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有害生物治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有害生物治理
  • 汪诚信主编;刘起勇,姜志宽,袁光明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440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818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841页
  • 主题词:农业害虫-治理;卫生害虫-治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有害生物治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总论1

1.1 发展概况1

1.1.1 历史记载2

1.1.2 农药的发展3

1.1.3 药害与综合治理4

1.1.4 “除四害”活动的出现与走向7

1.1.5 学科与行业的兴起8

1.2 有害生物与环境系统9

1.2.3.1 有害生物与温度的关系10

1.2.3 有害生物与环境系统的关系10

1.2.1 生态系统10

1.2.2 有害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10

1.2.3.4 有害生物与栖息环境的关系11

1.2.3.3 有害生物与水的关系11

1.2.3.2 有害生物与光照的关系11

1.2.3.6 有害生物在环境系统能流和物流中的作用13

1.2.3.5 有害生物食性与环境的关系13

1.2.3.8 有害生物与天敌的关系14

1.2.3.7 有害生物繁殖与环境系统的关系14

1.2.3.9 有害生物种群数量与环境系统的关系15

1.3 有害生物与经济发展18

1.2.3.10 有害生物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关系18

1.3.1.1 鼠类对农业的危害19

1.3.1 有害生物对农业的危害19

1.3.1.2 昆虫对农业的危害20

1.3.2.1 有害生物对草地畜牧业的危害21

1.3.2 有害生物对畜牧业的危害21

1.3.3 有害生物对林业果园花木的危害23

1.3.2.2 有害生物对禽畜养殖业的危害23

1.3.6 有害生物对其他行业的危害24

1.3.5 有害生物对城镇居民区的危害24

1.3.4 有害生物对水利工程和建筑物的危害24

1.4.1 传染病生态系25

1.4 有害生物与人类健康25

1.4.2 人畜共患病26

1.4.3.2 传染病流行三环节28

1.4.3.1 生物的寄生关系28

1.4.3 传染病生态系中人和其他动物的关系28

1.4.4 几类传染病之间的相互关系30

1.4.6 有害生物在人类传染病传播中的作用31

1.4.5 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媒介生物性疾病31

1.5.1 生物恐怖由来及生物战剂研制33

1.5 有害生物与生物恐怖33

1.5.3 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与反生物恐怖34

1.5.2 生物战剂与可能用作生物战剂的种类34

1.5.4.1 生物恐怖攻击特点36

1.5.4 与有害生物相关的生物恐怖攻击的防治36

1.5.4.2 有害生物的识别与防治38

1.5.4.3 应对生物恐怖攻击的处理原则39

参考文献40

2 治理药械与方法41

2.1 药物治理42

2.1.1 杀虫剂概述43

2.1.2.1 六六六46

2.1.2 有机氯杀虫剂46

2.1.2.2 林丹47

2.1.2.4 甲氧二二三48

2.1.2.3 二二三48

2.1.3 有机磷类杀虫剂49

2.1.2.5 三氯杀虫酯49

2.1.3.1 敌百虫50

2.1.3.3 敌敌畏钙51

2.1.3.2 敌敌畏51

2.1.3.4 马拉硫磷52

2.1.3.6 辛硫磷53

2.1.3.5 倍硫磷53

2.1.3.8 杀螟松54

2.1.3.7 双硫磷54

2.1.3.9 地亚农55

2.1.3.10 皮蝇磷56

2.1.3.12 毒死蜱57

2.1.3.11 乙酰甲胺磷57

2.1.3.15 甲基嘧啶磷58

2.1.3.14 喹硫磷58

2.1.3.13 二溴磷58

2.1.4 氨基甲酸酯杀虫剂59

2.1.4.3 混灭威60

2.1.4.2 西维因60

2.1.4.1 恶虫威60

2.1.4.5 巴沙61

2.1.4.4 速灭威61

2.1.4.8 残杀威62

2.1.4.7 丁硫克百威62

2.1.4.6 双乙威62

2.1.5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63

2.1.4.9 混杀威63

2.1.5.2 烯丙菊酯64

2.1.5.1 除虫菊素64

2.1.5.4 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65

2.1.5.3 右旋烯丙菊酯65

