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统计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统计学
  • 刘德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6041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0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统计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统计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统计的产生和发展1

一、统计的概念1

二、统计实践的产生和发展2

三、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3

四、现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7

第二节 统计学的对象和方法8

一、统计学的对象8

二、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9

三、量的尺度10

四、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1

第三节 统计基本要素15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15

二、标志与指标16

三、统计指标体系20

四、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20

五、变异与变量23

六、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24

第四节 统计职能25

一、信息职能25

二、咨询职能25

三、监督职能26

第五节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基础26

一、统计的理论基础26

二、统计的方法论基础27

第六节 统计活动过程28

一、确定统计的任务或目的28

二、统计设计28

三、统计调查28

四、统计整理29

五、统计分析29

六、统计信息的提供与开发29

本章小结29

思考与练习30

第二章 统计调查31

第一节 统计调查的基本理论32

一、统计调查的历史与应用32

二、统计调查的意义35

三、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35

四、统计调查的种类36

五、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37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39

一、调查的任务和目的39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9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40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42

五、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42

第三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45

一、统计报表制度45

二、普查48

三、重点调查49

四、典型调查50

五、抽样调查50

六、统计调查误差51

本章小结52

思考与练习52

第三章 统计整理55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基本理论56

一、统计整理的意义56

二、统计整理的内容与程序56

第二节 统计分组58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58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59

三、分组标志的选择61

四、统计分组的方法62

五、统计分组体系63

六、对分组资料的再分组64

第三节 次数分布66

一、次数分布的概念66

二、变量数列的类型67

三、变量数列的编制69

四、累计次数和累计频率71

第四节 统计汇总72

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72

二、统计资料的汇总技术73

第五节 统计表75

一、统计表的概念75

二、统计表的构成76

三、统计表的分类76

四、统计表的设计78

第六节 统计图79

一、统计图的意义和绘制原则79

二、统计图的绘制步骤79

三、几种主要统计图的绘制方法80

本章小结83

思考与练习83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85

第一节 总量指标85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85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86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87

四、总量指标的计算88

第二节 相对指标90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90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90

三、相对指标的计算91

第三节 相对指标的运用98

一、相对指标的应用条件98

二、正确运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98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摘录)99

本章小结102

思考与练习103

第五章 平均指标109

第一节 平均指标的基本理论109

一、平均指标的意义109

二、平均指标的作用111

三、平均指标的种类111

第二节 算术平均数112

一、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形式112

二、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112

三、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115

四、算术平均数的特殊应用117

第三节 调和平均数119

一、简单调和平均数119

二、加权调和平均数120

三、由相对数或平均数计算平均数121

第四节 几何平均数122

一、简单几何平均数122

二、加权几何平均数123

三、数值平均数计算公式的选用顺序125

第五节 位置平均数125

一、众数125

二、中位数126

三、分位数128

第六节 平均指标的应用130

一、各种平均指标的比较130

二、运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131

本章小结132

思考与练习134

第六章 变异指标136

第一节 变异指标的基本理论136

一、变异指标的意义136

二、变异指标的作用137

三、变异指标的种类138

第二节 全距、分位差和平均差138

一、全距138

二、分位差139

三、平均差141

第三节 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143

一、标准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143

二、标准差系数145

三、是非标志标准差和标准差系数146

四、总方差、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147

五、标准差的数学性质148

第四节 偏度与峰度151

一、偏度151

二、峰度153

第五节 变异指标的应用154

一、变异指标与平均指标相结合154

二、总方差与组方差相结合154

三、偏度、峰度与公差相结合155

本章小结156

思考与练习156

第七章 抽样调查160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意义161

一、抽样调查的历史与应用161

二、抽样调查的概念和特点162

三、抽样调查的应用范围与作用164

第二节 总体和样本165

一、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165

二、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167

三、抽样方法和样本可能数目168

第三节 抽样调查的数理基础169

一、抽样分布169

二、大数定律及其意义170

三、正态分布及其意义171

四、中心极限定理及其意义174

第四节 总体参数估计175

一、参数估计的优良标准175

二、抽样误差177

三、抽样估计的置信度184

四、点估计与区间估计185

五、总体平均数估计186

六、总体比率估计189

七、总体方差估计190

第五节 抽样设计191

一、抽样设计的原则191

二、抽样组织设计192

三、抽样方案的检查203

第六节 统计假设检验203

一、统计假设检验的概念和类型203

二、统计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208

三、假设检验的应用209

本章小结214

思考与练习215

第八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218

第一节 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218

一、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218

二、相关关系的种类220

三、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220

四、相关表与相关图221

第二节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224

一、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随机误差项的基本假定224

二、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225

三、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程度分析229

四、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230

第三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33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33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235

