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第二辑 1912-1927【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章有义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57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61MB
- 文件页数:7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第二辑 1912-192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辛亥革命后农村土地关系1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夕土地占有情况1
一 土地占有的形式1
(一)私人占有的土地1
(二)非私人占有的土地2
二 地权分配情况3
(一)一般情况3
(二)各地情况示例4
三 帝国主义对民田的侵夺7
(一)在鉄路沿綫和租借地内任意征购土地7
(二)教堂掠夺土地9
四 农业经营的落后状况11
第二节 辛亥革命后军阀地主的兴起13
一 军阀大地主阶层的出现13
二 军阀地主掠夺农田示例18
第三节 帝国主义对农田侵夺的加剧24
一 日本帝国主义在各地侵占农田的狂潮24
二 美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农田的活动28
三 帝国主义侵占农田的方式29
(一)通过债务关系29
(二)勾结封建买办势力盗买强占31
(三)用教堂名义占有田产40
第四节 地权集中的趋势43
一 豪强兼幷43
(一)官、绅、商人兼幷土地43
(1)圈占新垦区43
(2)巧取豪夺45
(二)寺庙占田49
(三)清室贵族庄田的保留51
(四)东北各省地权转移情况52
二 土地集中的趋势54
(一)各地土地集中的倾向54
(二)各地地价上涨情况57
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占有情况61
(一)各地情况61
(二)国民党农民部的估计67
第五节 土地占有形式的若干变化68
一 辛亥革命后土地占有形式概述68
二 官公地的私有化70
三 土地买卖中宗法关系束缚的打破75
四 赎回制度趋于没落77
五 永佃制走向崩溃84
第六节 前资本主义租佃关系的延续89
一 地租形态89
(一)实物地租占统治地位89
(二)劳役地租的残余94
二 地租量和地租率96
(一)各地地租量和地租率96
(二)押租、预租和各种附加地租103
(1)押租103
(2)预租108
(3)各种附加地租110
(三)中外地租率的比较112
(四)地租侵蚀农民的必要劳动114
(五)地租与地价的违离117
三 租约形式120
(一)口头契约的广泛存在120
(二)口头契约向书面契约的转变122
四 经济外的强制示例123
(一)人身依附关系123
(二)农民被强制地束缚于土地上125
(三)暴力逼租127
第二章 农业生产之进一步商品化,农村商品经济的增长131
第一节 帝国主义与国内大工业加速农业生产的商品化131
一 帝国主义对中国市场的开拓131
(一)开设商埠与兴建鉄路131
(二)鉄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32
二 世界市场与中国农业134
(一)世界市场对技术、园艺作物生产的推动134
(二)帝国主义市场竞争给中国农产的打击137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农业的影响142
(1)战争引起农产需要的变动142
(2)海上交通的困难阻碍农产输出144
(3)洋靛洋糖对中国市场的压力暂时削弱144
(四)农产输出统计146
三 国内大工业的发展刺激技术、园艺作物的生产147
(一)棉纺织工业的发展促进棉花生产147
(二)丝织工业的发展推动蚕桑事业151
(三)卷烟工业的发展引起烟草种植的扩大151
(四)面粉工业的发展促进小麦的种植153
四 帝国主义直接干涉中国农业生产的活动154
(一)调查农产情况154
(二)宣传农产改良155
(三)推广技术、园艺作物的种植156
(1)日商和关东厅分别在山东及东北推广植棉和育蚕156
(2)美国传教士和农业家在各地推广美种棉和花生的种植158
(3)英美烟草公司及日商在山东、河南等地推广美种烟的种植159
(4)满鉄在东北推广水稻和甜菜的种植160
(四)改良品种和耕作技术161
(1)外商在华改良蚕桑的机构161
