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认知视野下的翻译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邱文生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3619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65MB
- 文件页数:340页
- 主题词:翻译理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认知视野下的翻译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翻译与认知1
1.1 认知学科的理论概述——取向于语言认知1
1.1.1 认知心理学2
1.1.2 认知科学3
1.1.3 认知语言学4
1.2 翻译与认知的关联性6
1.2.1 认知范畴中的翻译6
1.2.2 翻译认知观的理据8
1.2.2.1 语言与认知9
1.2.2.2 认知是翻译的必要条件10
1.2.2.3 翻译是一种认知行为11
1.2.2.4 翻译是一个认知过程13
第二章 翻译本体的“认知”性向度——从多维认知的角度看19
2.1 引言19
2.2 翻译的多维认知阐释观20
2.2.1 概念隐喻翻译观20
2.2.2 概念整合翻译观22
2.2.3 关联翻译观25
2.3 关于翻译多维认知阐释观的思考29
2.4 结语30
第三章 认知视阈下的翻译主体问题——主体·主体性·主体间性33
3.1 引言33
3.2 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哲性思辨33
3.2.1 主体界定33
3.2.2 主体性34
3.2.3 主体间性34
3.3 翻译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基于哲学思辨观的认知考察35
3.3.1 翻译主体界定36
3.3.2 译者主体性的表现维度37
3.4 结语42
第四章 翻译视野中的主体能力结构与行为认知的构拟44
4.1 引言44
4.2 能力与翻译能力45
4.3 翻译能力结构的多维性46
4.3.1 语言能力47
4.3.2 文化能力48
4.3.3 逻辑能力49
4.3.4 审美能力49
4.3.5 转换能力50
4.4 多维翻译能力与翻译行为51
4.5 翻译能力多维性及其相应行为的个案透视与认知分析52
4.6 结语56
第五章 翻译过程:理解与表达——基于翻译障碍问题的认知分析58
5.1 翻译的二度转换过程58
5.2 理解障碍问题的认知分析59
5.2.1 语言层面59
5.2.1.1 词汇60
5.2.1.2 语法66
5.2.2 文化层面68
5.2.3 修辞层面69
5.2.4 志意层面70
5.3 表达障碍问题的认知分析73
5.3.1 错类74
5.3.1.1 语义单位错选74
5.3.1.2 语义关系错构75
5.3.2 拙类76
5.4 结语79
第六章 思维认知与翻译82
6.1 翻译思维认知——取向于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视角82
6.1.1 引言82
6.1.2 思维的认知性83
6.1.3 概念思维与翻译86
6.1.3.1 概念之说86
6.1.3.2 翻译中的概念思维88
6.1.4 形象思维与翻译94
6.1.4.1 形象思维的结构性分析94
6.1.4.2 翻译中的形象思维97
6.1.5 结语103
6.2 思维形态的殊异性与翻译中的视点转换104
6.2.1 引言104
6.2.2 思维形态的殊异性及其语言表现105
6.2.2.1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105
6.2.2.2 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108
6.2.2.3 分析思维与整体思维109
6.2.2.4 焦点视思维与散点视思维109
6.2.2.5 思维取向的差异111
6.2.3 翻译中的视点转换111
6.2.3.1 语义层面112
6.2.3.2 句法层面113
6.2.3.3 修辞层面116
6.2.4 结语116
第七章 隐喻思维认知与翻译120
7.1 引言120
7.2 隐喻思维的认知诠释121
7.2.1 隐喻本质属性的认知121
7.2.1.1 隐喻的修辞性121
7.2.1.2 隐喻的认知性125
7.2.1.3 隐喻的文化性127
7.2.2 隐喻思维形态的认知构拟131
7.2.2.1 概念隐喻132
7.2.2.2 意象隐喻134
7.2.3 隐喻思维形态的语言建构136
7.2.3.1 词语层面上的隐喻凝聚形态136
7.2.3.2 语句层面上的隐喻凝聚形态140
7.2.3.3 句组层面上的隐喻凝聚形态140
7.3 翻译视野中的隐喻思维141
7.3.1 翻译中语言隐喻的认知性解读142
7.3.1.1 概念—语义层面143
7.3.1.2 词汇—语法层面146
7.3.1.3 语境信息层面149
7.3.2 隐喻的译入语建构:情状与分析151
7.3.2.1 隐喻的译入语建构情状151
7.3.2.2 隐喻翻译情状的认知分析157
7.4 结语158
第八章 意象认知与翻译161
8.1 意象翻译认知观161
8.1.1 引言161
8.1.2 意象概述162
8.1.3 意象类型163
8.1.4 意象翻译认知观164
8.1.4.1 意象——文学翻译的焦点165
8.1.4.2 意象整合建构中的美学创化167
8.1.5 结语174
8.2 通感意象与翻译174
8.2.1 通感意象的功能透视与语言建构174
8.2.1.1 引言174
8.2.1.2 通感意象175
8.2.1.3 通感意象的功能:诗学、审美与认知175
8.2.1.4 通感意象的语言建构181
8.2.1.5 结语185
8.2.2 文化语境下的通感与翻译186
8.2.2.1 引言186
8.2.2.2 英汉通感对比分析187
8.2.2.3 通感的翻译191
8.2.2.4 结语196
8.3 文化意象与翻译197
