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次生木质部发育 1 针叶树 木材生成机理重要部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尹思慈,赵成功,龚士淦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5503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125MB
- 文件页数:592页
- 主题词:针叶树-次生木质部-发育生物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次生木质部发育 1 针叶树 木材生成机理重要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概论2
1 引言2
摘要2
1.1 次生木质部发育的自然背景2
1.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理念的源头、形成和内容5
1.3 确定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实验措施的理论依据10
1.4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的原创性16
2 实验措施、材料和数据处理19
摘要19
2.1 测定20
2.2 实验材料的选择因子21
2.3 实验材料22
2.4 确定次生木质部取样位置的生成时间31
2.5 数据处理34
3 用图示证明次生木质部生命中存在发育现象36
摘要36
3.1 次生木质部发育图示的条件和必要性37
3.2 次生木质部两向生长树龄发育图示的特点38
3.3 有关次生木质部内年轮位置序数的词语42
3.4 对四类主要图示的说明44
3.5 对本书附表的说明46
3.6 附表数据在图示绘制中的应用47
第二部分 相关学科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47
4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论述和在应用中发展50
摘要50
4.1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综述(Ⅰ)——与发育有关的特征51
4.2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综述(Ⅱ)——发育的动态哲学概念53
4.3 生物学有关发育概念的综述(Ⅲ)——与发育有关的一些生物学疑点54
4.4 对发育概念的商榷55
4.5 生物发育的共性61
4.6 次生木质部适合作为确定生物发育共性研究实验材料的条件66
引用文献68
5 植物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70
摘要70
5.1 树木发育71
5.2 对树木发育方面领悟的拓展81
5.3 本项目对树木生长取得的理论进展85
5.4 植物学对树木生长和本项目对次生木质部发育在研究方法上的差别86
6 木材科学和林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88
摘要88
6.1 次生木质部是变化过程受固化的实迹89
6.2 生长鞘89
6.3 两向生长树龄92
6.4 次生木质部生命中发育变化的性状、时间和空间95
6.5 本章专业词语辨析97
6.6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在木材科学和林学方面取得的进展98
7 遗传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101
摘要102
7.1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成果(Ⅰ)——遗传物质103
7.2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成果(Ⅱ)——遗传物质的复制和重组106
7.3 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的遗传学成果(Ⅲ)——遗传性状、获得性和对发育性状的调控109
7.4 遗传学观点下的树木117
7.5 遗传学观点下的次生木质部121
7.6 专业词语辨析126
8 进化生物学的作用和在应用中取得的进展128
摘要128
8.1 发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生物演化概念129
8.2 树种间次生木质部的突变现象和亲缘关系132
8.3 适应的动态性133
8.4 树木在演化中形成的适应性134
8.5 次生木质部及其构成细胞的演化和功能适应性137
8.6 结论140
第三部分 实验证明142
9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的发育变化(Ⅰ)——管胞长度142
摘要143
9.1 相关学科对管胞长度研究的成果145
9.2 本项目对管胞长度研究的认识148
9.3 实验方法148
9.4 次生木质部不同高度径向逐龄管胞长度的发育变化150
9.5 次生木质部逐龄生长鞘管胞长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161
9.6 次生木质部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管胞长度随树龄的发育变化165
9.7 不同高度、相同离髓心年轮数、异鞘年轮间管胞长度的有序发育差异170
9.8 各龄段管胞平均长度173
9.9 管胞长度发育变化的三维图示174
9.10 结论177
引用文献179
10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的发育变化(Ⅱ)管胞宽度188
摘要189
10.1 管胞宽度研究上的新视野190
10.2 管胞的径、弦向宽度191
10.3 实验方法192
10.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管胞宽度的发育变化192
10.5 逐龄生长鞘管胞宽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201
10.6 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管胞径向宽度随树龄的发育变化204
10.7 不同高度、相同离髓心年轮数、异鞘年轮间管胞径向宽度的有序发育差异208
10.8 短、长不同龄段管胞平均径向宽度的变化212
10.9 管胞宽度发育变化的三维图示213
10.10 结论215
11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的发育变化(Ⅲ)管胞长宽比222
摘要223
11.1 管胞长宽比实验数据223
11.2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管胞长宽比的发育变化223
11.3 逐龄生长鞘管胞长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226
11.4 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管胞长宽比随树龄的发育变化230
11.5 不同高度、相同离髓心年轮数、异鞘年轮间管胞长宽比的有序发育差异234
11.6 短、长不同龄段管胞平均长宽比239
11.7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管胞长度和宽度的相关性243
11.8 次生木质部管胞形态发育变化的总结243
12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逐龄径向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251
摘要252
12.1 各学科对木材细胞的研究253
12.2 本项目对年径向增生管胞个数研究的认识254
12.3 实验方法255
12.4 落叶松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256
12.5 冷杉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262
12.6 马尾松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266
12.7 杉木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发育变化271
12.8 树种间径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的比较275
12.9 针叶树逐龄增生管胞个数发育变化研究中取得的理论认识279
13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基本密度的发育变化285
摘要286
13.1 木材密度在林业和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范围286
13.2 基本密度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新应用287
13.3 实验288
13.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基本密度的发育变化289