2.1.5.6 右旋反式烯丙菊酯66

2.1.5.5 生物烯丙菊酯66

2.1.5.9 甲醚菊酯67

2.1.5.8 胺菊酯67

2.1.5.7 苄呋菊酯67

2.1.5.11 炔戊菊酯68

2.1.5.10 炔呋菊酯68

2.1.5.13 右旋炔丙菊酯69

2.1.5.12 右旋烯炔菊酯69

2.1.5.16 氯菊酯70

2.1.5.15 右旋苯氰菊酯70

2.1.5.14 右旋苯醚菊酯70

2.1.5.17 氯氰菊酯71

2.1.5.20 溴氰菊酯72

2.1.5.19 高效氯氰菊酯72

2.1.5.18 顺式氯氰菊酯72

2.1.5.22 氰戊菊酯73

2.1.5.21 高效氟氯氰菊酯73

2.1.5.24 氟氯氰菊酯74

2.1.5.23 戊菊酯74

2.1.5.26 五氟苯菊酯75

2.1.5.25 二氯炔戊菊酯75

2.1.6.1 氟虫胺76

2.1.6 有机氟类杀虫剂76

2.1.5.27 醚菊酯76

2.1.6.3 伏蚁腙77

2.1.6.2 氟虫腈77

2.1.7.2 球形芽孢杆菌78

2.1.7.1 苏云金杆菌78

2.1.6.4 氟磺酰胺78

2.1.7 生物杀虫剂78

2.1.8.1 除虫脲79

2.1.8 昆虫生长调节剂79

2.1.8.4 苯氧威80

2.1.8.3 氟虫脲80

2.1.8.2 灭幼脲80

2.1.8.5 吡丙醚81

2.1.9.2 绝育磷82

2.1.9.1 不育特82

2.1.8.6 杀蛉脲82

2.1.9 昆虫不育剂82

2.1.11.1 增效醚83

2.1.11 增效剂83

2.1.10 昆虫引诱剂83

2.1.10.1 诱虫烯83

2.1.10.2 呋喃酮83

2.1.10.3 吲哚83

2.1.11.3 增效磷84

2.1.11.2 八氯二丙醚84

2.1.12.2 鱼藤酮85

2.1.12.1 烟碱85

2.1.11.4 增效灵85

2.1.12 植物杀虫剂85

2.1.12.4 川楝素86

2.1.12.3 印楝素86

2.1.12.5 番荔枝内酯87

2.1.12.7 柠檬烯88

2.1.12.6 苦皮藤素88

2.1.12.9 胡椒酰胺89

2.1.12.8 细辛醚89

2.1.12.10 光活性毒素90

2.1.13.1 有效性评价标准91

2.1.13 卫生杀虫剂评价标准91

2.1.13.2 安全性评价标准95

2.1.14.1 医学昆虫抗性现状96

2.1.14 杀虫剂抗性及对策96

2.1.13.3 稳定性评价标准96

2.1.14.2 抗性机制98

2.1.14.3 抗性治理101

2.1.15 杀虫剂应用剂型与配方104

2.1.15.1 粉剂108

2.1.15.2 可湿性粉剂109

2.1.15.3 悬浮剂110

2.1.15.4 乳油与乳剂112

2.1.15.5 喷射剂114

2.1.15.6 气雾剂116

2.1.15.8 热烟雾剂119

2.1.15.7 超低容量喷雾剂119

2.1.15.9 烟剂120

2.1.15.10 蚊香121

2.1.15.11 毒饵127

2.1.15.12 缓释剂128

2.1.15.13 其他剂型130

2.1.16 灭鼠剂概述132

2.1.17.1 毒力133

2.1.17 灭鼠剂评价标准133

2.1.17.2 适口性134

2.1.17.5 稳定性135

2.1.17.4 作用速度135

2.1.17.3 耐药性和抗药性135

2.1.18.1 目前还在使用或者有应用前景的灭鼠剂136

2.1.18 急性灭鼠剂136

2.1.17.6 其他条件136

2.1.18.3 国家禁用的急性灭鼠剂153

2.1.18.2 已经淘汰的急性灭鼠剂153

2.1.19 慢性灭鼠剂155

2.1.19.3 毒理作用156

2.1.19.2 分类156

2.1.19.1 发现156

2.1.19.4 作用特点158

2.1.19.7 优点与推广159

2.1.19.6 毒性159

2.1.19.5 理化通性159

2.1.19.8 第1代香豆素类抗凝血灭鼠剂160

2.1.19.9 茚满二酮类抗凝血灭鼠剂162

2.1.19.10 第2代抗凝血灭鼠剂164

2.1.19.11 我国家栖鼠抗药性发生情况168

2.1.20 鼠类不育剂170

2.1.21.2 抗凝血灭鼠剂的抗性172

2.1.21.1 灭鼠剂抗性的概念172

2.1.21 灭鼠剂抗性及对策172

2.1.22 灭鼠毒饵的配制176

2.1.22.1 灭鼠剂含量177

2.1.22.3 诱饵和引诱剂178

2.1.22.2 母粉和母液178

2.1.22.4 其他添加剂181

2.1.22.5 现用毒饵的配制182

2.1.22.6 工厂化生产184

2.1.23.1 化学熏杀剂185

2.1.23 鼠类熏杀剂185

2.1.23.2 烟剂及其使用193

2.1.23.3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96

2.2.1.1 概论197

2.2.1 杀虫剂施药器械197

2.2 器械治理197

2.2.1.2 施药器械在化学防治中的作用198

2.2.1.3 喷洒技术199

2.2.1.5 基本雾化原理200

2.2.1.4 施药器械的分类和应用200

