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64324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气体和溶液1
1-1 气体1
一、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
二、道尔顿(Dalton)分压定律2
1-2 水4
一、天然水源4
二、水污染5
三、水的净化5
1-3 溶液6
一、分散系6
二、稀溶液的通性7
一、溶胶的制备11
1-4 胶体溶液11
二、溶胶的性质12
三、胶团结构和电动电势13
四、溶胶的稳定性与聚沉14
五、大分子溶液及凝胶15
习题15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17
2-1 一些常用的术语17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18
一、热和功18
二、热力学能18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19
四、可逆过程与最大功19
一、等容反应热、等压反应热和焓的概念20
2-3 热化学20
二、热化学方程式22
三、盖斯定律23
四、生成焓25
五、水合离子的标准生成焓26
六、键能与反应焓变的关系27
2-4 热力学第二定律28
一、化学反应的自发性28
二、熵29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30
四、标准摩尔熵30
2-5 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31
一、吉布斯(Gibbs)自由能31
三、△G与温度的关系33
二、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33
习题34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7
3-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法37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9
一、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39
二、质量作用定律40
三、如何确定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40
四、反应机理42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3
3-4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45
一、碰撞理论45
二、过渡态理论46
3-5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7
一、可逆反应和化学平衡48
3-6 化学平衡48
二、经验平衡常数49
三、标准平衡常数及其有关的计算50
四、多重平衡规则53
3-7 化学平衡的移动54
习题56
第四章 解离平衡60
4-1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和强电解质溶液60
一、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60
二、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62
三、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63
四、强电解质溶液65
一、水的解离和pH标度66
4-2 溶液的酸碱性66
二、盐类水溶液的酸碱性67
三、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71
4-3 缓冲溶液72
一、缓冲作用原理和计算公式72
二、缓冲溶液的配制74
三、缓冲作用在生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74
4-4 酸碱理论75
一、酸碱的质子论75
二、酸碱的电子论77
三、硬软酸碱(HSAB)规则78
4-5 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79
4-6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81
一、沉淀的生成81
二、沉淀的溶解84
习题85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88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88
一、氧化和还原88
二、氧化数89
5-2 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90
一、氧化数法90
二、离子电子法91
5-3 电极电势92
一、原电池92
二、电极电势93
三、能斯特(Nernst)方程式96
四、原电池的电动势与△гG的关系97
一、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98
5-4 电极电势的应用98
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99
三、选择氧化剂和还原剂101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101
五、求平衡常数和溶度积常数101
5-5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103
习题105
第六章 原子结构109
6-1 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09
一、氢光谱和玻尔理论109
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11
三、测不准原理112
6-2 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12
一、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112
二、波函数和电子云图形114
三、四个量子数117
6-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18
一、屏蔽效应和穿透效应118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19
6-4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22
一、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表的关系122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基本性质123
6-5 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125
一、放射性同位素125
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26
习题127
第七章 分子结构130
7-1 离子键130
一、离子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30
二、决定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因素--离子的特征131
三、晶格能132
7-2 共价键133
一、价键理论133
二、共价键的特性134
7-3 轨道杂化理论135
一、轨道杂化理论的基本要点135
二、杂化轨道的类型136
7-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38
7-5 分子轨道理论简介140
一、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41
二、能级图141
三、应用举例142
二、金属键143
一、金属晶格143
7-6 金属键143
7-7 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力144
一、分子的极性144
二、分子间力145
7-8 离子极化146
7-9 氢键147
7-10 晶体的内部结构148
习题149
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152
8-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定义152
8-2 配位化合物的类型和命名154
一、配合物的类型154
二、配合物的命名155
一、价键理论156
8-3 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本性156
