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桐城派名家文集 9 方宗诚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严云绶,施立业,江小角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 ISBN:753367883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979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0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桐城派名家文集 9 方宗诚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柏堂集前编1
卷第一 论辨1
陈良论1
贾生论2
李陵论3
霍光论3
匡衡论4
?错论5
魏郑公论6
洛蜀党论7
齐桓公论8
子思之母后嫁辨10
成王冠辨11
卷第二叙12
编次许玉峰先生集叙12
守约轩家书叙13
徐庾文选叙14
豢经书室遗诗叙14
味经山馆文集叙15
存悔轩文集叙16
养蒙彝训叙17
人谱补正叙18
俟命录叙20
辅仁录叙20
卷第三 书后22
书钞本吕氏童蒙训后22
书反骚后22
书萧望之传后23
书柳子厚桐叶封弟辨后24
书柳子厚河间妇传后25
书亡友张瑞阶笔记后26
校刊陈松田先生遗文书后27
书与竹居弃稿后27
书江贻之空山夜坐图后28
书甘玉亭明发图后29
书丁孝子事略后30
记张皋文茗柯文后31
跋邓完白山人篆势拓本32
读文中子32
卷第四 书一33
与吴君书33
复刘岱卿书34
答刘岱卿书35
复方鲁生先生书37
复玉峰先生书38
卷第五 书二41
与戴存庄书41
与马命之书44
与邑人论城守书45
复与邑人论城守书48
卷第六 赠叙50
送孙磵泉叙50
赠何君叙50
赠马晴斋叙51
送戴存庄叙52
卷第七 行状53
玉峰先生行状53
仪卫先生行状56
卷第八 传 记事一61
许东山先生传61
吴蝠山先生传62
方其明传63
丁孝子传63
记郑孝子寻亲事64
卷第九 传 记事二66
许节妇传66
曹烈女传66
侯节妇汤烈女传67
陈节妇传68
徐贞女传68
二贞女传69
方烈妇传69
何烈妇传70
记某烈妇狱事71
纪宝坻贞女事72
卷第十 墓表 志铭73
刘孟涂先生墓表73
敦化先生墓表74
吴生圹碣75
遵义县知县潘君墓志铭76
卷第十一 杂记78
泾县厚岸王氏义庄记78
椒园记78
侍游图记79
蔬圃永感图记80
颂嘉山亭记81
勺园雅集图后记81
观披雪瀑记82
记蛾83
卷第十二 祭文 哀词84
祭从兄植之先生文84
刘岱卿哀词85
方子春哀词86
赵健甫哀词87
胡碧波先生哀词87
乔颂南哀词88
何眉冈哀词89
卷第十三 家传91
先世事实记91
西眉山阡表96
元配甘氏权厝志98
弟妻汪氏权厝志99
卷第十四 附试论100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论100
一阴一阳之谓道论100
一阴一阳之谓道论101
不动心论102
富贵福泽所以厚吾之生论103
归奇于扐以象闰论104
柏堂集次编105
卷第一叙105
斗垣诗集叙105
柏堂文集自叙106
清流峡诗叙106
编次马徵君遗集叙108
续辅仁录叙108
斯文正脉叙108
古文简要叙109
归樵集叙111
编次戴存庄遗集叙112
朱鲁存先生遗集叙113
桐城文录叙114
卷第二 书后119
书汤雨生将军遗诗墨迹后119
书马公实通判遗集后119
书马命之手札后120
书徐司马殉节诗后121
书唐鲁泉明府墨迹后122
书柳子厚论语辨后123
读五代史123
书顾亭林先生文集后124
书惜抱先生文集后125