2.2.2.1 小型家用喷雾器204

2.2.2 杀虫器械204

2.2.2.2 手动喷雾器212

2.2.2.3 电动喷雾机215

2.2.2.4 机动喷雾机217

2.2.2.6 烟雾机219

2.2.2.5 背负电动喷雾器219

2.2.2.7 车载喷雾设备222

2.2.2.8 手推车式大功率喷雾机223

2.2.2.9 飞机喷洒装置224

2.2.2.10 电热蚊香用加热器225

2.2.2.11 国外卫生杀虫器械227

2.2.3.1 常用灭鼠器械和方法231

2.2.3 灭鼠器械231

2.2.3.2 粘鼠胶235

2.2.4 灭鼠毒饵布放容器236

2.2.3.3 电子捕鼠器236

2.2.4.3 灭鼠竹筒237

2.2.4.2 陶瓷毒饵盒237

2.2.4.1 梯形毒饵盒237

2.2.4.4 特殊环境用毒饵盒238

2.3 生物治理239

2.3.1.1 细菌病原体240

2.3.1 杀虫微生物240

2.3.1.2 真菌病原体245

2.3.1.3 寄生线虫246

2.3.2.1 鱼类防治蚊虫247

2.3.2 害虫天敌247

2.3.2.2 捕食性中剑水蚤249

2.3.2.3 捕食性昆虫250

2.3.3 灭鼠微生物251

2.3.2.4 其他捕食性生物251

2.3.4 鼠类天敌254

2.3.5 遗传治理256

2.3.5.2 照射绝育257

2.3.5.1 定义和原理257

2.3.5.3 化学绝育258

2.3.5.6 染色体易位260

2.3.5.5 胞质不亲和260

2.3.5.4 杂交不育260

2.3.6 生物防治害虫的作用和前景261

2.4.1 节肢动物262

2.4 环境治理262

2.4.2 鼠类环境治理263

2.4.1.2 节肢动物的环境治理263

2.4.1.1 节肢动物与环境263

2.4.2.1 环境治理的意义264

2.4.2.2 环境治理的对象和措施267

2.4.3.1 昆虫驱避剂270

2.4.3 驱避药械270

2.4.3.2 鼠类驱避剂279

参考文献281

3.1 鼠类生态与治理282

3 有害生物治理各论282

3.1.1.1 小家鼠285

3.1.1 主要害鼠285

3.1.1.2 褐家鼠286

3.1.1.3 黄胸鼠288

3.1.1.4 黄毛鼠289

3.1.1.6 黑线姬鼠290

3.1.1.5 板齿鼠290

3.1.1.7 东方田鼠291

3.1.1.8 布氏田鼠292

3.1.1.9 大仓鼠294

3.1.1.10 黑线仓鼠295

3.1.1.11 五趾跳鼠296

3.1.1.12 三趾跳鼠297

3.1.1.13 大沙鼠298

3.1.1.14 长爪沙鼠299

3.1.1.15 子午沙鼠300

3.1.1.16 达乌尔黄鼠301

3.1.1.17 赤颊黄鼠302

3.1.1.18 黄兔尾鼠303

3.1.1.19 草原兔尾鼠304

3.1.1.20 红背?305

3.1.1.22 草原鼢鼠306

3.1.1.21 棕背?306

3.1.1.23 中华鼢鼠307

3.1.1.24 高原鼢鼠308

3.1.1.25 达乌尔鼠兔309

3.1.1.26 高原鼠兔310

3.1.1.27 草原旱獭311

3.1.1.28 喜马拉雅旱獭312

3.1.2.1 毒饵灭鼠法313

3.1.2 治理方法313

3.1.2.2 毒气灭鼠法317

3.1.2.3 器械灭鼠法319

3.1.2.4 生物灭鼠法320

3.1.2.5 生态灭鼠法321

3.1.2.6 鼠害的综合治理323

3.1.2.7 治理指标325

3.1.2.8 鼠类生态与治理的发展动向327

3.2.1 常见蚊类生物学328

3.2 蚊类生态与治理328

3.2.1.1 蚊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329

3.2.1.2 蚊类的生活史及生态习性335

3.2.1.3 重要媒介蚊种及其生态337

3.2.1.4 蚊类与疾病340

3.2.2 蚊类的治理方法341

3.2.2.1 蚊虫综合防治原则342

3.2.2.3 蚊虫综合防治标准343

3.2.2.2 蚊虫综合防治措施343

3.2.2.4 控制蚊虫孳生的环境防治345

3.2.2.5 蚊类的化学防治346

3.2.2.6 蚊类的生物防治349

3.3.1.1 形态352

3.3.1 常见蝇类生物学352

3.2.2.7 蚊类的法规防治352

3.3 蝇类生态与治理352

3.3.1.2 生活史与生态习性357

3.3.1.3 常见蝇种及其生态361

3.3.1.4 蝇类与疾病364

3.3.2.2 蝇类综合防治措施369

3.3.2.1 蝇类综合防治原则369

3.3.2 蝇类的治理方法369

3.3.2.3 蝇类综合防治标准370

3.3.2.4 控制蝇蛆孳生为主的环境治理371

3.3.2.5 蝇类的化学防治375

3.3.2.7 防蝇380

3.3.2.6 蝇类的物理机械和法规防治方法380

3.4.1 蟑螂的形态381

3.4 蟑螂生态与治理381

3.4.2.1 生活史383

3.4.2 蟑螂的生物学383

3.4.2.2 栖息习性384

3.4.2.4 活动386

3.4.2.3 食性386