二、具体场理论158
8-4 配位解离平衡163
一、配位解离平衡和平衡常数163
二、配位解离平衡的移动165
8-5 螯合物的稳定性167
8-6 配体对中心原子的影响和配体反应性170
8-7 配合物在生物、医药等方面的应用171
习题171
第九章 s区元素174
9-1 s区元素概述174
9-2 单质的化学性质177
9-3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178
一、氧化物178
二、氢氧化物179
9-4 盐类180
一、晶型180
二、溶解性181
三、含氧酸盐的热稳定性182
9-5 锂、铍的特殊性和对角线规则183
习题184
第十章 p区元素186
10-1 卤素186
一、卤素概述186
二、卤化氢和卤化物188
三、卤素含氧酸及其盐190
10-2 氧族191
一、氧族元素概述191
二、氢化物193
三、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194
四、金属硫化物195
五、硫的含氧酸及其盐196
10-3 氮族198
一、氮族元素概述198
二、氨和铵盐198
三、氮的含氧酸及其盐200
四、磷及其化合物202
五、砷的化合物204
10-4 碳族205
一、碳族元素概述205
二、碳的化合物206
三、硅的化合物207
四、锡和铅的化合物209
10-5 硼族211
一、硼族元素概述211
二、硼的化合物211
三、铝及其化合物213
习题214
第十一章 ds区元素217
11-1 ds区元素概述217
11-2 ds区元素单质的重要性质218
11-3 d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19
一、氧化物和氢氧化物219
二、铜盐220
三、银盐222
四、锌盐222
五、汞盐223
习题225
第十二章 d区元素和f区元素227
12-1 d区元素概述227
一、d区元素和过渡元素227
二、d区元素的特性227
12-2 钛229
一、钛的性质和用途229
二、钛的化合物229
12-3 钒230
12-4 铬、钼、钨231
一、铬的化合物231
二、钼和钨的化合物234
三、多酸和多碱234
一、锰(Ⅱ)化合物236
二、锰(Ⅳ)化合物236
12-5 锰236
三、锰(Ⅵ)和锰(Ⅶ)化合物237
12-6 铁系元素238
一、氧化物和氢氧化物238
二、盐类239
三、配合物240
12-7 f区元素242
一、镧系收缩243
二、镧系元素的性质和用途243
习题244
第十三章 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47
13-1 生命元素和生物无机化学的关系247
13-2 生命元素247
一、宏量元素248
二、必需微量元素249
13-3 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251
一、宏量元素的生物功能251
二、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物功能252
13-4 铅、镉和汞的毒性255
习题256
第十四章 分析化学概论257
14-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它与生物学的关系257
14-2 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257
一、化学分析法258
二、物理和物理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258
14-3 定理分析的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258
一、定量分析的过程258
二、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259
一、有效数字260
第十五章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260
15-1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260
二、运算规则261
15-2 定量分析误差的产生及表示方法262
一、定量分析误差的产生262
二、误差的表示方法--准确度、精密度、误差和偏差262
15-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265
一、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265
二、减少偶然误差的方法265
15-4 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265
一、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266
二、平均值的置信区间266
三、测定结果离群值的弃舍269
四、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269
习题270
第十六章 重量分析法272
16-1 重量分析法概论272
一、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的要求272
二、对称量形式的要求272
16-2 沉淀的完全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273
一、酸效应273
二、配位效应273
16-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274
一、共沉淀274
二、后沉淀275
16-4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275
一、沉淀的类型275
二、沉淀形成的一般过程275
三、沉淀条件的选择276
四、有机沉淀剂277
16-5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和分析结果的计算277
一、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277
二、结果的计算278
习题278
第十七章 滴定分析法280
17-1 滴定分析法概论280
一、滴定分析过程和方法分类280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280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基准物、基准溶液281
四、滴定分析法中的计算282
17-2 酸碱滴定法284
一、弱酸(碱)溶液中各物种的分布284
二、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287
三、缓冲溶液293
四、酸碱指示剂294
五、酸碱滴定的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297
六、酸碱滴定法的应用304
七、非水溶剂中酸碱滴定的简介307
17-3 配位滴定法309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309
二、氨羧配位剂与配位平衡309
三、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315
四、混合离子的滴定321
五、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示例324
17-4 氧化还原滴定法325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325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基本原理326
三、氧化还原预处理328
四、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及应用示例329
17-5 沉淀滴定法333
一、沉淀滴定法概述333
二、沉淀滴定的滴定曲线333
三、沉淀滴定法的终点检测334
四、应用示例337
习题337
第十八章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340
18-1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概论340
一、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的特点340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341
三、物质对光吸收的本质341
18-2 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342
一、比耳定律的局限性343
18-3 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343
二、非单色人射光引起的偏离344
三、由于溶液本身发生化学变化的原因而引起的偏离344
