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2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12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4236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91页
  • 文件大小:222MB
  • 文件页数:808页
  • 主题词:岩土工程-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12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考试复习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岩土工程勘察1

1.1勘察工作的布置1

1.1.1岩土工程勘察分级1

1.1.2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划分及勘察工作的布置2

1.2岩土的分类和鉴定16

1.2.1岩石的分类16

1.2.2岩石的鉴定17

1.2.3土的分类18

1.2.4土的鉴定与描述19

1.3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21

1.3.1基本要求21

1.3.2工作方法21

1.3.3资料整理及成果23

1.4勘探与取样23

1.4.1工程地质钻探的基本方法及适用范围23

1.4.2工程地质钻探的技术要求24

1.4.3井探、槽探、洞探26

1.4.4土样的分级及取样技术要求26

1.4.5采取水试样的基本原则及技术要求27

1.4.6取土器的规格、性能及适用范围27

1.4.7工程物探的基本原理及成果应用30

1.5室内试验34

1.5.1土的物理性质试验34

1.5.2土的力学性质试验42

1.5.3土的动力性质试验53

1.5.4土的化学试验56

1.5.5岩石试验57

1.5.6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和金属的腐蚀性61

1.6原位测试64

1.6.1载荷试验64

1.6.2静力触探试验67

1.6.3圆锥动力触探试验69

1.6.4标准贯入试验71

1.6.5十字板剪切试验72

1.6.6旁压试验74

1.6.7扁铲侧胀试验76

1.6.8波速测试77

1.6.9现场直剪试验79

1.6.10岩体原位应力测试81

1.7地下水82

1.7.1地下水的赋存及其对工程的影响82

1.7.2地下水参数的测试83

1.7.3土的渗透变形判别92

1.7.4地下水的作用95

1.8岩土工程评价96

1.8.1岩土工程指标的统计与选用96

1.8.2岩土工程分析评价99

1.8.3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101

1.9模拟题105

1.9.1单选题105

1.9.2多选题107

1.9.3案例题108

1.9.4模拟题答案110

第2章 岩土工程设计基本原则113

2.1设计荷载113

2.1.1上部结构类型及荷载规定113

2.1.2其他规范情况114

2.2设计状态与安全度115

2.2.1地基基础设计的极限状态115

2.2.2地基设计安全等级117

第3章 浅基础120

3.1浅基础方案选用与比较120

3.1.1浅基础的定义及分类120

3.1.2受力特性及构造特点121

3.1.3适用条件123

3.1.4基础方案选用124

3.2地基承载力计算127

3.2.1结构、地质条件及特殊性岩土对地基设计的要求127

3.2.2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方法129

3.2.3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133

3.2.4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134

3.3地基变形分析136

3.3.1不同建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136

3.3.2地基应力与变形计算139

3.3.3地基稳定性验算要求151

3.3.4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151

3.3.5算例155

3.4基础设计161

3.4.1基础设计要求及步骤161

3.4.2基础埋置深度162

3.4.3基础结构设计方法164

3.5动力基础182

3.5.1动力机器基础的受力特点与设计要求182

3.5.2大块式基础的竖向振动计算方法184

3.5.3天然地基动力参数及应用185

3.6不均匀沉降187

3.6.1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及产生原因分析187

3.6.2防止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建筑措施188

3.6.3防止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结构措施189

3.6.4防止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损害的施工措施190

3.6.5防止已有建筑物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的保护措施191

3.7浅基础模拟测验题191

第4章 深基础194

4.1需掌握的基本概念194

4.1.1桩基础和复合桩基194

4.1.2减沉复合疏桩基础195

4.1.3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195