(2)外商推动棉种和豆种的改良163
(3)外商推广人造肥料和农业机器的使用165
五 工业资本家改良农产的活动165
(一)要求改良农产165
(1)北洋政府农商部实业会议议决案(一九二四年九月)165
(2)纱厂呼吁提倡和改良植棉166
(二)推广种植技术、园艺作物168
(1)纱厂推广植棉168
(2)丝业资本家推动蚕桑事业170
(3)烟厂、糖厂推广烟草、甜菜的种植171
(三)改良作物品种172
(1)棉纺业资本家从事棉产的改良172
(2)丝、茶、面粉业资本家致力于蚕、桑、茶叶和小麦的改良172
六 北洋军阀政府的农业措施173
(一)号召推广农利,颁布选种办法173
(二)推广和改良蚕丝174
(三)改良茶产175
(四)推广植棉177
(五)提倡种植大豆及其他工业原料作物和畜牧事业179
(六)兴农法令和农事机构180
(七)农业措施之成为具文183
七 中国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184
(一)各种农产商品的服务对象184
(1)棉花184
(2)蚕丝187
(3)大豆及其他188
(二)不等价交换的一个统计189
第二节 农产商品化的扩大趋势190
一 技术、园艺作物生产的扩张190
(一)蚕丝190
(二)棉花196
(三)烟草200
(四)大豆204
(五)花生205
(六)桐油208
(七)水果209
(八)鸦片210
二 技术、园艺作物生产的发展排挤谷物生产,促进谷物商品化211
(一)棉、桑排挤谷物,推动谷物商品化211
(二)花生、水果的种植排挤谷物生产212
(三)鸦片种植排挤谷物生产214
附录:各种作物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比的变动215
三 农业生产的专门化216
(一)农业生产专门化的扩大趋势216
(二)棉产区域化219
(三)蚕桑区域化222
(四)烟草区域化225
(五)大豆、花生区域化226
(六)稻、麦区域化228
四 农产商品率及流转范围的扩大229
(一)农产商品化程度229
(1)概况229
(2)各地重要农产品商品率230
(二)农产流转幅度的扩大233
(1)鉄路运输中,农产品运输距离的增长233
(2)各地农产流通范围的扩大示例234
(三)农产流通量的增长236
(1)农产贸易的增长趋势236
(2)上海等五大商埠主要农产品流转数量统计237
第三节 农村商品货币经济的增长240
一 技术、园艺作物生产促进农村手工业的发展240
(一)一般情况240
(二)各业情况示例243
(1)手织业243
(2)烤烟与榨油244
(3)面粉业和草缏业246
二 外国商品和城市大工业品深入农村246
(一)外国商品的泛滥246
(1)概况246
(2)各地实例248
(二)城市工业品下乡255
三 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257
(一)在丝厂和内外市场的影响下,缫丝业脱离农业257
(二)在外来和本国机纱的竞争下,手纺业脱离农业258
(三)在新的市场情况下,某些农村手工业走向专门化259
四 各地农业劳动力商品化情况260
(一)华中和华南地区260
(二)华北地区262
(三)东北和内蒙地区263
五 田赋和地租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进一步转变265
(一)田赋货币化265
(二)货币地租的发展266
六 农村货币经济的比重268
(一)华北和华东地区268
(二)其他地区270
第四节 农村内部和外部市场情况272
一 农村内部市场的闭塞和狭隘的情况272
(一)市集是农村内部市场的统治形式272
(二)农村自给自足状态的残留276
二 国内市场的分裂状况278
(一)商品货币流通的人为限制278
(1)谷物、棉花等农产品流通的限制278
(2)货币流通的限制282
(二)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与厘金282
(1)概况282
(2)各种农产品的厘金负担示例283
(三)度量衡制度及货币制度的紊乱287
(1)度量衡制度的不统一287
(2)币制的不统一289
(四)各地物价水平的悬殊291
三 帝国主义对中国市场的支配292
(一)封建军阀政府对帝国主义开禁免厘292
(1)取消米谷、棉花等农产品采购和出口的限制和禁令292
(2)免除厘捐296
(二)帝国主义打破中国市场旧有的联系,迫使中国市场依附于国际市场297
第三章 地主经济与农民经济的状况及其趋向301
第一节 地主经济的趋向301
一 地主阶级的构成301
二 地主的农业经营305
