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领略传统学术的魅力 大学生的国学修养【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羊春秋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16192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领略传统学术的魅力 大学生的国学修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传统学术的内涵及其覆盖面1
目 录1
第二节传统学术与素质教育4
第三节对待传统学术我们走了“之”字路18
第四节当代大学生怎样把握传统学术27
第二章中国封建社会学术界的主导思想41
第一节儒家的开山孔丘及其《论语》《春秋》43
第二节孔子手订《六经》是一宗历史疑案53
第三节汉代“独尊儒术”的负面影响59
(一)开利禄之途,启争端之衅60
(二)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阻碍科学的发展65
(三)衡量是非善恶,一以儒家为准67
第四节儒学的演变与革新70
变革儒家71
(一)西汉的贾谊、董仲舒、刘向以阴阳家之说71
(二)东汉的王充、王符、仲长统以墨家的精神75
改造儒学75
(三)魏、晋的何晏、王弼以老庄的思想83
解释儒学83
(四)隋、唐间陆德明、颜师古、孔颖达以传统的儒学注经授业86
(五)宋、明理学家多以佛学说经,而又自命88
儒家的正统88
(六)清代的朴学大师以训诂名物发掘92
儒学的义理92
第三章儒家的思想宝库96
第一节 《诗经》的面面观97
(一)《诗》的采集和分类98
(二)《诗》的历史价值和科学分类99
(三)《诗》的不同研究角度和侧面103
第二节 《尚书》的真伪与价值108
(一)《尚书》的来源问题109
(二)《尚书》的内容举要111
(三)《尚书》的史料价值112
第三节 《周易》的本来面目113
(一)《周易》作于何人?何时?113
(二)《周易》所反映的社会各层面115
(三)儒家《周易》与帛书《周易》119
第四节 《三礼》的重新评价121
(一)《礼运》是儒家光辉的政治理想122
(二)《学记》是儒家光辉的教育思想123
(三)《乐记》是儒家精辟的音乐理论125
(四)《儒行》是儒家品德修养的全面总结126
第五节 《三传》的比较与价值129
(一)《三传》的作者及其各自的特色129
(二)《左》《国》的关系及《公》《谷》的优劣133
(三)《左传》的真正价值135
第四章五千年的辉煌史138
第一节 《史》《汉》的比较141
(一)《史》《汉》的作者141
(二)《史》《汉》的内容及其编撰过程143
(三)《史》《汉》的主导倾向及其异同146
第二节 《通鉴》的述评158
(一)《通鉴》的作者及其成书的过程158
(二)《通鉴》的编著目的及其史学思想161
(三)《通鉴》的姊妹篇163
第三节 《三通》的创获165
(一)杜佑和他的《通典》165
(二)郑樵和他的《通志》167
(三)马端临和他的《文献通考》170
第四节史评、史考的代表作172
(一)王鸣盛和他的《十七史商榷》173
(二)钱大昕和他的《廿二史考异)174
(三)赵翼和他的《廿二史札记》175
第五节史学理论的建立178
(一)刘知几和他的《史通》178
(二)章学诚和他的《文史通义》181
第五章百家争鸣的时代辉煌184
第一节诸子争鸣的时代背景185
第二节道家的主要代表及其学说187
(一)老子和他的《道德经》187
(二)庄周和他的《庄子》191
(三)列御寇和他的《列子》193
第三节代表平民利益的墨家学说195
(一)墨翟和他的学派195
(二)墨家学说的主要内容198
(三)《墨子》中保存了大量的古史资料200
第四节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201
(一)商鞅和他的《商君书》202
(二)韩非和他的《韩非子》206
(三)研究法家的现实意义209
第五节虚实奇正、变化莫测的兵家211
(一)孙武和他的《孙子兵法》211
(二)吴起和他的《吴子》215
(三)孙膑和他的《孙膑兵法》218
第六章璀璨夺目的文学画廊222
第一节古代集部的分目与当今文学的分类222
第二节历代诗歌述略227
(一)诗的体制和流派228
(二)词的体制和流派245
(三)曲的体制和流派256
第三节历代散文概说261
(一)散文的主要形式263
(二)散文的重要流派267
第四节历代小说简论273
(一)小说的类别274
(二)小说理论的发展与建立282
第五节历代戏剧一瞥291
(一)宋、金时代的主要剧种292
(二)元人杂剧的兴起296
(三)元、明之际的南戏复兴300
(四)传奇主盟剧坛的时代304
第七章传统学术的基本功309
第一节文字学启蒙310
(一)“六书”简说311
(二)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314
(三)研究文字的重要书籍318
第二节训诂学发凡322
(一)训诂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324
(二)训诂学中的常用术语326
(三)训诂学发展史上的两座丰碑331
(一)音韵学的三大系统336
第三节音韵学基础336
(二)古音韵学的名词释义343
(三)音韵学在诗、词、曲中的应用349
第八章传统学术的指南针356
第一节目录学常识356
(一)我国书籍演进的轨迹357
(二)我国图书分类的演进概况359
(三)我国目录学理论的重大发展362
第二节校勘学浅谈365
(一)校勘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366
(二)校勘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对象369
(三)校勘的常用方法和辨伪的基本准则374
第三节版本学初步378
(一)书本的演进史379
(二)善本的标准和鉴别的方法381
(三)历代版本的主要特点383
热门推荐
- 3181413.html
- 2087582.html
- 3591402.html
- 2432195.html
- 3363340.html
- 3535549.html
- 3204193.html
- 2417533.html
- 521917.html
- 23319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1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4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799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22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00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96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1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9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73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