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质人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体质人类学
  • 朱泓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298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体质人类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体质人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体质人类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

一、人类学1

目录1

二、体质人类学2

第二节 体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4

一、测量技术4

四、分子生物学方法5

第三节 体质人类学与各相关学科的联系5

一、体质人类学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之间的关系5

三、统计学分析5

二、形态观察5

二、体质人类学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6

三、体质人类学与地质学之间的关系6

四、体质人类学与生态学之间的关系6

五、体质人类学与民族学之间的关系6

六、体质人类学与考古学之间的关系7

第四节 体质人类学发展史7

一、西方体质人类学发展简史7

二、我国体质人类学发展简史10

第一篇 人体解剖学纲要13

第一章 绪论15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及分支学科15

三、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16

二、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6

四、人体解剖学中常用的方位术语17

第二章 系统解剖学概述18

第一节 运动系统18

一、骨18

二、关节18

三、肌肉19

第二节 循环系统20

一、血液循环20

二、淋巴液循环22

第三节 呼吸系统22

一、呼吸道22

第四节 消化系统24

二、肺24

一、消化管25

二、消化腺27

第五节 泌尿系统28

一、肾脏28

二、输尿管、膀胱和尿道30

第六节 生殖系统30

一、男性生殖器30

二、女性生殖器30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30

五、胰岛31

三、胸腺31

四、肾上腺31

二、甲状旁腺31

一、甲状腺31

六、性腺33

七、脑垂体33

八、松果体33

第八节 神经系统33

一、神经器官的构成33

二、神经系统的分类34

三、脊髓35

四、脑35

第九节 感觉器官37

一、眼37

二、耳38

三、鼻39

四、舌39

五、皮肤40

第三章 骨骼解剖概要41

第一节 关于骨的一般性知识41

一、骨的分类和形态41

二、骨的组织结构42

三、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4

四、骨的生长发育44

第二节 颅骨45

一、脑颅骨(Ossa cranii)45

二、面颅骨(Ossa Faciei)50

三、颅骨的整体观察54

第三节 躯干骨58

一、椎骨(Vertebrae)58

二、胸骨(Sternum)63

三、肋骨(Os costale)64

四、脊柱(Columna vertebralis)和胸廓(Thorax)65

第四节 上肢骨66

一、上肢带(Cihnulum membri superioris)66

二、自由上肢骨骼(Skeleton membri superioris liberi)68

第五节 下肢骨71

一、下肢带(Cigulum membri inferioris)71

二、自由下肢骨骼(Skeleton membri inferioris liberi)73

一、有关的解剖学方位术语77

第一节 关于牙齿的一般性知识77

第四章 牙齿解剖概要77

二、牙齿的形态和分部78

三、牙齿的组织结构79

四、牙齿的分类和齿式79

第二节 恒齿82

一、门齿(Incisor)82

二、犬齿(Canine)82

三、前臼齿(Premolar)83

四、臼齿(Molar)83

第三节 乳齿84

一、乳门齿(Deciduous incisor)84

三、乳臼齿(Deciduous molar)85

四、乳齿与恒齿的交替与鉴别85

二、乳犬齿(Deciduous canine)85

