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商都县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商都县志
  • 出版社: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 ISBN:780506848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360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14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商都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特载11

大事记25

第一编 政区79

第一章 历史沿革79

第一节 境域79

第二节 建置80

第三节 县名82

第二章 位置与区划83

第一节 地理位置83

第二节 行政区划83

第三章 县城86

第一节 老城区86

第二节 地理位置87

第三节 城区变迁88

第四节 城区建设88

第五节 主要基础设施89

第四章 乡镇94

第一节 商都镇94

第二节 小海子镇96

第三节 十八顷镇99

第四节 大黑沙土镇101

第五节 屯垦队镇102

第六节 西井子镇104

第七节 西坊子乡105

第八节 玻璃忽镜乡107

第九节 三面井乡108

第十节 三虎地乡109

第十一节 大南坊子乡110

第十二节 卯都乡112

第十三节 格化司台乡113

第十四节 大拉子乡115

第十五节 大库伦乡116

第二编 自然环境121

第一章 地质 地貌 地形121

第一节 地质121

第二节 地貌124

第三节 地形125

第二章 气候 物候128

第一节 气候特征和四季特征128

第二节 气象要素130

第三节 物候137

第三章 水文139

第一节 地表水139

第二节 地下水142

第四章 土壤 植被146

第一节 土壤146

第二节 植被148

第五章 自然资源151

第一节 土地151

第二节 矿产152

第三节 能源154

第四节 野生动植物154

第六章 自然灾害155

第一节 主要灾害155

第二节 灾害编年156

第三编 人口 民族 宗教165

第一章 人口165

第一节 人口源流165

第二节 人口变化167

第三节 人口分布168

第四节 人口密度169

第五节 人口构成170

第六节 人口数量173

第七节 人口普查175

第八节 人口控制177

第二章 民族183

第一节 源流与人口183

第二节 民族工作189

第三节 民族关系190

第四节 机构190

第三章 宗教191

第一节 宗教种类与分布191

第二节 宗教场所194

第三节 机构与管理199

第四编 民情习俗 方言民谚203

第一章 家庭203

第一节 婚姻203

第二节 家庭结构205

第三节 家庭关系205

第四节 家庭职能206

第二章 人民生活207

第一节 农民生活208

第二节 城镇职工生活210

第三章 民俗212

第一节 衣食住行212

第二节 时令节日221

第三节 礼仪227

第四节 婚丧嫁娶230

第五节 陋习与禁忌237

第四章 社会新风241

第一节 婚礼风尚242

第二节 街道风范242

第五章 方言247

第一节 汉族方言247

第二节 察哈尔蒙古族方言285

第六章 民谚288

第一节 民谣 童谣288

第二节 谚语289

第三节 歇后语291

第四节 民间俗语294

第五编 农业(水产养殖)29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299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299

第二节 土地改革300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301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304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305

第二章 体制改革306

第一节 稳定完善责任制306

第二节 农业结构调整307

第三节 实施二轮土地承包307

第四节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308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308

第六节 乡(镇)财政体制改革309

第七节 农电体制改革310

第八节 农村劳务输出310

第三章 农业生产311

第一节 垦务311

第二节 耕地面积312

第三节 农作物品种313

第四节 农作物种植结构317

第五节 农作物产量320

第四章 农技农艺324

第一节 土壤改良和保护324

第二节 耕作制度和种植方式325

第三节 肥料利用326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328

第五节 农业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和推广330

第五章 农业机具331

第一节 传统农具331

第二节 动力机械332

第六章 农业管理334

第一节 农业机构设置334

第二节 农业综合服务单位335

第三节 农机管理与服务336

第四节 农机经销336

第五节 农机市场与安全监理337

第七章 水产养殖338

第一节 水面338

第二节 水生动、植物339

第三节 养殖与捕捞340

第四节 机构与管理342

第六编 畜牧业34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345

第一节 私有制345

第二节 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345

第三节 草畜承包责任制346

第二章 体制改革347

第一节 产业结构调整347

第二节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348

第三节 牧业税费改革348

第三章 草场349

第一节 草牧场资源349

第二节 草牧场建设350

第三节 饲草饲料351

第四节 草牧场保护和管理354

第四章 畜禽品种及改良355

第一节 畜禽品种355

第二节 畜禽改良357

第五章 疫病防治359

第一节 主要常发疫病359

第二节 预防与治疗361

第六章 畜禽饲养与效益363

第一节 畜禽饲养363

第二节 畜禽饲养量365

第三节 产量与产值365

第七章 管理与服务367

第一节 机构367

第二节 综合服务367

第三节 动物检疫370

第七编 林业373

第一章 林业发展37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状况37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建设发展373

