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陈元晖主编;朱有瓛等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41258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68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720页
- 主题词:教育史-史料-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教育行政机构及教育团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甲编 教育行政机构5
第一部分 清末教育行政机构5
一、中央教育行政机构5
京师大学堂统辖各省学堂(1898年)5
清政府命孙家鼐为管学大臣管理大学堂事务(1898年)5
清政府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1902年)6
《学务纲要》规定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1904年)6
张之洞奏请设总理学务大臣片(1904年)7
清政府谕改管学大臣为学务大臣(1904年)8
山西学政宝熙奏请设立学部(1905年10月)8
上谕(准设立学部)(1905年12月6日)10
学部礼部会奏学礼两部办事界限(1906年)11
学部奏酌拟学部官制并归并国子监事宜改定缺额折(1906年)12
学部官制草案(1906年)17
学部奏拟订视学官章程折并单(1909年)20
清末中央教育行政职官姓名及任职时间25
附录:学部奏编录官报片(1907年7月)28
前清学部编书之状况&江梦梅29
二、省教育行政机构31
《学务纲要》拟定省城设学务处(1904年)31
直隶学务机构沿革31
直隶新设学校司章程(1904年)34
张之洞札饬湖北学务处文(1904年)37
浙江巡抚聂奏设立浙江全省学务处折(1905年)38
护赣抚周奏江西设立学务处折(1905年)39
学部政务处奏请裁学政设提学使司折(1906年)40
上谕(准各省改设提学使司)(1906年4月25日)42
学部奏请简放直省提学使并陈未尽事宜折(1906年4月)42
学部奏陈各省学务官制折(1906年4月)43
学部奏准续拟各省提学使办事权限章程(1906年)47
河南抚院张奏河南学务公所开办情形片(附章程)(1906年)49
学部通咨各省各项学堂皆归提学使管辖考核文(1908年)56
学部通行各省学务公所议事细则文(1910年)57
学部奏派各省提学使姓名及任职时间58
三、府厅州县教育行政机构62
学部奏定劝学所章程(1906年5月)62
学部札各省提学使分定学区文(1906年11月)65
学部札各学使劝学所办学员绅务当慎选文(1907年)67
京师劝学所试办章程68
江苏川沙县教育行政机构——学务公会71
江苏川沙厅劝学所暂拟章程74
河南通行各属拟订劝学所总董权限专章文(附专章)(1910年)76
河南抚院通饬各属修订劝学所章程文(附章程)(1910年6月)79
清末安徽省劝学所83
资政院、学部会奏地方学务章程(1911年)85
学部奏订地方学务章程施行细则折(附细则)(1911年)87
学部奏改订劝学所章程折(附章程)(1911年)94
各省劝学所统计表(1909年)97
四、附录99
清末之教育行政&蒋维乔99
清末教育行政组织系统图(1906年)102
第二部分 民国初年教育行政机构105
一、中央教育行政机构105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1912年1月)105
临时政府教育部成立(1912年1月)105
袁世凯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1912年3月)106
教育总长蔡元培到任接收学部事务(1912年4月)106
民国教育部官职令草案(1912年)108
临时大总统令公布参议院议决修正教育部官制(1912年8月)111
教育部官制公布(1914年7月重行修正)112
教育部公布视学规程(1913年1月20日)114
教育部分科规程(1918年12月7日改订)116
教育部之组织及其职务119
教育总长姓名及任职时间(1912~1922年)119
附录:教育部厅司职掌之沿革(1915年12月止)120
教育部编纂教育公报简章123
二、省教育行政机构124
教育部电饬各省教育长官名称均应改归一律(1912年5月)124
大总统令各省行政公署内设教育司(1913年1月)124
国务院通电各省教育、实业两司归并内务司为两科(1913年9月)124
教育部呈大总统请规定各省教育司长职权(1914年4月)125
各省教育司长姓名及任职时间125
高丕基拟《各省教育行政宜设专管总机关》草案127
直隶等省教育会联合呈请设置地方教育独立官厅(1914年6月)129
教育总长汤化龙请各省组织教育厅(1914年12月)131
教育部设立各省教育厅之计划(1915年)131
第一、二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大会议决案之一:请速设各省区教育厅案(1915、1916年)132
教育部公布教育厅暂行条例(1917年9月)134
教育部核准教育厅署组织大纲(1917年11月)135
教育部规定教育厅长职权(1917年11月)135
教育部公布省视学规程(1918年4月)136
江苏省教育行政机构之变迁137
各省教育厅长姓名及任职时间140
三、县、自治区教育行政机构144
南京临时政府裁撤各县劝学所(县公署内设第三科)(1912年2月)144
教育部通咨各省一律暂留劝学所(1913年7月)144
江苏川沙县市乡学务委员暂行办事细则145
江苏省县教育行政机构之变迁146
教育部呈拟订地方学事通则缮具草案请核定公布文并批令(附地方学事通则草案)(1915年)147
教育部呈拟订劝学所及学务委员会规程文(附批)(1915年)150
教育部公布劝学所规程(1915年12月)151
教育部公布学务委员会规程(1915年12月)152
教育部公布地方学事通则施行细则(1916年1月)153
教育部公布劝学所规程施行细则(1916年4月)160