3.4.2.5 扩散387

3.4.2.7 常见种类388

3.4.2.6 季节消长与越冬388

3.4.2.8 蟑螂的危害391

3.4.3.2 环境防治394

3.4.3.1 虫情调查394

3.4.3 治理方法394

3.4.3.3 物理防治395

3.4.3.4 化学防治396

3.4.3.6 不同场所蟑螂的防治400

3.4.3.5 防治方法的选择400

3.4.3.7 评价406

3.5.1.1 生活史407

3.5.1 常见蚤类的生物学407

3.5 蚤类生态与治理407

3.5.1.2 寄主关系408

3.5.1.4 吸血活动409

3.5.1.3 传播与转移409

3.5.1.6 数量季节变动410

3.5.1.5 繁殖410

3.5.1.8 不良条件对蚤的影响411

3.5.1.7 生存期限411

3.5.2.3 灭蚤药物412

3.5.2.2 灭蚤方法412

3.5.2 治理方法412

3.5.2.1 环境防治412

3.6.1.1 形态413

3.6.1 生物学413

3.5.2.4 注意事项413

3.6 虱类生态与治理413

3.6.1.2 生活史与生态习性414

3.6.2.1 防虱415

3.6.2 治理方法415

3.6.1.3 虱传疾病415

3.7.1.1 波斯锐缘蜱416

3.7.1 常见蜱类生物学416

3.6.2.2 物理灭虱416

3.6.2.3 药物灭虱416

3.7 蜱类生态与治理416

3.7.1.3 蝙蝠锐缘蜱417

3.7.1.2 翘缘锐缘蜱417

3.7.1.5 乳突钝缘蜱418

3.7.1.4 拉合钝缘蜱418

3.7.1.8 龟形花蜱419

3.7.1.7 微小牛蜱419

3.7.1.6 特突钝缘蜱419

3.7.1.10 边缘革蜱420

3.7.1.9 金泽革蜱420

3.7.1.12 草原革蜱421

3.7.1.11 银盾革蜱421

3.7.1.13 森林革蜱422

3.7.1.16 具角血蜱423

3.7.1.15 日本血蜱423

3.7.1.14 嗜群血蜱423

3.7.1.17 长角血蜱424

3.7.1.20 镰形扇头蜱425

3.7.1.19 血红扇头蜱425

3.7.1.18 距刺血蜱425

3.7.1.22 残缘璃眼蜱426

3.7.1.21 亚东璃眼蜱426

3.7.1.24 草原硬蜱427

3.7.1.23 锐跗硬蜱427

3.7.1.26 卵形硬蜱428

3.7.1.25 粒形硬蜱428

3.7.1.28 中华硬蜱429

3.7.1.27 全沟硬蜱429

3.7.2.3 生物防治430

3.7.2.2 轮换放牧430

3.7.2 治理方法430

3.7.2.1 个人防护430

3.8.1.1 形态特征与鉴别431

3.8.1 恙螨431

3.7.2.4 化学杀灭431

3.8 螨类生态与治理431

3.8.1.2 生态习性436

3.8.1.3 恙螨与疾病的关系438

3.8.2 革螨439

3.8.1.4 防治439

3.8.2.1 形态特征与鉴别440

3.8.2.2 生态习性446

3.8.2.3 革螨与疾病448

3.8.2.4 防治450

3.9.1.1 形态451

3.9.1 常见白蚁的生物学451

3.9 白蚁生态与治理451

3.9.1.2 习性452

3.9.2 常见白蚁种类454

3.9.1.4 生态454

3.9.1.3 生活史454

3.9.2.2 黄、黑胸散白蚁455

3.9.2.1 台湾乳白蚁455

3.9.2.4 黄翅大白蚁456

3.9.2.3 黑翅土白蚁456

3.9.3.1 白蚁防治的基本方法457

3.9.3 治理方法457

3.9.2.5 截头堆砂白蚁457

3.9.3.2 防治白蚁常用的药剂和器械459

3.9.3.3 白蚁预防方案461

3.10.1 常见蚂蚁的生物学465

3.10 蚂蚁的生态与治理465

3.10.2 治理方法467

3.11.1.1 形态特征468

3.11.1 臭虫的生物学468

3.11 臭虫的生态与治理468

3.11.1.2 生活史和生态习性469

3.11.1.3 与疾病的关系470

3.12 蠓类的生态与治理471

3.11.2.3 化学防治471

3.11.2 治理方法471

3.11.2.1 环境防治471

3.11.2.2 物理防治471

3.12.1.1 成虫的重要形态特征472

3.12.1 生物学472

3.12.1.2 生态习性473

3.12.2 吸血蠓类的防治474

3.13.1.1 形态特征475

3.13.1 常见蚋类的生物学475

3.13 蚋类生态与治理475

3.13.1.2 蚋虫生态习性477

3.13.2 蚋虫的防治482

3.14.1.2 米象483

3.14.1.1 玉米象483

3.14 储粮害虫的生态与治理483

3.14.1 常见储粮害虫的生物学483

3.14.1.4 绿豆象484

3.14.1.3 谷蠹484

3.14.1.6 锈赤扁谷盗485

3.14.1.5 麦蛾485

3.14.1.8 印度谷螟(印度谷蛾)486

3.14.1.7 赤拟谷盗486

3.14.1.9 嗜卷书虱487

3.14.2.2 气调防治488

3.14.2.1 温控防治488

3.14.2 治理方法488

