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名句精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名句精选
  • 吴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市:巴蜀书社
  • ISBN:780659212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774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9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名句精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画1

一人之恩,迟速天悬;一家之文,工拙壤隔1

一人负箭入,群惊而思遁1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1

一人含之,千万人不渴,则诚宝也。若一宝止济一人,则用已微矣。吾之所谓宝者,米粟是也。一日不食则饥,三日则疾,七日则死。有则百姓安,无则天下乱1

一人贤则一郡安,人人贤则各省安1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2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2

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2

一门二世,粉骨卫主,殊勋异绩,已不能甄2

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

一夫作难,九庙震惊3

一夫拼命,万夫难敌3

一夫得情,千室呜弦3

一犬吠形,群犬吠声,惧于群吠,遂至回听3

一日之用,节之必量其所入3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3

一日立乎其位,则一日业乎其官;一日不得乎其官,则不敢一日立乎其位4

一日百刻,历代成法4

一日行幸,一日已荒念典之功;今日行礼,异日或启游观之渐4

一日纵敌,终己之患4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4

一日伪,二日私,三日放,四曰奢。伪乱俗,私坏法,放越轨,奢败制。四者不除,则政末由行矣4

一毛不拔,复何足取4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5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5

一世之才,足以周一世之事。不能大治者,由用之不尽耳5

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5

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5

一生之内,当无愧古人6

一失足成千古恨6

一令蔓草难锄,涓流泛酌,岂直疥痒轻疴…容为心腹重患6

一有暇逸之心,即启怠荒之渐6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现6

一曲离歌两行泪,不知何地再逢君6

一则多力,多力则强6

一则治,两则乱。今御骊马者,使四人操一策,则不可以出于门闾者,不一也7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7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7

一衣虽微,不可不慎7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7

一时宠利有尽,千秋青史难欺8

一身无愧,死且无憾8

一身两役,无乃劳乎?8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8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8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8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8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9

一事苟,则无不苟矣9

一物不知,以为深耻;遭人而问,少有暇日9

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9

一法立则一弊生,惟在因地制宜9

一视同仁9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9

一食而求永饱者必死,一劳而求永逸者必亡10

一胜一败,兵家常势10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10

一酌之水,或为不测之渊,如不时灭,恐同原草10

一朝失之,噬脐何及10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10

一谦而四益1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1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11

一箭中糜,毋曰自能;百兔未得,未可遽止11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12

二画12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12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去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12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1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12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12

十年别泪知多少,不道相逢泪更多13

十羊九牧13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13

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13

十得二三,亦足报国13

十履而一跣,则跣者耻;十跣而一履,则履者耻13

七月有期,不见望陵之妾;九疑无色,空余泣竹之妃14

卜者多言夸严以得人情,虚高人禄命以说人志,擅言祸灾以伤人心,矫言鬼神以尽人财,厚求拜谢以私于己14

卜者,导惑教愚也14

八政之首食货,以国家之经费不可一日而无也14

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私自利”四字15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15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15

人才力不容顿异,岂有前不能决一职而后可共政者乎15

人才与国相终始,千古兴旺鉴青史15

人才之显晦,有系于世道之污隆也16

人才以用而见其能否,安坐而能者不足恃也16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16

人才邪正,国祚攸关16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16

人才振而治本立,国威张而奸宄销16

人才难得,能否不一17

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不可17

人之于学,避其所难而姑为其易者,斯自弃也已17

人之才能,各有长短17

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17

人之生也,皆未若无生。在余之生,劳亦勤止。……地冑高华,既致嫌于管库;才识美茂,亦受嫉于愚庸;笃学强记,聋瞽于焉侧目;清言河泻,木讷所以疚心17

人之仕宦,随所职司,事皆可习17

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18

人之在世,势不与适,力不均等,自相胜服18

人之百年,脆促已甚,奔驹流电,不可为辞18

人之有材,难得尽知18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18

人之邪正不两立,政之善恶不并行18

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19

人之所至惜者,命也;道之所必全者,形也;性形所不可犯者,疾病也。若扰全道以损性命,安得去贫贱存所欲哉19

人之所好而不足者,善也;所丑而有余者,恶也19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19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19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19