书王文公集后125
卷第三书127
答徐晋生书127
与邵位西书127
答鲁生先生书128
卷第四说131
英才说131
尚友说131
读书说132
卷第五 赠叙135
送马君之山西叙135
送绥叙136
赠宗屏叙136
送甘玉亭叙138
卷第六传139
徐观察传139
金太守传142
广济知县陈君传144
安庆二典史传145
二义士传146
义士吴方二君传146
二孝子传147
朱主事传148
祁门知县唐君传149
庐舒二义士传150
马徵君传151
宿迁臧公传155
义士张君传157
张子彬传159
释常泰传160
卷第七传161
王遯斋先生传161
吕敬甫传161
苏厚子先生传163
朱鲁存先生传164
三隐君子传166
卷第八传171
金烈女传171
秦烈妇传171
四烈妇传172
戴烈妇传173
二烈妇传174
庐江二贞女传174
卷第九 记事176
记马元伯先生死事176
记马命之遗言176
记陈节愍公殉节三河事178
记江壮节公死事178
记曹绶卿死事179
记从兄立三死事179
记陈长湖死事180
记刘孟涂先生轶事180
记六安尹孝廉死事182
记湘乡李公死事182
卷第十 墓表 志铭184
吴牧皋先生墓表184
张愧农墓表185
戴存庄权厝志185
赵介山先生权厝志187
卷第十一 杂记189
游龙亭记189
朱氏龙井崖观瀑记189
棲贤洞记190
卷第十二 祭文 哀词192
祭苏厚子先生文192
孙磵泉哀词192
赵眉徵哀词193
卷第十三 附诗195
四十感怀195
到东乡官塘喜晤苏强甫萧敬甫马生复震并怀族子鍊秋和甫山如两族孙195
得鲁生先生山左书并见怀诗原韵寄之并呈吴竹如先生196
别马君196
寄怀张君197
示马生兄弟197
哭鲁存先生198
别萧生敬甫198
别马生复震198
寄怀张宗翰199
马秋槎大令以砚镜赠其师鲁存先生先生卒又转以贻余作此谢之199
寄怀文锺甫199
题观善堂讲会诗卷示章伯俊马惠甫200
冬青行200
小住龙眠为赵介山先生及其仲子眉徵营葬事毕感德抒情述为此词200
余既营葬介山先生毕复为亡友张小嵩营葬并买数山葬其曾祖父母祖父母叔父及其夫人张孝妇凡七丧因赋此以告其灵201
得徐晋生书以其先公行状见示喜其病起作此答之201
送张宗翰之河南201
张生德骏故人小嵩子也小嵩殉节后吾召生与小嵩从弟居余柏堂读书三年今生之甘肃省其祖父而余亦将之山东离别之情两莫能已爰书五言五章送之愿生毋忘余言也202
寄怀召青先生202
遣兴203
同苏强甫游东园203
读孟子204
寄怀马秋槎大令204
吊刘烈妇204
与玉亭别五月矣归自东乡三速其入山久不至怃然赋此205
将之山左留别长姊205
柏堂集续编206
卷第一论206
续贞女论上206
续贞女论下207
卷第二 叙一208
校录大意尊闻叙208
教女彝训叙209
春秋传正谊叙209
编次拙修集叙210
校订归田自课二录叙211
春秋名贤列传叙例212
校订省身录叙213
删订儿培濬刘记叙215
读易笔记叙215
读论孟笔记叙216
读大学中庸笔记叙216
诗书集传补义叙216
礼记集说补义叙217
编次少宰王公奏议叙217
校订养性斋经训叙219
编次夏氏三书叙219
陆象山先生集节要叙220
校刊游定夫先生集叙222
校刊游默斋先生集叙224
校刊仪卫轩文集后叙225
校刊广列女传叙225
校刊仪卫轩诗集后叙226
校刊文徵君遗诗叙227
两江忠义录叙227
张杨园先生全集补遗叙229
卷第三 叙二231
古今孝烈传叙231
大学臆说叙231
顾端肃公奏稿叙233
练勇刍言叙233
鄢陵文献志叙234
陈枫阶先生家书叙235
四言蒙训叙236
读阳明先生拙语叙237
重刊惠山记叙238
行年录叙239
胡雅堂先生崇祀乡贤录叙240
握机八陈心法辑注叙240
重刊历阳典录叙241
姚惜抱先生年谱叙242
逊敏录叙243
杨勤恪公家塾迩言叙244
重刊阐孝编叙245
程氏性理字训叙246
永康应氏家谱叙246
卷第四 叙三249
