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县域经济发展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县域经济发展论
  • 高焕喜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市:山东人民出版社
  • ISBN:720903733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23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县-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山东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县域经济发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理论篇3

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我国的县与县域3

一、我国的县3

二、我国的县域6

第二节 县域经济6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6

二、县域经济的特点9

三、县域经济的地位作用12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上)15

第一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15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含义15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16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人口状况17

四、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积累19

五、科学技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19

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必备环境21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硬环境21

六、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21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23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选择25

一、资源优势26

二、传统优势26

三、产业优势26

四、技术优势27

五、品牌优势27

七、区位优势28

八、人缘优势28

六、市场优势28

九、人才优势29

十、政策优势29

第四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查析30

一、发现问题的角度30

二、查找问题的方法31

三、解决问题的要领33

第五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探析34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突破口的选择规律34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产业演进规律35

三、县域经济发展中镇村演化规律37

四、县域经济发展中利益协调的规律38

五、县域经济发展中模式形成规律39

第三章 县域经济发展(下)41

第一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41

一、制定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原则和依据41

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制定程序45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47

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51

一、创新变通律51

二、整合协调律54

三、聚力突重律58

实践篇63

第四章 我国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回顾63

第一节 我国县域经济改革回顾63

一、我国县域改革的客观必然性63

二、我国县域改革的意义67

三、我国县域改革的历程69

第二节 改革以来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73

一、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73

二、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74

三、县域经济管理体制不断完善75

四、县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76

第五章 山东省县级改革与发展的典型模式78

第一节 昌邑模式——“小机构,大服务”78

第二节 诸城模式——“贸工农一体化”80

第三节 寒亭模式——“农业产业化”82

第四节 周村模式——“股份促动,明星带动”83

第五节 章丘模式——“城镇带动”84

第六节 峄城模式——“综合开发,择优突破”86

第七节 金乡模式——“农贸带动”88

第八节 山亭模式——“高标准起步,跳跃式发展”91

第九节 陵县模式——“冬季农业”93

第十节 高唐模式——“重组调整,加快发展”95

第十一节 泗水模式——“打破常规,走出贫困”96

第十二节 阳信模式——“综合配套改革”99

第六章 山东省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特征和经验101

第一节 共同的特征101

一、上级部署安排与县级自发探索相结合——具有主体的自觉性101

二、县级改革与县域发展相结合——具有运行的目的性102

三、经济改革与机构改革等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具有内容的综合性102

四、上级改革、发展要求与各地具体情况相结合——具有形式的多样性103

一、牢记根本点104

第二节 成功的经验104

五、领导感悟与群众创造相结合——具有方法的科学性104

二、启动动力源105

三、找准出发点107

四、瞄准着力点108

五、孕育生长点109

六、领导是关键111

第一节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115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15

第七章 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新对策115

对策篇115

二、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趋向118

三、城乡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120

四、加入WTO的严峻挑战122

五、基础落后的严重制约123

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要求127

一、科学发展127

二、粮食安全130

三、农民增收132

四、全面小康133

一、发展略显滞后,整体实力不强134

第三节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134

二、产业结构雷同,总体层次较低135

三、发展动力较大,可用资金不足135

四、发展不平衡,东西差距大136

五、形式主义作祟,政绩工程仍见136

六、机构庞大臃肿,财政负担沉重137

七、调控手段单一,行政扯皮严重137

第四节 新对策137

一、做优农业137

二、做强工业144

三、做靓三产147

四、做多民营150

五、做大县城152

六、做活机制159

第八章 经济强县发展对策164

第一节 山东省经济强县的基本情况164

第二节 山东省经济强县的现状特点165

一、基础条件好,发展路子对165

二、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167

三、工业为主导,各业齐发展167

五、县城规模大,带动能力强168

四、改革力度大,民营企业多168

第三节 山东省经济强县存在的问题169

一、发展动力不足169

二、强县实力不强169

三、农业比重仍大170

四、产业升级较慢170

五、资源环境堪忧170

第四节 经济强县加快发展的对策172

一、比172

二、找173

三、争175

四、超176

第九章 经济弱县发展对策178

第一节 山东省经济弱县的基本情况178

第二节 经济弱县形成的原因179

一、客观上的“天然缺陷”179

二、历史上的“多灾多难”179

三、投资设项上的“嫌贫爱富”180

四、改革初期的“矫枉过正”180

五、体制转换时期的“两面政策”180

七、思想观念上的“怨天尤人”181

六、扩大开放后的“资源倒流”181

第三节 经济弱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82

一、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慢182

八、机构官场中的“明争暗斗”182

二、结构层次低,企业个头小183

三、县城规模小,带动能力弱183

四、机构膨胀快,财政养人难183

第四节 经济弱县加快发展的对策184

一、放184

二、激185

四、帮186

三、扶186

附录187

一、寿光经验断想189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统计表194

三、全国历届百强县(市)名录200

四、山东省县域名录218

五、山东省30强、30弱县(市、区)名录219

六、主要参考文献220

后记2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