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心脏外科解剖图解【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心脏外科解剖图解
  • 苏业璞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348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602页
  • 主题词:心脏外科学-人体解剖学-图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心脏外科解剖图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正常心脏解剖2

第一章 心脏大血管胚胎发育2

第一节 概述2

第二节 胚胎的早期发育3

第三节 原始心管与心包的发育4

第四节 心脏外形的建立7

第五节 原始动、静脉系统的形成8

第六节 心脏内部分隔10

一、房室管的分隔及心内膜垫的形成10

二、原始心房的分隔10

三、静脉窦的演变和左、右心房的形成11

四、原始心室的分隔11

五、动脉干与心动脉球(圆锥部)的分隔12

第七节 心腔结构的最后完成13

一、心房的发育13

(一)右心房及右心耳的形成13

(二)左心房及左心耳的形成14

二、心室的发育14

三、心室腔的形成15

第八节 心脏瓣膜的形成18

一、房室瓣18

(一)左侧房室瓣18

(二)右侧房室瓣18

二、半月瓣18

第九节 心脏传导组织的发育21

一、心脏传导组织的胚胎起源21

二、窦房结和结间传导径路22

三、房室结和它周围的传导组织22

(一)房室结22

(二)房室束23

(三)移行细胞区24

四、左、右束支24

第十节 弓动脉系的演变25

一、胚胎的动脉26

二、鳃弓动脉系的演变26

(一)主动脉囊26

(二)主动脉弓26

(三)背侧主动脉27

(四)弓动脉系的演变27

第十一节 冠状动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的发育28

一、冠状动脉的发育28

二、肺动脉的发育28

三、支气管动脉的发育28

第十二节 体静脉的发育29

一、卵黄静脉的发育29

二、脐静脉的发育29

三、总主静脉的发育29

四、体静脉的演变29

第十三节 胎儿血液循环及其演变33

一、胎儿血液循环途径33

(一)左路33

(二)右路33

二、胎儿血液循环的特点34

(一)氧合血液的回流34

(二)氧合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径34

(三)动脉导管的开放34

(四)胎儿循环血液流量的分配34

(五)胎儿的氧分压34

三、胎儿出生后循环途径的调整35

(一)静脉导管的闭合35

(二)卵圆孔的关闭35

(三)动脉导管的关闭35

第二章 心脏与周围的解剖关系36

第一节 心脏与胸腔36

一、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36

二、胸廓40

(一)胸廓上口40

(二)胸廓下口40

(三)胸腔分布40

第二节 心脏与纵隔41

一、纵隔的界定41

二、纵隔的区分42

(一)上纵隔42

(二)下纵隔58

(三)纵隔的底部(胸廓下口)67

三、纵隔间隙69

四、纵隔的侧面69

(一)纵隔的左侧面69

(二)纵隔的右侧面69

第三章 心包71

第一节 心包的组成及其周围关系71

一、纤维性心包71

(一)纤维心包的前部71

(二)纤维心包的外侧部73

二、浆膜性心包75

(一)动脉部返折线75

(二)静脉部返折线75

第二节 心包窦与隐窝76

一、心包斜窦76

二、心包横窦77

三、心包前下窦78

四、心包隐窝78

(一)左、右肺静脉间隐窝78

(二)上腔静脉后隐窝78

(三)主动脉上隐窝78

(四)主动脉下隐窝82

(五)左肺动脉隐窝82

(六)右肺动脉隐窝82

五、左上腔静脉襞82

第三节 心包的血供及神经83

一、心包的动脉83

二、心包的静脉83

三、心包的神经83

第四节 心包的结构与功能83

一、心包结构83

二、心包的功能83

第四章 正常心脏外形85

第一节 心脏的测量及外部特征85

一、心脏的测量85

二、心脏的外部特征85

(一)心的表面沟85

(二)心底、心尖、心面和心缘88

第二节 心脏的体表投影90

一、心脏的体表投影标志(成人)90

二、心的大血管体表投影标志用4点连线来表示92

三、心脏房室口及动脉口的体表投影92

(一)肺动脉口92

(二)主动脉口92

(三)左房室口92

(四)右房室口92

四、心脏胸前部听诊区的体表位置92

(一)肺动脉瓣听诊区92

(二)主动脉瓣听诊区92

(三)三尖瓣听诊区93

(四)二尖瓣听诊区93

第五章 心脏的内部结构94

第一节 右心房94

一、右心房的外部特征94

二、右心房的内部结构100

第二节 右心室109

一、右心室的外部特征109

二、右心室的内部结构116

(一)漏斗间隔116

(二)心室漏斗皱褶116

(三)隔缘肉柱118

第三节 左心房121

一、左心房的外部特征121

二、左心房的内部结构127

第四节 左心室133

一、左心室的外部特征133

二、左心室的内部结构138

(一)窦部138

(二)肉柱部138