古历亭雅集诗叙249
抱独山人诗叙250
儿培濬遗文叙250
重编儿培濬遗文叙253
李月亭新乐府叙254
计芾邨文集叙254
张慕蘧诗集叙255
许若秋诗谭叙256
卷第五 书后一258
读论语258
书顾亭林先生年谱后259
跋二曲集后260
书阎潛邱集后260
书宋元儒学案后261
书孟子要略后261
书曾子注释后262
书汪氏述学后263
书尚书今古文注疏后263
读荀子264
书逸语后265
书刘练江先生集后267
卷第六 书后二268
书拙修书室记后268
书孙贞女传后268
黄忠节公墨迹跋尾269
书薛文清公读书录后269
书小学论后270
书舒自庵观察集后270
书杨湘筠叙交文后271
书嚴中丞抚豫奏稿后272
邵位西文集书后274
书张啸山哈孝匃传后275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书后276
记戏鸿堂帖残石搨本后276
书湘乡相国入觐册卷后277
卷第七 书一279
与鲁生先生书279
再与鲁生先生书281
复鲁生先生书283
与孙君书284
与黄子寿太史书287
再与黄子寿书289
与鲁生先生书291
与张性渊书293
复吴桐云观察书295
复夏弢甫先生书296
答庄中白书297
与汪仲伊书298
与潘子昭广文书299
卷第八 书二302
上曾节帅书302
上曾节帅书307
上曾节相议江南不可分闱书309
与曾沅浦中丞书311
谢曾节相保荐书312
上曾节相书313
上李宫保书316
上曾节相书317
卷第九 赠叙319
送杨湘筠叙319
送敖静甫主政入都叙320
赠黄仰范叙321
送朱子钦叙321
送郎小唐司铎灵璧叙322
送窦兰泉先生入都叙323
送游子岱刺史叙324
送马雨农先生入觐叙325
赠单伯平先生叙327
送陈心泉观察入觐叙328
叙交一首赠张廉卿329
卷第十 传一330
杨文轩传330
王大令传330
三忠传331
沈大令传333
李太守传335
南阳镇总兵邱公传336
浙江巡抚罗公传339
彭氏三死事传340
卷第十一 传二342
朱少香传342
阎省斋传343
孙太史传343
陈献清传344
宗义宗智传346
冯福基传346
赵孝子传347
马公实传347
叶瑞廷传348
候选训导胡君传349
太学生吴君传350
候选教谕王君传351
县学生胡君传352
汪学鉴传352
内阁中书衔教谕赵君传353
陈鼎霈传354
侍读衔内阁中书锺君传355
伊孝廉传356
朱伯韩先生传358
卷第十二 传三360
姚毅圃先生传360
刘茮云传361
舒观察传362
循吏张君传364
管异之先生传365
胡东潭家传368
杨朴庵家传369
夏先生传370
汪养园先生传373
鲁通甫传375
石主事家传376
王鲁园先生传377
汪俭庵家传379
三孝子传380
卷第十三 传四382
孙贞女传382
二烈妇传382
孙烈妇传383
节孝苏母王孺人传384
杨母吴恭人家传385
张贞妇传386
节孝杨母郑孺人家传387
马烈妇传388
节孝左宜人家传388
彭太夫人家传389
程烈妇传390
金节母家传391
节孝左母璩宜人传392
金贞女传392
节孝徐孺人传393
卷第十四 记事一395
记乐提军死事395
记天津石太守事396
记周荫芝司马死事396
记彭福寿死事397
记甘南薰死事397
记任随成事397
记江忠烈公轶事398
卷第十五 记事二401
记吴贞女守贞事401
记汪贞女事401
记萧孝妇事402
记王母方太夫人节孝事402
记节孝狄孺人事403
记柯贞妇事404
卷第十六 墓表 志铭一405
苏府君墓表405
王君崇峰墓表405
庆孝子墓表406
陈启之墓表407
项雁湖几山两先生墓表408
彭喈亭墓表409
文锺甫权厝志410
儿培凝圹志412
署理松滋知县汪君墓志铭413
署福建按察使前汀漳龙道桂公墓志铭415
义士翟君墓志铭417
封振威将军浙江提督鲍公墓表代418
