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法律思想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梁凤荣,张道强编著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0890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50页
- 主题词:法律-思想史-中国-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法律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1
第一节 夏、商奴隶主的“天命”、“天罚”思想2
一、神权法思想的产生2
二、夏代的“天命”、“天罚”思想3
三“天命,、“天罚”思想在商代的发展4
第二节 周公“以德配天”说与“礼治”思想7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说8
二、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12
第二章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21
第一节 管仲的“令顺民心”与“以法统政”思想22
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23
二、修旧法与令顺民心24
三、作内政以寄军令26
第二节 子产“宽猛并用”的法律思想28
一、改革“礼治”和创立新制的思想28
二、铸刑书,公布成文法30
三、以宽服民与以猛服民31
第三节 邓析“事断于法”的法律思想33
一、不法先王,不是礼仪33
二、私造竹刑,传授法律34
第三章 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37
第一节 孔子的法律思想37
一、“为国以礼”的礼治论38
二“为政以德”的德治观42
三“为政在人”的人治论45
第二节 孟子的法律思想47
一、以“仁政”去邪化民48
二、民贵君轻与暴君放伐52
三“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53
第三节 荀子“隆礼重法”的法律思想55
一、国家与法的起源55
二、隆礼重法则国有常57
三、强本,节用,以政裕民61
四、有治人,无治法62
第四章 墨家的法律观65
第一节 儒、墨两家的对立与互融66
一、社会秩序存立的背景力量不同66
二、社会生活的安排与期待不同67
三、个体关系的社会构成不同69
第二节 兼相爱,交相利71
一“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理想社会71
二、以“天志”为基础,以“兼爱”为原则的法律观72
三、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与赏当贤,罚当暴73
四、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与杀盗人非杀人75
五、立足于“利民”的经济立法原则76
第五章 道家的法哲学思想78
第一节 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哲学观79
一、道法自然80
二、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仁义礼法82
三、鄙薄有为的人定法,抨击礼治、法治84
第二节 庄子虚无主义的法哲学思想85
一、主张绝对无为,否定仁义礼法86
二、主张绝对自由,反对任何约束和限制88
第六章 法家的“法治”思想92
第一节 商鞅重刑主义的“法治”观93
一“定分”、“止乱”的法律起源论93
二“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思想94
三“垂法而治”的法治观95
四、“刑无等级”思想99
五“以刑去刑”的重刑思想100
六“以法为教”的思想101
第二节 慎到重“势”和申不害的重“术”法治观102
一、慎到的重“势”思想103
二、申不害的重“术”思想109
第三节 韩非“法”、“势”、“术”三位一体的法治思想111
一、韩非子法治观的理论基石112
二“法”、“势”、“术”三者结合并用的“法治”思想115
第七章 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转折与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126
第一节 秦朝的法治思想127
一、秦始皇“事皆于法”的法制观127
二、李斯的“深督责罪”与“以法为教”的法律观130
三、刘邦君臣“为无为而不为”的治国思想132
第三节 刘恒君臣的法律思想136
一、劝趣农桑,轻徭薄赋136
二、约法省刑,改革刑制138
第四节 贾谊“礼法并用”的法律思想139
一、礼法结合,礼义为先139
二、黥劓之罪不及大夫141
三、以秦为鉴,以民为本143
第五节 董仲舒“阳德阴刑”的法律思想144
一、《春秋》大一统与“罢黜百家”144
二、天人感应与灾异谴告146
三、君权神授与三纲五端147
四、阴德阳刑,德主刑辅150
五、经义决狱,原心论罪152
第八章 魏晋时期法律思想的多元化发展155
第一节 名法思潮156
一、曹操“术兼名法”的思想主张156
二、诸葛亮的法治思想159
第二节 玄学法哲学思想162
一、玄学的兴起与发展162
二、王弼“名教本于自然”的法哲学思想164
三、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168
四、郭象“名教即自然”的法哲学思想173
第三节 魏晋律学178
一、律学的形成与发展178
二、杜预“文约”、“禁简”的立法理论179
三、张斐的律学理论181
第九章 隋唐时期正统法律思想的完善和修正189
第一节 杨坚“以轻代重”的法律思想190
一、以轻代重,尽除苛惨之法190
二、以公执律,慎狱恤刑190
三、擢贤才,创立科举制度191
第二节 李世民“安人宁国”的法律思想192
一、立法简约,用刑宽平192
二、据律论罪,恤刑慎杀193
三、明正赏罚,事须画一193
四、兼听纳谏,以成治道194
第三节 《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195
一、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195
二、以宣扬“三纲”为主旨的法律思想196
第四节 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的法律思想197
一、慎重用刑198
二、均节赋税恤百姓198
第五节 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201
一“道统论”的由来及其主要内容201
二“道统论”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204
第六节 柳宗元“天人不相预”的观点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208
一、天人不相预,反对赏罚时令说208
二、法律、制度产生于“势”,郡县之制不可废211
三“穷理以定赏罚”,“冰情以正褒贬”的复仇案件解决方案213
第十章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216