3.14.2.5 储粮保护剂防治489

3.14.2.4 生物防治489

3.14.2.3 电离辐射防治489

3.14.2.6 储粮熏蒸剂防治490

3.15.1 概述492

3.15 档案图书害虫的生态与治理492

3.15.2.1 档案图书害虫的种类494

3.15.2 种类及生物学特性494

3.15.2.2 档案图书害虫的分布495

3.15.2.3 主要档案图书害虫的形态及生物学特性496

3.15.3.1 预防500

3.15.3 档案图书害虫的防治500

3.15.3.2 杀灭502

3.16.2.1 花卉害虫的防治措施504

3.16.2 主要花卉的常见害虫及防治504

3.16 花卉害虫的生态及治理504

3.16.1 常见花卉害虫的种类504

3.16.2.2 食叶类害虫的特点及防治506

3.16.2.3 吸食汁液的花卉害虫特点及防治508

3.16.2.4 钻蛀害虫的特点及防治512

3.17.1 隐翅虫513

3.17 其他害虫的生态与治理513

3.17.2.1 桑毛虫514

3.17.2 有毒鳞翅类514

3.17.3 蝎515

3.17.2.2 松毛虫515

3.17.4 蜈蚣516

3.17.5 蜘蛛517

参考文献520

4.1.1 世界各地有害生物防治业简介523

4.1 有害生物防治业(PCO)概述523

4 有害生物防治行业523

4.1.2 我国有害生物防治业的历史和现状525

4.2 有害生物防治作业流程528

4.2.1.2 信函接触529

4.2.1.1 电话接触529

4.2.1 客户接触529

4.2.2.2 看530

4.2.2.1 问530

4.2.1.3 面谈530

4.2.2 现场勘察530

4.2.2.4 定531

4.2.2.3 查531

4.2.4.1 准备阶段532

4.2.4 施工作业532

4.2.3 签订合同532

4.2.5.2 施工阶段533

4.2.5.1 准备阶段533

4.2.4.2 施工阶段533

4.2.4.3 收尾工作533

4.2.5 作业监督533

4.2.6.2 媒介昆虫防治534

4.2.6.1 鼠类防治534

4.2.5.3 收尾阶段534

4.2.6 效果考核534

4.2.7 客户管理535

4.2.6.3 客户满意度调查535

4.3.1 杀虫剂与环境536

4.3 作业防护536

4.2.7.1 建立客户基础档案536

4.2.7.2 建立客户人事档案536

4.2.7.3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档案536

4.2.7.4 建立客户意见及情况反馈档案536

4.3.3 个人防护537

4.3.2 PCO公司实施服务工程的环境保护原则537

4.3.4 防护措施539

4.4 有害生物防治新模式的探索540

4.5.1 什么是HACCP系统541

4.5 HACCP与PCO541

4.5.2.5 建立纠偏措施542

4.5.2.4 建立监测系统542

4.5.2 HACCP的实施步骤542

4.5.2.1 进行危害分析(HA)542

4.5.2.2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542

4.5.2.3 建立关键限值(CL)542

4.5.2.7 建立文件和档案543

4.5.2.6 建立验证程序543

4.5.3.1 有害生物防治服务流程的HACCP分析544

4.5.3 HACCP系统在PCO中的实施544

4.5.3.2 PCO公司HACCP系统的建立546

4.6.1 重要性552

4.6 推行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552

4.6.1.6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检查和监管机制553

4.6.1.5 建立预防为主的监管机制553

4.6.1.1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553

4.6.1.2 提高顾客的信任度553

4.6.1.3 企业产品/服务的质量“执照”553

4.6.1.4 提高科学、规范的管理水平553

4.6.2 ISO 9001的基础原则554

4.6.3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555

4.6.4.3 制定工作计划559

4.6.4.2 中层管理干部为骨干,成立贯标小组559

4.6.4 PCO服务业建立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与步骤559

4.6.4.1 领导层重视,身体力行559

4.6.4.6 体系策划560

4.6.4.5 调查分析560

4.6.4.4 制定质量方针确立质量目标560

4.6.4.7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561

4.6.5.2 推行ISO 9001是既往管理经验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564