封振威将军浙江提督鲍公暨封一品夫人鲍母刘夫人墓表代419
卷第十七 墓表 志铭二421
黄母左淑人权厝志421
马淑人赵氏墓表422
柯贞妇墓表422
卷第十八 碑记424
重修二程夫子祠记424
重修开封府儒学记424
鄢陵创建朱子祠堂碑记426
金陵重建大程夫子祠堂碑记427
金陵普育堂记428
永康胡氏义田记429
和州游定夫先生墓碑记430
安庆奎星阁藏乾坤正气集记430
庐江吴公祠碑记431
卷第十九 杂记434
登千佛山记434
登小孤山记434
重登泰山记435
枫叶晚红图记437
卷第二十 哀词438
苏懋甫哀词438
徐聿脩哀词439
赵野卿哀词439
吴隽士哀词440
周志甫先生哀词441
姚绍泉哀词442
胡伯良哀词443
方生来复哀词444
卷第二十一 附拟疏咸丰十一年冬拟稿请豫抚嚴渭春中丞上之446
荐举贤才疏446
应诏陈言疏448
特保真才以重疆寄而肃吏治疏458
卷第二十二 附拟教令同治二年为鄂抚嚴中丞作459
鄂吏约459
谕书院诸生470
柏堂集后编472
卷第一 论议俱上李节相472
继统论上472
继统论下478
元儒刘静修先生应请从祀文庙议480
卷第二 说为河内蒋生讲义483
欲明明德于天下说483
格物致知说484
脩己以敬说485
忠恕说486
刚者说486
良知良能说487
周子太极图说488
卷第三 叙一490
校刊汉学商兑书林扬觯叙490
编订麻山遗集叙491
编次求阙斋文钞后叙代492
校补大易阐微录叙493
校刊日知堂集目录叙494
枣强县志补正叙495
编辑仪卫轩遗书叙496
校正千树山房授经偶记叙496
柏堂读书笔记叙497
校刊读诗日录叙497
校刊春秋疑义录叙498
恭刊圣谕十六条附律易解叙498
枣强书院义仓志叙499
卷第四 叙二500
晚香斋诗钞叙500
瑞竹堂诗集叙500
汪桐坡诗文集叙501
仁和沈氏诗辑叙502
江待园诗钞叙502
龙潭丁氏族谱叙503
纲目续议叙505
续天津县志叙代506
卷第五 书后一508
陆桴亭先生志学录跋508
书韩理堂先生文集后508
潛室劄记跋509
方断事公绝命词跋509
鹿忠节公认理提纲书后510
吕忠节公孝经本义跋510
夏用九先生强学录跋511
节录汪龙庄病榻梦痕录跋511
节录姚惜抱先生论学语跋511
节录姚薑坞先生论文语跋512
节录姚惜抱先生论诗文语跋512
节录王戆思先生四书参注跋513
卫道编跋513
辑录忠义节烈绝命诗文跋513
节录列子跋514
文章本原跋514
说诗章义跋515
读思辨录记疑跋515
吴竹如先生年谱跋516
卷第六 书后二517
节录许玉峰先生集跋517
节录植之先生遗书跋517
节录苏厚子征君逊敏录跋518
节录方鲁生上舍毋不敬斋全书跋518
节录姚石甫廉访识小录跋519
节录邵位西员外忱行录跋520
节录唐鲁泉大令笔记跋521
节录吴竹如侍郎拙修集跋521
节录宗涤楼观察榆巢劄记跋522
编校李文清公遗文跋523
节录苏菊邨明经省身录跋524
节录王子涵观察闇修记跋525
节录曾文正公遗书跋526
节录万清轩处土杂箸跋528
节录汪省吾司马读史卮言跋529
节录陈心泉观察遗书跋529
节录杨仲乾明经遗书跋530
节录郭远堂中丞嘐嘐言跋531
节录窦兰泉侍御铢寸录跋531
节录夏弢甫学正述朱质疑跋533
节录单伯平学博经说跋533
节录刘融斋司业持志塾言跋534
节录倭文端公读儒粹语编笔记跋534
节录倭文端公遗书跋535
卷第七 书后三537
跋王琴航观察家书后537
邵位西员外遗诗跋537
河内李文清公说帖手槀跋538
文清李先生言行录跋538
书游子代赠蒋一斋册页后539
跋郑司直先生輓诗后539
跋方望溪先生墨迹后540
跋孝经写本后540
跋游子岱太守手书册页后541
书莲池诗册后541
跋刘沧州印存后542
卷第八书544
复刘崑圃太守书544
上李节相书545
上李节相书546
再上李节相书549
答吴挚甫书551
卷第九 赠叙 寿叙553
送田励斋徵士归里叙553
赠蒋一斋叙554