教育部公布学务委员会规程施行细则(1916年4月)162
教育部公布县视学规程(1918年4月30日)163
1922年全国学制会议决议改劝学所为教育局165
四、附录167
民初以后之教育行政&蒋维乔167
民国初年教育行政组织系统图171
乙编 教育团体177
第一部分 中央、省、县教育会177
一、中央教育会177
(一)中央教育会177
学部奏准设立中央教育会并拟具章程折并章程(1911年6月)177
中央教育会议及其议决案(1911年7~8月)179
唐会长(文治)致中央教育会说略181
论中央教育会&陆费逵184
(二)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187
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章程(第一次会议决)(1911年5月)187
唐会长(文治)致各省教育总会代表欢迎词之大略189
张会长(謇)致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发起词之大略189
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纪要190
各省代表姓名一览表191
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会议议决案(1911年5月)192
(三)全国教育会联合会204
1.缘起204
直隶教育会呈部文(1914年)204
直隶教育会致各省教育会公函(1914年)205
2.章程205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章程(1915年)205
3.历届会议及议决案207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一次开会纪略(天津)(1915年4月)207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二次开会记(北京)(1916年10月)212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次开会纪略(杭州)(1917年10月)219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四次开会纪要(上海)(1918年10月)222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五次开会志要(太原)(1919年10月)225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六次开会纪略(上海)(1920年10月)235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次开会纪略(广州)(1921年10月)242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次会议议决案(济南)(1922年)253
二、省教育会255
(一)章程255
学部:奏定各省教育会章程折(1906年7月28日)255
教育部:公布教育会规程(部令第8号)(1912年9月6日)260
教育部修订教育会规程(1919年11月18日)262
(二)江苏省教育会264
1.创办及沿革264
江苏学务总会成立(1905年)264
江苏省学务总会改名江苏教育总会(1906年)264
江苏教育总会会所落成记(1908年)264
常年大会(1909年)265
第八次常年大会(1912年)266
选举大会(1913年)267
十周年纪念会及常年大会(1914年)268
常年大会(1915年)269
常年大会(1916年)269
第十三次大会(1917年)270
常年大会(1918年)271
第十五次大会(1919年)273
第十六次常年会记(1920年)274
《江苏教育总会文牍》六编叙(1911年)&沈恩孚275
《江苏省教育会二十年概况》记沿革276
2.章程278
江苏学会暂定简章(1905年)278
江苏教育总会章程(第二次改订)(1908年)280
评议员会规则(1908年)288
会董会规则(1908年)289
江苏省教育会章程(1912年10月15日)290
3.历届正副会长295
正副会长(1906~1911年)295
正副会长(1912~1923年)295
4.主要活动296
(1)创办学校296
设立法政讲习所(1906年)296
江苏教育总会咨呈江督端方筹设单级教授练习所文(附简章)(1909年)296
设立体育传习所(1915年)298
举办小学教授法讲习会及小学教员暑期讲习会(1915~1916年)299
设立国语补习会及注音字母传习所(1918年)299
(2)开展教育研讨300
学校卫生及学校管理讲演大会(1914年)300
考察北方学务报告会(1915年)301
赴美考察讲演会(1915年)302
菲律宾职业教育报告会(1917年)303
考察日本、朝鲜教育、实业讲演会(1918年)304
学校成绩展览会(1909~1920年)305
新学制、课程讨论会(1920~1921年)305
教育调查与出版306
(3)组织教育团体308
各种研究会一览308
理科教授研究会(后更名理科研究会)活动概况(成立大会)(1914年11月22日)309
理科教授研究会大会(1920年)309
理科教授研究会大会(1921年)310
江苏中等以上学校教育研究会之议决案(1919年)312
江苏童子军联合会313
江苏各局劝学所教育会联合会316
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317
中华教育改进社317
(4)协助发展体育事业318
建议筹设各县公共体育场318
(三)福建省教育会319
福建教育会章程319
(四)河南省教育会319
详报议复编修王绅安澜等呈设立教育总会并拟章程请咨部立案文(1907年7月9日)319
河南全省教育总会简章(1907年7月9日)320
(五)安徽教育总会323
安徽教育总会简章(1912年)323
(六)浙江省教育会326
浙江省教育会章程(1912年)326
(七)直隶教育会328
提倡教育独立之通函(1914年)328
致函各省教育会发起召开全国教育会联合会(1914年)329
