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
  • 李玉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90777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642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661页
  • 主题词:医院-医学检验-规范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检验科管理规范3

第一章 检验科建设与管理规范3

第一节 检验科机构设置3

一、实验室环境与设置3

二、专业实验室设置4

第二节 检验科组织设计4

一、检验科职能4

二、检验科任务5

三、检验科的组织结构7

第三节 检验科仪器设备8

第二章 检验科规章制度9

第一节 检验科工作制度总则9

第二节 标本采集、运送及管理制度10

第三节 急诊检验制度11

第四节 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12

第五节 检验报告单签发制度13

第六节 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14

第七节 试剂管理制度15

第八节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6

第九节 差错和投诉处理制度17

第十节 POCT质量管理制度18

第十一节 安全管理制度19

第十二节 值班制度20

第十三节 信息管理制度21

第十四节 教育培训制度21

第三章 检验科人员工作职责23

第一节 检验科主任职责23

一、主任职责23

二、副主任职责24

第二节 检验科室秘书职责25

第三节 实验室组长职责25

第四节 检验医师职责26

第五节 检验技师职责27

第六节 检验技士职责27

第七节 质量管理组人员职责28

第八节 安全管理组人员职责29

第九节 后勤保障组人员职责30

第十节 科研管理负责人职责30

第十一节 教学秘书职责31

第四章 检验科科务管理32

第一节 检验科行政管理32

一、规划工作32

二、检查和改进工作32

三、汇报和沟通工作33

四、教育工作33

五、其他工作33

第二节 检验科人员管理33

一、人员的规划安排33

二、人员的引进和培养34

三、人员的教育34

四、人员定岗定位和任职资质35

五、人员技术档案和健康档案35

第三节 检验科服务管理36

一、患者服务管理36

二、临床服务管理36

第四节 检验科文档管理36

第五节 检验科仪器管理37

一、仪器的采购37

二、仪器的使用37

三、仪器的档案38

第六节 检验科试剂管理38

一、试剂的采购38

二、试剂的使用38

三、试剂的保存和出入库管理39

第五章 检验科质量管理40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40

一、确定科室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40

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40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41

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工作42

第二节 检验前程序质量管理47

一、《检验项目手册》47

二、《标本采集手册》47

三、采样容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48

四、标本的运输48

五、标本的接收和拒收49

六、标本在检验科的运转49

第三节 检验中程序质量管理49

一、环境监测与保持49

二、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50

三、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的检定与校准50

四、室内质量控制(IQC)51

五、室间质量评价(EQA)54

第四节 检验后程序质量管理54

一、报告审核和发放的基本要求54

二、报告发放时间的要求和控制55

三、复检基本要求55

四、检测后标本的保存与处置56

第六章 实验室信息系统管理57

第一节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建立57

一、成立LIS建设领导小组57

二、组织实施57

三、LIS操作的培训与考核57

四、LIS的管理58

五、LIS的基础设施58

第二节 检验流程的信息化管理58

一、检验前流程的信息化管理58

二、检验中流程的信息化管理59

三、检验后流程的信息化管理60

第三节 检验报告的信息化管理60

一、检验报告单的格式和内容60

二、LIS的自动计费功能60

三、检验危急值报警及报告功能61

四、统计分析功能61

五、信息查询功能61

六、信息共享功能61

七、信息发布功能62

第四节 检验科科务的信息化管理62

一、人员管理功能62

二、试剂(耗材)管理功能62

三、文件管理功能62

四、仪器管理功能62

第七章 检验科安全管理63

第一节 安全管理的组织63

一、建立安全管理小组63

二、经常进行安全教育63

三、经常进行安全分析63

第二节 生物安全管理63

一、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64

二、微生物检验中的生物安全66

三、菌种、毒种使用中的生物安全69

第三节 化学品安全管理72

一、易燃和可燃性液体的使用安全72

二、腐蚀、刺激和剧毒化学试剂的使用安全73

三、化学试剂伤害的处理与防护73

四、压缩气体使用安全74

第四节 放射性物质安全管理74

一、隔离74

二、设标志74

三、人员资格74

四、体格检查75

五、放射性废物处理75

六、事故处理75

第五节 建筑安全管理75

一、废物处理渠道75

二、电器安全76

三、建筑防火76

第二篇 检验科诊断操作常规81

第八章 血液学检验操作常规81

第一节 临床血液检验基本技术81

一、血液标本采集与处理81

二、抗凝剂的使用方法84

三、血液涂片的制作与染色85

第二节 血液一般检验85

一、红细胞检验85

二、白细胞检验94

三、血小板检验100

四、血细胞自动化检测与分析103

第三节 其他血液检验109

一、红细胞沉降率测定109

二、红斑狼疮细胞检验112

三、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试验113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检验113

