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透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透视
  • 牛文元主编;谢燮,杨开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7097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3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中国;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透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1.1 引言1

1.1.1 经济活动空间不均衡分布:“先天”还是“后天”1

1.1.2 地区差异的理论解释4

1.1.3 新经济地理学对区域差异的解释6

1.2 问题的提出8

1.3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10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11

1.5 本研究的创新点13

2.1.1 刘易斯和费—拉尼斯的二元结构发展模型15

2.1 劳动力流动与城乡差异理论模式15

第二章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异的理论模式15

2.1.2 托达罗的城乡人口迁移模型19

2.2 新古典框架下的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异22

2.2.1 新古典贸易理论与劳动力流动22

2.2.2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劳动力流动25

2.3 报酬递增理论框架下的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异26

2.3.1 循环累积因果论26

2.3.2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29

2.3.3 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边缘理论模式31

第三章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差异33

3.1 引言33

3.2 中国的城乡差异33

3.2.1 城乡收入差距的总体趋势34

3.2.2 分地区城乡收入差距36

3.2.3 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剖析38

3.3 中国的区域差异42

3.3.1 沿海—内地经济发展水平比较46

3.3.2 沿海与内地收入差距的变动48

3.3.3 对外开放与区域差异54

3.3.4 对中国区域差异的解释60

3.4 中国的劳动力流动70

3.4.1 中国劳动力流动的空间分布特征71

3.4.2 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动态特征76

3.4.3 沿海与内地工农业从业人员的分布78

3.5 制造业的地区集聚81

3.5.1 制造业在沿海地区的集聚83

3.5.2 制造业集聚的动态演变86

第四章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观点90

4.1 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90

4.1.1 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92

4.1.2 阿瑟的路径依赖与“锁定”94

4.1.3 经济活动的不可分性及空间不可能性原理96

4.1.4 D-S垄断竞争模型及其应用99

4.1.5 新经济地理学思想的演进106

4.2 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综述109

4.2.1 新经济地理学的特征113

4.2.2 新经济地理学的集聚力和分散力118

4.2.3 新经济地理学的累积循环过程120

4.2.4 新经济地理学与复杂科学的比较123

4.3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对地区差异的认识131

4.3.1 核心—边缘模型的的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差异132

4.3.2 胡大鹏模型的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异146

第五章 劳动力有限流动下的区域与城乡差异模型153

5.1 “空间理性”概念的引出153

5.1.1 “有限理性”的概念153

5.1.2 有限理性的“区域人”与“空间理性”159

5.1.3 “空间理性”在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162

5.2 劳动力有限流动下的区域与城乡差异模型164

5.2.1 假设条件164

5.2.2 消费者行为168

5.2.3 生产者行为169

5.2.4 劳动力流动170

5.2.5 模型方程171

5.2.6 模型的简化:区域内两城市对称情形187

5.3 模型模拟结果188

5.3.1 全球化进程对区域差异的影响(贸易成本率的变化)191

5.3.2 沿海与内地贸易壁垒对区域差异的影响(运输成本率的变化)196

5.3.3 政策限制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差异(迁移限制系数的变化)200

5.3.4 区域内自由贸易203

第六章 新经济地理学对中国区域差异的认识207

6.1 引言207

6.2 对外开放与区域差异212

6.3 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差异217

6.4 劳动力流动与区域差异220

6.5 区域内自由贸易与区域差异223

6.6 模型与现实的契合点224

6.7 与以往研究结果的异同225

第七章 解决中国二元经济的对策研究226

7.1 模型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226

7.1.1 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结果226

7.1.2 减小区域间贸易成本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结果226

7.1.3 政府减弱对劳动力流动限制的作用227

7.1.4 培育城市群对区域差异的作用228

7.2.1 对外开放:在发展与地区差异之间寻求平衡229

7.2 模型的政策含义229

7.2.2 区域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的可能选择230

7.2.3 劳动力市场一体化233

7.2.4 城市群:城市化的发展方向239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242

8.1 内容总结242

8.1.1 对外贸易成本的变化对区域差异的影响243

8.1.2 区域间贸易成本的变化对区域差异的影响244

8.1.3 政府限制劳动力流动对区域差异的影响244

8.1.4 区域内自由贸易对区域差异的影响245

8.2 研究成果246

8.3 未来展望248

参考文献2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