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237

第四节 非线性回归分析240

一、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定义240

二、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241

三、不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242

第五节 相关分析243

一、简单相关系数及其检验243

二、复相关系数247

三、偏相关系数248

本章小结249

思考与练习250

第九章 统计指数252

第一节 统计指数的基本概念253

一、统计指数的历史与应用253

二、统计指数的定义、性质及作用253

三、统计指数的分类255

第二节 综合指数256

一、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256

二、综合指数的应用259

第三节 平均指数260

一、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260

二、平均指数的应用262

第四节 区域指数263

一、区域指数的意义和种类263

二、区域指数的应用实例263

第五节 指数数列266

一、指数数列的概念和种类266

二、指数数列的权数267

第六节 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267

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作用267

二、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268

三、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269

四、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271

本章小结273

思考与练习274

第十章 时间序列分析276

第一节 时间序列的意义和种类277

一、时间序列的意义277

二、时间序列的种类277

三、编制时间序列的原则280

四、时间序列常用分析方法281

第二节 动态水平指标282

一、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282

二、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288

第三节 动态速度指标289

一、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289

二、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292

第四节 时间序列的分解分析295

一、时间序列的构成因素和分析模型295

二、长期趋势测定的意义296

三、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297

四、季节变动的概念和测定303

五、循环变动的测定307

六、不规则变动的测定308

第五节 Excel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运用309

一、季节变动、长期趋势与循环变动的测定309

二、描绘循环曲线图311

本章小结312

思考与练习313

第十一章 统计预测317

第一节 统计预测的基本理论318

一、统计预测的意义318

二、统计预测的分类319

三、统计预测的原则320

四、统计预测的步骤320

第二节 定性预测法321

一、德尔菲法321

二、主观概率法324

第三节 平均预测法325

一、简单平均预测法325

二、加权平均预测法326

三、平均增减量预测法326

四、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327

五、指数平滑预测法328

第四节 趋势预测法330

一、直线趋势预测模型330

二、抛物线趋势预测模型333

三、指数曲线趋势预测模型334

第五节 季节变动预测法336

一、简单季节预测模型336

二、移动平均季节预测模型337

第六节 回归预测法339

一、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339

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344

本章小结346

思考与练习347

第十二章 统计信息系统349

第一节 统计信息350

一、统计信息的定义及其特点350

二、统计信息的分类352

三、统计信息的作用353

第二节 统计信息系统354

一、统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特征354

二、统计信息系统的作用356

三、统计信息系统安全358

第三节 统计组织制度359

一、统计的组织体制359

二、国家统计机构及其职能361

三、国际统计组织363

第四节 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364

一、我国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历程及其现状364

二、加速发展国家统计自动化系统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365

三、MIS、DSS和DBMS及其关系366

四、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功能模式369

五、建立国家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的建议370

第五节 国家统计信息网络系统371

一、我国统计信息网络的发展状况及其“十一五”规划371

二、国家统计信息网络的结构372

三、建立国家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应解决的问题376

四、国家统计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377

五、统计未来的展望377

本章小结378

思考与练习379

第十三章 统计综合分析380

第一节 统计综合分析的基本理论381

一、统计分析的概念和作用381

二、统计分析的特点383

三、统计分析的步骤383

第二节 统计综合分析基本方法384

一、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分类384

二、对比分析法385

三、分组分析法387

四、动态分析法388

五、因素分析法388

六、平衡分析法391

七、图示分析法392

第三节 统计综合分析高级方法简介393

一、多元线性回归分析393

二、判别分析395

三、聚类分析396

四、因子分析398

第四节 统计分析报告写作399

一、统计分析报告写作概述399

二、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402

三、统计分析报告的观点403

四、统计分析报告的材料404

五、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405

六、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406

本章小结407

思考与练习408

附录A 随机数字表409

附录B 正态分布概率表412

附录C t分布临界值表414

附录D x2分布临界值416

附录E F分布临界值表417

参考文献4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