第二篇 人体骨骼测量纲要87

第一章 绪论89

一、人体测量学89

二、人体测量仪器91

第二章 骨骼的性别和年龄鉴定92

第一节 性别鉴定92

一、骨盆的性别特征93

二、颅骨的性别特征95

三、下颌骨的性别特征96

四、其他骨骼的性别特征96

一、根据牙齿的萌出时间推断年龄97

第二节 年龄鉴定97

二、牙齿的磨耗程度与年龄的关系98

三、根据颅骨骨缝的愈合情况推断年龄100

四、骨化点的出现和骨骺的愈合102

五、耻骨联合面的年龄变化103

六、骨骼上的其他老年性变化105

七、年龄鉴定结果的表示法106

第三章 颅骨的测量与观察107

第一节 颅骨的测量107

一、颅骨和下颌骨的标准平面107

二、颅骨和下颌骨的主要测点108

三、颅骨和下颌骨的主要测量项目113

四、颅骨和下颌骨的主要指数120

一、颅形123

第二节 颅骨的观察123

二、眉弓124

三、眉间突度125

四、额中缝125

五、颅顶缝126

六、翼区126

七、缝间骨127

八、鼻根点凹陷127

九、梨状孔形状128

十、梨状孔下缘的结构类型128

十一、鼻前棘129

十二、眶形129

十六、腭圆枕130

十七、枕外隆凸130

十三、犬齿窝130

十五、齿弓形状130

十四、铲形门齿130

十八、乳突131

十九、颏形131

二十、下颌圆枕131

第四章 体骨的测量与观察133

第一节 体骨的测量133

一、椎骨133

二、骶骨134

三、胸骨135

四、肱骨136

五、桡骨137

六、尺骨138

七、骨盆和髋骨139

八、股骨140

九、胫骨142

十、腓骨143

第二节 体骨的观察144

一、脊柱144

二、肋骨144

三、锁骨145

四、肩胛骨145

七、股骨146

六、髋骨146

五、肱骨146

八、髌骨147

第五章 牙齿的测量与观察148

第一节 牙齿的测量148

一、测量工具148

二、测量项目148

第二节 牙齿的观察149

一、门齿149

二、犬齿149

三、前臼齿149

四、臼齿150

二、推算方法151

一、测量方法151

第一节 脑容量的测量和推算151

第六章 脑容量和身高的复原151

第二节 身高的推算152

一、推算白种人身高的公式152

二、推算黑种人身高的公式153

三、推算黄种人身高的公式153

第三篇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155

第一章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157

第一节 现代生物学的分类系统157

第二节 进化论的产生与发展158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162

一、物种(Species)162

四、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163

三、基因(Gene)163

二、进化(Evolution)163

五、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164

六、基因迁移(Gene migration)164

七、选择(Selection)164

第四节 生物进化的阶段性划分165

一、生物进化的地史年表165

二、现代人在生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168

第二章 灵长类动物的分类与进化170

第一节 灵长类动物的系统分类170

一、原猴亚目170

二、猿猴亚目173

一、牙齿179

第二节 灵长类动物的生理特征179

二、躯干180

三、四肢181

四、感觉器官181

五、脑182

第三节 灵长类动物的社会行为183

一、群体和“家庭”183

二、个体关系185

三、母子关系185

四、疆域观念186

五、信息交流186

六、学习能力187

第四节 灵长类动物的起源189

第五节 低等化石灵长类动物190

第六节 高等化石灵长类动物192

第四篇 人类的起源201

第一章 人类的特征与人科的起源203

第一节 现代人的体质特征203

一、下肢203

二、上肢205

三、脑205

四、头骨和牙齿206

五、喉207

六、皮肤208

第二节 有关人科起源的理论208

一、印度211

第二章 腊玛古猿211

第一节 腊玛古猿类化石的发现211

二、肯尼亚212

三、匈牙利213

四、希腊213

五、土耳其214

六、巴基斯坦214

七、中国214

第二节 关于腊玛古猿类系统地位的不同意见218

第三章 南方古猿221

第一节 南方古猿化石的发现221

一、南非221

二、坦桑尼亚223

三、肯尼亚225

四、埃塞俄比亚225

五、非洲以外的地区228

六、南方古猿的祖先229

第二节 南方古猿的形态特征229

