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与信息传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与信息传播
  • 陈喜乐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27382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知识学-关系-信息学:传播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与信息传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一、关于知识创新的研究3

二、关于信息传播的研究10

三、关于认知科学的研究16

四、关于信息保障的研究18

第二节 有关概念的界定20

一、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国家创新体系20

二、信息、信息传播28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之处36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36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39

三、创新点40

第二章 信息网络化与网络信息传播42

第一节 科技发展与传播方式变革42

一、信号传播时代42

二、语言传播时代44

三、文字传播时代45

四、印刷传播时代48

五、电子传播时代50

第二节 互联网的兴起与信息网络化52

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52

二、网络信息传播的特征55

第三章 信息网络化对知识创新系统的影响63

第一节 信息网络化对知识创新活动方式的影响63

一、提高知识创新的效益64

二、营造自由平等的氛围68

三、丰富科学交流的方式69

第二节 信息网络化对知识创新组织结构的影响72

一、组织结构扁平化73

二、组织格局分权化75

三、组织模式网络化77

四、组织形态“无形”化80

第三节 信息网络化对科学思维方式的影响82

一、信息网络化引发思维要素的变革83

二、网络化思维的特征90

第四章 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中的信息传播系统97

第一节 信息传播系统的结构97

一、信息传播主体97

二、信息传播客体102

三、信息传播中介104

第二节 信息网络化对知识创新中的信息传播系统的影响109

一、对信息传播主体的影响109

二、对信息传播渠道的影响113

三、对信息传播流程的影响117

第五章 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中的信息传播模式119

第一节 以传播学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模式119

一、拉斯韦尔模式120

二、申农—韦弗模式121

三、奥斯古德与施拉姆模式122

四、马莱兹克模式124

第二节 以情报学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模式125

一、米哈依洛夫模式126

二、兰卡斯特模式127

三、维克利模式128

第三节 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信息传播模式129

一、线性模式130

二、多环节模式130

三、假想的2020年信息交流模式131

四、阶梯网状模式132

第六章 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中信息传播的条件与机制137

第一节 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中信息传播的条件137

一、知识创新主体的信息有限性138

二、知识创新活动的需要性141

三、科技信息系统的自组织性145

第二节 网络时代知识创新中信息传播的机制148

一、信息选择机制148

二、信息协调机制153

三、信息反馈机制158

第七章 网络时代我国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体系161

第一节 我国信息保障体系的建设状况161

一、我国信息保障体系发展历程161

二、我国信息保障体系建设现状170

第二节 我国信息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73

一、信息资源相对贫乏、利用率不高174

二、信息组织管理不力,机构之间缺乏协调176

三、知识创新者信息能力不强179

四、信息保障的软环境障碍181

第三节 建设有利于我国知识创新的信息保障体系186

一、普及信息教育,增强信息意识186

二、加强信息资源基础建设187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体制190

四、加强信息保障体系的软环境建设194

案例分析199

案例1 沃尔什和贝马关于计算机网络与科学工作的调查研究199

案例2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网络进行科研的调查220

结语228

参考文献231

后记2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