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走向混业经营之路 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经营体制变迁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立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2946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81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金融体制(学科: 经济体制改革 学科: 研究 地点: 世界) 金融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走向混业经营之路 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经营体制变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经营体制变迁:一个理论框架7
第一节 金融发展中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结构7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8
二、当代金融创新的内容、特征及基本脉络10
表1.1 50年代末及60年代的部分金融创新15
表1.2 70年代的部分金融创新16
表1.3 80~90年代的部分金融创新18
三、金融结构的内涵、考察指标19
四、金融结构变动与当代金融结构高级化演变进程21
五、金融创新与金融结构:相互推进机制23
图1.1 金融创新与金融结构之间的相互推进机制23
表1.4 美国非金融类公司债务市场融资来源(1960~1989年)24
六、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经营体制变迁:理论结构28
图1.2 金融创新、金融结构、金融监管与经营体制变迁之间关系简图29
一、博弈主体的风险—收益权衡及其行为30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静态分析与动态博弈30
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一般静态分析31
三、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动态博弈模型36
表1.5 创新与监管博弈38
图1.3 创新与监管的博弈树表示39
第三节 金融结构与金融监管:静态分析与动态协调39
一、金融结构与金融监管:静态分析39
二、金融结构与金融监管:动态协调41
一、金融创新,金融监管与混业经营趋势46
第四节 当代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经营体制变迁:由分到合的逻辑46
二、金融结构、金融监管与混业经营趋势50
图1.4 金融创新与金融业经营体制变迁50
三、当代金融业经营体制变迁的基本逻辑关系51
图1.5 当代金融结构、金融监管与经营体制发展间的逻辑对应关系51
图1.6 金融创新、金融结构演进与经营体制由分到合的变迁52
四、金融业经营体制变迁的激进性与渐进性52
本章小结53
第二章 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美国分业经营体制的瓦解54
一、大危机与G—S法的出台及分业体制的确立55
第一节 G—S法:分业体制的确立及其理论纷争55
二、分业体制确立背后的理论纷争58
一、金融恢复阶段的金融结构分析61
第二节 金融恢复与70年代前的金融创新、金融结构演进61
表2.1 美国主要银行类金融机构资产量比较(1929年与1939年)63
二、40~60年代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创新64
表2.2 美国金融机构的种类(实际运行中各种金融机构的数目)(1929年与1939年)66
表2.3 美国金融机构资产的增长率67
三、简短的结论69
第三节 7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体制变革70
一、金融创新的新高潮及其影响71
二、金融创新中的金融结构变动76
图2.1 美国商业银行的数量变化(1960~1995年)77
表2.4 美国银行业大兼并典型案例(1995~1998年)78
图2.2 1960~1995年商业银行在全部非金融贷款中的份额变化(%)79
表2.5 全部金融资产在各金融机构的分布(1960~1995年)80
图2.3 1960~1995年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81
表2.6 1984~1999年美国银行业发展比较82
表2.7 美国投资银行的收入结构83
表2.9 摩根·斯坦利公司1997年度业务利润分布情况84
表2.8 美林公司1993~1997年主要收入分布情况84
三、突破分业壁垒:金融控股公司的持续发展84
四、体制变革:分业经营由松动到全面解冻87
一、GLB法所确立的混业体制89
第四节 GLB法:分业体制的瓦解与混业体制的确立89
二、GLB法的影响与评价92
本章小结93
第三章 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日本向混业经营体制的回归97
第一节 战前的全能银行制与战后分业体制的确立98
一、战前日本的全能银行制98
二、战后金融重建:分业体制的确立99
第二节 70~80年代前期的金融创新、结构变动与体制演进103
一、金融环境变化与金融创新浪潮104
表3.1 日本国债发行余额的变化105
表3.2 国债流通交易量及在债券流通中所占份额的变化106
二、金融结构变动分析109
表3.3 日本不同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率110
图3.1 日本股票和债券融资占总融资比重的变化111
表3.4 资金运用和筹措方式的变化(1965~1984年)112
表3.5 日本证券市场规模的变化112
三、金融创新与结构变动中的体制变革:放松与再管制113
图3.2 日本银行存贷利差变化113
第三节 80年代中期以来的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体制回归116
一、日本金融业的自由化进程117
表3.6 80~90年代初的日本金融自由化的主要措施119
表3.7 日本:非金融企业的融资结构(1985~1992年)120
二、金融自由化进程中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结构变动120
图3.3 日本国内股票交易量变化趋势121
表3.8 80年代中后期日本证券公司兼营业务发展情况122
表3.9 日本证券交易法允许银行从事的证券业务(1989年3月末)123
表3.10 日本寿险公司的资产增长(1975~1995年)124
三、分业经营体制的进一步放松125
四、体制回归:金融“大爆炸”及其影响126
表3.11 日本非银行企业参与金融业务的案例128
表3.12 合并后的日本四大金融集团关系图130
本章小结131
第四章 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英国向混业经营体制的转轨133