第二章 林业改革378

第一节 稳定完善责任制378

第二节 产业结构调整379

第三节 林业税费改革380

第四节 林业服务体系建设380

第五节 林权 林政381

第三章 林业资源382

第一节 面积382

第二节 蓄积384

第三节 资源特点及发展趋势385

第四章 经营管理386

第一节 封山育林386

第二节 退耕还林386

第三节 分类经营387

第四节 采伐利用387

第五节 护林防火388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389

第五章 沙漠化防治393

第一节 沙漠化进程393

第二节 沙漠化土地分布及其危害394

第三节 沙漠化土地防治394

第六章 机构与服务396

第一节 机构396

第二节 综合服务396

第八编 水利403

第一章 水利发展40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情况403

第二节 共和国成立后的开发建设403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水利的恢复发展404

第二章 水利改革406

第一节 体制改革406

第二节 结构调整407

第三节 服务体系建设408

第三章 水利工程408

第一节 饮水工程408

第二节 蓄水工程409

第三节 提水工程410

第四节 防洪工程410

第五节 灌溉工程411

第四章 水利机械413

第一节 打井机具413

第二节 灌溉机具413

第五章 灌溉414

第一节 灌溉面积414

第二节 灌溉方式414

第六章 水土保持415

第一节 水土流失415

第二节 保护与治理416

第七章 水利管理419

第一节 机构419

第二节 工程设施与养护管理420

第三节 水利资金管理421

第九编 乡镇企业425

第一章 经营体制425

第一节 社队企业425

第二节 体制过渡426

第三节 企业改制427

第二章 企业类型428

第一节 乡(村)办集体企业428

第二节 联办企业432

第三节 个体私营企业434

第三章 经济效益439

第一节 产品 产量439

第二节 效益 指标440

第四章 机构与管理440

第一节 机构440

第二节 管理441

第十编 工业445

第一章 工业体制445

第一节 个体(私营)手工业445

第二节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445

第三节 国营工业446

第四节 县属集体工业447

第五节 非公有制企业448

第二章 体制改革450

第一节 承包经营450

第二节 资产经营与股份制451

第三节 破产 收购 拍卖452

第三章 行业门类452

第一节 食品业452

第二节 机械修造业454

第三节 建材业456

第四节 轻纺皮革业457

第五节 电业460

第六节 化工业464

第四章 经济效益464

第一节 产品 产量464

第二节 效益 指标470

第五章 管理472

第一节 机构472

第二节 企业管理472

第三节 人才引进与培训474

第十一编 交通479

第一章 公路479

第一节 概述479

第二节 线路479

第三节 桥梁488

第四节 养护490

第五节 运输493

第六节 交通管理496

第二章 铁路501

第一节 线路与站点501

第二节 客货营运502

第三节 机构与管理502

第十二编 邮电505

第一章 历史沿革505

第一节 古代通信505

第二节 近现代通信505

第三节 当代通信507

第二章 体制改革507

第一节 邮政局507

第二节 网通分公司508

第三节 内蒙古移动通信公司商都营业部508

第三章 邮政经营509

第一节 邮路509

第二节 设备510

第三节 业务512

第四章 电信经营514

第一节 设备514

第二节 网络建设516

第三节 业务519

第五章 邮电管理522

第一节 计划管理522

第二节 财务管理523

第三节 物资设备管理524

第四节 劳动管理524

第五节 质量管理525

第六节 技术革新526

第七节 安全保卫526

第八节 机构526

第十三编 城建 环保 国土资源531

第一章 城镇建设531

第一节 规划与建设531

第二节 工程设计与建设532

第三节 市政设施与管理534

第二章 乡村建设535

第一节 规划535

第二节 住宅建设536

第三章 房产管理53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37

第二节 房产管理537

第三节 住房制度改革538

第四节 居住面积538

第四章 环境保护539

第一节 环境污染539

第二节 污染治理541

第三节 生态保护542

第五章 国土资源管理543

第一节 土地管理543

第二节 矿产资源管理546

第六章 管理机构547

第一节 城建管理机构547

第二节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547

第三节 国土资源管理机构548

第十四编 商贸粮油551

第一章 商业体制551

第一节 私营商业551

第二节 国营商业552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553

第四节 非公有制商业554

第二章 商品购销556

第一节 生产资料556

第二节 农副产品557

第三节 日用百货557

第四节 五金交电558

第三章 饮食服务559

第一节 饮食业559

第二节 服务业560

第四章 商贸市场561

第一节 集市561

第二节 庙会562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562

第四节 城镇市场563

第五节 农村市场564

第五章 商贸管理565

第一节 机构565

第二节 体制改革565

第三节 行政管理567

第六章 对外贸易567

第一节 出口产品567

第二节 经营体系569

第三节 机构569

第七章 专卖商业570

第一节 石油570

第二节 烟草571

第三节 医药573

第四节 物资577

第五节 盐业579

第八章 粮油580

第一节 粮食购销580

第二节 粮油供应583

第三节 储备与加工586

第四节 机构与体制改革588

第十五编 财政 税务593

第一章 财政593

第一节 体制593

第二节 机构596

第三节 财政收入597

第四节 财政支出606

第五节 监督与管理612

第二章 税务615

第一节 税收体制615

第二节 机构620

第三节 税种 税率621

第四节 税收收入632

第五节 税务管理634

第十六编 金融 保险641

第一章 金融641

第一节 体制与改革641