送蒋一斋归里叙554
节孝史母王太宜人八十寿叙555
伯姊高安人七十寿叙556
卷第十 事状 事略558
张勇烈公事状558
郑司直中丞事略565
卷第十一 传 记事一568
苏菊邨传568
毛先生传570
周氏两世循吏传571
聂迂斋传573
记新城任孝子事574
记刘孝子广兴复姓事576
卷第十二 传 记事二577
冯烈妇传577
节孝罗孺人家传577
王孝女传578
杨贞妇传579
吴节妇传580
节孝张淑人传580
记枣强二贞妇事582
卷第十三 神道碑583
光禄大夫吏部右侍郎王公神道碑铭代583
光禄大夫刑部右侍郎吴公神道碑铭代585
赠太子少保江苏巡抚署两江总督陈公神道碑铭代587
卷第十四 墓表 志铭一590
内阁典籍衔河南嵩县训导李君墓表590
迁安李氏先墓表591
虞孝子墓表592
甯国府儒学训导黄君墓表593
湖北汉阳县知县张君墓表594
中宪大夫江西临江府知府方君墓表595
孝廉方正吴君墓志铭597
卷第十五 墓表二599
周烈妇方氏墓表599
诰封夫人吴母孙夫人墓表599
卷第十六 碑记601
安徽旅殡原碑记代601
修理安徽义地碑记602
宋文贞公祠堂碑记603
沧州忠义祠碑记604
慕庐记605
河间黄孝子墓碑记605
创建江南会馆碑记代606
重修枣强八蜡庙记607
重修枣强县仓神祠记609
彭孝女碑记610
重建枣强火神庙记611
重建枣强名宦乡贤二祠记612
正谊讲舍记613
重修县署后楼记614
创建敬义书院记614
新作考棚记616
亲民书屋记617
敬义书院膏火地记617
枣强改建神祇坛记618
创建枣强义仓记619
增建枣强义仓记620
文安苏桥程善人祠记621
卷第十七 杂记623
思古图记623
刘节妇延嗣图记623
谭瀛雅集图记624
忆旧图记有叙625
卷第十八 祭文 哀词627
谢雨祭神文627
祭丁乐山廉访文627
邵子龄哀词628
苏子献哀词629
郑容甫哀词630
卷第十九 附告神文632
告先师孔子文632
告先儒张子从祀文庙文632
告宋儒袁子从祀文庙文632
告先儒陆子桴亭先生从祀文633
告先儒许氏从祀文633
告先儒刘子汉河间献王从祀文634
告先儒张子清恪公从祀文634
告宋儒辅子汉卿先生从祀文635
创建敬义书院落成祭太公董子文635
告崇祀名宦曾公文636
告崇祀乡贤郑公文636
告湮没未报阵亡团丁殉难士民立总木主入祠文636
告湮没未报节烈殉难妇女立总木主入祠文637
告汉儒董子以三先生附祀文637
卷第二十 附诗639
六十述怀示儿子培康培荫兼命培康归里639
得彭宫保书见示六旬有作赋呈640
卷第二十一 附议状一641
上李节相请通饬革弊政状641
上李节相请速正凶犯极刑以省拖累状642
筹增营学生计状643
创建孤贫院竝捐建惠济仓散放流民状644
上李节相请以郑刘三先生附祀董子祠状645
复任方伯问地方事宜状646
卷第二十二 附议状二651
上李节相筹济民食状651
上李节相请蠲赈救灾状651
上李节相请筹赈抚状652
上李节相请弛灾年盐禁状653
上李节相筹画赈抚事宜状654
上李节相请豁免被灾州县上忙状654
上李节相荒年贱售产业准赎议655
上李节相再请全免上忙钱粮状657
上李节相劝捐助赈各散本村议658
上李节相筹借子种状658
上李节相请采买子种禁止刑追钱粮状659
上李节相请加抚节孝及寒士状660
上李节相议典青苗地亩应准分收秋粮状661
上李节相再请全行豁免状662
上李节相再请全行豁免状663
上李节相捐建义仓积谷状664
上李节相筹加捐仓谷状665
上李节相筹城工书院考棚义仓名宦乡贤祠岁修费状666
上李节相差徭宜按?均匀议667
上李节相请灾区停派大差状668
上丁方伯增仓未成不愿升迁状669
上李节相请假回籍状670
柏堂集前编跋671
柏堂集次编跋671
柏堂集续编跋671
柏堂集后编跋672
柏堂集馀编673
柏堂集馀编叙673
卷第一 解辨论674
禋于六宗解674
读檀弓675
读内则676