13.5 各龄生长鞘基本密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293
13.6 逐龄生长鞘全高平均基本密度的发育变化298
13.7 树茎中心部位相同离髓心年轮数、不同高度、异鞘年轮间发育差异的变化301
13.8 各龄段平均基本密度的变化306
13.9 次生木质部基本密度发育变化在20mm边长立方体试样测定结果上的表现307
13.10 结论311
14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木材力学性能的发育变化321
摘要322
14.1 木材力学性能在林业和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范围323
14.2 木材力学性能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新应用324
14.3 实验325
14.4 抗弯强度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328
14.5 抗弯弹性模量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333
14.6 顺纹抗压强度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337
14.7 五种针叶树主要力学性能随两向生长树龄发育变化的树种趋势341
14.8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力学性能与基本密度的相关关系343
14.9 结论350
15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木材干缩性的发育变化351
摘要352
15.1 木材干缩性在林业和木材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范围352
15.2 木材干缩性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新应用353
15.3 弦向全干缩率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355
15.4 径向全干缩率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360
15.5 纵向全干缩率在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发育变化365
15.6 五种针叶树木材干缩性随两向生长树龄发育变化的树种趋势368
15.7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中木材干缩性与基本密度的相关关系369
15.8 结论369
16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生长鞘厚度的发育变化378
摘要379
16.1 年轮宽度在多学科中的应用380
16.2 生长鞘厚度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应用的理论依据380
16.3 生长鞘厚度在次生木质部发育研究中的应用382
16.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年轮宽度的发育变化384
16.5 逐龄生长鞘鞘层厚度沿树高的发育变化390
16.6 各年生长鞘全高鞘层平均厚度随树龄的发育变化397
16.7 树茎中心部位相同离髓心年轮数、不同高度、异鞘年轮间年轮宽度发育差异的变化401
16.8 各龄段生长鞘鞘层平均厚度的变化408
16.9 结论409
17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晚材率的发育变化420
摘要421
17.1 晚材率是一个重要的材性指标421
17.2 本项目对晚材率研究的认识422
17.3 测定方法422
17.4 不同高度径向逐龄晚材率的发育变化424
17.5 逐龄生长鞘晚材率沿树高的发育变化425
17.6 各年生长鞘全高平均晚材率随树龄的发育变化和龄阶平均值428
17.7 树茎中心部位相同离髓心年轮数、不同高度、异鞘年轮间晚材率发育的有序差异431
17.8 结论433
18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树茎材高、生材材积和全干重的发育变化440
摘要441
18.1 材高的发育变化441
18.2 生材材积和全干重的发育变化444
18.3 结论460
19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的比较464
摘要465
19.1 根、枝和主茎的发育过程466
19.2 取样、测定和比较467
19.3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管胞长度发育变化的比较468
19.4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管胞宽度发育变化的比较471
19.5 根、枝和主茎管胞长、宽度发育变化的图示474
19.6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管胞长宽比发育变化的比较477
19.7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基本密度发育变化的比较479
19.8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鞘层厚度发育变化的比较483
19.9 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晚材率发育变化的比较491
19.10 五树种根、枝和主茎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的概要496
20 次生木质部生成中与发育有关的一些其他性状531
摘要531
20.1 自然着枝和木节532
20.2 天然斜纹541
参考文献545
第四部分 总括548
21 继承和新认识548
21.1 植物学548
21.2 测树学549
21.3 林业科学549
21.4 木材科学549
21.5 遗传学550
21.6 进化生物学551
21.7 数学和计算机运用551
22 理论创新552
22.1 次生木质部的生命552
22.2 次生木质部发育变化发生在空间“体”中552
22.3 两向生长树龄553
22.4 次生木质部中不变的静态木材差异在动态变化的构建中生成553
22.5 次生木质部中性状的固着状态、位置与生成时间的关系554
22.6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的自身变化受遗传控制554
22.7 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变化过程的生物属性是发育554
22.8 生长是发育现象中的一种变化554
23 证明次生木质部构建中存在发育变化过程须采取的必要实验措施555
23.1 实验树种和采伐地的选择555
23.2 样木株数555
23.3 样树内的取样555
23.4 发育性状的选定556
23.5 发育性状的测定556
23.6 发育性状随两向生长树龄规律性变化的表达556
24 洞察、展望和结论558
24.1 洞察558
24.2 展望563
24.3 结论565
增篇567
1 胸高年轮宽度和晚材率发育变化的四向对称性——树茎圆柱对称性的实证567
1.1 问题的提出567
1.2 树茎圆柱对称性在年轮宽度上的表现567
1.3 树茎圆柱对称性在晚材率上的表现571
1.4 结论575
2 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步骤576
2.1 数据的组织576
2.2 数据的处理方法577
2.3 绘图579
热门推荐
- 898747.html
- 3011491.html
- 2497059.html
- 3844863.html
- 1769136.html
- 1990423.html
- 2456559.html
- 252833.html
- 1623749.html
- 12362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07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7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42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1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10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8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7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30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8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2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