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同济博士论丛 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同济博士论丛 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
  • 郭戈,黄一如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86996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487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同济博士论丛 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研究课题1

1.1.1 问题的提出1

1.1.2 课题来源2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界定2

1.2.1 研究对象2

1.2.2 范围界定3

1.3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8

1.3.1 住宅工业化历史与发展研究8

1.3.2 工业化住宅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13

1.3.3 目前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18

1.4 研究意义20

1.5 研究方法21

1.6 研究思路与本书结构23

1.7 本章小结25

第2章 概念之辨26

2.1 导言26

2.2 住宅产业与住宅产业化27

2.2.1 在社会生产背景下理解住宅产业27

2.2.2 住宅产业与住宅产业化的内涵29

2.2.3 本书对住宅产业和住宅产业化的概念界定30

2.3 住宅工业化31

2.3.1 工业化与产业化的联系与区别31

2.3.2 建筑工业化34

2.3.3 本书对住宅工业化的概念界定35

2.4 工业化住宅36

2.4.1 工业化住宅的定义36

2.4.2 工业化住宅的系统构成43

2.4.3 工业化住宅的分类47

2.5 本章小结58

第3章 住宅工业化的源与流60

3.1 导言60

3.2 将工业模式带入住宅:20世纪20至30年代61

3.2.1 时代背景61

3.2.2 20世纪20年代以前62

3.2.3 20世纪20年代初至20世纪30年代末65

3.3 激进试验与大量建造的两极:20世纪40至60年代79

3.3.1 时代背景79

3.3.2 预制技术的发展81

3.3.3 工业化住宅的发展走向82

3.3.4 住宅危机对各国工业化住宅的推动93

3.4 向多样化与开放性转型:20世纪70—80年代127

3.4.1 时代背景127

3.4.2 预制技术的发展129

3.4.3 支撑体住宅(SAR)理论的发展和实践133

3.4.4 政府导向的工业化住宅146

3.4.5 其他试验性工业化住宅173

3.5 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部品体系化: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74

3.5.1 时代背景174

3.5.2 预制混凝土技术的发展176

3.5.3 开放建筑的发展和实践178

3.5.4 各国工业化住宅的发展180

3.5.5 其他工业化住宅实例219

3.6 本章小结223

第4章 住宅工业化潮流中的建筑师设计思想和案例分析225

4.1 导言225

4.2 代表人物及案例研究226

4.2.1 彼得·贝伦斯:标准化设计226

4.2.2 沃尔特·格罗皮乌斯:合理化生产227

4.2.3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织理性建构233

4.2.4 勒·柯布西耶:居住的机器237

4.2.5 鲁道夫·M.辛德勒:板柱构造系统243

4.2.6 理查·布克明斯特·富勒:最小能耗住宅247

4.2.7 让·普鲁韦:技术物的诗学251

4.2.8 保罗·鲁道夫:模块住宅单元254

4.2.9 戴恩·约翰·伍重:单元复加258

4.2.10 黑川纪章:新陈代谢262

4.2.11 伦佐·皮亚诺:建造工艺的掌控266

4.2.12 莫什·萨夫迪:三维模数269

4.2.13 吕内·雅努斯基:预制混凝土构件的表现力272

4.2.14 富永让:超越SI住宅的尝试275

4.2.15 石山修武:机器式组装277

4.2.16 让·努维尔:高技派的公共住宅279

4.2.17 难波和彦:箱的构筑284

4.2.18 艾维·弗雷德曼:生长住家289

4.2.19 葛西洁:木箱之家295

4.3 本章小结298

第5章 住宅工业化思想的理论谱系300

5.1 导言300

5.2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下的住宅工业化思想301

5.2.1 平等空间和标准住宅301

5.2.2 理性居住与最小化生存305

5.2.3 系统架构与可变单元308

5.2.4 技术至上与居住机器313

5.2.5 移动和生长的住所316

5.3 本章小结321

第6章 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历史向度324

6.1 导言324

6.2 生产模式与设计特征:从规模生产到量产定制化325

6.2.1 社会发展与生产模式演变325

6.2.2 生产模式与工业化住宅设计特征327

6.3 设计基础:住宅模数协调的演进333

6.3.1 概述333

6.3.2 住宅模数协调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34

6.3.3 模数和模数协调的基本概念344

6.3.4 模数协调在工业化住宅中的应用348

6.4 设计方法:从定型单元到开放构造设计362

6.4.1 定型住宅设计法362

6.4.2 开放住宅设计法368

6.4.3 开放式界面的构造设计376

6.4.4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法381

6.5 设计趋势:先进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整合383

6.5.1 概述383

6.5.2 住宅全生命周期的精确控制386

6.5.3 轻质结构与新型建材的开发和应用398

6.5.4 制造业与工业化住宅的深度结合412

6.5.5 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整体设计策略421

6.6 本章小结435

第7章 历史的启示与我国的对策437

7.1 导言437

7.2 住宅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与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目标438

7.2.1 发达国家经历了从数量到质量,再到可持续的三步发展438

7.2.2 我国应实现住宅建设转型期的跨越式发展441

7.3 “工业化”语境下各国住宅内涵对比与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重点445

7.3.1 土地所有制与住宅供给渠道对比445

7.3.2 居住模式与住宅建筑形式对比446

7.3.3 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对比447

7.3.4 保障性住宅是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重点449

7.4 住宅工业化发展的驱动模式与我国发展模式的建立453

7.4.1 住宅工业化发展的三种驱动模式453

7.4.2 住宅产业集团是我国住宅工业化的发展主体457

7.4.3 我国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460

7.5 当前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463

7.5.1 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463

7.5.2 劳动力成本对住宅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分析465

7.6 工业化住宅设计能力的提升途径467

7.6.1 住宅模数协调制度的完善和推广467

7.6.2 住宅工业化技术方案竞赛制度的建立470

7.6.3 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法的探索和人才的培养471

7.7 本章小结473

第8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474

8.1 结论474

8.2 本书创新点475

8.3 研究展望476

参考文献4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