读经解677
诗郑笺遵养时晦辨677
辨晏子春秋678
乾坤六子论679
卷第二说680
适子不为人后说与黄子寿廉访论以经断狱事680
庶子可以承袭荫说681
立孙说681
立庶子说682
独子不得为人后说682
父命说683
君命说684
卷第三叙686
春秋集义叙686
五修族谱序例688
族谱书后692
校刊汉学商兑叙代692
校刊何文贞公遗书叙694
开县李尚书政书叙695
励学室诗存叙696
石钟山志叙696
求可堂遗书叙代698
希贤录叙代699
昔友箴言叙699
黄嶽生明经遗集叙700
周氏清芬集叙701
卷第四 书后703
书拙修集续编答问后703
书拙修集续编诗后703
重校志学录跋尾704
重校俟命录跋尾705
书晦菴诗文钞校本后705
京师会文册跋706
沪上观摩册跋706
马雨农学士书孝经跋707
广川朋来册跋707
书孙氏族谱后708
刘赓臣墓表书后708
池上题襟小集图跋709
周孝子遗事记书后709
书高忠宪公年谱后711
书吴文节公年谱后712
书朝鲜使臣李敬之鸿胪所书册后713
题吴氏世笃忠贞卷后代713
马徵君遗集跋尾714
续东轩遗集跋714
陈母杨太恭人行述书后715
卷第五记716
庚辰南归记716
谭艺图后记720
谒周濂溪先生墓记721
重修四世祖半山公支祠记722
纪灾724
卷第六 传 状 记事726
赠大夫唐君传726
张大令传727
杨明经传728
刑部主事王先生传729
张编修传731
新城王先生传731
王君朴臣行状733
黄贞烈女传735
吴氏三世忠孝贞节事实记737
方慎斋传738
循吏廖君传739
卷第七 权厝志 墓表 哀词 神道碑742
甘君愚亭权厝志742
记名提督丁公墓表743
唐先生哀词745
诰授光禄大夫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李公神道碑铭代746
卷第八上 奏议749
代彭宫保遵旨查覆疏在湖口石钟山作749
代彭宫保复查两江疏在江阴舟中作751
代彭宫保查复湖北疏在湖口石钟山舟中作755
代彭宫保续行查覆湖北疏由安庆至石钟山舟中作759
保举将才片762
代彭宫保辞谢兵部尚书疏由安庆至瓜州镇舟中作763
代彭宫保再恳辞尚书疏杭州西湖舟中作764
请赏给先贤周子守墓奉祀生片766
卷第八下 附辛巳游庐山诗768
江中望小孤山768
谒石钟山水师昭忠祠768
自谢师塘入庐山白鹿洞书院768
游三峡桥768
万杉寺769
秀峰寺漱玉亭观龙潭秀峰即古开先寺也769
秀峰寺昭明太子读书台769
观王文成纪功碑769
归宗寺门观荷769
归宗寺王右军墨池769
舟行望大孤山769
自庐山反石钟山话庐山之奇770
游庐山偕何丹臣赵紫垣770
游玉渊770
宿棲贤寺770
蚌佛颂770
柏堂集补存771
卷一 论书771
续方正学论771
李斯论772
与何君书773
与甘玉亭书774
与徐晋生书776
卷二 叙 赠叙 传 墓表 墓志779
衡阳彭氏族谱序例779
同治上海县志目录序782
徐椒岑文集序783
重刻牛痘新书序代784
重刻感应篇畅隐跋尾代785
送蒋生之永平序785
陆桴亭先生传仿阮文达拟国史儒林传体786
方展卿先生传787
诰封宜人李母高太宜人墓表789
洪母萧宜人墓志铭789
卷三 续拟疏 拟示谕791
代嚴渭春中丞奏参劾大臣养癰遗患疏791
在天津为廷臣拟叩恳天恩矜全良吏以固正气而培国脉疏793
代嚴渭春中丞谕抽丁守城事宜794
为朱九香学使到任正学术示在安庆公致函曾公转属798
为孙琴西观察到任正民风示803
方存之先生文稿序805
柏堂集前编次编题辞806
书柏堂文集后806
题方存之舍人柏堂文集后807
读方存之文集题后807
柏堂集外编809
卷一 书札809
与刘岱卿809
答刘岱卿809
与胡伯良809
与吴兰轩810
答戴存庄810
答苏厚子先生810
与孙磵泉810
答潘予慎811
与徐宇陵811
与徐毅甫811
与乔颂南811
与文锺甫812