人之性,善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20

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20

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20

人之相去,如九牛毛20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20

人之情,不蹶于山而蹶于垤21

人之情伪有易有险,险者难知,易者易知,此特系夫人之险易者然也。然又有众寡之分焉,寡则易知,众则难知,故在上者难于知下,而在下者易于知上,其势然也21

人子事亲,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有疾则谨其医药21

人无十全,事无尽美21

人无于水鉴,当于民鉴21

人无元气则死,国无人才则亡22

人无礼而何为,财非义儿不取22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22

人无百年不死者22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22

人无害虎心,虎有害人意22

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23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23

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23

人不识吏,吏不欺人2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3

人不知学,白首童心,且童蒙所当知,而皓首不知,可乎23

人不畏死,不可惧以罪;人不乐生,不可劝以善24

人不能生而知之,必待学而后知24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24

人中有兽心,几人能真识24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饵而不见钩24

人心一摇,则有闻鸡起舞者矣24

人心之不可惰,兵威之不可废25

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25

人心之变,有余则骄,骄则缓怠25

人心不和,虽金城汤池,不能守也25

人心邪,则行径皆邪25

人心向背之机,间不容发,一或失之,噬脐无及25

人心如印板,惟板本不差,则虽摹千万纸皆不差;本既差,则摹之于纸,无不差者25

人心者,国家之命脉也26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26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26

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26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26

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26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26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26

人生以行义为贵27

人生在世,便百岁亦须一死27

人生在世信为先,心口如何有两般27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曷若卑体屈己,美言以相克?27

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27

人生有欲,不限以制则侈心无极27

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27

人生至公卿高贵矣,然不过三四十年,惟立身行道,千载不朽28

人生自古谁无死,马革裹尸是英雄2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8

人生血脉,劳则无滞28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8

人生如寄,唯当行乐,何因愁为?28

人生志心立,所贵功业昌29

人生何事须聚蓄,一身之外,亦复何须?子孙若不才,我聚彼散;若能自立,则不如一经29

人生局促,何殊朝露,坐上相看,先后之间耳29

人生若浮云朝露,宁俟长绳系景?29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29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29

人生须作天地间第一等事,为天地间等一等人29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30

人生盖棺定论,一日未死,即一日忧责未已30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一吃饭本领;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30

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30

人主之所恃者人心而已,如木之有根,灯之有膏,鱼之有水,农夫之有田,商贾之有财30

人主之患也,不在于自少,而在于自多30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31

人主不可轻失天下心,宜乘时有所改为,则人心悦而天意得矣31

人主不妄赏,非徒爱其财也,赏妄行则善不劝矣;不妄罚,非徒慎其刑也,罚妄行则恶不惩矣31

人主以兼听为美,必本至公;人臣以不欺为忠,必达大体31

人主详,其政荒;人主期,其事理31

人主理天下,如右手持物,必资左手承之,然后能固32

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32

人主聪明,不可有所向,有则偏,偏则为患大矣32

人必先作然后人名之,先求然后人与之32

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32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32

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33

人有一长处,即有一病处33

人有才堪任事,其心不正者,终不足贵33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33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33

人有公私,言有邪正。正言务规谏,邪言务谤谀34

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34

人有刚柔,才有长短。用违其才,君子亦恐误事;用得其当,小人亦能济事34

人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34

人有利害是非之心,遇事接物,非过即不及,惟公与诚为对证之药34

人有言语敏辩而庸常不正者,有语言拙讷而才智通达、存心向正者34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35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35

人有冤抑,必当昭雪,事有枉直,尤宜明辨35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35

人有短,所以见其长35

人有善鲜不自伐,有能者寡不自矜;伐则掩人,矜则陵人,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35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36

人而无行,与禽兽等3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36

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36

人臣无亲,安有君36

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37

人臣以尊君为本,以尽忠为心,以爱民为务37

人臣有忠国者,有媚君者,忠国者或拂君意,媚君者不为国谋37

人臣忠邪之分,起于一念之间37

人邪正相悬,而形迹易混37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37

人当由道义得富贵,不当苟取也37

人当避炉,炉岂能避人?37

人伦之中,夫妇为重38

人伦天理,有间隔而无断绝38

人自为谋,则天下之患有不可终穷者38

人各有志,不可相强38

人各有志,岂以利禄易之哉38

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38

人各有能有不能,有明有不明。若能为能,不能为不能,明为明,不明为不明,乃所谓明38

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38

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39

人材不振,无以成天下之务39

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39

人材所出,固非一途39

人材贵乎善养,不贵速成39

人材须用而后见39

人材须作养,若令久任练习,自可得人39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40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40