4.6.5.1 推行ISO 9001是手段不是目的564

4.6.5 PCO服务业推行ISO 9001应注意的问题564

参考文献565

4.6.5.5 要取得全体员工和顾客的参与、支持与配合565

4.6.5.3 注意与本行业的特点、技术规范要求紧密融合565

4.6.5.4 注意循序渐进,逐步完善和持续改进565

5.1.1.1 色谱法566

5.1.1 定性分析566

5 杀虫、灭鼠药的分析与中毒救治566

5.1 化学杀虫剂和灭鼠剂的定性定量分析566

5.1.1.2 波谱法572

5.1.2.1 色谱定量分析方法577

5.1.2 定量分析577

5.1.2.2 影响定量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579

5.1.2.3 常用杀虫剂、杀鼠剂定量分析方法581

5.2.2 发病特点604

5.2.1 中毒原因604

5.2 中毒救治的一般原则604

5.3.1.2 毒理605

5.3.1.1 中毒原因605

5.2.3 处理原则605

5.3 杀虫剂中毒救治605

5.3.1 有机磷类杀虫剂605

5.3.1.3 临床表现607

5.3.2.2 毒理608

5.3.2.1 中毒原因608

5.3.1.4 治疗608

5.3.2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608

5.3.2.3 临床表现609

5.3.3.4 治疗610

5.3.3.3 临床表现610

5.3.2.4 治疗610

5.3.3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610

5.3.3.1 中毒原因610

5.3.3.2 毒理610

5.3.4.3 临床表现612

5.3.4.2 毒理612

5.3.4 有机氯杀虫剂612

5.3.4.1 中毒原因612

5.3.5 其他杀虫剂613

5.3.4.4 治疗613

5.4.1.1 羟基香豆素类灭鼠剂614

5.4.1 抗凝血灭鼠剂614

5.4 灭鼠剂614

5.4.1.2 茚满二酮类杀鼠剂616

5.4.2.1 灭鼠优617

5.4.2 其他灭鼠剂617

5.4.2.2 安妥618

5.4.2.3 磷化锌619

5.4.2.5 溴代毒鼠磷620

5.4.2.4 毒鼠磷620

5.4.2.6 氟乙酰胺621

5.4.2.9 毒鼠强622

5.4.2.8 氟乙酸钠622

5.4.2.7 甘氟622

5.4.2.10 毒鼠硅623

5.4.2.14 普罗米特624

5.4.2.13 鼠立死624

5.4.2.11 α-氯醛糖624

5.4.2.12 双鼠脲624

5.4.2.16 C型、D型肉毒毒素625

5.4.2.15 红海葱625

5.4.2.17 亚砷酸626

5.4.2.19 碳酸钡628

5.4.2.18 毒鼠碱628

5.4.2.20 灭鼠特629

5.4.2.22 溴甲灵630

5.4.2.21 硫酸铊630

5.4.2.23 维生素D2、维生素D3631

5.4.2.26 氰化钙632

5.4.2.25 溴甲烷632

5.4.2.24 磷化铝632

5.4.2.27 氯化苦633

5.4.2.28 二氧化硫634

参考文献635

6.1.1 鼠类637

6.1 主要有害生物种类检索637

6 常用调查和使用技术637

6.1.2 蚊类647

6.1.3 蝇类652

6.1.4 蟑螂657

6.1.5.1 成虫外部形态662

6.1.5 蚤类662

6.1.5.2 重要种类检索表663

6.1.6 白蚁678

6.1.7 蜱类679

6.1.8 螨类681

6.2.1.3 粉迹法684

6.2.1.2 粘鼠板法684

6.2 密度调查方法684

6.2.1 鼠类684

6.2.1.1 鼠夹法684

6.2.1.5 路线调查法685

6.2.1.4 标志流放法685

6.2.2.1 蚊虫采集的方法686

6.2.2 蚊类686

6.2.1.6 目视调查法686

6.2.1.7 洞口统计法686

6.2.1.8 开洞封洞法686

6.2.2.2 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687

6.2.3.2 幼虫(蛆)密度调查688

