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
  • 张曙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8747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高速铁路-建设-研究-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工程系统集成理论1

第一章 绪论1

1.1 超大型工程系统的产生与实施1

1.1.1 超大型工程系统的产生及其特征1

1.1.2 超大型工程系统的实施3

1.2 超大型工程系统——中国铁路客运专线5

1.2.1 中国铁路的需求与问题分析5

1.2.2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是一个超大型工程系统10

1.3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提出11

第二章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基本内容15

2.1 研究范畴15

2.1.1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研究对象15

2.1.2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相关概念16

2.1.3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特征20

2.2 核心思想与目标21

2.2.1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核心思想22

2.2.2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的目标22

2.3 理论背景23

2.3.1 系统论23

2.3.2 控制论24

2.3.3 协同论25

2.3.4 集成理论的学术范围26

2.4 应用条件26

2.4.1 存在可集成单元26

2.4.2 能够获得可集成单元27

2.4.3 各集成单元具有可集成性27

2.5 体系结构28

2.5.1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理论研究内容28

2.5.2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方法论简述30

第三章 超大型工程系统集成方法论33

3.1 技术集成的理论与方法33

3.1.1 技术集成的范畴33

3.1.2 技术单元的辨识41

3.1.3 技术体系的划分44

3.1.4 技术集成的模式47

3.1.5 技术集成的优化与创新53

3.1.6 技术集成效应评估57

3.2 工程集成的理论与方法59

3.2.1 工程集成的范畴59

3.2.2 工程集成的战略规划63

3.2.3 工程集成的资源规划63

3.2.4 工程集成的平台规划64

3.2.5 工程集成的方法设计65

3.3 管理集成的理论与方法87

3.3.1 管理集成的范畴88

3.3.2 管理集成的设计91

第二篇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实践95

第四章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概述95

4.1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需求分析与建设目标95

4.2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构成95

4.2.1 工务工程系统95

4.2.2 动车组系统96

4.2.3 通信信号系统96

4.2.4 牵引供电系统96

4.2.5 运营调度系统97

4.2.6 旅客服务系统97

4.3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方法概述97

4.3.1 系统集成核心思想与主要内涵97

4.3.2 集成过程管理方法98

第五章 客运专线工程系统集成内容100

5.1 工务工程100

5.1.1 系统概述100

5.1.2 系统集成目标与关键技术103

5.1.3 工程设计104

5.1.4 施工技术122

5.1.5 综合检测124

5.1.6 系统匹配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124

5.2 通信信号126

5.2.1 系统概述126

5.2.2 铁路专用通信技术131

5.2.3 列车控制系统技术138

5.2.4 调度集中控制技术集成157

5.3 牵引供电172

5.3.1 系统概述172

5.3.2 供电电源电压等级175

5.3.3 牵引网供电方式176

5.3.4 变电所与电力监控系统178

5.3.5 高速接触网180

5.3.6 自动过分相技术184

5.3.7 综合接地技术185

5.4 运营调度194

5.4.1 系统概述194

5.4.2 运营调度系统组成196

5.4.3 运营调度系统结构功能196

5.4.4 运营调度系统接口体系204

5.5 客运专线客运服务技术集成208

5.5.1 系统概述208

5.5.2 客运专线票务系统集成技术210

5.5.3 旅客服务系统集成技术216

5.5.4 市场营销策划技术219

5.5.5 客运组织技术227

5.5.6 接口技术231

第六章 客运专线系统接口232

6.1 接口概念与接口管理232

6.1.1 接口概念232

6.1.2 接口管理233

6.2 系统内部与外部接口233

6.2.1 通信信号与工务工程接口关系233

6.2.2 运营调度与工务工程接口关系234

6.2.3 牵引供电与工务工程接口关系234

6.2.4 工务工程与动车组接口关系234

6.2.5 通信信号与运营调度接口关系235

6.2.6 通信信号与牵引供电接口关系235

6.2.7 通信信号与动车组接口关系236

6.2.8 运营调度与牵引供电接口关系237

6.2.9 运营调度与客运服务接口关系237

6.2.10 牵引供电与动车组接口关系237

6.2.11 客运服务与工务工程的关系238

6.2.12 整体系统综合接口关系238

6.2.13 外部接口关系238

6.3 动车组与客运专线其他系统的接口239

6.3.1 动车组与工务系统的接口关系239

6.3.2 动车组与牵引供电的接口关系246

第三篇 时速200km与300km动车组集成实践第七章 动车组集成概述249

7.1 动车组组成、分类及技术特点249

7.1.1 动车组组成249

7.1.2 动车组分类250

7.1.3 动车组技术特点251

7.2 动车组系列252

7.2.1 日本高速动车组253

7.2.2 欧洲动车组254

7.2.3 我国时速200km与300km动车组集成258

第八章 动车组核心元素集成实践261

8.1 概述261

8.1.1 动车组集成原则与目标261

8.1.2 动车组核心元素接口特征262

8.2 车体技术集成263

8.2.1 车体技术集成主要原则263

8.2.2 车体技术集成实践264

8.3 转向架技术集成268

8.3.1 动车组转向架技术集成要素268

8.3.2 高速转向架技术集成原理269

8.3.3 CRH系列动车组转向架的集成实践272

8.4 牵引传动与控制集成277

8.4.1 高速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理论277

8.4.2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牵引受电弓279

8.4.3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主变压器281

8.4.4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牵引变流器及控制系统286

8.4.5 动车组牵引传动系统集成要素——牵引电动机292

8.4.6 动车组牵引传动与控制系统集成实践297

8.5 制动技术集成305

8.5.1 动车组制动系统集成原则305

8.5.2 动车组制动系统集成要素307

8.5.3 动车组制动系统集成实践314

8.6 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316

8.6.1 网络控制系统基本功能与集成要素316

8.6.2 基于TCN技术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实践317

8.6.3 基于ARCNET技术的网络控制系统集成实践321

第九章 动车组工程集成的实施329

9.1 动车组工程集成流程与布局329

9.1.1 动车组工程集成流程329

9.1.2 动车组工程集成布局331

9.2 动车组工程集成的技术实施338

9.2.1 工程集成技术338

9.2.2 工程集成的实施339

9.3 工程集成组织体系与技术平台的建立343

9.3.1 动车组工程集成组织体系343

9.3.2 动车组工程集成技术平台的建立344

第十章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集成实践345

10.1 概述345

10.2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集成实践346

10.2.1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创建346

10.2.2 动车组技术创新体系的集成实践348

主要参考文献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