人应接事物,如是则安,不如是则不安40

人君之柄,在赏与刑,赏一善而天下劝,罚一恶而天下惩,柄乃不失所施失当,不足劝惩,何以为治40

人君之难,莫大于辨邪正;邪正之辨,莫大于置相40

人君以知人为贵,以用人为急。用得其人,则无事于防矣40

人君务蕃毓其民,则天亦昌衍其子孙矣41

人君莫不好忠正而恶谗谀,然而历世之患,莫不以忠正得罪,谗谀蒙幸者,盖听忠难,从谀易也41

人若有气魄,方做得事成41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41

人苟爱其生,万一受辱,不如死也41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41

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42

人事修而后天道顺,大臣法而后小臣廉42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42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惟圣人而后能知过,惟圣人而后能改过42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42

人非接其貌,听其言,无由悉其才行42

人果正直,天地鬼神不能动摇43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43

人,物也,万物之中有智慧者也43

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43

人命至重,今当勾决,尤宜详慎43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43

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44

人性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必克已,然后可以制怒,必顺理,然后可以忘怒能忍所难忍,容所难容,事斯济矣44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44

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44

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44

人皆知说镜之明己也,而恶士之明己也。镜之明己也功细,士之明己也功大。得其细,失其大,不知类耳44

人挪活,树挪死45

人贵知足,惟学不然45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45

人虽最灵,与物同产,初无二本45

人怨神怒,天降其灾45

人神同疾,败不旋踵45

人莫不有才,才莫不可用45

人莫不饮食也,独膳夫为能调五味之和;莫不睹日月也,独星官为能步亏食之数者;诚以得其法故也46

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人也46

人莫不欲富贵全寿,而未有能免于贫贱死夭之祸也46

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46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46

人家在何处?云外一声鸡47

人读书不至千遍,终于己无益47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47

人谁无过,当容其改47

人能自治,而后能治人;能齐家,而后能治国47

人能克己身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47

人能效命,即为勇士47

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48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之不彰邪48

人孰无过,能改之为美48

人情大抵喜新狃常,畏难务获48

人情可以气激,不可以力使48

人情处安乐,自非圣哲,不能久而无骄怠48

人情安则乐生,痛则思死,棰楚之下,何求不得48

人情所在,法亦在焉49

人情贫则思富,苦则思乐,困则思息,郁则思通。诚能常以利民为本,则民富;常以忧民为心,则民乐;赋役非人力所堪者去之,则劳困息;法禁非人情所便者益之,则郁塞通49

人情挫辱,则壮厉之心生;政教烦苛,则苟免之行立。上之化下,如风靡草49

人情挫辱,则义节之风损;法防繁多,则苟免之行兴49

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49

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50

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50

人聚则强,人散则贰50

人貌荣名,岂有既乎50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50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50

入其国者从其俗,入其家者避其讳51

入道弥深,所见弥大5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51

几年雁塞,徒向日以倾心;一望家山,每销魂而断目51

几时拓土成王道?从古穷兵是祸胎51

九流百氏,立德立言51

刀杀人一时,例杀人万世52

力小任大,剥众利己,未闻能全者52

力不敌众,智不尽物52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52

力田贵乘天时52

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52

力求猛将,不如清平;勤明吴、孙,未若奉法53

力作不求富,富自到矣53

力学穷理,则识益明53

力屈道穷,计无所出53

力胜贫,慎胜祸53

力敌势均,终相吞咀53

三画5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54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54

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54

三人同心,其利断金54

三人同行,尚闻择善;十目所视,必不滥知5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5

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55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55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55

