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纳西族文化大观【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53675884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792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823页
- 主题词:纳西族-民族文化-云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纳西族文化大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渊源1
第一节 概况1
一、纳西族人口和分布1
二、族称2
三、不同经济、文化发展类型地区2
四、纳西族文化特点3
第二节 历史的演进与发展7
一、族源和民族的形成7
二、秦汉时期白狼夷与摩沙夷9
三、唐宋时期“磨些蛮”的活动和发展11
四、大理国与“摩挲诏大酋长”16
五、元代纳西族土司的诞生18
六、明代丽江木氏土司21
七、清代丽江木氏土司的衰落和“改土归流”26
八、杨馝和管学宣的改革措施28
九、近现代纳西族历史的发展30
第三节 纳西族地区的考古发现31
一、“丽江人”的发现31
二、丽江木家桥发现的旧石器34
三、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38
四、青铜时代的考古发现41
五、南诏大理时期的考古发现49
第二章 语言文字53
第一节 语言系属53
一、语音53
二、词汇54
三、语法55
第二节 语言的演变和发展55
一、语音56
二、词汇58
三、语法59
第三节 语言结构61
一、语音结构62
二、词汇结构66
三、语法结构72
第四节 方言96
一、语音比较97
二、词汇比较100
三、语法比较100
第五节 文字102
一、东巴文102
二、哥巴文105
三、纳西新文字的创制108
第三章 宗教信仰111
第一节 东巴教112
一、东巴教的产生、性质和内容112
二、东巴教与原始巫教、钵教、佛教和道教的关系119
三、东巴教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126
第二节 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132
一、藏传佛教的传入和发展132
二、纳西族地区藏传佛教的组织结构和特点134
三、汉传佛教和道教的传入、发展及其特点135
四、佛教、道教传入后对纳西族社会的影响138
第三节 摩梭人的宗教信仰140
一、达巴教140
二、哈巴教144
三、藏传佛教144
第四章 风俗习惯147
第一节 饮食习俗147
一、丽江、维西地区147
二、宁蒗、盐源地区152
第二节 服饰154
一、丽江、维西地区154
二、宁蒗、盐源地区158
第三节 起居习俗159
一、丽江、维西地区159
二、宁蒗、盐源地区163
第四节 婚恋习俗165
一、丽江、维西地区165
二、永宁、盐源地区178
第五节 娱乐习俗182
一、丽江、维西地区182
二、宁蒗、盐源地区185
第六节 丧葬习俗188
一、丽江纳西族丧葬习俗188
二、中甸三坝纳西族丧葬习俗190
三、维西玛莎人丧葬习俗192
四、宁蒗、盐源摩梭人丧葬习俗196
第七节 时令与节日习俗197
一、丽江纳西族的时令与节日习俗198
二、中甸三坝纳西族的时令与节日习俗201
三、维西玛莎人节庆活动202
四、永宁摩梭人节令习俗205
第八节 生产习俗207
一、丽江地区生产习俗207
二、永宁地区生产习俗212
第九节 生育习俗213
一、纳西族生育观念的发展演变213
二、生育习俗、礼仪和禁忌215
三、生育中的宗教意识218
四、玛莎人生育习俗219
五、摩梭人的生育习俗220
第十节 祭祀习俗222
一、祭祀习俗的产生与发展222
二、祭祀习俗的种类、形式和特点223
第十一节 占卜和巫术247
一、纳西族占卜的基本情况247
二、纳西族占卜种类及其一般方法249
三、流传于纳西族民间的咒语、巫术256
四、永宁摩梭人的巫术习俗257
第五章 伦理道德261
第一节 家庭的产生、构成与特点261
一、丽江纳西族的家庭结构及称谓262
二、中甸三坝纳西族的家庭265
三、木里俄亚纳西族的家庭266
第二节 家庭伦理道德267
一、不同家庭形态的伦理道德特点268
二、全民族共同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269
第三节 社会伦理道德270
一、社会公德270
二、职业道德273
三、宗教伦理道德274
四、政治伦理道德275
第四节 伦理道德教育276
一、日常的伦理道德教育276
二、节日中的伦理道德教育277
三、祭祀中的伦理道德教育278
四、人生礼仪中的伦理道德教育280
第五节 摩梭人的伦理道德282
一、家庭的构成与特点282
二、亲属关系与称谓283
三、伦理道德287
第六章 天文历法291
第一节 对星空的认识292
第二节 东巴古籍中的二十八宿295
第三节 纳西族的二十八宿与印度、彝族的二十八宿303
第七章 文学艺术309
第一节 文学艺术概况309
一、幻想和传奇——纳西族民间文学的魅力311
二、诙谐风趣、寓教于乐——纳西族民间文学的特色312
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拟人化的艺术技巧313
四、“增琚”——借字谐音与比兴手法的巧妙结合315
五、吟咏和歌舞——纳西族民歌的主要表达方式317
第二节 文学319
一、民间文学319
二、作家文学349
三、摩梭人文学384
第三节 艺术394
一、音乐394
二、舞蹈445
三、戏剧影视464
四、绘画472
五、雕塑490
六、民间工艺美术494
七、著名艺术家及作品498
八、摩梭人艺术501
第八章 科技、教育与体育507
第一节 科学技术507
第二节 丽江教育情况50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教育发展状况508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成就513
