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油气成藏定量模式【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庞雄奇,金之钧,姜振学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4105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油气成藏定量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盆地含油气性的主控因素及其定量关系模式1
第一节 盆地构造条件及其含油气性定量模式1
一、盆地构造条件及表征方法1
二、盆地构造条件对含油气性的影响1
三、盆地构造条件与含油气性定量关系模式的建立4
第二节 盆内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含油气性定量模式15
一、盆内油气地质条件及其控油气作用16
二、盆内油气地质条件与含油气性定量关系模式16
一、油气生排门限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23
第一节 油气生排门限23
第二章 油气生排主控因素及其定量关系模式23
二、油气生排主控因素与研究方法25
第二节 油气生排特征与定量模式34
一、油气生排特征34
二、油气生排阶段38
三、油气生排模式46
四、油气生排主控因素相对贡献评价49
第三节 油气生排的动力学特征与定量模式60
一、油气生排的动力学机制60
二、不同动力排油气量模拟62
三、油气生排的动力学特征与模式68
第三章 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其定量模式74
第一节 油气运聚单元划分及其比较74
一、油气(复式)聚集带及其划分方法74
二、含油气系统及其划分方法75
三、油气成藏体系及其划分方法77
四、不同运聚单元划分方法比较与评述79
第二节 油气成藏门限81
一、油气成藏门限的基本概念、控油气模式与研究意义81
二、油气成藏门限主控因素85
一、有效运移烃量模拟86
第三节 油气运聚量模拟86
二、可供聚集烃量模拟87
三、远景资源量模拟89
第四节 油气成藏规模100
一、生油气强度大的成藏体系中形成的油气田规模大100
二、生油气量大的油气成藏体系中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规模和储量大102
三、运聚效率高的成藏体系中形成的大中型油气藏(田)储量大103
四、油气藏个数与规模的关系103
第五节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及周边油气成藏体系定量评价106
一、生排烃量计算结果与讨论109
二、运聚烃量模拟结果与讨论116
三、有效烃源岩评价结果与讨论117
四、油气藏规模个数预测结果与讨论121
第四章 油气成藏机理及其定量模式123
第一节 油气藏动力学成因模式与分类123
一、方法和原理123
二、油气藏动力学成因模式与分类123
第二节 优势通道控油气作用机理与模式129
一、优势通道的基本概念129
二、优势通道存在的证据129
三、优势通道控油气作用基本模式134
四、优势通道研究地质意义142
二、突发式油气成藏的地质证据——沸腾包裹体145
第三节 突发式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145
一、突发式油气成藏的基本概念145
三、突发式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151
四、突发式油气成藏的地质模式158
五、大庆长垣减压实条件下油气成藏机理研究161
第四节 深盆气成藏门限与有利分布区预测170
一、深盆气藏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意义170
二、深盆气藏的地质特征与判别标志171
三、深盆气成藏门限及其物理模拟实验176
四、深盆气成藏力平衡与物质平衡原理185
五、深盆气成藏地质条件与模式188
六、吐哈盆地深盆气研究198
第五章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与潜在发育区预测217
第一节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地质特征217
一、储集层年代217
二、储集层埋深218
三、储集层岩性219
四、储集层物性220
五、圈闭类型220
第二节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分布特征221
一、烃源岩发育时代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221
二、烃源岩特征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223
三、烃源岩生排烃量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225
四、盆地资源量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226
五、成藏体系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227
六、盆地演化阶段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229
七、油气运移距离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232
八、构造变动强度与大中型油气田分布233
第三节 中国大中型油气田潜在发育区预测234
一、中国大中型油气田潜在发育的盆地预测235
二、中国大中型油气田潜在发育的成藏体系预测241
参考文献260
热门推荐
- 2226501.html
- 1492378.html
- 513018.html
- 3396207.html
- 60649.html
- 222503.html
- 1741534.html
- 2028243.html
- 260777.html
- 5691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2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0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79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21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25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3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22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1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1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1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