三百六十病,唯有相思苦55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56

三军一心,则令可使无敌矣56

三军之命,系于将帅56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6

三辰不轨,取士为相。四夷交侵,拔卒为将56

三折肱知为良医57

三思而后行57

干将之刃,人不推顿,菰瓠不能伤;筱簵之箭,机不动发,鲁缟不能穿57

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57

工匠作器也,晓之则无难,不晓则无易5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57

士大夫之患,莫大于近名58

士大夫有贪声,则虽奇才奥学,徒以蠹国害民尔58

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义,视死如归58

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酱既加,则酸咸顿异58

士之立身,忠信为本58

士之居世,苟不见其用,必见其言58

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58

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59

士子操修,必须名实相副。59

士无求用于世,惟求无愧于世59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59

士不事其所非,不非其所事,趣舍出处,而岂徒哉59

士不素教,甲兵不利,虽汤、武不能以战胜60

士友当亲,而贤否不可不辨;财利当远,而会计不可不明60

士气必待在上者振作之,风节必待在上者奖成之60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60

士以不辱身为重60

士可杀,不可辱60

士生于世,当立功名、书竹帛,以传无穷,宁肯碌碌无闻,与草木同腐邪61

士有争友,不为不义61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61

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61

士当以器识为先61

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61

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61

士学不为己,而俯仰随时62

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62

士虽以正立,亦以谋济62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62

士贵成功,不必文辞62

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62

土牛木马,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62

土地已有余,愿抚以仁;财用非不饶,愿节以礼63

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非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63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气衰则生物不育,世乱则礼废而乐淫63

下无直辞,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63

下无廉耻,上使之然63

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63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64

大丈夫为将,当效节边垂,马革裹尸64

大丈夫心事,当如青天白日,使人得而见之大丈夫四海为家,何必故土64

大丈夫生世,要当自奋,扬名显亲可也64

大丈夫处世,当为国家立功边境64

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65

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65

大丈夫立身,独以文乎哉65

大丈夫宁为忠鬼,安能作叛臣乎65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65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65

大丈夫当为国死65

大丈夫当尽节以报国66

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66

大丈夫岂以生死易节。暴骨边庭,不犹愈于病死牗下66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66

大丈夫居世,贵行其意,何能远为子孙计哉66

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流归海,故海大也。海不通于百川,安得巨大之名?66

大凡为善,不可不勉67

大凡有国家者,当视民如赤子,性命所系67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67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67

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智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67

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68

大风吹天下之尘垢68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68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68

大臣不合,惟当引去68

大臣不爱爵禄,小臣不畏刑诛,事庶有济耳68

大臣协和,国之利也69

大臣在禄位者,尤不宜与民争利。……拔葵去织,实宜深弘69

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者,则非大臣之度矣69

大臣者,小臣之纲69

大臣和,则政事修69

大臣造膝无从,小臣叩阍无路69

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69

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70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70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70

大廷之章奏尚捐忌讳,在野之笔札焉用吹求?70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70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71

大奸似忠,大诈似信71

大佞似忠,大奸似圣71

大者为栋梁,小者为榱桷7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71

大事未易可议,小事不足为,所为终何事邪71

大抵史书载事贵实,不必浮辞谄谀也71

大抵利民权物,其要自不妄用始,若欲济丘壑之用,非惟铸造不敷,抑亦不久自弊矣72

大抵学问只有二途,致知力行而已72

大贤之在世也,时行则行,时止则止72

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备御之固72

大官市恩以招权,小人趋利以售进72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72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72

大逆大盗,决不待时73

大勇若怯,大智如愚73

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73

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73

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73

大厦将焚,而燕雀不悟7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4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74

大器晚成,宝货难售74

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74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74

丈夫不耐饥寒,一事不可为74

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74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75

丈夫见义勇为,祸福无预于己75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75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75

丈夫当删《诗》《书》,制礼乐,何至因循寄人篱下75

丈夫岂可临难苟免,当在死中求生耳75

丈夫志不大,何以佐乾坤76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76

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76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76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76

万化之本在心,存心之法在敬76

万机之听,必有失于审者;七庙之享,必有失于顺者76

万两黄金未为贵,一家安乐值钱多77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77

万事莫贵于义77

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77

万物生于土,各似本种。不类土者,性不出于土,土徒养育之也77

万物必有盛衰,万事必有弛张77

万壑争流,千崖竞秀78

与人交易,一言便定,岂可以利动心也78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78

与君别后泪痕在,年年著衣心莫改78

与其正赋外别费经营,不如于正赋中核实筹画78

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78

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78

与其用之之疑,曷若取之之慎79

与其更于后,曷若慎于初79

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79

与其轻刑十人,不如重处一人而九人畏,是惩一而恕九也79

与其结兵祸而毒生灵,曷若捐巨帑以全大局?79

与贤者乐79

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80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80

与狐议裘,无时焉可80

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弃,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逐80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80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81

才出于学,器出于养81

才者无求于天下,天下当自求之81

才非柱石,听人穿鼻81

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81

才饱身自贵,巷荒门岂贫81

才高行厚,未必保其必富贵;智寡德薄,未可信其必贫贱81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82