6.2.3.1 成蝇密度调查688

6.2.3 蝇类688

6.2.4.2 药激法689

6.2.4.1 粘捕法689

6.2.4 蟑螂689

6.2.5.3 季节消长调查690

6.2.5.2 不同宿主蚤类组成调查690

6.2.4.3 询问法690

6.2.4.4 目测法690

6.2.4.5 诱捕法690

6.2.5 蚤类690

6.2.5.1 种类分布调查690

6.2.7.1 游离蜱密度调查691

6.2.7 蜱类691

6.2.5.4 蚤采集方法691

6.2.5.5 标本制片691

6.2.6 白蚁691

6.2.8.2 恙螨692

6.2.8.1 革螨692

6.2.7.2 寄生蜱密度调查692

6.2.8 螨类692

6.2.9.1 臭虫693

6.2.9 臭虫和虱类693

6.3.1.1 饲养条件694

6.3.1 鼠类694

6.2.9.2 虱类694

6.3 饲养技术694

6.3.2.1 饲养条件及设备697

6.3.2 蚊类697

6.3.1.2 常用鼠类饲养要点697

6.3.2.2 饲养方法698

6.3.3.2 饲养方法699

6.3.3.1 标本来源699

6.3.3 蝇类699

6.3.4.3 德国小蠊的饲养700

6.3.4.2 饲养条件700

6.3.3.3 蝇类饲养注意事项700

6.3.4 蟑螂700

6.3.4.1 设备和材料700

6.3.6.2 饲养701

6.3.6.1 采集701

6.3.4.4 美洲大蠊的饲养701

6.3.4.5 注意事项701

6.3.5 蚤类701

6.3.5.1 采集701

6.3.5.2 饲养701

6.3.6 虱类701

6.3.8 白蚁702

6.3.7.4 体外饲血702

6.3.7 臭虫702

6.3.7.1 设备和材料702

6.3.7.2 饲养条件702

6.3.7.3 饲养方法702

6.3.8.1 台湾乳白蚁703

6.3.8.2 黑胸散白蚁704

6.3.8.3 黑翅土白蚁705

6.3.8.4 截头堆砂白蚁706

6.3.10.1 革螨707

6.3.10 螨类707

6.3.9 蜱类707

6.4.1.1 毒饵708

6.4.1 鼠类708

6.3.10.2 恙螨708

6.4 抗药性测定技术708

6.4.1.2 现场敏感性测定和抗性检验图709

6.4.1.3 实验室敏感性测定和抗性监测标准712

6.4.1.4 抗性监测716

6.4.2 蚊类抗药性测定717

6.4.2.2 对蚊幼虫的敏感性测定718

6.4.2.1 对成蚊的抗药性测定718

6.4.3.2 家蝇抗药性测定的意义719

6.4.3.1 家蝇抗药性问题719

6.4.3 蝇类719

6.4.3.4 家蝇常用的抗药性测定方法720

6.4.3.3 试验要求720

6.4.3.5 应用EL-5100计算KT50及LC50或LD50共用程序722

6.4.4.2 测试方法723

6.4.4.1 试虫、测试药物和试验条件723

6.4.4 蟑螂723

6.4.5.2 玻璃表面接触法724

6.4.5.1 滤纸接触法724

6.4.5 其他害虫的抗药性测定724

6.5.1.1 毒力测定725

6.5.1 鼠类药效试验725

6.5 药效试验725

6.5.1.5 耐药性观察727

6.5.1.4 积蓄中毒试验727

6.5.1.2 适口性试验727

6.5.1.3 拒食性试验727

6.5.1.6 灭鼠效果调查728

6.5.2.1 卫生用喷射剂的室内药效测定730

6.5.2 蚊类730

6.5.2.2 卫生用杀虫气雾剂的室内药效测定731

6.5.2.3 卫生用杀虫小型烟雾剂及烟雾片室内药效测定732

6.5.2.5 卫生用电热蚊香的室内药效测定733

6.5.2.4 卫生用蚊香的室内药效测定733

6.5.2.6 卫生用电热液体蚊香的室内药效测定734

6.5.2.7 卫生杀虫剂杀灭蚊虫的模拟现场药效测定735

6.5.3.1 卫生用喷射剂的室内药效测定736

6.5.3 蝇类736

6.5.3.2 卫生用杀虫气雾剂的室内药效测定737

6.5.3.4 卫生杀虫剂灭蝇的模拟现场药效测定738

6.5.3.3 卫生用杀虫小型烟雾剂及烟雾片室内药效测定738

6.5.4.1 毒饵室内测试739

6.5.4 蟑螂739