一、溶血性贫血的筛选试验113

二、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119

三、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127

四、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135

第五节 血栓与止血检验144

一、血管壁与内皮细胞功能检验144

二、血小板功能与抗体检验148

三、凝血系统的检验156

四、抗凝血系统检验167

五、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检验177

第六节 骨髓细胞学检验188

一、骨髓涂片检验188

二、骨髓细胞化学染色191

第七节 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201

一、血液黏度测定201

二、血浆黏度测定203

三、红细胞聚集性检测204

四、红细胞变形性检测204

五、细胞表面电荷检测205

第八节 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验206

一、ABO血型检验206

二、Rh血型检验215

三、其他血型检验220

四、血型血清学检验221

第九章 体液及脱落细胞学检验操作常规231

第一节 尿液检验231

一、尿液标本的收集、保存与处理231

二、尿液沉渣自动化仪器分析233

三、尿液常规的手工操作分析235

四、尿液特殊化学检验239

五、尿液其他检验242

第二节 粪便检验245

一、粪便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45

二、理学检验247

三、显微镜检验248

四、粪便化学及免疫学检验251

第三节 脑脊液检验253

一、标本采集与处理253

二、物理学检验254

三、细胞计数255

四、细胞分类计数255

五、蛋白质定性(Pandy试验)256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检验256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56