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82

上下一心,内外一心,局中局外一心,且历久永远一心82

上下之情有通塞,天地之运有否泰82

上下不和,虽安必危82

上下同心,战无不克82

上下豪侈,不可不从俭约;官冗吏繁,不可不为裁减82

上之于下,不患其不畏,而患其不爱83

上之于贤也,患不能好之;好之也,患不能求之;求之也,患不能知之;知之也,患不能任之;任之也,患不能终之83

上之所以率下,乃治乱之所由也83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故越王好勇而士多轻死,楚王好瘠而国有饥人83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83

上之所取,财尽则怨,力尽则叛83

上元之运四时,不愆者信;大道之崇三宝,所重者慈84

上无失政,则下无私议84

上无朽蠹之藏,下无冻馁之民84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上无私义,下无窃权84

上不支官款,下不取民财84

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以贡膳为功84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此之谓全德之人85

上以至诚待下,则下思尽诚以应之,上下至诚而变异不消者,未之有也85

上以诚爱下,则下以忠报上,感应之理然也85

上毋藐视主帅,下当抚励士卒,能爱众而得其心85

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其间85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85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85

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86

上有私惠,下有私欲86

上有宽明之主,下必有听意之人,天网恢恢,至否一也86

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86

上行必下效,内治则外安86

上多欲,下多端,法不定,政多门,此乱国之风也86

上交不谄,下交不骄87

上好则下必甚,矫枉故直必过87

上好德则下修行,上好言则下饰辩87

上质不饰,以章天德87

上官游览,动烦属吏支应,伤小民几许物力矣87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88

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88

上流声议,遐迩所闻88

上清而无欲,则下正而民朴88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88

口所不甘味,手不举以啖人88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89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89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89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89

山不谢乎纤埃,海不辞于支派89

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90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90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90

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90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90

山林不能给野火,江海不能灌漏卮90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91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91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91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91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9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9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92

千古多少兴亡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92

千古纲常事,男儿肯让人92

千百帝王,饰弥盛而国弥空,役弥重而祸弥大。覆车继轨,曾不改途92

千团柳絮飘帘幕,万片鹅毛舞酒旗93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93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93

千寻之木,吞舟之鱼,其腐败必由于内93

千里一贤,谓之比肩9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93

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94

千里而战,兵不获利94

千里而战,虽胜亦败94

千里作远客,五更思故乡。寒鸦数声起,窗外月如霜94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9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95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95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95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95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95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95

川流难壅,人心惟危96

义人在上,天下必治96

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96

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96

义,天下之良宝也96

义不偷生,忠不附贼96

义动君子,利动小人96

义有所断,礼有所承96

义则求之,不义则止;可则求之,不可则止97

义则诺,不义则已;可则诺,不可则已97

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97

义莫重于君亲,食禄而不事其事,是无君也:母以难而不赴,是无亲也97

义理之勇不可无,血气之勇不可有97

义路闭则利门开,利门开则义路闭97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98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98

凡人之所以恶为无道、不义者,办其罚也:所以析有道、行有义者,为其赏也98

凡人之性,莫不善义,然而不能义者,利败之也98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98

凡人之情,见美则愿,若不节以制度,将见奢侈无极,费用过多,民之贫乏,殆由此致98

凡人小过不治,遂至大咎。有犯必惩,庶几能改,是亦教也99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99

凡人有才固难,能用其才尤难99

凡人有忧而不知忧者凶,有忧而深忧之者吉99

凡人言辞,一得一失,贤者不免99

凡人,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99

凡土木之劳,声色之好,燕安鸩毒之戒,皆宜痛撤勇改。有不尽者,亦宜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100

凡子必依于母100

凡天下之事,丛来者非一端,形似者非一体,法制不能尽,隐于近似,乃生异论100

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100

凡为天下之民长也,虑莫如长有道而息无道,赏有义而罚不义100

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100

凡立法者,非以司民短而诛过误,乃以防奸恶而救祸败,检淫邪而内正道尔101

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101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役民而已也101

凡有血气,皆有争心101

凡论事当究其本101

凡怀不轨者,必收人心101

凡事太速则误,太缓则滞,惟须酌中耳102

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102

凡事必有初,及其初而为之则易,无其端而发之则难102

凡事必审思而后行102

凡事防之于小则易,救之于大则难10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102

凡物,生而有知,未有不爱其父母者102

凡所当行,断在不疑,毋更因循,以贻后悔102

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103

凡政有阙失,宜相规以道,毋惜直言103

凡相称荐,率多溢美之辞,能不违中者或寡矣103

凡修身者喜怒不可太极,怒极则心劳,喜极则气散,得中甚难,是故节其喜怒,以思安身103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103