第三节 南方古猿的系统地位230

第四节 巨猿232

第五篇 人类的发展237

第一章 直立人239

第一节 直立人的起源239

第二节 亚洲的直立人化石241

一、爪哇猿人241

二、北京猿人244

三、元谋猿人249

四、蓝田猿人251

五、淅川猿人252

六、郧县猿人253

七、郧西猿人254

八、桐梓猿人255

九、和县猿人255

十、沂源猿人256

十一、南召猿人257

十二、洛南猿人257

十三、南京人257

一、毛里坦猿人258

二、OH-9号人258

十四、纳马达人258

第三节 非洲的直立人化石258

三、OH-28号人259

四、恩杜图人259

五、 KNM-ER3733号人260

六、纳里奥科托姆人261

第四节 欧洲的直立人化石262

一、海德堡人262

二、维尔泰斯佐洛斯人263

三、ATD6-69号人263

第五节 直立人的体质特征263

二、脑的进化264

一、颅骨上的保护性结构264

三、面部形态的改变265

四、咀嚼器官的变化265

第六节 直立人的文化特征266

一、发展着的石器制造工业266

二、狩猎经济的发展267

三、用火技术的出现268

第二章 早期智人269

第一节 由直立人向早期智人的过渡269

一、昂栋人270

二、佩特拉洛纳人270

三、托塔维尔人271

五、金牛山人272

四、博多人272

第二节 “典型尼人”和“进步尼人”273

一、尼安德特人274

二、圣沙拜尔人274

三、莫斯特人275

四、费拉西人275

五、克拉皮纳人275

六、埃林斯多夫人276

七、斯坦海姆人276

八、斯旺斯库姆人276

九、切舍克塔施人277

十、斯虎尔人277

十二、沙尼达尔人278

十一、塔蓬人278

第三节 其他早期智人阶段化石的发现280

一、布罗肯山人280

二、大荔人281

三、丁村人282

四、许家窑人282

五、新洞人283

六、马坝人284

七、长阳人284

八、巢县人285

第四节 早期智人的文化特征285

第一节 有关晚期智人起源的理论288

第三章 晚期智人288

第二节 欧洲的晚期智人化石292

一、克罗马农人292

二、库姆卡佩尔人293

三、尚塞拉德人293

四、格里马迪人293

五、姆拉德克人294

六、普雷德摩斯特人294

第三节 非洲的晚期智人化石294

一、博斯科普人295

二、弗洛里斯巴人295

三、边界洞人295

六、长者智人296

五、阿塞拉人296

四、奥莫人296

第四节 亚洲的晚期智人化石297

一、瓦贾克人299

二、尼阿人299

三、塔邦人299

四、山顶洞人300

五、柳江人301

六、河套人302

七、黄龙人303

八、武山人303

九、资阳人303

十、丽江人304

十三、左镇人305

十一、穿洞人305

十二、安图人305

第五节 澳大利亚和美洲的晚期智人化石306

一、塔尔盖人309

二、科休纳人310

三、凯洛人310

四、米德兰德人310

五、特佩克斯潘人310

第六节 晚期智人的文化特征312

第六篇 人类的种族317

第一章 人种与人种学319

第一节 人种的定义及分类依据319

第二节 人种学的研究范围及任务321

第三节 现代各人种体质特征的变异323

一、肤色323

二、发色与发形324

三、胡须325

四、眼色和眼部形态326

五、鼻部形态328

六、唇部形态329

七、头形和面形329

八、血型330

九、皮纹332

十、耵聍332

第四节 影响人种形成的因素333

第二章 世界人种的划分336

第一节 蒙古大人种337

一、北亚人种338

二、南亚人种338

三、东亚人种338

四、东北亚人种338

五、美洲人种339

第二节 欧罗巴大人种339

一、大西洋—波罗的海人种339

第三节 澳大利亚—尼格罗大人种340

四、白海—波罗的海人种340

五、巴尔干—高加索人种340

二、印度—地中海人种340

三、中欧人种340

一、澳大利亚人种341

二、维达人种341

三、美拉尼西亚人种341

四、尼格利陀人种342

五、尼格罗人种342

六、尼格利罗人种342

七、布须曼人种342

第四节 各大人种之间的过渡类型343

一、千岛人种343

二、波里尼西亚人种343

五、埃塞俄比亚人种344

三、南西伯利亚人种344

四、乌拉尔人种344

六、南印度人种345

第三章 我国居民的人种成分346

第一节 我国古代居民的人种类型346

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种特征347

二、先秦时期的人种类型348

三、汉代以后的人种类型350

第二节 我国现代居民的人种类型353

一、汉族的体质类型354

二、北方少数民族的体质类型354

三、南方少数民族的体质类型357

参考文献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