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史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尔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521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史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史及其理论1
第一节 历史学和社会史1
一、历史学之我见1
二、社会史定义之假说9
第二节 从社会史研究的实践进行理论探讨10
一、要不要研究社会史理论10
二、从研究实践讨论社会史理论11
第三节 西方年鉴运动与社会史的研究进程概略13
一、西方社会史研究的兴起期14
二、西方社会史研究的兴盛期18
第四节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历程及同西方史学的关联31
一、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学结合的社会史研究的兴起31
二、社会史研究的扭曲与基本停顿状态40
三、大陆社会史研究的复兴与迅速发展46
四、台湾新史学的崛起和成就64
五、香港社会史研究79
六、中国社会史、新史学研究与西方年鉴史学、西方新史学的关系82
第五节 社会史研究的探索性、开放性和向总体史转化的特点86
一、社会史的研究领域87
二、总体史的观念93
第六节 社会史是方法论说、范式说与社会史研究法98
一、社会史研究是一种方法、视角的观点98
二、社会史是史学研究一种范式说100
三、社会史研究法种种101
四、研究法的探索109
第七节 社会史研究的巨大成就与面临难题110
一、巨大的成就110
二、面临的难题113
第八节 社会史(新社会史)的界定——专史·拓宽·综合研究116
一、界定的方法与态度116
二、社会史(新社会史)的定义117
三、定义的特点119
四、社会史、新社会史与总体史、新史学、历史学120
五、选择社会史专史说的原因122
六、辨析几个问题124
第九节 简述社会史研究的社会功能128
一、“资鉴”作用及其削弱趋势128
二、对民众民族意识的关怀129
三、予人做人行事和智慧的启示129
四、给人休闲性读物130
五、史学社会文化功能读物的表达方式130
六、史学功能转化中社会史研究的价值131
七、史学功能转化的原因131
第二章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史料133
第一节 关于社会史史料学的理论思考134
一、新概念、新方向、新领域是开启社会史史料宝藏的钥匙134
二、将被排除在视野之外的图籍、文书纳入社会史史料库137
三、从社会史的视角对史料进行新的挖掘与诠释146
四、社会史的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148
五、怎样利用非传统史书的史料150
六、重视传统史书社会史史料的原因及其内容152
第二节 “二十五史”中的社会史史料及其利用152
一、20世纪上半叶史学家对“二十五史”社会史史料的运用153
二、以“前四史”为例看“二十五史”的社会史史料156
三、“二十五史”社会史史料的利用方法158
第三节 政书典制类图籍中的社会史史料159
一、礼制图书资料159
二、法制图书资料163
三、通论典制图书资料166
四、荒政专书资料169
五、典制类图书社会史史料特点169
第四节 文集、笔记、类书、汇编中的社会史史料170
一、文集中的社会史史料170
二、笔记的社会史史料价值172
三、类书中的社会史史料174
四、会要体史籍的社会史资料177
五、近人编辑的社会史史料汇编178
第五节 方志、族谱中的社会史史料180
一、地方史志资料180
二、族谱史料183
三、家训史料187
第六节 出土文物与档案中的社会史史料188
一、档案中的社会史史料188
二、文物考古发掘资料191
第七节 外国文献中的中国社会史史料197
一、中亚人的文献197
二、西欧、美国人的文献198
三、俄国人的文献204
四、东亚人的文献205
五、附说二则207
第三章 中国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结构及演变209
第一节 贵族分权制时期周代社会结构210
一、西周春秋前期社会等级结构210
二、简单而贫乏的社会群体216
三、春秋中后期、战国时期社会等级结构的变动221
四、周代社会结构的特点224
第二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前期秦唐间的社会结构226
一、社会等级结构226
二、等级变化及其原因和影响243
三、宗族和家庭246
四、社会组织256
第三节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后期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的社会结构263
一、等级结构263
二、宗族和家庭277
三、社会组织开始增多282
四、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和意义299
第四节 近代前期(1840—1912)变动中的社会结构304
一、变动中的等级结构304
二、资本家与无产者的出现308
三、社会团体的激增312
四、近代前期社会结构的特征328
第五节 综论中国古代、近代(前期)社会结构中的几个问题329
一、等级制度是社会生活的准则329
二、宗法精神贯穿于古代社会结构和古人生活336
三、社会结构的微弱变化与静态型农业社会的缓慢发展338
四、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343
第四章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344
第一节 古人饮食生活习俗与规范344
一、食品与食物的不充足345
二、食法与规范346
三、家庭饮食与家内人际关系348
四、饮食礼制与人际关系349
五、为政核心事务——重农耕与民食足351
六、古代饮食与中华饮食文化352
第二节 生育与生育观念—以皇家的生育为例353
一、皇帝一后群妃制度与延续子嗣的婚姻实质353
二、皇后选择与“宜子”观念355
三、祈冀生子的信念与诸种表达方式356
四、保胎分娩的措施与礼仪358
五、皇子养护与血腥争斗360
六、多子女观、多子女与多夭折362
七、小结:皇家生育及生育观的特点364
第三节 古人丧葬习俗364
一、简述丧礼规制365
二、厚葬风俗367
三、薄葬的主张与实践372
四、停丧不葬与风水观念373
五、火葬的局部范围流行374
六、丧葬史小结376
第四节 古人节庆生活——以端午节为例376
一、人生生活类型及节庆生活377
二、端午节的活动内容378
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与卫生预防382
后记384
热门推荐
- 3337799.html
- 152751.html
- 3549223.html
- 789192.html
- 3068217.html
- 2079436.html
- 1208748.html
- 1134006.html
- 3281485.html
- 699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0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2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87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5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6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5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60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70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1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4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