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然后可举103

凡说者,悦之也,非说之也104

凡祸乱之所生,生于怨咎;怨咎所生,生于非理104

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情之常也104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04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104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104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5

广开言路,以求至论105

广求民瘼,观纳风谣105

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105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105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105

亡国非无令也,患于令烦而不行;败军非无禁也,患于禁设而不止106

亡国富筐箧,实府库106

门如市,心如水106

尸位素餐,难以成名106

己不逮而恶人之骄,自弃者也106

己有知,使人亦知之,岂不快哉10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7

已抚者不诛,再叛者毋赦,初起者亟剿107

已知其孰为君子,孰为小人,而复患得患失,莫敢进退,徒曰知人,而实不能用人,亦何益哉107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107

弓硬弦常断,人强祸必随107

小人之过也必文108

小人之言,听之若可采,行之必有累108

小人之情专为私,故不便于公;专为邪,故不便于正108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罪大而不解108

小人议论,希意迎合,不可不察108

小人有欲,轻虑浅谋,徒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同类相推,俱入祸门108

小人非才不能动人,小人非才不能乱国108

小人思乱,伺隙乃作109

小才足覆短,小辨足济贪109

小不忍则乱大谋109

小方,大方之类也;小马,大马之类也;小智,非大智之类也109

小民趋利,如水就下。利所不在,虽赏不为;利之所在,虽禁弥甚109

小臣争宠,大臣争权,此危国之风也109

小过不生,大罪不至110

小事尚不伸,况大事乎110

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110

小政小善,积而不已,然后能成其大110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110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10

小恶不惩,将驯至大患110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110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111

飞鸟依人,自加怜爱111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11

习与智长,化与心成111

习与善人居,不能无为善,犹生长于齐,不能无齐语也习与恶人居,不能无为恶,犹生长于楚,不能无楚言也111

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国政111

子孙孝善,是家兴也112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112

子弟傲慢,父兄教以谨敬;吏民横悖,长吏示以和顺112

子房赤松,未易轻拟112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12

马之所以能千里者,以其独行也113

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113

马则乘,牛则耕113

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113

乡土之念,人情所同113

四画114

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114

丰年为瑞,贤臣为宝114

丰财之道,惟在去其害财者114

丰草多落英,茂林多枯枝114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114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114

王者之政以德,霸者之政以权115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115

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115

王者用兵,观衅而动。是以汉宣帝得志于匈奴,因单于之争立;唐太宗立功于突厥,由颉利之不道115

王事固未有不始于忧勤,而终于佚乐者也115

王政莫先于安人115

王侯将相,世所共嗜者,圣人有以得之亦不避。得之不以道,与夫居之不能行己之志,是欲澡其身而伏于厕也116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6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116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116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佞幸在位,鲜不败业116

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116

井底之蛙,所见不大;萤火之光,其亮不远116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17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117

天下一家,彼此无异117

天下大事,不可猝为,人君设施,自有先后117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17

天下大势,在兵与民118

天下大器,一安难倾,一倾难正118

天下大器也,可以智取,不可以力争118

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118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118

天下之人,本与仁者一般,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118

天下之大利,亦天下之大弊也118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118

天下之财,其生有限118

天下之事,不进则退119

天下之事,不倡则不起119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119

天下之事,见几而为,待时而动,则事无不成119

天下之事,必历而后知,试而后见119

天下之事,苟善处之,虽悔,可以成功;不善处之,虽利,反以为害119

天下之事非一家之私,何惜不与众共之119

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而过缓则无及120

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120

天下之事济与否,在于思与不思120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120

天下之事,惟顺逆两途,以顺讨逆,何患不克120

天下之势,不能常安,当于未然之前救其弊120

天下之所恃以为安者,财也,兵也121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趣时适治而已121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121

天下之治乱在人心,人心之邪正在学术121

天下之实材,常深伏而不发,非遇事焉,则有终身不可窥者121

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121

天下之病,无一不根于利122

天下之理,诚与疑、明与暗而已122

天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122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122

天下无不可为之事,亦无不可为之时。惟失其时,则事之小者日益大,事之易者日益难矣122

天下无讲学之人,此世道之衰;天下皆讲学之人,亦世道之衰122

天下无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122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123