第一节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观216
一、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17
二、存天理,灭人欲219
三、德礼政刑,相为始终222
四、“以严为本”的司法主张227
第二节 丘濬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挥228
一、礼教刑辟交相为用229
二、天讨之公,因情而求法232
三、法律当“坚如金石,心如四时”234
四、不禁民利237
第十一章 宋明时期改革派的法律思想241
第一节 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改革思想242
一、君臣共理天下的官制改革思想242
二、司法改革主张243
第二节 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的变法观245
一“三不足”的变法理论245
二、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法治人治结合说248
第三节 张居正“以法绳天下”的法律思想252
一、法制无常,惟其时之所宜于民之所安252
二、法行如流水,而事功辐辏矣253
三、核名实,以法绳天下255
第十二章 宋明清官的法律思想259
第一节 包拯的法律思想259
一“恤民为本”的民本思想260
二“法存画一”的慎法思想262
三“赏德罚罪”严格执法的思想264
四、治平之世,用刑宽简的思想266
五、选任良吏,防止冤狱的用人思想267
第二节 海瑞的法律思想269
一、维护礼制,坚守忠信270
二、惩贪抑霸,匡扶正义272
三、革除积弊,整饬吏治274
四、息讼去诬,听狱公断275
第十三章 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278
第一节 黄宗羲的启蒙法律思想279
一、天下为主,君为客279
二、去“一家之法”,立“天下之法”282
三、限制君权,实行分权285
第二节 王夫之“趋势更新”的法律思想288
一、求天理于人欲之中288
二“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290
三、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292
四、严于治吏,宽以养民295
五、尽理原情的司法原则298
第三节 顾炎武反对专制主义的法律思想300
一、以“众治”代替“独治”的法治思想301
二、百官分治,地方自治302
三、正人心,厚风俗,重视礼义教化303
四、庶人议政,严以吏治305
第十四章 近代社会的更法改图思想309
一、近代社会更法改图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309
二、西方法文化滚滚而来311
三、近代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点313
第一节 龚自珍“更法改图”的法律思想315
一“事无不变”的哲学基础316
二、揭露法令、制度的腐败“更法改图”势在必行316
三“更法改图”的具体措施318
四、龚自珍法律思想的影响:开风气之先319
第二节 魏源的“因势变法”法律思想320
一、“因时制变”的法律观320
二、广收人才,治法在人321
三、德与刑的关系:重教化,讲恤民322
四、近代外交观:运用国际法调整中外关系323
五、憧憬新型的君民关系,欣赏西方的民主制度323
第三节 沈家本“会通中外”的法律思想325
一、改重为轻,化死为生325
二、改良司法制度327
三、罪刑法定,反对援引比附329
四、改良同罪异罚,倾向法律平等330
五、重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332
第十五章 洋务派的法律思想336
第一节 曾国藩博采众长的法律思想337
一、法律思想元素:兼收并蓄,博采众长337
二、国以民为本339
三、严刑以致乂安340
四、师夷智以制夷341
五、处理涉外事务,注重维护国家主权343
第二节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法律思想345
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346
二、任人者治,任法者乱347
三、整顿中法,采用西法349
四、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351
五、宽猛相济,刚柔结合352
第十六章 戊戌变法时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354
第一节 严复的启蒙思想355
一、启蒙思想356
二、自由主义法律观357
三、行新法,主张司法独立359
第二节 康有为的变法维新思想361
一、托古改制,变法维新363
二、定宪法,行君主立宪364
三、太平之世不立刑366
四、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369
第三节 梁启超“救亡图存”的维新观370
一、开民智,新民德372
二、自由就是服从法律373
三、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375
四、法治人治不可偏废,法律道德相须为用377
第四节 谭嗣同激进的变法维新思想379
一、仁、平等、自由381
二、冲决一切封建网罗383
第十七章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的法律思想387
第一节 孙中山的革命法律观389
一、三民主义的立法指导思想390
二、五权宪法和权能分治393
三、自由、平等、博爱395
第二节 章太炎对“中华民国”及其法律建设的构想398
一、“中华民国”方案399
二“抑官伸民”的行政立法主张401
三“抑富振贫”的经济立法主张402
四、“抑强辅微”的刑事立法主张403
五“专以法律为治”道德因法而立404
热门推荐
- 645823.html
- 3121313.html
- 2526254.html
- 3612916.html
- 2778037.html
- 3653423.html
- 2511542.html
- 507257.html
- 3556130.html
- 2736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38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2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0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63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3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56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30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2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00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