征集议案之通告(1914年)329
(八)北京教育会331
1.创办331
本会成立呈请核准立案文(1912年5月11日)331
北京教育会章程(1912年10月)331
职员分股办事规则(1912年4月)334
职员名单334
历年入会人数(1912~1916年)335
2.主要活动336
(1)开办夏期讲习所336
夏期手工、音乐讲习会简章(1912年7月)336
活动概况337
(2)设立通俗讲演研究会338
通俗讲演研究会简章(1912年8月)338
活动概况339
(3)设立小学研究会340
小学研究会简章(1912年9月)340
活动概况341
(4)设立小学教员讲习会342
小学教员讲习会简章(1913年3月)342
活动概况343
(5)出版会务纪要及《都市教育》343
会务纪要之编印343
《都市教育》之出版344
(九)省(市)教育会344
省(市)教育会表344
三、县教育会346
(一)上海县教育会346
上海县教育会成立(1908年)346
上海教育会章程(1908年)347
历届正副会长(1912~1923年)350
组织小学教育研究会350
上海县小学教育研究会简章351
上海县市区教育会352
(二)宝山县教育会353
概况353
宝山县教育会章程353
历届会长(1907~1918年)356
主要活动356
市乡教育会一览357
(三)武进教育会359
武进教育会提出实施实用主义教授法案359
(四)直隶省教育会359
直隶省教育会统计表(1906~1909年)359
(五)江苏省教育总会364
江苏省教育总会各厅州县历年入会人数比较表(1905~1910年)364
(六)江苏省教育会368
江苏省各县教育会会员人数比较表(1916年)368
(七)河南省教育会368
清末河南省教育会统计表368
(八)安徽教育会370
清末安徽的教育会统计370
第二部分 教育部主持设立的教育团体375
一、通俗教育研究会375
汤化龙呈大总统拟设通俗教育研究会文(1915年7月16日)375
通俗教育研究会章程(1915年7月18日)376
第一次成立大会(1915年9月6日)378
第二次全体大会会议(10月28日)378
第三次大会会议(12月27日)380
通俗教育研究会会长梁次长代表汤总长训词382
教育总长训词(10月28日)384
教育部抄送通俗教育研究会推广巡行宣讲办法六条,饬京师学务局施行(1915年11月18日)387
通俗教育研究会试办通俗教育讲演传习所办法六条(1916年4月15日)387
蔡元培在通俗教育研究会演说词(1916年12月27日)388
通俗教育研究会各种议案393
全国各省通俗教育研究会统计表393
二、国语统一筹备会395
教育部订定国语统一筹备会规程(1918年12月28日)395
记国语统一筹备会(1919年4月)396
国语统一进行方法的议案397
拟请教育部推行国语教育办法五条400
国语运动的历史&胡适401
三、教育调查会403
教育部订定教育调查会规程(1918年12月30日)403
教育调查会分股担任调查名单404
教育调查会第一次开会议决各案报告表405
教育调查会第一次会议报告406
第三部分 民间教育团体415
一、中国教育会415
中国教育会章程(1902年)415
中国教育会之回忆&蒋维乔419
中国教育会与爱国学社(节录)&俞子夷429
二、上海私塾改良总会436
上海私塾改良总会章程(1906年)436
上海私塾改良会会友初次至各乡镇劝学记略(1905年)442
三、中华职业教育社444
(一)创立444
宣言书(1917年)&黄炎培等444
呈教育部及江苏省长公署请予立案文(1917年)448
募金通启(1917年)449
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1917年)452
议事员会会议细则(1917年)456
办事部办事细则(1917年)456
办事部会议细则(1917年)457
中华职业教育社之组织(1918年)458
永久特别社员姓名录(1917年)458
特别社员录(1919年)460
本社第一年度经费表(1918年)461
中华职业教育社各地社员一览表(1918年)462
向中华职教社捐款褒奖名单(1921年)462
(二)沿革464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以来之略史(1917年9月30日)464
本社第一年度办事概况(自六年五月六日成立至七年四月三十日止)465
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五年度社务报告(十年五月一日起至十一年四月三十日止)468
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五年间概况(1922年)&黄炎培472
(三)活动473
1.创办学校473
中华职业学校设立之旨趣(1918年5月)473
中华职业学校概况一览(1919年)475
职工教育馆开幕纪(1922年)477
2.开展职业教育研究480
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部简章(1918年)480
历年来的研究和编辑(节录)(1947年)&何清儒481
3.改革农业教育483
中华职业教育社农业教育研究会宣言书(1920年11月)483
第一次会议纪录(1920年)484
征求问题(1920年)485
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农学会发起全国农业讨论会宣言(1922年)486
4.试办职业指导488
本社创设职业指导部宣言(1920年4月)488
职业指导部第一期规画(1920年)490
本社试办职业介绍规则(1921年)492
5.举办展览会493
职业学校成绩品展览会(节录)(1918年)493
参观第一届(东部)职业学校出品展览会记(1922年)495
6.组织研究会497
中华新教育社组织办法(1919年)497
上海商业补习教育会简章(1921年)501
上海商业补习教育会第三次开会(1921年)502
关于全国职业学校联合会事件(节录)(1921年)503
全国职业学校联合会在济南开临时会纪事(节录)(1922年)504
7.参与修订“新学制”507
征求教育界对于新学制草案职业教育一部分意见的问题(1922年)507
协定职业学校课程标准(1924年)508