三、著名教育世家514
第三节 永宁教育情况527
一、家庭和社会教育527
二、学校教育529
第四节 体育529
一、体育的产生与发展529
二、体育运动的类型和特点531
三、著名体育工作者539
第九章 哲学思想543
第一节 纳西族哲学思想的产生543
第二节 纳西族哲学认识的若干观念545
一、原始阴阳观念545
二、原始对立统一观念546
三、真假与虚实观547
四、表示事物化育、变化、产生和发展的特殊观念——“奔巴憋”548
五、“精威”五行549
六、天圆地方和五柱撑天说550
第三节 纳西族的重要哲学思想551
一、纳西族先民的宇宙起源说552
二、纳西族先民的人类起源说555
第十章 政治和军事561
第一节 政治561
一、阶级的产生与分化561
二、历史上的民族政权、政治制度与官职制度564
三、成文法与习惯法570
四、民族关系572
第二节 军事585
一、“拇瓜”——土军制度585
二、永宁土司武装590
第十一章 新闻出版593
第一节 新闻出版概况593
第二节 纳西族地区主要出版著作和刊物594
一、明末丽江刻印的大藏经《甘珠尔》594
二、清末的《丽江白话报》596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丽江周报》597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共地下党报刊600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丽江报刊601
六、纳西族图书出版及其著作602
七、对外宣传新闻出版工作606
第十二章 医药卫生607
第一节 医药卫生的产生与发展607
第二节 传统医药理论、技术及特点611
第三节 中医世家614
一、杨氏世医614
二、和氏世医614
三、习氏世医615
四、和介山及其后人615
五、张氏世医616
第四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616
第十三章 建筑名胜619
第一节 纳西族建筑的发展619
一、远古时期619
二、隋唐时期621
三、宋元以后时期623
第二节 民居建筑类别与特点624
一、民居建筑类型625
二、房屋构造特点627
三、民居的功用特点630
四、民居与环境633
五、民居与民俗634
第三节 丽江古城与土司府署635
一、丽江古城的形成与发展635
二、木氏土司府署沧桑及其恢复重建643
三、永宁土司衙署646
四、蒗蕖土司衙署646
第四节 寺庙建筑647
一、地方神祠和道教寺观647
二、汉传佛教寺宇652
三、藏传佛教寺庙654
第五节 名胜园林661
一、玉龙雪山风景区661
二、长江第一湾——石鼓663
三、虎跳峡664
四、宝山石头城665
五、中甸白水台665
六、宁蒗泸沽湖666
七、万朵山茶树667
八、黑龙潭667
九、玉龙花园670
第十四章 商业贸易671
第一节 商业的起源与发展671
第二节 商业贸易的形式种类及特点675
一、商业贸易的形式676
二、商业贸易的种类679
三、历史上纳西族商业的特点680
第三节 货币金融的产生与发展683
第四节 民族特需商品的种类和特点685
一、生产用品685
二、生活用品685
三、家具器皿686
第十五章 交通通信687
第一节 交通687
一、交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687
二、交通设施690
第二节 通信694
一、通信的产生和发展694
二、邮政通信的种类与手段695
三、电信通信种类与手段697
第十六章 经济生产701
第一节 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701
一、历史上地主经济地区701
二、历史上封建领主经济地区703
第二节 农、林、牧、渔业生产706
一、农业706
二、畜牧业711
三、林业712
四、渔业715
第三节 手工业716
一、纺织业716
二、皮毛皮革业719
三、铜器加工业721
四、铁器制造业722
五、银器制造业722
六、木工行业723
七、竹器生产724
八、造纸业724
第四节 工业725
第五节 旅游业的发展和对外开放730
第六节 个体经济的发展731
第七节 摩梭人地区经济732
一、农、林、牧、渔业生产732
二、手工业生产736
第十七章 纳西族文化在国际间的影响和交流739
第一节 在欧美国家的影响和交流739
第二节 在日本的影响和交流753
附录757
一、纳西族文化大事记757
二、纳西族文化重要典籍著作771
后记790
热门推荐
- 3209868.html
- 2088830.html
- 3099372.html
- 635171.html
- 1427191.html
- 1261748.html
- 713889.html
- 1738514.html
- 2649871.html
- 27093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1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786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90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3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87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23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4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641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914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