天下未有不学而成者也123

天下未尝乏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理势然耳123

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当静之于源,则亦何忧不简123

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123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头可断,腰不可屈124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124

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124

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124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124

天下至贵,而金玉珠宝至贱也。积金玉珠宝若泰山,不可以市天下尺寸地124

天下至亲,不过兄弟。若兄弟自构嫌隙,他人何易可亲125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125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125

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125

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125

天下者,无常乱,无常治,不善人在则乱,善人在则治125

天下者,难得而易失也,难常而易亡也126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126

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126

天下事,莫不坏于贪生而畏死126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126

天下所入虽富,苟用不节,必致匮乏126

天下所以定者,民志定,则士安于士,农安于农,工商安于为工商,则在上之人有可安之理矣126

天下所恃以治者,礼义与法度尔127

天下所患,正在议论多而成功少127

天下治则文教盛而贤人达,天下乱则文教衰而贤人穷127

天下政权出于一则治,二三则乱;公卿大夫参议则治,匪人僭干则乱127

天下虽平,不敢忘战127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127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127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28

天下唯公足以服人128

天下望治,有如饥渴128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28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人事不成128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128

天之大者,莫过于重民命,莫过于厚民生129

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129

天之树君,本为下民129

天之道恒在于下,恒在于不足也129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129

天子以天下为忧,忧之,未有不治;忘忧,未有能治者也129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129

天不再与,时不久留130

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130

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130

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卑130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131

天不称高而体尊,地不矜厚而形大131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131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131

天出五色,以辨白黑;地生五谷,以辨善恶。人民莫知辨也,与禽兽相若131

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131

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132

天生我才必有用132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132

天地人才,当为天地惜之;朝廷名器,当为朝廷守之;天下万世是非公论,当与天下万世共之132

天地人通为一体,今人一支受病则四体为之不宁,岂可专治受病之处而置其余哉132

天地之大,譬如人一身,腹心肺腑有所攻塞,则五官为之不宁132

天地之气,宣通则和,壅遏则乖;人心舒畅则悦,抑郁则愤133

天地之仁,施不期报,再造之恩,不可妄属133

天地之生财也有时,人之为力也有限,而日夜之费无穷。以有时之财,有限之力,以给无穷之费,若不为制,所谓积之涓涓而泄之浩浩,如之何使斯民不贫且滥也133

天地之有水旱,犹人之有疾病也。疾病不可以自责除,水旱不可以祷谢去133

天地之间,常有吉凶133

天地之所贵者生也,万物之所尊者人也,役智穷神,无幽不察134

天地之性人为贵,贵其识知也134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13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134

天地不为乱岁去春,人君不以衰世屏德134

天地以大顺成德,君子以善恕成仁134

天地生才甚难,国家需才甚亟135

天地生物,物有不遂;父母生子,子有不就135

天地合气,以生百财135

天地间至亲者父子135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35

天有常,故四时行;地有常,故万物生135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135

天夺之魄,人益其灾,群盗并兴,百殃俱起,自绝民神之望,故其亡也忽焉136

天网恢恢,走将安所?136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136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故欲求治本,莫若省事清心136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3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36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37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37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137

天应人顺,庶无楚汉之事137

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137

天灾至重,欺罔罪大138

天变人穷,盗贼滋起138

天性固不可违,人情亦不可拂138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38

天高地厚,何日忘之138

天堂有路无人走,地狱无门人自敲138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139

天道之数,至则反,盛则衰139

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139

天道忌盈,人伦嫉恶,疏而不漏,刑之无舍139

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139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139

天意隐而难明,人事切而易见139

夫立法之大要,必令善人劝其德而乐其政,邪人痛其祸而悔其行140

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140

夫竹木,粗苴之物也,雕琢刻削,乃成为器用140

夫贤者,才能未必高也,而心明;智力未必多也,而举是140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140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140

元恶诛矣,蔓延何为?141

元朔者,人臣拜手称觞之日,陛下尝胆卧薪之时141

无人为唱阳关曲,惟有青山送我行141

无三年之储,国非其国也141

无万里风,莫乘海船141

无仆何以为主,无民何以为君141

无为权首,反受其咎142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42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142