(一)不在乡地主与在乡地主的对比305
(二)地主农场的比重305
(三)地主农场经营状况309
(四)分益雇役制313
(1)各地情况313
(2)地主对佃农田场的投资统计318
三 地主的商业活动319
(一)地主热中于商业的趋势319
(二)地主商业活动示例322
(三)地主操纵农村粮食市场323
(四)地主的职业统计324
四 地主经济商品化与地租剥削的增长325
(一)地租是地主掌握农产商品的主要手段325
(二)技术、园艺作物生产的发展与地租剥削的加重327
(三)各地地租增长情况328
五 地主的高利贷活动333
(一)地主又是债主333
(二)地主高利贷示例336
(三)出租耕畜——一种残酷的高利贷338
第二节 新式农垦企业的发展及其性质339
一 农垦公司发展的一般情况339
二 各地情况示例343
(一)江苏343
(二)广东、广西350
(三)察哈尔、绥远354
(四)东三省357
(五)其他各省360
三 新式农垦企业的实质367
(一)落后的雇佣方式367
(二)土地的投机和垄断368
(三)变相的租栈370
(四)封建剥削示例375
四 包佃制的兴起378
(一)广东378
(二)其他地区380
第三节 农民经济状况与阶级分化381
一 小农经营是农业经营的统治形式381
(一)各地田场规模381
(二)田场分散的趋势385
二 小农经营的落后状态386
(一)资金的贫乏386
(1)投资的分配情况386
(2)耕畜的缺乏387
(二)生产技术的落后与劳动生产率的低下390
(1)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支出的构成390
(2)农业技术的停滞391
(3)劳动力的浪费400
(4)小经菅与大经营效率的比较402
(5)中外农业劳动年产率的比较406
(6)小农的境遇阻碍生产技术的改进407
附录:历年农业机器及化学肥料输入统计410
(三)农副业的结合410
(1)各地农副业结合情况示例410
(2)副业在农民经济中的比重415
(3)外国商品和城市工业品对农村副业的破坏——以手织业为例420
三 农民对市场的依赖422
(一)各类农户货币经济的比重422
(二)农民贫困与农产商品化424
(三)市场势力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支配作用425
(1)市场情况左右农民的生产活动425
(2)市场情况对农民生活的影响428
四 农民的阶级分化433
(一)分化的趋势433
(二)小有产者经济地位的普遍下降435
(三)富裕者的出现436
五 富农经济地位及其特点439
(一)商业性农业中富农经营的滋长439
(二)各地富农经营状况442
(三)富农经济的特点和趋向444
六 雇农的劳动与工资449
(一)生活概况449
(二)劳动时间450
(三)工资水平452
(1)各地工资水平452
(2)雇农工资与城市劳动者工资的比较463
(3)工资的变动465
(四)“工偿制”的流行468
七 农民生活状况470
(一)劳动状况470
(二)收入和支出471
(1)一般情况471
(2)佃农情况477
(三)衣食住状况486
(四)农村人口的死亡率490
八 农村的阶级构成490
(一)国民党农民部的估计(一九二七年)490
(二)各地农村人口的阶级构成举例491
(三)雇农的比重493
第四章 外国资本、城市工业资本和商业高利贷在农村的活动494
第一节 外国资本侵入农村494
一 直接经营农业494
(一)日本资本家在东北及江苏等地的农业投资与农业经营494
(二)美国及其他国家资本家在华农业经营的活动501
二 低份收购农产品503
(一)直接在产地收购503
(二)操纵农产价格505
三 以贷欵、预购、包销等方式直接控制小生产者506
四 高利贷活动509
第二节 城市工业资本在农村的活动510
一 收购工业原料510
二 供应和推广农用机器512
三 利用和剥削家内劳动515
第三节 商业高利贷资本对农民的榨取517
一 商业宾本对农村市场的操纵517
(一)垄断贸易517
(二)操纵农产价格的季节差520
(三)农民在农产价格中所得的份额522
二 商业资本对农民的榨取形式523
(一)抑价、勒秤与发钞523
(1)抑价523
(2)勒秤526
(3)发钞527
(二)与高利贷相结合528
(1)放债与预购528
(2)赊销532
(三)使家内劳动成为雇佣劳动534
三 农村高利贷的剥削情况537
(一)高利贷的形式与利率水平537
(1)槪述537
(2)各地情况540
(二)剥夺农民土地的抵押借贷551
(三)高利贷资本的积累示例555
(四)高利贷利率的增长556
第五章 军阀统治对农村经济的破坏559
