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植物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药植物学
  • 林莺,李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650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药植物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2

第一篇 绪言2

第一节 中药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3

一、准确识别鉴定中药植物,考证新资源与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

二、利用中药植物学的栽培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5

三、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新品种、扩大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以及有效成分的实验室生产6

第二节 我国中药植物学的发展简史6

第三节 我国中药植物栽培的种类及分布9

一、我国植物类中药资源概况9

二、我国中药材种类及其区域划分9

第四节 中药植物规范化栽培与发展方向15

一、中药材GAP概述16

二、标准操作规程16

三、中药材GAP的发展前景17

第二篇 中药植物形态及分类19

第一章 植物器官的形态与功能20

第一节 根20

一、正常根的类型20

二、根的变态21

三、根的生理功能22

第二节 茎23

一、茎的形态23

二、茎的类型26

三、茎的变态28

四、茎的生理功能29

第三节 叶30

一、叶的组成30

二、叶的形态32

三、叶片的分裂和单叶与复叶35

四、叶序和叶镶嵌38

五、异形叶性38

六、叶的变态39

七、叶的生理功能40

第四节 花41

一、花的组成与形态42

二、花的类型51

三、花的表示方法53

四、花序54

五、花的生理功能57

第五节 果实58

一、果实的形成和特征58

二、果实的类型59

三、果实的生理功能63

第六节 种子63

一、种子的组成64

二、种子的类型65

第二章 植物分类概述66

第一节 植物界的分门别类及植物的分类单位66

一、植物界的分门别类66

二、植物的分类单位67

第二节 植物的命名69

一、植物的物种命名法69

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70

第三节 植物分类检索表71

一、定距式检索表71

二、平行式检索表71

三、连续平行式检索表72

第三章 被子植物门中药植物类群及重要的中药植物73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73

第二节 双子叶植物纲73

一、原始花被亚纲73

二、后生花被亚纲95

第三节 单子叶植物纲107

第三篇 中药植物栽培113

第四章 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栽培环境的关系114

第一节 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114

一、中药植物的生长发育114

二、中药植物生长的周期性116

三、中药植物生长发育的相关性117

第二节 影响中药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119

一、光119

二、温度120

三、水122

四、土壤123

五、空气和风126

第五章 中药植物生长发育的人工调控127

一、种植制度选择127

二、土壤耕作128

三、灌溉与排水129

四、植株调整130

五、支架131

六、覆盖与遮阴131

七、人工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132

八、抗寒防冻132

九、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132

第六章 中药植物栽培技术134

第一节 中药植物繁殖134

一、有性繁殖134

二、无性繁殖138

第二节 中药植物野生抚育与引种驯化140

一、中药植物野生抚育140

二、中药植物引种驯化141

第三节 中药植物病虫害防治143

一、植物检疫144

二、农业防治144

三、生物防治145

四、物理机械防治147

五、化学防治147

第四节 农药及有害重金属残留的控制147

一、农药残留的控制147

二、有害重金属残留的控制148

第五节 采收与产地加工148

一、中药材的合理采收149

二、产地加工151

第六节 中药材的包装和贮运154

一、中药材的包装154

二、中药材的贮运155

第七章 中药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158

一、中药植物的产量及其构成158

二、中药植物品质的形成159

第八章 中药的炮制163

一、炮制的目的163

二、炮制的方法164

第九章 中药药性及其影响因素167

一、环境因子与中药药性形成167

二、中药植物形态特征与中药药性形成168

三、药用部位与中药药性形成168

四、采收季节与中药药性形成170

五、加工炮制与中药药性形成170

各论174

第十章 解表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174

一、发散风寒药174

二、发散风热药187

第十一章 清热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194

一、清热泻火药194

二、清热燥湿药199

三、清热解毒药205

四、清热凉血药222

五、清虚热药226

第十二章 泻下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30

一、攻下药230

二、润下药232

三、峻下逐水药234

第十三章 祛风湿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37

一、祛风寒湿药237

二、祛风湿热药240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246

第十四章 化湿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49

第十五章 利水渗湿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54

一、利水消肿药254

二、利尿通淋药258

三、利湿退黄药263

第十六章 温里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66

第十七章 理气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71

第十八章 消食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78

第十九章 驱虫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82

第二十章 止血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85

一、凉血止血药285

二、化瘀止血药290

三、收敛止血药293

四、温经止血药296

第二十一章 活血化瘀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298

一、活血止痛药298

二、活血调经药302

三、活血疗伤药310

第二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312

一、温化寒痰药312

二、清化热痰药316

三、止咳平喘药320

第二十三章 安神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329

第二十四章 平肝息风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333

一、平抑肝阳药333

二、息风止痉药334

第二十五章 开窍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337

第二十六章 补虚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339

一、补气药339

二、补阳药349

三、补血药355

四、补阴药358

第二十七章 收涩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369

一、固表止汗药369

二、敛肺涩肠药370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374

第二十八章 涌吐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379

第二十九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原植物识别及栽培381

药名索引3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