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秦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2482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对象和主要内容2
1.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和对象2
2.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地位5
3.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和特征7
二、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历史进程13
1.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历的三次重大飞跃13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曾经取得的辉煌成果和经历的严重挫折17
3.社会主义现在仍处于发展的初期22
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24
1.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24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26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29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基础29
1.第一次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的基本确立29
2.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34
3.近代工人阶级及其运动的形成36
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39
1.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39
2.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天才猜想41
3.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及其根源45
三、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基础47
1.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及其基本思想47
2.两大发现对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意义49
3.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51
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55
1.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55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巨大的飞跃57
3.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意义59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62
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62
1.19世纪40—50年代唯物史观的制定和1848年革命经验的总结62
2.19世纪50—60年代剩余价值学说的完成和“两个必然”的论证66
3.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经验的总结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完善69
4.恩格斯晚年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问题的新探索72
二、对旧世界的批判75
1.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经济历史根源的论证75
2.对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的发现78
3.对变革资本主义道路的揭示80
三、对新世界的发现84
1.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84
2.未来社会的主要特征87
3.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90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在比较落后国家的胜利94
一、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95
1.第二次技术革命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及发展95
2.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98
3.垄断资本主义矛盾的尖锐化和资本主义大动乱106
二、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的理论110
1.帝国主义时代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111
2.帝国主义统治薄弱环节的出现和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形成113
3.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115
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18
1.俄国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条件119
2.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122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24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最初探索125
1.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艰巨性的认识125
2.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28
3.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130
二、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34
1.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134
2.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实施137
3.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40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141
1.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理论总结141
2.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原因144
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局限性145
第五章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147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48
1.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诞生148
2.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50
3.中国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151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的胜利153
1.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5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成功156
3.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157
三、社会主义运动的扩展159
1.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及对抗159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潮163
3.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167
第六章 时代主题的转换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73
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时代主题的转换173
1.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深刻影响173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及其相对稳定发展177
3.世界经济关系的国际化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大改组181
4.和平与发展作为时代主题的初步确立186
二、社会主义国家进入改革时代190
1.社会主义面临的新挑战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弊端的暴露190
2.波匈事件和苏东国家改革的开始191
3.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4
三、苏东改革失败与苏东剧变196
1.苏东改革的缺陷及其失败196
2.苏东剧变的发生及其根源199
3.苏东剧变的深刻启示202
第七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飞跃20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207
1.当今时代主题的正确把握207
2.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208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209
4.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的最终明确211
5.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创213
二、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14
1.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21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216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219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21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221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224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27
第八章 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230
一、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社会主义面临的新课题230
1.世纪之交世界的新变化230
2.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态势和国内外矛盾232
3.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战略关系的新特点234
4.社会主义走出低潮面临的新课题235
二、中国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党肩负的新的历史任务238
1.世纪之交中国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238
2.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三大任务239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4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247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历史条件247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250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意义254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257
后记260
热门推荐
- 3821879.html
- 3601640.html
- 1947121.html
- 546313.html
- 2192966.html
- 2331560.html
- 1384512.html
- 2590257.html
- 2896699.html
- 23266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80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06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6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9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72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39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6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18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8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36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