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交往德育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交往德育论
  • 彭未名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02857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09页
  • 文件大小:126MB
  • 文件页数:528页
  • 主题词:德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交往德育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德育之为德育1

一 人文缺失:德育及其研究的现实困境1

(一)知识的分野3

(二)传统德育的迷思6

(三)德育研究通观11

二 典范转移:从灌输德育到交往德育19

(一)本体价值的回归:德育研究的视角转换20

(二)多学科多方位的“交往”透视31

(三)交往及其含义44

(四)交往凸现的现实原因及主体间性50

(五)觉解、交往德育及其意义57

第一章 大学德育的历史审视68

一 文化与自我观:德育历史审视的理论取向68

(一)文化69

(二)自我70

(三)文化、自我与交往72

(四)文化、自我观与大学德育研究76

二 以他人为中心:儒家文化力德育79

(一)儒家文化中的自我79

(二)儒家文化与文化力德育87

三 以观念为中心:观念政治力德育93

(一)政治力德育及其特质94

(二)政治力德育的表现100

(三)观念及观念自我104

四 以个人为中心:物化科技力德育107

(一)物化自我:人自身的异化109

(二)科技力德育:大学德育的危机116

第二章 德育理论的再认识126

一 凸显自然与人:自然学派的德育主张126

(一)以自然为中心:幸福源于自然127

(二)以人为中心:幸福寓于自身130

(三)“天人合一”:幸福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139

二 厘定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学派的德育观点147

(一)崇尚理性和社会化:造就“理性人”、“社会人”147

(二)“师道尊严”和“国家至上”:从“儒生”到“公民”159

(三)“观察学习”与“榜样示范”:培养有道德的人161

三 学生与交往胜出:交往学派的德育理念165

(一)尊重学生、重视交往的“新教育”166

(二)民主互动,“改造社会”:改造主义德育172

(三)促进个性“自我完成”:存在主义德育173

(四)“价值教育”、“品格教育”和“道德判断”研究175

第三章 交往德育的提出182

一 挑战与应对:交往德育提出的背景182

(一)交往德育提出的前提:压力与机遇183

(二)交往德育提出的基础:哲学及其研究206

二 交往德育:在文化动力中生成210

(一)文化:德育的本来之寓211

(二)自由交往的人:交往德育的文化指向216

三 人性复兴:以交往为中心的文化力德育219

(一)向人性回归:从灌输到交往220

(二)“美好而真诚”的生活:德育的人性化使命224

第四章 交往德育的理论依据235

一“手段—目的”:灌输德育审视235

(一)“目的理性”:灌输德育的理性存在237

(二)边缘化:“目的理性”的德育现实241

二“交往理性”:交往德育的规范基础247

(一)大学德育的“理性”转向248

(二)交往理性观与大学德育252

(三)“需要的诠释”:德育本体价值之理性基础262

(四)“价值介入”:“交往理性”的启示267

三 交往德育:合理性与合理化271

(一)交往德育的合理性271

(二)交往德育的合理化276

(三)交往德育与灌输德育:合理化之异278

(四)交往德育论的合理性与合理化281

第五章 交往德育的本质与功能284

一 交往及“生活世界”:交往德育之存在284

(一)交往:交往德育的媒介284

(二)本源性力量:交往的深层德育意义287

(三)“生活世界”:交往德育的畛域289

二 生存与觉解:交往德育的本质和价值294

(一)交往德育的本质存在295

(二)交往德育的“生存”选择297

(三)交往德育的“自我”觉解306

(四)交往德育的“人本”核心311

三 文化、社会、自然与人:交往德育的功能313

(一)交往德育的功能诠释314

(二)交往德育的功能呈示318

(三)交往德育的作用分析327

第六章 重建交往的大学德育336

一“知—行—知”:德育认识论336

(一)教育认识论与一般认识论相异336

(二)“志于行”:交往德育的旨趣340

(三)“悟”与“悦”:交往德育的境界342

二 人与社会的整合:大学德育目的及目标的真谛345

(一)大学德育的目的346

(二)大学德育的目标及其构成358

三 德育内容:从泛政治化到本体价值的复归361

(一)德育的内容及其依据362

(二)从“知识化”到“人性化”364

(三)从“政治化”到“生活化”370

(四)“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371

第七章 交往德育之实现(一)379

一 生成:交往德育过程379

(一)从转化到生成:德育过程观转向380

(二)从“知道”到“体道”:德育过程一解387

(三)交往德育过程:对话、理解、生成与共享391

(四)创设与构架:主体间意义关系情境402

二 交往:德育方法的更新410

(一)灌输:传统德育的方法选择411

(二)交往:大学德育方法的定位417

(三)培养道德交往能力:大学德育的有效途径422

第八章 交往德育之实现(二)427

一 优质教学:塑造德育教学的交往时空427

(一)德育教学空间环境的塑造428

(二)德育教学时间环境的优化434

二“文化化人”:营建交往德育的良性氛围435

(一)文化场景437

(二)学校环境与社会生活442

(三)学术自由与社会干预445

(四)德育与社会的整合认同447

三 前提、原则和方法:建设交往德育的和谐环境450

(一)意识觉醒:德育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前提450

(二)互主体整体拓展:德育环境建设和管理的原则454

(三)综合平衡优化:德育环境建设和管理的方法463

四 形象再塑:重构德育主体468

(一)交往德育:一种师生关系的转向469

(二)交往德育:一种师生“存在”的生存方式470

(三)信息交往时代的师生关系:嬗变及走向472

余论 必要的乌托邦一 大学德育重建之反思483

二 交往德育论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论诉求吗490

三 交往德育:必要的乌托邦494

后记501

主要参考文献5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