与马命之812
答甘玉亭812
与赵眉徵813
与文锺甫813
与何生衍祺813
答某813
与戴存庄814
代马命之上李抚军814
卷二 书札816
与鲁生先生816
与苏子献816
与吴子谐816
与马命之816
与方子观816
与马秋槎817
与张小嵩817
与张小嵩817
与马生复震818
与张小嵩818
与甘玉亭黄南山819
与戴存庄819
与方召青马秋槎马慎甫方子观819
与赵野卿820
与甘玉亭820
与马生复震820
上吴竹如先生821
与马生复震822
与鲁生先生822
与文锺甫823
复徐晋生823
答邵位西刑部823
示马生兄弟824
答章生829
答苏强甫829
答王生830
与萧敬甫830
与刘悌堂先生831
与马生复震831
卷三 书札833
与苏强甫833
与萧生敬甫833
与马生复震833
与许生834
与吴生少桓834
与族孙和甫834
与鲁生先生835
答吴少桓835
复吴少桓836
复吴少桓836
复吴少桓837
与王子怀侍郎837
答邵位西837
与汪谷园838
答鲁生先生838
复宗涤楼观察838
与左剌史839
与左刺吏839
与吴雋士839
代竹如先生答曾涤生侍郎839
代竹如先生答窦兰泉侍御问目840
卷四 书札847
与吴少桓847
答鲁生先生847
复王子怀侍郎847
与黄子寿太史848
复呈曾涤生制军848
上胡润芝宫保850
复胡宫保851
答王生852
与山如族孙852
与黄生铁生852
与竹如先生853
与黄子寿太史854
与竹如先生854
与黄子寿太史856
与黄子寿太史857
卷五 书札859
复胡宫保859
复毛旭初节帅859
答吴生兆张860
与吴生兆学860
答张舜卿861
与嚴渭春中丞861
复胡宫保863
复张舜卿864
答黄静轩865
与倪豹岑主政865
复渭春中丞867
复倪豹岑868
复竹如先生868
复吴生兆张868
复吴生兆学869
答张慕蘧870
与李又哲边农友870
上曾制军871
答周又川871
复鲁生先生872
与李文园先生872
与李希菴中丞873
与黄铁生874
复竹如先生874
与黄静轩875
复苏菊邨明经875
答渭春中丞876
复张舜卿876
复苏菊邨876
答苏菊邨877
上胡宫保878
与倪豹岑主政878
与竹如先生878
与黄琴坞观察879
与竹如先生879
复李文园先生879
上倭艮峰总宪880
与渭春中丞881
复景学使881
卷六 书札882
与吴竹如先生882
与竹如先生882
与孙雨农883
复墙寿陔883
与洪琴西883
与洪琴西884
与洪琴西884
上罗椒生先生884
复某888
与鲁生先生888
与某889
与孙雨农889
与和甫族孙889
复吴竹如先生889
复鲁生先生890
复李文园先生891
上曾相国893
与李跂甫893
复渭春中丞894
答渭春中丞894
上李文园先生895
答祝爽亭太守897
答汪省吾司马898
卷七 书札900
与吴桐云900
复王子寿主政900
与汪梅邨先生900
复吴育泉901
复刘庸夫901
复胡伯良901
上陈心泉太守901
复程曦之902
答邓伯昭902
答某明府902
复黄晓岱903
复陈俟臣廉访904
复朱九香学使904
与李实夫邑侯904
与朱九香学使905
与吴生905
与苏子献905
复黄晓岱905
上节相曾公906
复吴竹如先生906
与徐太守906
与李大令906
与徐太守907
上陈心泉观察907
与陈虎臣907
答游子岱刺史908
与陈心泉观察908
复何小宋方伯908
与王子敷909
答游子岱刺史909
答某909
与汪仲伊909
与游子岱刺史910
与游子岱刺史910
与李大令910
与游子岱刺史911
与游子岱刺史911
答游子岱刺史911
答姚慕庭912
与马生复震912
复陈心泉观察912
复游子岱刺史913
答程曦之913
复曾节相913
复夏弢甫先生914
卷八 书札915
复何小宋方伯915
复某大令915