4.1.4桩的负摩阻力195

4.1.5变刚度调平设计195

4.1.6灌注桩后注浆196

4.1.7桩基变形202

4.1.8桩基刚度203

4.1.9桩基的耐久性204

4.1.10承载能力极限状态204

4.1.11正常使用极限状态205

4.2桩基设计等级划分206

4.2.1桩基设计等级划分目的206

4.2.2桩基设计等级的划分及设计控制要点206

4.2.3桩基设计等级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207

4.3桩类型及选用208

4.3.1桩的类型的划分208

4.3.2常用桩的优缺点209

4.3.3桩选型应考虑的主要因素210

4.4桩基设计原则211

4.4.1布桩原则211

4.4.2桩间距的确定211

4.4.3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212

4.5特殊条件下的桩基设计原则212

4.5.1软土地区桩基212

4.5.2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213

4.5.3季节性冻土和膨胀土214

4.5.4岩溶地区的桩基214

4.5.5坡地岸边桩基215

4.5.6抗震设防区桩基215

4.5.7负摩阻力基桩216

4.5.8抗拔桩设计原则216

4.6基桩构造217

4.6.1混凝土灌注桩构造的调整217

4.6.2灌注桩配筋构造217

4.6.3预应力管桩的构造219

4.7桩荷载传递机理及极限承载力的确定219

4.7.1单桩荷载传递与破坏机理219

4.7.2单桩破坏模式221

4.7.3桩侧阻力性状222

4.8桩顶作用效应224

4.8.1桩顶作用效应的计算规定224

4.8.2影响桩顶作用效应的因素225

4.9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226

4.9.1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226

4.9.2承载力特征值227

4.9.3大直径桩单桩竖向承载力231

4.9.4钢管桩232

4.9.5混凝土空心桩233

4.9.6后注浆灌注桩234

4.9.7液化土层的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235

4.9.8嵌岩桩237

4.9.9桩身承载力验算239

4.10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计算243

4.10.1软弱下卧层验算243

4.10.2负摩阻力计算246

4.10.3抗拔桩计算249

4.11桩基水平承载力和水平位移253

4.11.1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荷载传递和破坏机理253

4.11.2单桩水平临界荷载与极限荷载的确定253

4.11.3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确定254

4.11.4复合基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计算256

4.11.5单桩水平承载力算例258

4.12桩基沉降计算259

4.12.1桩中心距不大于6倍桩径的桩基259

4.12.2单桩、单排桩、疏桩基础261

4.12.3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263

4.13承台构造265

4.13.1尺寸要求265

4.13.2承台混凝土等级265

4.13.3承台配筋266

4.13.4桩与承台的连接267

4.13.5承台之间的连接267

4.13.6承台提高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措施268

4.13.7承台埋深268

4.14承台计算268

4.14.1板式承台269

4.14.2三桩承台270

4.14.3多桩承台(四桩及以上)273

4.14.4箱形和筏形承台板278

4.14.5梁式承台279

4.14.6承台的局部受压282

4.14.7承台抗震验算282

4.15桩基施工283

4.15.1灌注桩主要施工方法与适用条件283

4.15.2预制桩基主要施工方法与适用条件284

4.15.3各类灌注桩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与预防措施284

4.15.4预制桩施工容易发生的质量问题及其成因与预防措施287

4.16沉井基础291

4.16.1沉井基础的应用条件291

4.16.2沉井施工的主要工序及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与处理方法291

第5章 地基处理293

5.1地基处理方法293

5.1.1地基处理的目的293

5.1.2常见不良地基土及其特点293

5.1.3地基处理方法分类及其适用性296

5.1.4例题300

5.2复合地基301

5.2.1复合地基加固机理301

5.2.2复合地基的工作条件302

5.2.3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及变形303

5.2.4复合地基的稳定验算307

5.2.5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309

5.3地基处理设计310

5.3.1换填垫层法311

5.3.2预压法315

5.3.3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322

5.3.4振冲法329

5.3.5砂石桩法332

5.3.6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338