第二节 机构643

第三节 货币646

第四节 主要业务653

第五节 债券 国库券 金库659

第六节 监管 监察 稽核660

第二章 保险663

第一节 机构663

第二节 财产保险664

第三节 人寿保险665

第十七编 国有资产管理669

第一章 机构与管理669

第一节 机构669

第二节 管理669

第二章 资产总额670

第一节 固定资产670

第二节 流动资产671

第三节 其他资产671

第三章 资产分布671

第一节 文教卫生671

第二节 行政机关672

第三节 公检法672

第四节 社会福利672

第五节 工交城建672

第六节 商业 粮食673

第七节 农林牧水673

第四章 清产核资673

第一节 行政部门673

第二节 事业单位675

第三节 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677

第十八编 经济综合管理681

第一章 计划管理681

第一节 体制与改革681

第二节 机构682

第三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683

第二章 统计管理688

第一节 机构688

第二节 业务工作689

第三节 主要业绩689

第三章 审计监督690

第一节 机构690

第二节 国家审计690

第三节 社会内部审计691

第四节 审计监督692

第四章 工商物价管理692

第一节 机构693

第二节 工商行政管理693

第三节 企业登记与管理695

第四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699

第五节 物价改革701

第六节 物价管理705

第五章 技术监督管理706

第一节 机构706

第二节 计量监督管理706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708

第十九编 政党 群团711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711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711

第二节 中共商都县委员会714

第三节 党务工作730

第四节 纪律检查750

第五节 政法工作752

第二章 群众团体与社会团体753

第一节 工会753

第二节 贫协756

第三节 共青团757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761

第五节 工商联合会764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766

第七节 红十字会767

第八节 其他社会团体768

第二十编 政权 政协771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地方组织771

第一节 代表选举771

第二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771

第三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772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777

第五节 民主制度与法制建设778

第六节 主要工作780

第二章 地方政府781

第一节 民国初期地方政权781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伪政权782

第三节 人民民主政权783

第四节 国民党地方政府784

第五节 人民政府785

第三章 人民政协地方机构800

第一节 政协委员800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800

第三节 内设机构805

第四节 主要工作805

第二十一编 公安 司法811

第一章 公安811

第一节 机构811

第二节 专项斗争812

第三节 治安管理815

第四节 治保工作816

第五节 户籍管理817

第六节 刑事侦察817

第七节 监所管理820

第八节 交通管理821

第九节 森林公安826

第十节 消防管理826

第二章 检察827

第一节 机构827

第二节 刑事检察828

第三节 经济检察829

第四节 法纪检察829

第五节 监所检察829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830

第七节 信访工作830

第三章 审判831

第一节 机构831

第二节 刑事案件审判832

第三节 民事案件审判833

第四节 经济案件审判833

第五节 申诉复查834

第六节 信访调解835

第七节 执行835

第八节 审判监督836

第四章 司法行政836

第一节 机构836

第二节 法制宣传837

第三节 调解838

第四节 律师839

第五节 公证839

第二十二编 民政 扶贫843

第一章 民政843

第一节 村级组织843

第二节 优抚安置849

第三节 抗灾救灾853

第四节 社会救济与社会福利856

第五节 婚丧管理862

第六节 其他工作863

第七节 机构872

第二章 扶贫873

第一节 农牧业基础建设873

第二节 社会帮扶874

第三节 扶贫措施877

第四节 机构880

第二十三编 劳动人事883

第一章 劳动管理883

第一节 劳动用工制度与改革883

第二节 就业安置管理884

第三节 劳务市场886

第四节 劳动培训886

第五节 安全生产887

第六节 职工社会保险889

第七节 劳动监察891

第八节 劳动争议仲裁892

第九节 机构892

第二章 人事管理892

第一节 人员编制892

第二节 干部队伍与管理896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902

第四节 职称评聘903

第五节 机构904

第三章 工资福利905

第一节 工资制度改革905

第二节 干部职工工资奖金906

第三节 离退休人员及工资福利909

第四章 社会保障910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910

第二节 养老保险911

第三节 医疗保险911

第二十四编 军事915

第一章 驻军与地方武装915

第一节 驻军915

第二节 地方武装916

第二章 兵役制度92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兵役制度92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制度921