8.3.1 文化词语翻译的意象构建197
8.3.1.1 引言197
8.3.1.2 文化词语的意象概述198
8.3.1.3 文化关联性与意象构建200
8.3.1.4 结语206
8.3.2 文化意象的理解和传译——从语境认知的视角看206
8.3.2.1 引言206
8.3.2.2 意象与文化意象207
8.3.2.3 语境通观208
8.3.2.4 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理解209
8.3.2.5 语境与文化意象的传译210
8.3.2.6 结语215
第九章 逻辑认知与翻译219
9.1 逻辑:翻译认知活动的基础219
9.1.1 引言219
9.1.2 逻辑、认知与翻译220
9.1.3 翻译的逻辑认知观:基于文本意义的阐释223
9.1.3.1 逻辑:翻译文本意义构建的认知理据223
9.1.3.2 逻辑:翻译文本意义关系链构建的认知理据227
9.1.3.3 逻辑:翻译文本意义价值评判的认知理据229
9.1.4 结语231
9.2 语篇衔接与翻译231
9.2.1 引言231
9.2.2 衔接在语篇层面上的特征232
9.2.3 语篇翻译中衔接模式的识解与重构233
9.2.3.1 非结构衔接234
9.2.3.2 结构衔接242
9.2.4 结语245
9.3 NP1+of+NP2构式的语义逻辑与翻译245
9.3.1 引言245
9.3.2 NP1+of+NP2构式的语义逻辑类型246
9.3.2.1 领属关系246
9.3.2.2 偏正关系247
9.3.2.3 施事—动作关系248
9.3.2.4 动作—受事关系248
9.3.2.5 施事—受事关系248
9.3.2.6 同一关系249
9.3.3 NP1+of+NP2构式的语义翻译考察249
9.3.3.1 译成汉语的短语结构250
9.3.3.2 译成汉语的小句255
9.3.4 结语256
9.4 意识逻辑与翻译257
9.4.1 引言257
9.4.2 意识逻辑与语境构建257
9.4.2.1 语境构建的现时性258
9.4.2.2 语境构建的历时性260
9.4.2.3 语境构建的共核性/趋同性261
9.4.3 结语263
第十章 修辞认知与翻译266
10.1 象似性修辞与翻译266
10.1.1 引言266
10.1.2 象似性:概念与类型267
10.1.3 象似性:一种修辞上的认知视角268
10.1.4 象似性修辞认知与翻译270
10.1.4.1 语音象似性修辞与翻译270
10.1.4.2 顺序象似性修辞与翻译272
10.1.4.3 数量象似性修辞与翻译273
10.1.4.4 对称象似性修辞与翻译275
10.1.4.5 倒叙象似性修辞与翻译278
10.1.5 结语279
10.2 模糊修辞与翻译280
10.2.1 引言280
10.2.2 语言的模糊性280
10.2.3 语言模糊性在修辞层面上的审美特质282
10.2.4 语言模糊修辞与翻译285
10.2.4.1 语词层面286
10.2.4.2 语句层面289
10.2.4.3 语篇层面293
10.2.5 结语295
10.3 修辞认知视野中的双关与翻译296
10.3.1 引言296
10.3.2 英语双关辞格的构成模式297
10.3.2.1 谐音双关(paronomasia)297
10.3.2.2 语义双关298
10.3.2.3 语境双关300
10.3.2.4 背景意义双关300
10.3.3 双关的修辞美301
10.3.3.1 含蓄曲折,意味深长302
10.3.3.2 诙谐机智,幽默风趣302
10.3.3.3 生动形象,意趣盎然303
10.3.4 英语双关语的汉译304
10.3.4.1 等值译法304
10.3.4.2 补偿性拆译法305
10.3.4.3 变通译法306
10.3.4.4 直译加注306
10.3.4.5 概略法307
10.3.5 结语308
10.4 修辞认知视野中的语义强势否定结构与翻译309
10.4.1 引言309
10.4.2 词汇层面上的识解与翻译情状310
10.4.2.1 加词法310
10.4.2.2 转移法312
10.4.2.3 替换法313
10.4.2.4 搭配法314
10.4.3 句法层面上的识解与翻译情状314
10.4.3.1 强调句型315
10.4.3.2 if-条件句315
10.4.4 辞格层面上的识解与翻译情状316
10.4.4.1 隐喻(Metaphor)316
10.4.4.2 夸张(Hyperbole)317
10.4.4.3 重复(Repetition)317
10.4.4.4 层进(Climax)318
10.4.4.5 倒装(Inversion)319
10.4.5 结语319
热门推荐
- 1086206.html
- 536799.html
- 1308184.html
- 614444.html
- 2078332.html
- 1837746.html
- 3552254.html
- 984308.html
- 1572927.html
- 20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67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7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56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5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10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75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5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7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6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