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政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编政治学
  • 王元俊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05042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15页
  • 文件大小:190MB
  • 文件页数:43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政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2

第一节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2

一、政治的涵义2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7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9

第二节 政治学发展概述12

一、中国政治学说12

二、西方政治学说14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16

第三节 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和方法20

一、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意义20

二、学习研究政治学的方法22

第一篇 政治制度论26

第一章 国家政治制度26

第一节 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26

一、国家政治制度的涵义26

二、国家政治制度的产生与特征28

三、国家政治制度的分类30

第二节 私有制国家的政治制度33

一、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33

二、封建制国家的政治制度35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3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42

一、巴黎公社制与苏维埃制42

二、自治民主制45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46

四、一个国家,两种制度50

第二章 国家政治机构52

第一节 国家政治机构的基本概念52

一、国家政治机构的涵义52

二、国家政治机构的特征54

三、私有制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57

四、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机构的组织原则60

第二节 国家政治机构的构成62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机构62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机构69

第三节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机构建设74

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参加国家管理74

二、合理设置机构,提高工作效率76

三、遵循社会主义法制原则77

第三章 政党制度80

第一节 政党制度的基本概念80

一、政党的涵义80

二、政党的产生与发展82

三、政党的特征84

四、政党的作用8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89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89

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变化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97

一、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97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主要内容100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102

第四章 人事制度106

第一节 人事制度的基本概念106

一、人事制度的涵义106

二、人事制度的作用107

三、人事制度的基本原则110

四、人事制度的主要内容1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118

一、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的涵义118

二、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18

三、社会主义国家干部制度的特点123

第三节 我国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干部制度改革125

一、我国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则125

二、我国干部制度改革126

第二篇 政治权力论134

第五章 政治权力134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基本概念134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134

二、政治权力的构成138

三、政治权力的特点141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运行144

一、社会主义政治权力运行状况144

二、社会主义政治权力运行机制14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权力的保障机制153

一、社会主义政治权力保障机制的内容153

二、完善我国政治权力的保障机制155

第六章 政治参与159

第一节 政治参与的基本概念159

一、政治参与的涵义159

二、政治参与的历史发展161

三、社会主义政治参与的意义163

四、社会主义政治参与的有利条件167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参与与人民170

一、人民的涵义170

二、人民在社会主义政治参与中的特点172

三、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174

四、我国人民的政治参与形式1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参与与无产阶级政治家179

一、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涵义179

二、无产阶级政治家在社会主义政治参与中的作用182

第七章 政治决策186

第一节 政治决策的基本概念186

一、政治决策的涵义186

二、政治决策的基本特征188

三、传统政治决策与现代政治决策190

四、政治决策的作用194

五、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决策系统及特点196

第二节 政治决策的过程199

一、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199

二、政治决策的程序200

第三节 政治决策的实施204

一、政治决策的实施过程204

二、社会主义政治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206

第八章 政治监督209

第一节 政治监督的基本概念209

一、政治监督的涵义209

二、政治监督的产生与发展211

三、政治监督的作用213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监督216

一、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监督的基本原则216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自政治监督218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他政治监督223

第三节 完善我国的政治监督制度225

一、分清两类政治监督的根本区别225

二、实现我国政治监督的有效性228

第九章 民族与宗教235

第一节 民族与宗教的基本概念235

一、民族的涵义235

二、民族的形成与融合237

三、宗教的起源、本质与种类240

四、民族、宗教与国家的关系244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族与宗教248

一、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248

二、民族运动与革命运动250

三、资本主义国家的宗教2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与宗教253

一、社会主义国家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253

二、社会主义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254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教257

第三篇 政治观念论262

第十章 政治心理262

第一节 政治心理的基本概念262

一、政治心理的涵义262

二、政治心理的内容与基本特征263

三、研究政治心理的意义266

第二节 政治心理与政策制定269

一、政治心理与政策制定的关系269

二、两类不同性质的政治心理分析272

三、社会主义政治心理分析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74

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心理分析的实践277

第三节 政治心理与精神文明280

一、政治心理与精神文明的关系280

二、政治心理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282

第十一章 政治文化286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286

一、政治文化的涵义286

二、政治文化的层次289

三、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292

四、政治文化的分类原则294

第二节 政治文化与国家政权297

一、政治文化与政权性质297

二、政治文化与政权组织298

三、政治文化与行政领导300

第三节 加速中国政治文化建设303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303

二、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途径307

第十二章 政治道德314

第一节 政治道德的基本概念314

一、政治道德的涵义314

二、政治道德的产生与发展317

三、政治道德的基本特征321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道德324

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道德的内容324

二、资本主义国家政治道德分析327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道德329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意义329

二、社会主义国家政治道德的主要内容332

三、加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336

第十三章 思想政治工作340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概念340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涵义340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342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345

第二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特点347

一、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347

二、日常性思想政治教育351

三、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354

第三节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与原则356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356

二、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357

第十四章 政治信息363

第一节 政治信息的基本概念363

一、政治信息的涵义363

二、政治信息的特征365

三、政治信息的分类367

四、政治信息的作用369

第二节 政治信息的处理373

一、政治信息的搜集373

二、政治信息的传递376

三、政治信息的加工379

第三节 政治信息的应用382

一、运用政治信息,增强政治决策的科学性382

二、运用政治信息的反馈,调整政治决策383

三、完善党政领导信息系统386

第十五章 政治发展389

第一节 政治发展的基本概念389

一、政治发展的涵义389

二、政治发展的形成与演进391

三、政治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39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400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内容400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理论的特点408

第三节 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发展理论410

一、未来社会的“趋同理论”410

二、阿·托夫勒的“实托邦”理想国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