第三章 民兵923

第一节 组织建设923

第二节 军事训练925

第三节 训练基地建设926

第四节 武器装备、管理及维修927

第五节 民兵活动928

第四章 战事92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929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930

第五章 人民防空934

第一节 机构934

第二节 人防工程及通信警报934

第三节 人防队伍与训练935

第六章 国防教育935

第一节 学校教育935

第二节 社会宣传936

第二十五编 教育939

第一章 机构与改革939

第一节 机构939

第二节 发展与改革939

第二章 普通教育941

第一节 幼儿教育941

第二节 小学教育943

第三节 中学教育947

第四节 高等教育951

第三章 民族教育952

第一节 蒙古族小学952

第二节 回族小学953

第四章 专业教育954

第一节 师范教育954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955

第五章 成人教育957

第一节 干部、职工教育957

第二节 农牧民教育958

第三节 函授教育960

第六章 师资961

第一节 教师队伍961

第二节 师资培训962

第七章 教育经费与设施964

第一节 经费来源及设施建设964

第二节 勤工俭学966

第二十六编 科技 气象973

第一章 科学技术973

第一节 机构与改革973

第二节 科技普及974

第三节 科学研究985

第四节 科技推广988

第五节 科技组织991

第二章 气象993

第一节 机构993

第二节 气象设备993

第三节 气象工作993

第二十七编 文化艺术997

第一章 群众文化997

第一节 文化宣传997

第二节 业余文化998

第三节 传统娱乐1000

第二章 文化单位与艺术团体1002

第一节 文化单位1002

第二节 艺术团体1005

第三章 文艺创作1007

第一节 文学1007

第二节 美术书法1012

第三节 音乐舞蹈1015

第四章 文化管理1016

第一节 机构1016

第二节 文化体制改革1016

第三节 基层文化建设1017

第四节 管理1017

第五章 文物古迹1020

第一节 古生物化石1020

第二节 历史文物1021

第三节 历史古迹1023

第四节 机构1026

第二十八编 档案 组织史 地方志1029

第一章 档案1029

第一节 机构1029

第二节 接收 保管 利用1029

第三节 业务指导与培训1031

第四节 行政执法1032

第二章 组织史1032

第一节 机构1032

第二节 征集1033

第三节 编研1033

第三章 地方志1034

第一节 机构1034

第二节 县志编修1035

第三节 资料收集1036

第二十九编 媒体1039

第一章 广播1039

第一节 广播台站1039

第二节 设施与线路1040

第三节 优秀节目1041

第二章 电视1041

第一节 电视台 差转台1041

第二节 有线电视1043

第三节 设施与线路1044

第四节 优秀节目1044

第三章 报刊1045

第一节 报纸1045

第二节 刊物1047

第三节 新闻队伍1047

第四章 管理机构与改革1047

第一节 机构1047

第二节 管理与改革1048

第三十编 体育1051

第一章 群众体育1051

第一节 民间体育1051

第二节 职工体育1054

第三节 农牧民体育1055

第四节 学校体育1055

第二章 竞技体育1056

第一节 竞赛活动1056

第二节 竞赛记录1056

第三章 体育培训1060

第一节 业余体校1060

第二节 人才输送1060

第四章 管理1060

第一节 机构1060

第二节 设施1061

第三十一编 医疗卫生1065

第一章 机构与改革1065

第一节 机构1065

第二节 医疗改革1070

第二章 队伍建设1071

第一节 医疗队伍1071

第二节 教育与培训1072

第三章 医药1073

第一节 中医中药1073

第二节 西医西药1074

第三节 农村合作医疗1075

第四节 著述1075

第五节 医政管理1077

第四章 卫生1077

第一节 卫生防疫1077

第二节 计划免疫1080

第三节 妇幼保健1081

第四节 食品卫生1081

第五节 爱国卫生运动1083

第五章 医药管理1085

第一节 私营医药管理1085

第二节 公私合营药号管理1088

第三节 药材管理1088

第四节 药品检验监管1090

第三十二编 精神文明建设1094

第一章 文明创建活动1094

第一节 文明单位1094

第二节 文明社区1095

第三节 文明村镇1095

第四节 教育基地1097

第二章 公民行为规范1098

第一节 理想信念1098

第二节 思想道德1099

第三节 教育与法制1100

人物1103

一、传略1103

二、简介1107

三、名录1145

附录1203

一、文献辑存1203

二、历史碑记1266

三、商都县各部局委办(含条管单位)历任主要领导名录1268

四、商都县各乡镇(区、公社)历任主要领导名录1301

五、《商都县志》图表索引1347

六、《商都县志》编修始末1353

七、上届《商都县志》编纂委员会及编辑人员名单1357

八、编后记1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