四、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509
(一)创立509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征集团员启(1919年)509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简章(1919年)510
平民教育讲演团纪事——成立会之经过(1919年)511
平民教育讲演团团员名单511
(二)沿革513
讲演团开第二次大会并欢送会纪事(节录)(1919年)513
平民教育讲演团开第三次常会纪略(1920年)515
平民教育讲演团开会纪事(1920年)516
平民教育讲演团开大会纪事(1921年)516
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常年大会纪事(1922年3月20日)518
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常年大会(1922年)519
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常会纪事(1923年)520
平民教育讲演团启事(1924年)521
平民教育讲演团启事(1925年)522
(三)活动522
1.举办露天讲演522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北京城乡露天讲演题目一览(1919~1920年)522
平民教育讲演团报告(1920年)&李荟棠530
平民教育讲演团农村讲演的报告(1920年)532
2.自设讲演所534
平民教育讲演团讲演所开幕日报告(1921年)534
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在讲演所讲演题目一览(1921~1925年)534
3.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540
平民教育讲演团和劳动补习学校(节录)540
(四)附录552
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在“五四”前后所起的作用(1960年)&朱务善552
五、中华教育改进社557
(一)创立557
1.前身557
中华新教育社组织办法(1919年)557
《新教育》杂志社组织纲要(1922年)557
郭秉文记实际教育调查社(1922年)561
2.成立562
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纪录(1922年)562
中华教育改进社简章563
附:第一届年会修正之简章条款566
(二)组织567
中华教育改进社组织系统图(1922年)567
中华教育改进社各委员会正副主任及书记一览表(1922年)568
中华教育改进社各组委员会人数比较图(1922年)569
中华教育改进社各处机关社员数比较图(1922年)570
中华教育改进社各处个人社员数比较图(1922年)571
中华教育改进社个人社员职务比较图(1922年)573
《新教育》杂志主干及各组编辑员(1922年)573
1922年度全年收支决算报告(2月起至12月止)575
(三)活动577
报告本年社务(1922年)&陶行知577
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筹备报告(1922年)580
中华教育改进社第一届年会各组议决案题目一览(节录)(1922年)581
六、附录596
1902~1922年民间教育团体一览表596
第四部分 在华基督教教育团体611
一、马礼逊教育会611
马礼逊教育会成立概况(1836年)611
教育会章程(1836年)614
本会工作要点(1836年)616
马礼逊教育会第一次大会报告摘要(1836年10月28日)617
二、学校教科书委员会621
学校教科书委员会的报告(1890年)&韦廉臣621
总编辑的报告(1890年)&傅兰雅626
关于学校教科书委员会问题的报告(1890年)628
三、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中国教育会)630
中国教育会(1892年)630
中国教育会章程(1893年)637
我们教育会的工作(1893年)&福开森639
中国教育会之改组(1914年)&贾腓力646
中国教育会之改名(1915年)&贾腓力648
议事会成员名单(1915年)649
中华基督教教育会执行委员会和编辑委员会名单(1915年)650
各省区教育分会(1915年)&贾腓力651
各省区教育分会及其他协会的报告652
中华基督教教育会成立之经过(1925年)&程湘帆662
基督教教育会及其出版事业(节录)&王树槐668
征引书目举要685
热门推荐
- 41581.html
- 1014534.html
- 261484.html
- 1248404.html
- 1569442.html
- 812375.html
- 705926.html
- 3529666.html
- 2268103.html
- 1122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89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8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61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6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7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9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0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7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