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伟志文集 2【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邓伟志文集 2
  • 邓伟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8181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843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434页
  • 主题词:社会科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邓伟志文集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983年425

也谈婚礼改革425

不可不懂XY427

信息与调查428

谁是科学的“伯乐”?429

试评中国的家庭现状430

泛论婚礼437

婚俗的哲学442

谈恩格斯关于婚姻的两句名言444

知识分子的“时空观”450

“马太效应”外一章452

在家庭史研究中要坚持唯物史观——读《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454

开展家庭咨询462

从马克思的成熟说起463

“特别值得注意”465

“阿堵”勿却467

“妇女退居家庭”论质疑469

“父亲”质疑471

“孪生母亲”472

家庭学断想473

之一:提倡一下“从妻居”473

之二:老人问题与“干”字形家庭475

之三:研究家务劳动的起因和原则477

之四:婚姻的基础是什么479

之五:婚俗的哲学481

之六:对血统观念的两次冲击483

之七:社会主义家庭伦理的特点485

之八:小康之家的生活方式487

之九:改革遗产继承制的依据489

之十:家庭学研究的新阶段491

在听汇报时493

打开人体的“黑箱”494

发展辞书的立体化系列495

希特勒限制妇女就业以后497

对名人有二忌499

研究家庭学的理论指南——读毛泽东同志关于家庭问题的一封信501

1984年509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突破”509

知识的整化问题513

劝君数一数微机517

新技术革命与家庭——评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519

“影象”的印象529

对国外家庭研究的研究——在全国第一次家庭研讨会上的发言531

在北京长城饭店539

算账算到“只剩一块砖”541

从“糌粑”说到生活方式543

登嘉峪关545

站在长城上的思考547

刮目看敦煌人549

“海市蜃楼”又一解551

完善和发展妇女学问题553

中国的学派为什么这么少556

生活方式散议559

之一:生活的觉醒——讨论生活方式的背景559

之二:对一个流行定义的补正——谈什么是生活方式561

之三:岁岁年年人不同——谈生活方式的演化563

之四:奇外无奇更出奇——谈生活方式的多样性565

之五:导之以理——谈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特色568

之六:贸然提个新概念——谈生活观的转变570

之七:四大趋势——谈科学技术与生活方式572

之八:看到家庭革新的潮头——谈家庭与生活方式(略)574

之九:人情练达即文章——谈社会交往577

之十:按照美的规律来生活——谈美与生活579

之十一:当代青年的兴奋点——谈青年与生活方式581

之十二:我与我们知识分子——谈知识分子的生活方式583

1985年586

为苍蝇打抱不平586

社会规范与城市改革588

家庭改革畅想曲593

民主出智力598

为错误争一席600

幼稚与成熟的一步之差602

中外妇女学的研究状况606

淡化“当官心理”——谈当官与做学问的函数关系609

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问题613

流行色没有国界620

要有自己的观点621

从舞蹈跳开去623

由“锁链理论”所想到的625

编辑学的网络问题627

谈家庭教育629

谈家务劳动650

1986年662

迎接妇女学的黄金时代662

发展商品经济必然会带来社会风气下降吗?665

怎样看待所谓“全盘西化”的问题668

再谈观念变革的紧迫性671

山崩于前675

新观念的建设问题677

我的爸爸683

中国应该有妇女学——与罗琼同志商榷685

对社会科学作品的评估原则——学术生态学札记之一687

淡化批判的空气——学术生态学札记之二690

强化宽松的气氛——学术生态学札记之三693

“食洋不化”考696

马丁文章风波背景698

首要的是个“百”字702

把经济特区变成社会特区703

具体性之歌706

假如花木兰还活着711

“窝里斗”总归是丑陋的713

谢绝来客启事715

愚昧和自私是婆媳的腐蚀剂716

为观念的短命而欢呼718

社会改革——《新社会学词典》的一个词目721

预测家庭明天的依据723

2000年中国家庭草图727

“试管婴儿”将走出试管732

胚胎移植的手术刀划在哪里?734

无性繁殖刨了家庭的根737

家庭会消亡吗?740

1987年743

抬头之必须743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45

学点家庭发展史752

清静之余755

聪明的改革,改革中的聪明(外两篇)757

职业道德的层次性762

漏室铭771

家庭与生活方式773

1988年779

“特”字的引力——海南归来有感779

关于“对话”的要领781

我与文汇报同年生784

“对话”要容错话786

学会运用文化手段(外两篇)787

献给某些领导一个数字790

《越鸿沟记》的前前后后791

不读书则无用793

爱情与“第三者”795

不妨走“野路子”799

研究家庭的政治功能——《影响历史的爱情》序801

在争议中奋进803

王实味的待遇813

文人的“四清病”815

出路在于年轻化——写在告别年轻时代的前夕817

清贫是病——二谈文人的“四清病”819

“南风”终有一天会“北伐”821

加一条文德823

澄清两个问题824

三谈文人病829

年轻化和改革速度831

未定中有定832

上海市区居民文化、社会活动的消费结构现状834

我为什么写作839

有条件地试行每周工作五天840

站在中流砥柱上8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