18-4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计345
一、基本部件及性能345
二、几种常用的分光光度计347
18-5 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348
一、对显色反应的要求348
二、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348
18-6 仪器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350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350
二、光度计读数范围的选择350
三、参比溶液的选择351
二、多组分的测定352
18-7 应用示例352
一、单组分的测定352
18-8 紫外光度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353
18-9 分子荧光分析法354
一、荧光分析法的一般介绍354
二、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355
三、荧光分析法的仪器356
四、荧光分析法的应用356
一、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第一类电极)357
习题357
第十九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58
19-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概论358
19-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358
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理论基础358
二、原子吸收与原子浓度的关系360
三、原子吸收的测量361
一、光源363
19-3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363
二、原子化系统364
四、检测系统365
三、分光系统365
19-4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的干扰及其消除366
一、化学干扰366
二、光谱干扰366
三、物理干扰367
19-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和定量分析的方法367
一、分析条件的选择367
二、定量分析的方法367
一、灵敏度368
19-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和检出极限368
二、检出极限369
19-7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370
习题371
第二十章 电势分析法373
20-1 电势分析法基本原理373
20-2 参比电极374
一、甘汞电极374
二、银-氯化银电极375
20-3 指示电极375
二、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第二类电极)375
三、汞电极(第三类电极)375
五、膜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376
四、惰性金属电极(零类电极)376
20-4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主要性能381
20-5 直接电势法381
一、溶液pH值的测定381
二、标准曲线法383
三、标准溶液加入法(增量法)384
四、影响测定准确度的因素385
20-6 离子选择电极在生物学中的应用385
20-7 电势滴定法386
一、电势滴定法终点的确定方法386
二、电势滴定法的应用--指示电极的选择388
习题389
第二十一章 色谱分析法391
21-1 色谱分析法概论391
一、色谱分析法简介391
二、气相色谱法的分析流程及仪器的基本部件392
一、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的分离过程393
二、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393
21-2 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理论393
三、气相色谱法分离的理论基础395
21-3 气相色谱法固定相和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400
一、固定相及其选择400
二、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403
21-4 气相色谱检测器404
一、检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404
二、气相色谱常用的检测器405
21-5 气相色谱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407
一、定性分析的方法408
二、定量分析的方法408
二、应用示例411
21-6 气相色谱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411
一、分析要求411
21-7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413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413
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及其流程413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414
习题415
第二十二章 复杂物质的综合分析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416
22-1 概论416
一、剖析方法的特点及一般程序416
二、复杂物质试样的采集方法418
22-2 试样的预处理418
一、试样的分解418
二、生物试样的保存419
22-3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420
一、分离过程420
二、常用的分离方法421
习题432
主要参考书434
习题答案435
附录441
一、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441
二、一些物质的△fH?,△fG?,和S?441
三、一些弱电解质的标准解离常数446
四、常用缓冲溶液的pH范围447
五、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448
六、元素的原子半径449
七、元素的第一电离能450
八、一些元素的电子亲合能451
九、元素的电负性452
十、一些化学键的键能453
十一、鲍林离子半径453
十二、配离子的积累稳定常数454
十三、软硬酸碱分类454
十四、标准电极电势455
十五、金属离子与氨羧配位剂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值459
十六、一些配位滴定剂、掩蔽剂、缓冲剂阴离子的lgaL(H)值460
十七、金属羟基配合物的稳定常数461
十八、一些金属离子的lgaM(OH)值461
十九、条件电极电势Ee′值462
二十、一些化合物的摩尔质量463
二十一、指数加减法表465
热门推荐
- 2912003.html
- 538333.html
- 2926002.html
- 914989.html
- 1596868.html
- 2346727.html
- 20559.html
- 3472560.html
- 855606.html
- 36261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6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84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42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98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62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7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9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2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33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