4.5 Catalyst 2950:有条件可信任IP电话+PC:高级模型238

12.5 Catalyst 3550 QoS考虑和设计240

12.5.1 Catalyst 3550:可信任端点模型241

12.5.2 Catalyst 3550:使用SoftPhone的非信任PC模型241

12.5.3 Catalyst 3550:非信任服务器模型243

12.5.4 Catalyst 3550:有条件可信任IP电话+PC:基本模型245

12.5.5 Catalyst 3550:有条件可信任IP电话+PC:高级模型246

12.5.6 Catalyst 3550:排队和丢弃249

QoS考虑和设计252

12.6.1 Catalyst 2970/3560/3750:可信任端点模型254

12.6.2 Catalyst 2970/3560/3750:使用SoftPhone的非信任PC模型254

12.6.3 Catalyst 2970/3560/3750:非信任服务器模型255

12.6.4 Catalyst 2970/3560/3750:有条件可信任IP电话+PC:基本模型256

12.6.5 Catalyst 2970/3560/3750:有条件可信任IP电话+PC:高级模型257

12.6.6 Catalyst 2970/3560/3750:排队和丢弃260

12.7 Catalyst 4500-SupⅡ+/Ⅲ/Ⅳ/Ⅴ QoS考虑和设计264

12.7.1 Catalyst 4500:可信任端点模型265

12.7.2 Catalyst 4500:使用SoftPhone的非信任PC模型266

12.7.3 Catalyst 4500:非信任服务器模型267

12.7.4 Catalyst 4500:有条件可信任IP电话+PC:基本模型268

12.7.5 Catalyst 4500:有条件可信任IP电话+PC:高级模型269

12.7.6 Catalyst 4500:排队271

12.8 Catalyst 6500 QoS考虑和设计276

12.8.1 Catalyst 6500:CatOS默认和建议278

12.8.2 Catalyst 6500:可信任端点模型278

12.8.3 Catalyst 6500:使用SoftPhone的非信任PC模型280

12.8.4 Catalyst 6500:非信任服务器模型284

12.8.5 Catalyst 6500:有条件可信任的IP电话+PC:基本模型287

12.8.6 Catalyst 6500:有条件可信任IP电话+PC:高级模型288

12.8.7 Catalyst 6500:排队和丢弃290

12.8.8 Catalyst 6500:PFC3分配层(CiscoIOS)每用户微流管制310

12.9 WAN聚集器/分支路由器移交的考虑311

12.10 案例研究:园区QoS设计313

12.11 小结327

12.12 进一步的阅读328

12.12.1 标准328

12.12.2 图书328

12.12.3 Cisco Catalyst文档328

第13章 WAN聚集器QoS设计333

13.1 在WAN中哪里需要QoS333

第四部分 WAN QoS设计333

13.2.1 软件QoS334

13.2.2 尽力服务流量的带宽配置334

13.2 WAN边缘QoS设计考虑334

13.2.3 实时流量的带宽配置335

13.2.4 串行化335

13.2.6 传输环(Tx-ring)调整336

13.2.5 IP RTP头压缩336

13.2.7 PAK_priority337

13.2.8 链路速度337

13.2.9 分布式平台QoS和一致QoS行为338

13.3 WAN边缘分类和供应模型338

13.3.1 低速、中速链路QoS类别模型338

13.3.2 高速链路QoS类别模型341

13.4 WAN边缘链路相关QoS设计347

13.4.1 租用线路348

13.4.2 帧中继356

13.4.3 ATM363

13.4.4 ATM-帧中继服务互通370

13.4.5 ISDN374

13.5 案例研究:WAN聚集路由器QoS设计376

13.6 小结378

13.7.2 拥塞避免379

13.7.3 帧中继流量整形379

13.7.4 ATM PVC流量参数379

13.7.1 第三层排队379

13.7 进一步的阅读379

13.7.8 PAK_priority380

13.7.7 传输环380

13.7.9 ISDN380

13.7.10 标记380

13.7.6 压缩实时协议380

13.7.5 链路分段和交错380

第14章 分支路由器QoS设计383

14.1 分支路由器WAN边缘QoS设计384

14.2 分支路由器LAN边缘的QoS设计386

14.2.1 DSCP到CoS重映射387

14.2.2 从分支路由器到园区网的分类和标记388

14.2.3 NBAR应用分类391

14.2.4 NBAR已知蠕虫的分类和管制393

14.3 案例研究:分支路由器QoS设计400

14.4 小结404

14.5.1 Cisco IOS文档405

14.5.2 Cisco SAFE白皮书405

14.5 进一步的阅读405

第五部分 VPN QoS设计411

第15章 MPLS VPN QoS设计411

15.1 在MPLS VPN中哪里需要QoS412

15.2.1 第2层接入(特定链路)QoS设计414

15.2.2 服务提供商服务级别协定(SLA)414

15.2 客户边缘QoS设计414

15.2.3 企业到服务提供商映射模型415

15.3 提供商边缘QoS设计423

15.3.1 服务提供商到企业模型423

15.3.2 MPLS DiffServ隧道化模式426

15.4.1 聚集带宽超额配给438

15.4.2 骨干网DiffServ438

15.4 核心QoS考虑438

15.4.3 MPLS流量工程441

15.5 案例研究:MPLS VPN QoS设计(CE/PE/P路由器)464

15.7 进一步的阅读477

15.7.1 标准477

15.6 小结477

15.7.2 书籍478

15.7.3 Cisco MPLS功能478

第16章 IPSec VPN QoS设计481

16.1 站点到站点V3PN QoS考虑482

16.1.1 IPSec VPN运行模式483

16.1.2 分组开销增加485

16.1.3 cRTP和IPSec的不兼容性487

16.1.4 预分段488

16.1.5 带宽配置489

16.1.6 逻辑拓扑结构490

16.1.7 延迟预算增加490

16.1.8 ToS字节保留491

16.1.9 QoS预分类492

16.1.10 预加密排队493

16.1.11 抗重放影响495

16.1.12 控制平面配置497

16.2 站点到站点V3PN QoS设计497

16.2.1 六类站点到站点V3PN模型498

16.2.2 八类站点到站点V3PN模型499

16.2.3 QoS基线(十一类)站点到站点V3PN模型501

16.3 站点到站点V3PN中前端VPN边缘QoS选项502

16.4 远程办公V3PN QoS考虑503

16.4.1 远程办公部署模型504

16.4.2 宽带接入技术507

16.4.3 带宽配置509

16.4.4 非对称链路和单向QoS511

16.4.5 通过TCP最大段大小调整技术减小宽带串行化延迟511

16.4.6 分离隧道化512

16.5 远程办公V3PN QoS设计514

16.5.1 集成单元和双单元模型DSL设计514

16.5.2 DSL/线缆集成单元加接入模型设计516

16.6 案例研究:IPSec VPN QoS设计517

16.7 小结525

16.8 进一步的阅读526

16.8.1 标准526

16.8.2 书籍527

16.8.3 Cisco IOS文档527

附录A QoS总结529

12.6 Catalyst 2970/3560/375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