6.5.3.5 灭蝇毒饵的室内药效测定739

6.5.4.3 毒粉、药笔室内药效测试740

6.5.4.2 小型烟雾剂及烟片室内药效测试740

6.5.4.5 喷射剂室内药效测试741

6.5.4.4 气雾剂室内药效测试741

6.5.4.6 模拟现场药效测试742

6.5.4.8 喷射剂现场药效测试743

6.5.4.7 毒饵现场药效测试743

6.5.4.11 诱捕器室内和现场药效测试744

6.5.4.10 气雾剂现场药效测试744

6.5.4.9 烟雾剂现场药效测试744

6.5.4.13 杀虫剂毒力测定745

6.5.4.12 粘纸药效测试745

6.5.5 白蚁747

6.5.4.14 连锁药效试验747

6.6.1.1 基本知识748

6.6.1 脊椎动物748

6.6 标本制作与保存748

6.6.1.2 鼠类固定标本750

6.6.1.3 鸟类固定标本753

6.6.1.4 爬行类浸泡标本755

6.6.1.5 两栖类浸泡标本756

6.6.1.7 生态标本757

6.6.1.6 鱼类浸泡标本757

6.6.1.9 骨骼标本758

6.6.1.8 骨骼透明标本758

6.6.2.1 蜱类标本759

6.6.2 节肢动物759

6.6.2.2 革螨类标本761

6.6.2.3 恙螨类标本762

6.6.2.5 蠕形螨类标本763

6.6.2.4 疥螨类标本763

6.6.2.6 粉螨类标本764

6.6.2.8 昆虫类标本765

6.6.2.7 尘螨类标本765

6.7.1.1 酶液的制备767

6.7.1 乙酰胆碱酯酶767

6.6.3 标本保管767

6.7 酶测定767

6.7.1.2 活性测定768

6.7.1.3 抑制试验768

6.7.1.4 药物及其结合769

6.7.1.5 ACh受体的制备769

6.7.1.6 药物结合常数的测定769

6.7.2 羧酸酯酶769

6.7.3 多功能氧化酶(MFO)770

6.7.4 谷胱甘肽转移酶(GSH/ase)771

6.7.5 DDT-脱氯化氢酶(DDT-ase)772

6.7.6 酯酶772

6.7.7 凝血酶元时间测定773

6.8 毒理学评价方法774

6.8.1 急性毒性试验774

6.8.1.1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774

6.8.1.2 急性经皮毒性试验775

6.8.2 急性皮肤、眼睛刺激实验776

6.8.2.1 急性皮肤刺激实验776

6.8.1.3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776

6.8.2.2 眼刺激试验777

6.8.3.4 剂量779

6.8.3.3 试验动物779

6.8.3.5 试验步骤779

6.8.3.6 结果评定779

6.8.3.2 试验农药779

6.8.3.1 目的779

6.8.3 皮肤变态反应(致敏)试验779

6.8.4.4 给药方式780

6.8.4.3 试验动物780

6.8.4.5 剂量固定的20d蓄积法780

6.8.4.6 剂量递增蓄积系数法780

6.8.4.2 试验农药780

6.8.4.1 目的780

6.8.4 蓄积毒性实验780

6.8.5 致畸变实验781

6.8.5.1 致突变试验781

6.8.5.2 致畸试验786

6.8.6 亚慢性毒性实验788

6.8.7.3 剂量和途径789

6.8.7.2 内容789

6.8.7.4 材料与试剂789

6.8.7.5 试验步骤789

6.8.7.1 目的789

6.8.7 毒物代谢动力学试验789

6.8.8.2 试验农药790

6.8.8.1 目的790

6.8.8.3 试验动物790

6.8.8 慢性毒性实验790

6.8.7.6 结果评定790

6.8.8.7 试验期限791

6.8.8.6 给药方式791

6.8.8.8 临床观察和检查791

6.8.8.9 病理学检查791

6.8.8.5 给药途径791

6.8.8.4 剂量分组791

参考文献792

附录794

附录一 常见有害生物拉丁名称794

附录二 常用杀虫、灭鼠药品名称和化学名称808

附录三 有害生物防治主要刊物和机构8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