5.3.7夯实水泥土桩法344

5.3.8水泥土搅拌法347

5.3.9高压喷射注浆法353

5.3.10石灰桩法359

5.3.11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363

5.3.12柱锤冲扩桩法367

5.3.13例题371

5.4土工合成材料385

5.4.1土工合成材料的分类及性能指标385

5.4.2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和工程应用386

5.5防渗处理391

5.5.1概述391

5.5.2土工合成材料防渗391

5.5.3防渗处理技术392

5.6既有工程地基加固及其基础托换393

5.6.1既有工程地基加固及其基础托换方案选择393

5.6.2加固处理的顺序394

5.6.3地基加固及其基础托换技术394

5.6.4基础加宽、加深法395

5.6.5地基土体改良395

5.6.6基础托换方法398

5.6.7建筑物移位404

5.7测试题405

第6章 土工结构与边坡防护409

6.1土工结构409

6.1.1路堤、堤坝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的主要内容409

6.1.2路基的稳定性计算方法418

6.1.3特殊条件下的土工结构421

6.2边坡稳定性421

6.2.1边坡的类型421

6.2.2边坡稳定的影响因素、破坏类型及特征421

6.2.3边坡的稳定分析方法与坡度确定422

6.3边坡防护428

6.3.1概述429

6.3.2边坡防护工程设计的总体要求429

6.3.3几种常用边坡防护形式的设计430

6.3.4边坡排水工程438

第7章 基坑工程与地下工程440

7.1基坑工程440

7.1.1基坑支护设计施工的影响因素和设计标准440

7.1.2基坑支护结构的主要验算内容444

7.1.3常用基坑支护结构形式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445

7.1.4土水压力的计算方法452

7.1.5排桩和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454

7.1.6土钉墙的设计计算方法472

7.1.7水泥土墙的设计计算方法476

7.1.8开挖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479

7.1.9深基坑工程常见的事故及防治措施485

7.1.10例题485

7.2地下工程489

7.2.1地下工程稳定及地压基本概念490

7.2.2地压类型、围岩分类及支护类型的设计方法490

7.2.3散体地压的两种计算方法508

7.2.4地下工程施工方法510

7.2.5岩土体应力、应变原位测试521

7.3地下水控制528

7.3.1降水井的主要类别及适用条件529

7.3.2降水井的设计计算531

7.3.3集水明排、截水与回灌538

第8章 特殊条件下的岩土工程540

8.1特殊性岩土540

8.1.1软土540

8.1.2湿陷性土542

8.1.3膨胀岩土546

8.1.4红黏土550

8.1.5填土551

8.1.6盐渍岩土552

8.1.7多年冻土554

8.1.8混合土555

8.1.9风化岩与残积土556

8.2岩溶与土洞557

8.2.1定义557

8.2.2发育条件与规律558

8.2.3岩溶类型与形态559

8.2.4岩溶与土洞塌陷机理561

8.2.5岩溶场地勘察评价方法562

8.2.6岩溶地基处理方法567

8.2.7思考题与选择题569

8.3滑坡、危岩与崩塌570

8.3.1滑坡570

8.3.2危岩与崩塌577

8.3.3思考题与选择题578

8.4泥石流579

8.4.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579

8.4.2泥石流的分类580

8.4.3泥石流流量、流速的测定和计算581

8.4.4泥石流的勘察584

8.4.5泥石流的防治585

8.4.6思考题与选择题586

8.5采空区587

8.5.1采空区及其危害587

8.5.2采空区分类587

8.5.3采空区上部岩层变形的垂直分带587

8.5.4采空区地表移动规律及特征587

8.5.5采空区地表变形预测计算方法590

8.5.6采空区的勘察工作592

8.5.7采空区的勘察评价原则593

8.5.8采空区的一般处理措施595

8.5.9思考题与选择题595

8.6地面沉降596

8.6.1地面沉降涵义及危害596

8.6.2地面沉降的形成原因和机理597

8.6.3地面沉降预测及估算方法598

8.6.4地面沉降地区的勘察评价方法602

8.6.5防止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604

8.6.6思考题与选择题605

8.7废弃物处理场地605

8.7.1废弃物处理工程的特点605

8.7.2尾矿库及其他工业废渣堆场的岩土工程勘察607

8.7.3尾矿及其他工业废渣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勘察610

8.7.4尾库、其他工业废渣堆场及堆积坝的岩土工程评价612

8.7.5垃圾填埋场岩土工程勘察及评价613

8.7.6思考题及选择题621

8.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622

8.8.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内容622

8.8.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分级标准、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及项目重要性的内容622

