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军事改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军事改革
  • 皮明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 ISBN:750655578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军事改革-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军事改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让历史昭示未来1

(一)近代以来世界军事革命大潮中的中国军事变革2

(二)军事革命一般特征和发展规律7

(三)必由之路在于改革10

(四)中外军事改革的历史启示13

(五)关注近代中国,超越近代中国23

一、“中体西用”:中国近代军事改革的理论模式27

(一)“中体西用”的提出与晚清军事改革的展开28

(二)“中体西用”对洋务军事改革的制约33

(三)“中体西用”内涵的演变与清末新军编练36

(四)余论:两难的选择40

二、改革群体:对晚清军事改革者的透视42

(一)思想走多远,行动才可走多远43

(二)改革既需体制之外的动力,又需体制之上的驾驭47

(三)改革离不开爱国激情,更离不开利益驱动和文化激励51

三、军事制度:集权与分权,人治与法治57

(一)最重要的与最缺乏的57

(二)从僵死的集权体制到混乱的分权体制59

(三)“治法”的困境与“治人”的迷梦63

(四)新军军制与战斗力68

(五)跛足而行的军制改革及其严重后果71

四、官兵素质:建构近代军事力量的基本要素76

(一)官兵素质改造是军事近代化的基础76

(二)观念的困惑:从魏源到李鸿章78

(三)淮军与日军官兵素质之比较81

(四)观念的演进与清末军事教育的发展86

(五)新的问题与新的困惑89

五、军人地位:军人的经济状况与国家的军队建设92

(一)晚清军人的法定收入情况92

(二)晚清军人的非法定收人99

(三)晚清军人的实际经济状况102

(四)晚清军人的社会经济地位106

(五)晚清军人经济问题对军队建设的影响109

(六)清军衰败与清廷军人经济政策的失当113

六、军人安置:军事改革与社会大系统117

(一)中国近代军人安置的一般情况117

(二)近代军人安置的类型、宗旨、效果及影响122

(三)制约中国近代军人安置工作的主要因素125

七、集团政治:军事改革中的神秘力量129

(一)湘、淮集团势力的发展条件129

(二)湘淮集团的组织体制结构特征及其运作机制132

(三)集团政治的排他性135

(四)集团政治与集团意识138

(五)初步的结论142

八、从旧桂系看民初集团政治的演变145

(一)旧桂系集团政治的主要特征145

(二)与湘、淮集团政治的联系和区别152

(三)余论:中国传统军事力量的控制机制问题154

九、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观念与近代军事改革157

(一)观察军事问题需要文化的视角157

(二)中国传统军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158

(三)半个世纪未能解开的一个结163

(四)尚武主义思潮对传统军事文化观念的冲击167

十、科举兴衰与中国军事的演变171

(一)科举之兴与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性格的形成171

(二)科举废止与传统文疆武界的破除175

(三)历史的代价179

十一、《武经七书》与中国古典兵学理论体系182

(一)《武经七书》所包容的兵学理论体系182

(二)《武经七书》理论体系的孕育与形成184

(三)《武经七书》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与终结189

十二、清代孙子学与中国古典兵学的历史命运193

(一)清代孙子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成就193

(二)制约清代孙子学发展的主要因素201

(三)清代孙子学与中国传统兵学体系的终结206

十三、清代兵器研制管理制度与军事技术发展的缓滞210

(一)鸦片战争时期中英两军武器装备的差距210

(二)导致清军武器装备落后的技术和工艺原因214

(三)清朝的军事科技管理制度与政策导向216

十四、中国近代边疆危机与治边战略222

(一)古今之变局,宇宙之危机222

(二)缺的是强边固防的新思路224

(三)痛失良机的边疆经济开发举措227

(四)事与愿违,未解民族、宗教两大结232

(五)武力安边,双倍沉重的话题236

十五、中国近代国防形势与国防观念的发展242

(一)中国近代国防形势的深刻变化242

(二)全面的、强烈的国防危机意识243

(三)新的国防价值观245

(四)以力御力的国防原理论248

十六、中国近代国防建设的四大主题及其嬗递251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国防建设科技主题的提出251

(二)兵战与商战并举:国防建设经济主题的凸现253

(三)军国民主义:国防建设中人的主题的推出254

(四)全体性国防论:国防建设综合性主题的确立256

十七、晚清“练军”:灰色的历史标本262

(一)清廷设立练军的背景和宗旨262

(二)混乱的练军制度266

(三)各省练军之概况269

(四)练军制度的根本缺陷及其历史教训272

十八、晚清陆军战术的演变及其特点275

(一)八旗绿营战术:墨守祖制成规275

(二)湘军战术:传统战术的顶峰277

(三)防军、练军战术:新旧并存的过渡体280

(四)新军战术:全面模仿德国、日本286

(五)余论:战术的发展最终取决于制度的创新290

十九、晚清中外海军实力比较292

(一)历史的坐标292

(二)吨位的比较294

(三)航速、火力和装甲防护的比较295

(四)正名之外的思考299

二十、晚清海军管理与甲午海战301

(一)管理落后是清军海战失败的深层原因301

(二)甲午战前清海军管理的主要问题305

(三)晚清海军管理落后的根源314

二十一、海战理论与北洋海军的作战指导失误320

(一)甲午战前所引进的西方海军战略战役理论320

(二)甲午战前对西方海军战术理论的引进324

(三)从海军学术状况看北洋海军作战指导中的问题328

二十二、海权论与清末海军建设理论335

(一)对西方海权论的介绍和认识335

(二)运用海权论探讨中国的海军问题339

(三)第一次海权论引进的影响342

二十三、曾国藩的战争观、建军和作战理论344

(一)“义战”、“慎战”与“尽人谋以听天”的战争观344

(二)改弦更张,以勇代兵的建军思想349

(三)“自治以制敌”的治军思想353

(四)稳慎渐图、主动致胜的作战指导思想355

(五)旧时代的“大树”与新时代的“绊脚石”357

二十四、李鸿章的军事改革思想361

(一)军事改革的基本主张361

(二)军事改革主张的主要缺陷364

(三)历史决定了李鸿章368

(四)李鸿章所给予时代的371

二十五、张之洞的“身心性命之学”374

(一)张之洞军事思想的发展阶段与特点374

(二)积极、理智的军事价值观377

(三)作为军事改革基本原则的“中体西用”380

(四)军制改革的具体主张及其特点383

(五)张之洞军事思想的时代价值386

二十六、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军事文化观389

(一)一面主张尚武,一面反对军国主义389

(二)民主理念的引入与军事文化观念的突破393

(三)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历史声音3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