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纪文库 教育通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世纪文库 教育通论
  • 舒新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978754580391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47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163页
  • 主题词:教育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纪文库 教育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何谓教育1

Ⅰ.教育底意义1

一 语源1

二 概念2

Ⅱ.教育底起源4

三 原始的教育4

四 现代的教育5

Ⅲ.教育底需要6

五 个人的需要6

六 国家的需要6

七 世界的需要7

Ⅳ.撮要8

Ⅴ.名词释义8

Ⅵ.问题10

Ⅶ.参考书10

第二章 教育与学校11

Ⅰ.学校底起源11

八 学校底意义11

九 学校底由来12

十 学校底发展14

Ⅱ.学校底职能16

十一 一般职能16

十二 小学底职能17

十三 中学底职能18

十四 大学底职能18

Ⅲ.学校底组织19

十五 行政组织19

十六 学级编制21

Ⅳ.学校与教育22

十七 学校与教育之关系22

十八 学校教育之利弊23

Ⅴ.撮要24

Ⅵ.名词释义25

Ⅶ.问题25

Ⅷ.参考书26

第三章 教育与学制27

Ⅰ.学制底起源27

十九 学制底意义27

二十 学制底由来28

二十一 学制底效能28

Ⅱ.学制底要素29

二十二 学制成立与推行的条件29

二十三 学制底种类30

Ⅲ.中国底学制31

二十四 学制概述31

二十五 新学制底由来及其变迁32

二十六 现行的学制34

二十七 现行学制的批评37

Ⅳ.撮要38

Ⅴ.名词释义39

Ⅵ.问题39

Ⅶ.参考书39

第四章 教育与学生41

Ⅰ.何谓学生41

二十八学生底特质41

二十九 学生底职责42

Ⅱ.儿童与学生44

三十 儿童底心理44

三十一 儿童教育的要点45

Ⅲ.青年与学生46

三十二 青年底心理46

三十三 青年教育的要点46

Ⅳ.成人与学生47

三十四 成人教育问题47

Ⅴ.撮要49

Ⅵ.名词释义49

Ⅶ.问题50

Ⅷ.参考书50

第五章 教育与教师51

Ⅰ.教师底专业51

三十五 教师底起源51

三十六 教师底专业52

Ⅱ.教师底资格54

三十七 法制上的资格54

三十八 学行上的资格54

Ⅲ.教师底职责56

三十九 对于学生的职责56

四十 对于国家及社会的职责58

Ⅳ.撮要59

Ⅴ.名词释义60

Ⅵ.问题60

Ⅶ.参考书60

第六章 教育与课程62

Ⅰ.课程底起源62

四十一 课程底意义62

四十二 课程底发展及变迁63

四十三 中国现行的课程64

Ⅱ.课程底功用71

四十四 保存社会文化71

四十五 予学生以系统的训练72

Ⅲ.课程底组织73

四十六 课程组织的原则73

四十七 厘订课程标准的方法74

四十八 教材底选择与排列74

Ⅳ.课程与教育75

四十九 课程底改选75

五十 对于现行课程的批评76

Ⅴ.撮要77

Ⅵ.名词释义77

Ⅶ.问题78

Ⅷ.参考书78

第七章 教育与教学79

Ⅰ.教学底意义79

五十一 教与学的关系79

五十二 学习底基础及原则80

五十三 教学法底特质81

Ⅱ.教学底原则81

五十四 引起动机81

五十五 适应个性82

五十六 教学格言问题83

Ⅲ.教学方式84

五十七 方式底分类84

五十八 以教材为根据的方法84

五十九 以教师目的为根据的方法86

六十 良好教学法底要素87

Ⅳ.中国现行教学法88

六十一 历史概述88

六十二 现行的方法89

六十三 对于现行教学之概评90

Ⅴ.撮要90

Ⅵ.名词释义91

Ⅶ.问题92

Ⅷ.参考书93

第八章 教育与训育94

Ⅰ.训育底意义94

六十四 训育底对象94

六十五 训育底要素95

Ⅱ.训育原则96

六十六 训育目标96

六十七 养成习惯97

六十八 引起信仰97

Ⅲ.训育方法98

六十九 消极的方法98

七十 积极的方法99

Ⅳ.训育现况101

七十一 训育现状一般101

七十二 今后的方针102

Ⅴ.撮要103

Ⅵ.名词释义103

Ⅶ.问题104

Ⅷ.参考书104

第九章 教育通论105

Ⅰ.教育底范围105

七十三 教育底内容105

Ⅱ.理论的教育106

七十四 教育哲学106

七十五 教育科学107

Ⅲ.实际的教育109

七十六 普通教育109

七十七 特殊教育111

Ⅳ.撮要113

Ⅴ.名词释义113

Ⅵ.问题114

Ⅶ.参考书115

第十章 研究教育的途径116

Ⅰ.研究方法底分类116

七十八 研究教育的范围116

Ⅱ.理论的研究117

七十九 人生常识117

八十 基本常识118

八十一 教育常识120

八十二 专科研究121

Ⅲ.实际的研究121

八十三 专业修养121

八十四 观察122

八十五 调查123

八十六 实验124

八十七 服务社会125

Ⅳ.撮要125

Ⅴ.名词释义126

Ⅵ.问题126

Ⅶ.参考书127

附录128

甲、中文分类参考书要目128

乙、英文分类参考书要目133

名词索引138

人名索引146

表次1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