第一节 农民的税捐与兵差负担559
一 田赋与附加税的比重559
(一)田赋559
(二)附加税567
(三)田赋预征576
二 盐税及其他税捐的增加580
(一)盐税580
(二)其他税捐583
三 公债泛滥586
四 通货贬值589
(一)辅币589
(二)纸币592
五 兵差的繁重598
六 地主和官吏的额外勒索601
(一)地主税捐负担的转嫁601
(二)地主和官吏的敲诈与勒索604
第二节 兵灾、天灾与烟祸607
一 军阀混战下的兵灾607
(一)军费与战祸槪述607
(二)各地兵灾实况610
二 历年的天灾损失617
三 鸦片种植的扩大及其对农民生计的影响620
(一)强迫种烟620
(二)苛征烟税625
(三)鸦片造成的粮食恐慌628
四 遍地饥荒631
第三节 农民大量离村636
一 各地农民离村率636
二 离村农民的去向637
(一)往新垦区637
(二)流入城市639
(三)往外洋640
三 资本主义各国对华侨的排斥和限制642
四 离村农民的职业646
(一)各地离村农民的职业槪述646
(二)大量失业农民沦为兵匪648
五 农民离村的影响649
第四节 军阀政府的垦殖政策及其效果651
一 北洋军阀政府的移垦措施651
二 东北垦殖区的扩大657
(一)发展情况657
(二)经营方式660
三 内蒙的垦拓及其失败661
(一)放垦经过661
(二)经营方式663
(三)垦殖的停滞和失败664
(1)垦政窳败,水利失修664
(2)天灾兵祸的摧残667
四 其他地区的垦拓667
第五节 农业生产的下降670
一 各地农产下降示例670
二 重要农产品产量及输入量统计673
第六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的高涨67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675
一 中国共产党组织和推动农民运动675
二 毛泽东与湖南农民运动676
三 中国共产堂对于红枪会运动的决议案683
第二节 农民运动发展情况685
一 各地农民协会的发展685
(一)全国农民协会及会员人数统计685
(二)农民协会的组成分子686
二 广东、湖南、江西、湖北四省的农民运动688
(一)广东688
(二)湖南690
(三)江西693
(四)湖北694
三 北方各省的红枪会及其他原始的农民组织695
四 其他无组织的农民暴动示例701
第三节 农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展开707
一 各地农民反帝运动707
二 广东、湖南、湖北农民对北伐战争的支援710
三 农村的阶级斗争713
(一)经济斗争713
(二)政治斗争717
(三)土地要求的提出723
第四节 地主阶级对农民的进攻与机会主义者对农民运动的打击724
一 地主阶级的猖狂进攻724
二 陈独秀机会主义对农民运动的限制和打击730
附录 (一)中外年代对照表733
(二)引用书刊目录735
热门推荐
- 2739279.html
- 1340437.html
- 209388.html
- 847334.html
- 3695127.html
- 258550.html
- 2654316.html
- 2227528.html
- 2919135.html
- 2953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58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68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0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4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9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9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89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8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81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40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