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药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药学
  • 李萍主编;陈道峰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7415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33页
  • 文件大小:71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生药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1

第二节 生药学发展简史2

一、古代药物学与生药学的萌芽2

二、生药学科的诞生和近代生药学4

三、生药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生药学7

上篇 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2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12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法12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12

一、生药的记载大纲12

二、生药的拉丁名13

第二章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15

第一节 性状鉴定15

一、对照生药的性状特征15

二、性状特征的观察、描述方法15

三、性状鉴定的内容16

四、各类生药的性状鉴定要点17

第二节 显微鉴定19

一、对照生药的显微特征20

二、显微鉴定的内容20

三、显微鉴定的方法21

四、各类生药的显微观察要点22

五、其他显微鉴定技术26

第三节 理化鉴定27

一、物理参数鉴定27

二、化学反应鉴定28

三、光谱鉴定29

四、色谱鉴定30

第四节 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31

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32

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32

三、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33

四、基于DNA序列测定的PCR-RFLP、特异引物PCR方法33

五、测序扩增区段标记34

六、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34

第三章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36

第一节 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36

一、HPLC法36

二、GC法39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40

一、准确度41

二、精密度41

三、专属性42

四、检测限42

五、定量限42

六、线性42

七、范围43

八、耐用性43

第三节 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43

一、黄酮类43

二、蒽醌类47

三、皂苷类50

四、生物碱类56

五、强心苷类59

六、香豆素类63

七、环烯醚萜类67

八、挥发油68

九、木脂素类71

十、有机酸类73

十一、鞣质类74

十二、多(聚)糖78

十三、其他类79

第四节 生药中多类成分的同时定量分析79

第五节 生药的生物效应评价法84

第四章 生药的安全性评价86

第一节 生药中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检测86

一、检测方法86

二、限量标准87

三、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形态分析87

第二节 生药中农药残留的检测88

一、检测方法89

二、限量标准90

第三节 生药中其他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91

一、真菌毒素91

二、二氧化硫94

第四节 生药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原则95

一、每日允许摄入量95

二、最大限量理论值计算公式96

第五节 生药中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97

一、主要的内源性有害物质97

二、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99

三、内源性有害物质的限量101

第五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应用102

第一节 生药质量标准制订原则与研究程序102

一、制订原则102

二、研究程序103

第二节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104

一、主要内容104

二、技术要求104

第三节 生药质量的检验110

一、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111

二、国外植物药质量标准简介112

三、生药质量检验的内容与方法114

四、生药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114

第四节 生药质量标准研究示例(何首乌)116

一、拟定研究方案116

二、样品收集117

三、薄层色谱鉴别研究117

四、含量测定研究118

五、起草质量标准草案125

第六章 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126

第一节 物种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26

一、物种与生药质量126

二、药用植物种内变异与生药质量127

第二节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28

一、药用植物生长年限与生药质量128

二、药用植物物候期与生药质量129

三、药用植物不同器官、组织与生药质量129

第三节 环境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30

一、光照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30

二、温度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30

三、水分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31

四、土壤条件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31

第四节 采收、加工、贮藏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32

一、采收与生药质量132

二、加工与生药质量132

三、贮藏与生药质量134

第五节 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35

第六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生药质量的调控136

一、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137

二、中药材GAP的标准操作规程138

三、关于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的国际法规138

第七章 生药资源与可持续利用140

第一节 生药资源概述140

第二节 生药资源的保护141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与执法141

二、全面、科学、准确地开展生药资源调查142

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142

四、对野生动植物进行引种与驯化,实现人工栽培与养殖143

五、合理采收,维持动植物资源的自然繁衍更新能力144

第三节 生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44

一、积极寻找濒危动植物药材和国外进口药材的替代品144

二、积极开发人工代用品和人工合成品145

三、扩大药用部位,提高资源利用率146

四、以化学成分为线索,发现新的药用资源146

五、从动植物中发现活性部位或活性成分并开发成为新药146

六、应用生物技术大规模生产动植物中的药用成分147

七、加强药用动植物多方面开发利用148

下篇 各类生药分述152

第八章 菌类Fungi152

冬虫夏草152

灵芝154

茯苓156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159

1.石杉科159

石杉160

2.鳞毛蕨科161

绵马贯众162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166

1.银杏科166

银杏叶167

2.红豆杉科169

红豆杉170

3.麻黄科171

麻黄172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176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纲176

1.杜仲科176

杜仲176

2.蓼科179

何首乌(首乌)179

大黄182

3.苋科186

牛膝187

4.木兰科189

厚朴190

五味子192

5.樟科195

肉桂196

6.毛茛科199

川乌、附子200

黄连204

白芍206

黑升麻209

7.小檗科212

淫羊藿213

8.木通科216

木通217

9.防己科219

防己(粉防己)220

10.马兜铃科223

细辛223

11.藤黄科226

贯叶金丝桃226

12.罂粟科228

延胡索(元胡)228

13.十字花科232

大青叶232

14.蔷薇科236

山楂236

苦杏仁、238

15.豆科243

黄芪245

甘草248

番泻叶252

16.芸香科257

关黄柏258

17.橄榄科262

没药263

18.瑞香科265

沉香265

19.五加科267

人参268

三七273

20.伞形科277

当归277

柴胡280

小茴香282

21.木犀科287

秦皮287

22.马钱科290

马钱子291

23.龙胆科293

龙胆294

24.茜草科296

栀子297

25.唇形科299

薄荷300

丹参302

黄芩305

26.茄科311

洋金花311

27.玄参科315

地黄316

洋地黄叶318

28.忍冬科322

金银花322

山银花325

29.桔梗科328

党参328

30.菊科331

茵陈332

青蒿335

苍术336

红花339

紫锥菊341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纲350

31.百合科350

川贝母350

浙贝母353

麦冬355

32.百部科360

百部360

33.鸢尾科363

西红花363

34.姜科365

砂仁365

莪术368

35.兰科371

天麻371

石斛373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377

第一节 动物的分类377

一、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等级377

二、动物的学名377

第二节 动物药的活性成分378

一、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378

二、非肽含氮类化合物379

三、甾体类380

四、萜类381

五、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多烯脂肪酸)381

六、多糖类382

第三节 动物类生药分述382

水蛭382

斑蝥384

蟾酥386

鹿茸388

麝香392

牛黄395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401

第一节 矿物的性质401

第二节 矿物类生药的分类与鉴定403

一、矿物类生药的分类403

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404

第三节 矿物类生药分述405

朱砂405

石膏407

信石408

第十四章 海洋来源生药411

第一节 海洋生物的种类411

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412

一、大环内酯类412

二、肽类414

三、聚醚类416

四、萜类418

五、甾体类420

六、生物碱类422

七、C15乙酸原类(聚乙酰类)424

八、其他类424

第三节 海洋来源生药分述425

海绵425

海马427

参考文献4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