二、理学检验257

三、浆液黏蛋白试验(Rivalta试验)257

第五节 精液检验258

一、标本的采集与处理258

二、理学检验258

三、显微镜检验259

四、免疫学检验261

第六节 前列腺液检验263

一、标本采集263

二、外观检验263

三、显微镜检验264

第七节 阴道分泌物及脱落细胞检验265

一、阴道分泌物检验265

二、阴道及宫颈细胞学检验268

第八节 痰液检验270

一、标本采集与处理270

二、理学检验270

三、显微镜检验272

第九节 羊水检验273

一、标本采集273

二、胎儿成熟度检验273

第十节 体液脱落细胞学检验275

一、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验275

二、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验276

三、关节液穿刺脱落细胞学检验277

四、尿液脱落细胞学检验277

第十章 生物化学检验操作常规279

第一节 蛋白质测定279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279

二、血清白蛋白测定283

三、血清蛋白质电泳284

四、血清特定蛋白测定287

五、脑脊液总蛋白测定288

六、脑脊液白蛋白测定291

七、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测定291

八、脑脊液寡克隆蛋白电泳292

九、血清淀粉样蛋白A测定293

十、尿总蛋白测定294

十一、尿蛋白电泳296

十二、尿白蛋白测定298

十三、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302

第二节 糖代谢测定305

一、葡萄糖测定305

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307

三、糖化血清蛋白测定310

四、血浆乳酸测定311

五、血浆丙酮酸测定314

六、血清β 羟丁酸测定315

第三节 无机离子测定317

一、钾和钠测定317

二、血清氯化物测定321

三、血清总钙测定327

四、血清无机磷测定329

五、血清镁测定331

六、血浆(清)碳酸氢根及总二氧化碳测定336

七、血清铁比色法测定338

八、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340

九、血清铜测定345

十、血清锌测定348

十一、全血铅测定350

第四节 血清酶测定357

一、血清氨基转移酶测定357

二、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同工酶测定358

三、血清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测定359

四、血清胆碱酯酶测定359

五、血清5’核苷酸酶测定360

六、血清亮氨酸氨基转肽酶测定361

七、血清肌酸激酶测定362

八、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363

九、血清淀粉酶测定366

十、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367

十一、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368

十二、血清脂肪酶测定369

十三、血清腺苷脱氨酶测定370

十四、血清酸性磷酸酶测定371

十五、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测定372

十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测定372

十七、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测定373

十八、血清醛缩酶测定374

第五节 血清胆红素、胆汁酸及血氨测定375

一、血清胆红素测定375

二、胆汁酸测定380

三、血清氨测定381

第六节 血清非蛋白含氮化合物测定382

一、血清尿素测定382

二、血清肌酐测定387

三、血清胱抑素C测定388

四、血清尿酸测定389

第七节 脂类测定391

一、血清总胆固醇测定391

二、血清三酰甘油测定392

三、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393

四、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395

五、血清载脂蛋白测定397

六、血清脂蛋白(a)测定399

第八节 激素测定400

一、垂体激素测定400

二、甲状腺激素测定410

三、性激素测定428

四、胰腺激素测定441

五、甲状旁腺激素测定447

六、肾上腺激素测定448

第九节 血气与酸碱分析465

一、血气分析样品保存465

二、血气分析仪操作方法465

三、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468

第十节 血药浓度测定470

一、神经类药物测定470

二、血管类药物测定473

三、抗生素类药物测定474

四、免疫抑制类药物测定480

第十一章 微生物学检验操作常规484

第一节 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常规484

一、微生物检验项目申请程序484

二、微生物检验标本条形码程序484

三、采样前患者识别程序485

四、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程序485

第二节 细菌形态学检验486

一、不染色标本检验486

二、染色标本检验486

第三节 微生物培养和分离技术491

一、培养基配置与保存491

二、接种方法492

第四节 微生物的生物化学试验操作常规493

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493

二、氨基酸和蛋白质的代谢试验496

三、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498

四、酶类试验499

五、抑菌试验502

第五节 血清学试验操作常规503

一、链球菌503

二、沙门菌503

三、志贺菌504

四、致病性大肠埃希菌505

五、O157: 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505

六、O1群、O139霍乱弧菌506

第六节 微生物相关抗原抗体检测操作常规506

一、肥达反应506

二、冷凝集试验508

三、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血清学检测508

四、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509

五、军团菌抗体检测510

六、肺炎支原体检测510

七、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510

八、梅毒反应素检测511

第十二章 免疫学检验操作常规512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检验512

一、IgG、 IgA和IgM检验512

二、IgD检验514

三、IgE检验516

四、游离轻链检验519

第二节 补体检验520

一、补体经典途径溶血活性(CH50)检测520

二、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H50)检测522

三、C3含量检测523

四、C4含量检测524

第三节 免疫细胞功能检验524

一、中性粒细胞524

二、巨噬细胞529

三、杀伤细胞531

四、淋巴细胞533

第四节 细胞因子检验539

一、白细胞介素539

二、干扰素-γ542

三、肿瘤坏死因子-α543

四、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543

第五节 自身抗体检验544

一、抗核抗体544

二、抗双链DNA抗体545

三、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ANCA)547

四、类风湿疾病相关自身抗体548

五、ANA谱检测552

六、抗其他细胞核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553

七、抗线粒体抗体554

八、抗肝抗原自身抗体556

九、抗磷脂抗体561

十、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562

十一、抗α-胞衬蛋白抗体检测563

十二、与生殖相关的自身抗体563

第六节 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性检验568

一、肝炎病毒感染568

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574

三、TORCH感染575

四、呼吸道病毒感染578

五、肠道病毒感染584

六、轮状病毒感染586

七、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588

八、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588

第七节 肿瘤标志物的免疫性检验602

一、甲胎蛋白602

二、甲胎蛋白异质体605

三、癌胚抗原609

四、肿瘤糖类抗原611

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618

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619

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621

八、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622

九、细胞角蛋白19片段623

十、胃泌素释放肽前体624

十一、人附睾蛋白625

第十三章 临床核酸检验操作常规627

第一节 临床核酸检验过程管理627

一、分析前阶段627

二、分析中阶段629

三、分析后阶段631

第二节 分子杂交技术631

一、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631

二、斑点杂交或狭缝杂交技术633

三、荧光原位杂交技术634

四、基因芯片技术634

第三节 聚合酶链反应636

一、常规PCR技术636

二、反转录PCR (RT-PCR)技术638

第四节 核酸序列测定640

参考文献6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