与杨仲乾明经915
与何小宋方伯916
复彭雪琴宫保916
复阎丹初中丞916
与游子岱刺史917
与涂朗轩太守919
与陈松如920
与倪豹岑主政920
上彭宫保921
与吴仲宣漕督921
答涂朗轩太守922
与鲁生先生922
与万清轩先生922
与吴桐云923
与何小宋方伯923
与马生复震924
上曾节相924
与吴挚甫925
上李雨亭方伯926
上曾节相926
上曾节相926
答马谷山中丞927
与游子岱刺史927
上吴竹庄方伯928
与游子岱刺史928
与张舜卿及方鲁生先生928
答刘叔俯929
答杨见山933
复马生复震933
卷九 书札935
与王子章935
上曾沅浦中丞935
复吴仲宣制军935
致刘中丞935
复马雨农学士936
复曾沅浦中丞936
复吴仲宣制军936
与李都转937
致杨石泉方伯937
与成芙卿937
答应敏斋观察938
答应敏斋观察938
答刘融斋中允938
答费崇朱939
答张欣木袁爽秋940
答袁爽秋940
答戴子高940
与应观察940
复吴桐云942
与李季荃观察942
上吴竹庄中丞942
卷十 书札944
与苏菊邨944
与游子代刺史944
与史香崖944
答寻锡侯945
答丁剌史945
答甘玉亭946
复刘崑圃太守946
答蒋友石947
上曾节相947
上曾节相948
复吴桐云950
复曾节相952
上曾节相953
复杨石泉中丞955
卷十一 书札957
上曾节相957
上吴竹庄方伯957
复张振先方伯957
上曾中堂957
复张翰泉958
致刘崑圃太守958
复吴挚甫959
与吴挚甫959
与吴清卿太史960
与崔孝廉960
与祝爽亭观察961
与蒋生一斋961
答马慎甫962
答马生通伯962
与黄子寿太史963
复和勉斋963
与吴清卿太史964
与吴清卿太史966
卷十二 书札969
致游子代观察969
致张生一峰969
致黄再同编修970
与黄再同970
与马生通伯970
致陈荔秋总宪970
上彭宫保971
上李中堂971
至沈芸阁太守972
致黄子寿观察973
与黄子寿廉访973
致阎丹初尚书974
复廖谷士观察975
至阎尚书975
附录977
方柏堂先生传977
方存之先生传978
柏堂遗书附录序979
热门推荐
- 3637426.html
- 333194.html
- 2617160.html
- 2586342.html
- 67512.html
- 457673.html
- 1829264.html
- 3797790.html
- 583868.html
- 4968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31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84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14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2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23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29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43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42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80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8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