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密度建筑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董春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4223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91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199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密度建筑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背景与基础14
第一章 紧缩城市与城市高密度环境摘要14
1.1 空间诉求的紧迫性和动力因14
1.1.1 空间诉求的紧迫性15
1.1.2 空间诉求的人口膨胀动力因16
1.1.3 空间诉求的城市化动力因18
1.1.4 空间诉求的生存条件与环境改善动力因22
1.1.5 空间诉求的生态补偿动力因25
1.2 密集紧缩城市与城市高密度环境的价值26
1.2.1 紧缩还是分散26
1.2.2 密集紧缩城市的价值28
1.2.3 城市高密度环境30
1.2.4 城市高密度环境的优势和多样性价值34
结语36
第二章 密度与高密度摘要38
2.1 物理密度(Physical density)40
2.1.1 人口密度的量度方法41
2.1.2 建筑密度的量度方法43
2.1.3 密度梯度与密度分布(Density gradient and density profile)46
2.1.4 建筑密度与城市形态(Building density and urban morphology)48
2.2 感觉密度(Perceptive Density)55
2.2 1 空间密度(Spatial Density)与社会密度(Social Density)56
2.2.2 感觉密度与建筑特征56
2.3 高密度与城市高密度环境57
2.3.1 高密度含义的主观性和模糊性57
2.3.2 基于城市环境和城市形态的高密度内容59
2.3.3 城市高密度环境的界定59
2.3.4 城市高密度环境与拥挤61
结语63
下篇 经验与策略66
第三章 高密度.建筑应变与实践摘要66
3.1 高密度.建筑应变与实践的背景和内容67
3.2 建筑应变与实践的初始阶段——未来城市和建筑的构想,1900s-1940s69
3.2.1 摩天大楼的启示69
3.2.2 整体都市主义策略的初探75
3.2.3 三维立体模式及空间补偿策略的初探78
3.2.4 杂交与共生策略的初探81
3.3 建筑应变与实践的发展阶段——应变策略的成形与广泛实践,1950s-1980s83
3.3.1 空间补偿及杂交与共生策略的探索与实践84
3.3.2 “空间城市”的启示90
3.3.3 几何形体的高密度价值94
3.3.4 垂直都市主义及杂交与其生策略的实践与发展95
3.3.5 三维立体模式及其叠加模块的探索与实践97
3.3.6 广泛的现实性实践与发展100
3.4 建筑应变与实践的成熟阶段——应变策略的回归、成熟与发展,1990s-2000s106
3.4.1 走向更高的垂直城市107
3.4.2 走向成熟的现实性巨构建筑110
3.5 百年高密度·建筑应变与实践建筑师与案例列表116
结语117
第四章 高密度建筑学策略119
摘要119
4.1 高密度建筑学策略的含义120
4.2 高密度建筑学策略的内容121
4.3 多样性原则(Diversity principle)122
4.4 亲近性原则(Proximity principle)124
4.5 空中空间利用模式(Model of space usage in the air)126
4.5.1 空中空间利用的必然性126
4.5.2 空中的空间诉求127
4.5.3 空中空间利用模式的回归127
4.5 4 空中空间利用模式的经验129
4.6 三维立体模式——垂直都市主义(3Dmodel,vertical urbansim)130
4.6.1 三维立体模式的环境因素131
4.6.2 三维立体模式的价值和意义131
4.6.3 三维立体模式的经验132
4.6.4 叠加模式133
4.6.5 悬挑模式140
4.6.6 漂浮模式141
4.6.7 建筑基面三维连续立体化144
4.6.8 建筑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三维接驳146
4.6.9 地下空间的开拓150
4.7 杂交与共生——整体都市主义(Hybrid and coexistence,Monolithic urbanism)151
4.7.1 杂交与共生的类型学意义152
4.7.2 杂交与其生的生存策略意义152
4.7.3 杂交与共生的演进和经验152
4.7.4 杂交与共生的效能和特征156
4.7.5 杂交建筑157
4.8 空间补偿(Space compensation)162
4.8.1 空间补偿的环境因素162
4.8.2 空间补偿的价值和意义162
4.8.3 空间补偿的具体手段163
结语170
结论171
主要参考文献177
图片资料来源183
致谢191
热门推荐
- 3679606.html
- 3792617.html
- 3514189.html
- 3861781.html
- 2710225.html
- 537737.html
- 264528.html
- 647264.html
- 3545956.html
- 29840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1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2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049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797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24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9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18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6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