第一节 英国传统分业经营体制与多元化金融监管134
一、传统自律式分业经营体制134
二、多元化的金融监管结构135
第二节 英国金融创新潮流与金融结构变动136
一、金融创新与微观金融结构变化137
图4.1 英国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中证券筹资和银行信贷筹资净额对比139
表4.1 英国个人在主要接受存款金融机构的英镑储蓄141
图4.2 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重变化143
表4.2 英国接受新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150
表4.3 英国保险公司资产的构成情况(1993~1996年)151
二、宏观金融结构变动:混业局面的形成151
表4.4 英国允许银行业经营保险业务方面的规定155
一、从自律式分业体制到法制化混业体制:监管制度的变革157
第三节 金融创新与结构变动中向混业体制的转轨157
二、从多元化监管到一元化监管:监管结构的变革162
图4.3 FSA主结构及新兴市场部门分结构图示164
本章小结166
第五章 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德国全能银行体制:并非例外167
一、德国的全能银行体系及其评价168
第一节 全能银行体制及其金融监管制度168
二、德国金融监管制度171
第二节 主银行制下的金融创新、金融结构:持续混业的原因173
一、德国主银行制与金融体系特征174
图5.1 德国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中证券筹资和银行信贷筹资净额对比175
二、主银行制下的金融创新、金融结构:持续混业的原因176
三、简短的结论179
第三节 90年代以来的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全能银行体制新发展180
一、90年代以来德国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180
二、环境变化中金融创新与金融结构变动182
表5.1 德国股票市场净增股票发行情况(1986~1998年)183
表5.3 德国金融机构数量的变化(1957~1998年)184
表5.2 德国债券发行总量的增长(1991~1998年)184
表5.4 德国金融机构按资产负债规模分布186
表5.5 9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利率变动186
表5.6 德国银行在定息债券投资中所占比重的变化187
表5.7 1995年以来德国银行各种收入的变化189
三、德国金融监管的新发展190
本章小结192
第六章 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变迁方向:走向混业193
第一节 中国金融经营体制变迁的方向:分业还是混业194
一、实行分业经营体制的主要主张194
二、走向混业经营体制的主要理由198
第二节 走向混业的目标模式:金融控股公司202
一、混业经营的不同模式203
图6.1 全能银行模式204
图6.2 松散合作方式(两两之间松散的合并)206
图6.4 金融控股公司方式207
图6.3 子公司方式207
二、走向混业的目标模式:金融控股公司208
第三节 走向混业的方式:渐进式、市场化、多途径过渡211
一、走向混业的基本方式:激进过渡还是渐进过渡211
二、走向混业的途径:市场化主导的多样化路径215
一、分业体制下的混业经营实践:“交叉经营”216
第四节 走向混业的实践:交叉经营、金融控股公司及政策动向216
表6.1 银证合作中股票质押贷款业务开展情况218
二、分业体制下的混业经营实践:金融控股公司221
三、走向混业的政策动向:放松分业管制227
本章小结229
第七章 中国金融业走向混业的战略设计与实施230
第一节 走向混业的总体战略设计:两梯次推进,三阶段过渡231
一、“渐进式混业”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231
二、向混业过渡的基本战略进程:“两梯次”推进,“三阶段”过渡233
图7.1 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过渡的空间维度234
图7.2 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过渡的时间维度236
一、维持分业体制,推进交叉经营,培育混业环境237
第二节 走向混业战略的具体实施及相关策略237
二、以既有金融控股公司实践为先导,分梯次,多元路径推进混业经营238
图7.3 金融控股公司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图示246
三、在已有混业实践基础上,彻底改革金融法律制度,全面实行混业经营252
第三节 实施走向混业战略的环境与条件:市场化、法制化253
一、努力完善金融市场体系254
二、优化市场结构,完善市场竞争机制256
三、重构金融产权,优化市场主体258
四、积极促进市场化的金融创新259
五、完善法律体系,积累执法资源,努力公平执法260
第四节 走向混业与金融监管变革:一元化功能型监管261
一、监管制度变革:逐步改革旧制度,确立新制度262
表7.1 金融业由分业向混业过渡的监管制度变革时间表263
二、监管结构变革:多元化监管到一元化监管,机构型监管到功能型监管263
图7.4 第一阶段:完善机构型金融监管体系264
图7.5 第二阶段:构建多元协调的功能型金融监管体系265
本章小结266
图7.6 第三阶段:构建单一超级功能型金融监管体系266
参考文献268
后记280
热门推荐
- 2322240.html
- 1881892.html
- 3229573.html
- 2130635.html
- 2739577.html
- 275903.html
- 1988753.html
- 3613653.html
- 3226396.html
- 133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77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56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3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803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63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6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6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75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72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1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