(三)漏斗部138

三、主动脉-心室膜140

四、房室交点区144

(一)心底部概述144

(二)房室交点区的测量结果149

(三)房室交点区的边界与毗邻150

(四)房室交点区的内容150

(五)房室交点区解剖的临床意义153

第六章 心脏间隔155

第一节 心脏间隔的概述155

一、心脏间隔的周界155

二、心脏间隔方向定位156

三、心脏间隔的形态158

第二节 心脏间隔的分段160

一、房间隔段160

二、室间隔段164

(一)室间隔右室面164

(二)室间隔左室面167

三、室间隔瓣膜段170

(一)室间隔瓣膜段的前部170

(二)室间隔瓣膜段的中间部171

(三)室间隔瓣膜段的后部172

四、房室隔172

(一)房室隔界限172

(二)房室隔的区分及面积172

(三)房室隔的内容172

(四)房室隔的临床意义175

第七章 心脏的纤维支架及心肌构筑176

第一节 心脏纤维支架176

一、主动脉瓣环178

二、肺动脉瓣环181

三、右纤维三角181

四、左纤维三角182

五、左房室口纤维环(左房室环—二尖瓣环)183

六、右房室口纤维环(右房室环—三尖瓣环)183

七、室间隔膜部184

八、心脏纤维支架的功能187

第二节 心肌的构筑187

一、心房肌的构筑187

二、心室肌的构筑191

三、心肌作用的分析198

第八章 心脏的瓣膜结构200

第一节 三尖瓣装置201

一、三尖瓣瓣环201

二、三尖瓣瓣膜203

三、腱索206

(一)腱索的种类206

(二)腱索的类型206

四、乳头肌207

(一)前乳头肌208

(二)后乳头肌208

(三)隔(内)乳头肌209

五、三尖瓣面积及周径209

第二节 二尖瓣装置210

一、二尖瓣瓣环210

二、二尖瓣瓣膜210

(一)前瓣213

(二)后瓣214

(三)前外连合214

(四)后内连合214

三、二尖瓣腱索214

四、乳头肌214

(一)前外侧乳头肌群217

(二)后内侧乳头肌群217

五、二尖瓣孔与瓣膜面积222

六、二尖瓣瓣膜的组织学结构222

第三节 肺动脉瓣的结构223

一、肺动脉瓣的解剖223

二、肺动脉孔面积与肺动脉瓣叶面积232

第四节 主动脉瓣的结构232

一、主动脉瓣的解剖232

二、主动脉瓣孔与瓣面积242

三、瓣膜的组织学结构242

四、主动脉-心室膜结构242

(一)概述242

(二)主动脉-心室膜243

第九章 心脏传导系统255

第一节 心脏传导系统的概述255

一、传导系统的分布、构造和功能255

二、心传导系的位置及功能257

三、心脏传导系统的细胞组成257

(一)起搏细胞257

(二)移行细胞257

(三)浦肯野纤维257

第二节 心脏的传导系统258

一、窦房结258

(一)窦房结的形态与位置258

(二)窦房结的细微结构259

(三)窦房结的功能260

(四)窦房结的年龄变化261

二、心房内的传导束261

(一)结间束(internodal pathway)的特征261

(二)心房内传导束262

三、房室连接区262

(一)房室结262

(二)结间束进入房室结的部分(房室结的心房扩展部)264

(三)房室束的近侧部264

(四)房室连接区的功能265

四、心室内传导束265

(一)房室束265

(二)左束支系统266

(三)右束支系统267

(四)浦肯野纤维网268

(五)心室内传导的功能269

第三节 心脏传导束的变异269

一、房室副束269

二、结室副束和束室副束270

三、房结旁路束和房希旁路束270

四、变异的副传导束与预激综合征271

第四节 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心传导系分布走行271

一、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71

二、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和房室间隔缺损272

三、完全性房间隔缺损275

四、室间隔缺损275

(一)膜部室间隔缺损275

(二)肌部室间隔缺损275

(三)房室通道型室间隔缺损275

五、法洛四联症276

六、右室双出口278

七、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279

八、矫正型大动脉转位279

九、三尖瓣闭锁279

十、三尖瓣下移280

十一、单心室281

十二、共同动脉干282

十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至冠状窦282

十四、镜面右位心282

十五、右位心,共同心房,心室反位并多脾283

十六、左室流出道狭窄283

第五节 心传导系的血液供应285

一、窦房结的血液供应285

(一)窦房结动脉285

(二)右窦房结动脉286

(三)左窦房结动脉286

二、房内束的血液供应286

三、房室连接区的血液供应287

(一)房室结动脉287

(二)左房后动脉288

(三)房间隔前动脉288

四、左、右束支的血液供应288

(一)左束支288

(二)右束支290

第十章 心脏的神经支配291

第一节 心脏的神经291

一、心脏的交感神经291

二、心脏的副交感神经292

三、心脏的感觉神经292

四、心脏神经丛和心内神经节293

第二节 心脏各部的神经分布特点294

一、心肌内的神经末梢294

