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宋明州先贤祠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南宋明州先贤祠研究
  • 郑丞良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6779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祠堂-研究-宁波市-南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宋明州先贤祠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事神与礼贤:宋代乡里先贤祭祀的发展与趋势1

第一节 两宋乡里先贤祭祀的多元场域1

一、祠于官廨2

二、祠于寺观3

三、祠于祠庙5

四、乡里先贤集合祠祀的出现8

第二节 南宋地方官学祭祀先贤的趋势10

一、官学先贤祠数量的增加11

二、朱熹与释奠礼12

三、释奠礼制与先贤祠祀17

第三节 先贤典范与循吏教化的推动19

一、官学先贤祠的主要推动者:地方官员19

二、立祠官学之先贤人物典型22

三、循吏内涵的位移27

第四节 推动儒学教化的新角色:以“乡先生祠于社”论述为例32

一、“乡先生”内涵的转移:由乡里关怀到人格典范33

二、南宋祠堂记中的“乡先生祠于社”38

三、以地方官员可师法者为“乡先生”42

第二章 地方士人认同的象徵:南宋初期明州州学先贤祠的勃兴55

第一节 宋代明州州学的修筑与先贤祠的发展55

一、明州州学的修建过程55

二、州学先贤祠的发展57

第二节 州学先贤祠祭祀人物之生平65

一、先贤祠之乡贤人物65

二、先贤祠之良吏人物67

第三节 州学先贤祠与时代趋势的互动71

一、先贤祭祀与北宋党争71

二、州学先贤祠与南宋理学运动74

第四节 乡饮酒礼及其仪式氛围中的先贤祠75

一、明州乡饮酒礼的仪式内涵76

二、乡饮酒礼为明州士人认同的地方文化传统81

第三章 基层社会祭祀的主流:南宋中期县学先贤祠与祠庙的交汇88

第一节 县级基层社会纪念先贤的主流:先贤祠庙89

一、民间信仰中的先贤祠庙93

二、明州区域信仰圈的形成:以广灵王鲍蓋为“府主”98

第二节 明州诸县学的发展103

一、县学的兴建103

二、县学的教化理念与启蒙意义107

第三节 县学先贤祠设置概况109

一、奉化县学先贤祠109

二、慈谿县学先贤祠111

三、昌国县学先贤祠113

四、鄞县学先贤祠114

第四节 县学先贤祠与民间先贤信仰的交融117

一、县学先贤祠中的“尊贤”与“报功”117

二、民间信仰中的“教化”与士人122

第四章 讲学先贤纪念的发展:南宋晚期明州书院与先贤纪念130

第一节 南宋明州私人讲学的发展132

一、经学教育传统的延续132

二、明州著名家塾的设立134

三、明州城南地区的家族与私人讲学138

第二节 学术先贤祠堂的设立与祭祀141

一、祠堂的形态141

二、家塾的私人性质144

三、家塾成为学术圣贤的祭祀空间146

四、明州学术先贤祠堂中“家”的性质149

第三节 明州书院与先贤纪念150

一、宋代明州书院概况150

二、书院“春秋释奠,朔望谒祠”的基本模式153

第四节 宋元之际明州书院祭祀对象与乡贤观念的深化158

一、入元之后四明书院祭祀朱熹的发展158

二、四明书院中陆学势力的退缩163

第五章 重振四明士风的契机:宋元之际提倡先贤典范的历史意义171

第一节 宋元之际四明士风的转变172

一、晚宋四明士人对科举取士弊端的意见172

二、入元后四明地区官学问题175

三、乡曲义田庄功能不彰179

四、时人对宋元之际四明士风变化的总体观察181

第二节 由五先生祠到九先生祠184

第三节“九先生”对宋元之际四明士人的历史象徵189

一、诸老典型成为地方文献传承与认同189

二、安贫守约成为维护故家门风的原则191

三、从事乡里教育成为儒生的主要出路195

四、强调躬行践履的学风196

结论200

徵引书目205

一、中文205

二、日文217

三、英文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