8.8.3地质灾害调查的重点、内容和要求623

8.8.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及评估报告编制要求626

8.8.5思考题与选择题630

第9章 地震工程631

9.1抗震设防的基本知识631

9.1.1抗震设防与抗震设防标准631

9.1.2地震动参数区划及其应用634

9.1.3影响地震动特性的因素637

9.1.4土动力特性的原位和室内测试方法639

9.1.5思考题642

9.2地震反应谱与场地分类642

9.2.1地震反应谱基本概念643

9.2.2设计反应谱646

9.2.3设计反应谱确定的规范方法647

9.2.4场地抗震性能评价对勘察的要求655

9.2.5思考题656

9.3建筑场地的地段划分657

9.3.1不同建筑场地各类地段的划分标准657

9.3.2场地选择应注意的问题660

9.3.3场地选择与划分的意义及对抗震设计的影响663

9.3.4思考题665

9.4土的液化665

9.4.1土的液化和震害665

9.4.2液化判别与危害程度估计666

9.4.3消除地基液化措施及选择673

9.4.4思考题675

9.5地基基础的抗震验算675

9.5.1可不进行地基基础抗震验算的范围675

9.5.2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范围676

9.5.3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确定676

9.5.4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677

9.5.5桩基在地震作用下的承载力验算要求678

9.5.6思考题680

9.6土石坝抗震设计680

9.6.1土石坝抗震验算680

9.6.2土石坝抗震措施683

第10章岩土工程检测与监测685

10.1岩土工程检测685

10.1.1基本要求685

10.1.2岩土工程检测方法及适用条件685

10.1.3检测数据的分析与质量评价方法687

10.2岩土工程监测688

10.2.1监测目的688

10.2.2监测内容688

10.2.3监测要求688

第11章 工程经济与管理691

11.1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691

11.1.1工程项目总投资构成691

11.1.2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692

11.1.3进入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费用692

11.1.4流动资产投资的构成692

11.2建设工程的基本程序与岩土工程技术经济分析693

11.2.1建设工程的基本程序693

11.2.2工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695

11.2.3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方案经济分析的原则和内容697

11.2.4岩土工程治理(施工)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和一般程序697

11.3岩土工程概预算698

11.3.1岩土工程设计概算的编制步骤与方法698

11.3.2岩土工程治理(施工)预算费用的组成699

11.3.3岩土工程施工图预算的作用及编制方法702

11.3.4岩土工程施工预算费用的编制703

11.3.5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及收费计算方法704

11.3.6岩土工程设计工作量及收费计算方法705

11.3.7岩土工程监理收费计算方法707

11.4岩土工程招标与投标708

11.4.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的主要内容708

11.4.2投标书的主要内容711

11.4.3投标报价的依据和基本原则711

11.4.4编制标书的方法步骤712

11.4.5编制标书中的注意事项712

11.5岩土工程合同712

11.5.1与岩土工程有关的工程合同的种类712

11.5.2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合同的主要内容713

11.5.3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主要内容713

11.5.4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的主要内容713

11.5.5履行合同的原则714

11.5.6违约责任714

11.5.7合同的管理和监督715

11.6工程建设监理与岩土工程监理715

11.6.1工程建设监理的一般概念及其范围715

11.6.2岩土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及其业务范围716

11.6.3岩土工程监理与工程建设监理的关系719

11.6.4岩土工程监理和工程建设监理的主要工作目标和工作方法719

11.6.5岩土工程监理的基本特点719

11.6.6岩土工程监理工作的基本原则720

11.6.7岩土工程监理的对象和依据720

11.7有关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的主要行政法规721

11.8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735

11.8.1几个基本概念735

11.8.2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基本内容736

11.8.3中国国家标准标号与2000版ISO 9000族标准的对应关系737

11.8.4实施ISO 9000族标准的意义738

11.8.5八项管理原则739

11.8.6 2000版ISO 9000族标准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741

11.9建设工程项目管理743

11.9.1建设项目法人的职责743

11.9.2建设项目法人应具有的业务技能743

11.9.3总承包工程管理的组织系统744

11.9.4工程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744

11.9.5项目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745

11.10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利和义务746

11.10.1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的权利和义务746

11.10.2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从业公约和职业道德准则746

11.11样题747

主要参考文献750

附录一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大纲751

附录二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专业考试科目、分值、时间分配及题型特点756

复习卡片7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