无心则无所畏142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142

无以久安而忽边防,无以既富而轻财用142

无丑不能,不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142

无功而封,有功者不劝;跋扈而封,跋扈愈多143

无功而厚赏,无劳而高爵,则守职者懈于官,而游居者亟于进矣143

无功而爵厚,无德而禄重,或人以为荣,而壮夫以为耻143

无功受赏,惧增罪戾143

无功受禄,灾也14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43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44

无夺民时,则百姓富144

无农则不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144

无远虑之识者国必弱,无同化之力者国必忧144

无求办事之人,当求晓事之人144

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144

无私者可置以为政145

无私,然后能至公145

无事时当如有事提防,有事时当如无事镇静145

无事深忧,临事不惧145

无变而无不修省者,上也;因变而克自修省者,次之145

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145

无学术则无政事,无政事则无治功145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145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146

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也146

无敌者根于义,自败者本于贪146

无难之法,无害之功,天下无有146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146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则昌,失贤则亡147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47

无储蓄则何以备饥馑147

无箠策之威、衔橛之备,虽造父不能以服马;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以成方圆;无威严之势、赏罚之法,虽尧舜不能以为治147

无德之才,不可用也147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148

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148

无德而禄,殃也148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148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148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149

专死不勇,专生不任149

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149

木之折也必通蠹,墙之坏也必通隙149

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149

木朽不雕,世衰难佐150

木在溪间,必待暴水而出150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50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150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150

不大其栋,不能任重150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150

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15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51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151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151

不尤人则德益弘,能克己则学益进151

不尤人,何人不可处;不累事,何事不可为152

不见君子,心中如醉,一日三岁,我劳如何?152

不见采莲人,但闻花中语152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152

不仁而多材,国之患也152

不公不明,则考课之法,适足为曲私欺罔之资也152

不为有功之功,故功莫大;不为有名之名,故名莫厚153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153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153

不以一眚掩大德153

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庳自高也153

不以人微而废之153

不以义得者,必以不义亡154

不以小疵妨大材154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154

不以仪的为关,则射者皆如羿也154

不以私爱夺吾报国之心耳154

不以穷变节,不以贱易志154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155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5

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155

不以禄私亲,其功多者赏之,其能当者处之155

不以繁华为乐,盖以民安为乐尔155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155

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156

不可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156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56

不仕之民,性廉寡欲;好仕之民,性贪多利156

不务本业而抑游手,欲上下皆足,其可得乎156

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156

不必其贤于我,而可师者皆师也156

不加赋而财足,不扰民而事办157

不考其业,何以兴善而得人157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57

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157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157

不有君子,安能为国157

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157

不达乎人心,位虽尊,何益于安也158

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158

不自由,毋宁死158

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158

不行道足以丧身,不举贤足以亡国158

不问则已,言则必行之158

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159

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立远功159

不观其事而观其志,可谓能观人矣159

不好问询之道,则是伐智本而塞智源也159

不求将而言兵,有兵与无兵等159

不肖用事而贤良伏,无功贵而劳苦贱,如是则下怨,下怨者可亡也159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160

不听其言也,则无术者不知;不任其身也,则不肖者不知160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160

不利人之危,仁也;不乘人之乱,勇也;不失旧约,信也160

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160

不饮浊泉水,不息曲木阴。所逢苟非义,粪土千万金160

不忧于可忧,而忧之于无足忧者,至忧也161

不忧命之短,而忧百姓之穷16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61

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161

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挟憾以报仇雠,晏然效忠,有死无二,诚大雅君子,社稷纯臣161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161

不枉直,不漏恶162

不事王侯,负才任气162

不拘资格,所以待非常之材162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162

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162

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162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163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63

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16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63

不知理义,生于不学163

不备不虞,不可以为师163

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163

不法之人不可贷163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164

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164

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164

不学而能听说者,古今无有也164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164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164

不革旧无以图新,不变法无以图存165

不树长竿,不知深浅之度165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正气满乾坤165

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165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165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65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166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166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莫知166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166

不信亦非,悉信亦非166

不信好人言,必有栖惶事166

不须要出我门下,实用人才即至公167

不胜其位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167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167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167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167

不宥过,不赦刑,故奸无起168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168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168

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16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168

不恋一官,顾无益于尔民,而有害于急公169

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169

不涉太行险,谁知斯路难169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169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169

不能齐家,焉能治国169

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170

不能独断,以人言断者,殃也170

不能致功,虽有贤名不予之赏;官职不废,虽有愚名不加之罪。赏罚用于实,不用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