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道路与选择【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道路与选择
  • 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21208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85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道路与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 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会长 丁守和1

一、东方文化的特点与新文化建设3

中西文化融合的道路 北京大学 张岱年3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 张立文4

汉民族“群体本位”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王和17

东方儒家思想与韩国现代化 韩国国立釜山大学 朴日根32

中国的传统、西化与现代化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王树人37

中国现代新文化的几个问题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耿云志53

二、东西方文化比较69

中西古代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比较 北京大学 赵建文69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基点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丁守和83

日本人的自然观 日本神田外国语大学 兴梠一郎97

德国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本质同一性 北京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洪汉鼎111

古代思想研究对我们今天现代化和文化交流的突出作用 德国杜塞尔多大学 卢兹·盖尔特塞泽117

三、东西方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129

东方文化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 张琢129

无根的一代:从明代思想谈起 香港大学 赵令扬133

十七、十八世纪中国在法国的形象及其影响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 许明龙144

孟德斯鸠与中国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侯鸿勋161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人对中国科学落后原因的探讨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 韩琦177

乾嘉汉学与西学的内在关联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马勇192

传统思维方式变革与西方的影响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邝柏林210

二十年代中国的“国粹主义”和欧化风潮 日本铃鹿医疗科技大学 森纪子225

中国国民革命与基督教 韩国国立汉城大学 闵斗基234

考试制度的中西方交流 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 陈晖246

二十世纪初文化人类学东渐述论 华中师范大学 唐文权254

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的表现特点 北京师范学院 高军271

中国近代文化的开放与选择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谷方282

西学东渐与儒学改革运动 复旦大学 程伟礼296

儒学在近代中国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杨天石311

四、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325

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开启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刘志琴325

中国近代博爱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其比较研究的几个视点 北京大学 陈少峰341

从《实理公法全书》到《大同书》 复旦大学 朱维铮354

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的兴起 清华大学 胡烯伟384

“文化托命”与中国现代学术传统 中国艺术研究院 刘梦溪397

西学与近代诸子学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罗检秋418

五、文化交流中的东方人士435

西方文明与徐光启的救国方略 中国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 张顺洪435

徐继畬与近代世界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刘天纯445

康有为的日本研究及其特点——《日本变政考》、《日本书目志》管见 日本东京大学 村田 雄二郎459

融铸东西方思想文化而成的三民主义 中山大学 周兴樑474

吴佩孚与东西文化 日本名古屋大学 竹内 弘行492

杨昌济和毛泽东 日本东京大学 近藤邦康504

鲁迅的中西文化观 鲁迅博物院 陈漱渝510

闻一多的中西文化观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闻黎明532

张君劢与魏玛德国 美国华李大学 金若杰546

梁漱溟对西方文化的态度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郑大华5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