二、心室肌和心房肌的神经分布295

三、心脏瓣膜的神经分布295

四、心脏传导系统的神经分布295

第三节 心脏的肽能神经295

一、神经肽酪氨基酸296

二、P物质296

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296

四、神经紧张素296

五、血管活性肠肽296

六、心钠肽297

(一)利钠利尿肽的分类297

(二)心钠肽的分子生物学297

(三)心钠肽在体内的分布与代谢297

(四)心钠肽的心血管效应298

(五)心钠肽与心血管疾病298

第十一章 心脏的冠状血管和淋巴管300

第一节 心脏的冠状血管300

一、冠状动脉300

(一)主动脉窦300

(二)左冠状动脉304

(三)右冠状动脉311

(四)壁冠状动脉与心肌桥313

(五)冠状动脉的分布类型314

(六)心房动脉和心传导系的血供318

(七)室间隔的血供322

(八)心室壁的血液供应324

(九)左心室乳头肌的血液供应324

(十)副冠状动脉325

(十一)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325

(十二)冠状动脉的房室支和室房支328

二、冠状静脉328

(一)冠状静脉的冠状窦系统328

(二)冠状窦331

(三)心脏静脉网333

第二节 心脏的淋巴管333

一、心内膜下淋巴管333

二、心肌淋巴管333

三、心外膜下淋巴管333

四、左右淋巴干334

(一)左淋巴干334

(二)右淋巴干334

五、心包淋巴管334

第二篇 先天性心脏病解剖336

第十二章 先天性心脏病分类与命名336

第一节 心脏顺序节段分析法336

一、心房排列336

(一)心房解剖特征336

(二)心房位置336

二、心室结构338

三、房室结合部339

(一)房室接合部连接339

(二)房室瓣形态341

四、动脉段341

五、心室—大动脉结合部342

(一)心室动脉连接342

(二)漏斗部形态342

(三)动脉瓣形态342

六、心脏位置345

(一)正常心位345

(二)心脏异位345

(三)并列心耳345

七、其他非对称性内脏器官347

(一)肺和支气管347

(二)肝347

(三)脾347

八、心脏合并畸形348

第二节 van Praagh节段分析法字母简称及其含义348

一、括号内第一个字母代表心房内脏位置348

二、括号内第二个字母代表心室位置348

三、括号内第三个字母代表大动脉位置348

四、字母组合349

第十三章 心房及间隔畸形350

第一节 房间隔缺损350

一、继发孔房间隔缺损350

(一)中央型房间隔缺损350

(二)下腔型房间隔缺损350

(三)上腔型房间隔缺损352

(四)混合型房间隔缺损353

二、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53

三、单心房354

第二节 三房心355

第十四章 心室及间隔畸形358

第一节 室间隔缺损358

一、膜周部缺损358

二、漏斗部缺损360

三、肌部缺损362

第二节 双腔右心室368

一、病理解剖特点368

二、病理分型368

(一)肌隔膜型368

(二)肌束型368

第三节 单心室369

一、病理分型369

(一)按心室形态结构分型369

(二)按大动脉关系分型369

二、传导系走行369

第四节 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378

第十五章 房室瓣畸形383

第一节 三尖瓣下移畸形383

一、病变特征383

二、病变分型384

三、病理生理384

第二节 三尖瓣闭锁387

一、解剖特点387

二、病变分型388

第三节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390

一、先天性二尖瓣狭窄390

二、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96

三、二尖瓣闭锁403

四、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病变分型404

第十六章 静脉系统畸形405

第一节 肺静脉异位引流405

一、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406

(一)心上型406

(二)心内型407

(三)心下型407

(四)混合型407

二、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411

第二节 体静脉异位引流412

一、左上腔静脉413

(一)与冠状窦连接413

(二)与左心房连接415

(三)与左肺静脉连接415

二、右上腔静脉异位引流415

(一)右上腔静脉缺如415

(二)右上腔静脉引流入左心房415

三、下腔静脉异位引流415

四、肝静脉异位引流415

第三节 无顶冠状窦综合征415

第十七章 肺动脉及瓣膜畸形417

第一节 肺动脉起源异常417

一、概述417

二、病理分型418

第二节 肺动脉瓣狭窄418

一、概述418

二、病理解剖特点418

(一)肺动脉瓣异常418

(二)主肺动脉根部继发“狭窄后扩张”418

(三)右室漏斗部继发肌性肥厚狭窄418

第三节 肺动脉狭窄420

第四节 肺动脉闭锁421

第十八章 主动脉及瓣膜畸形423

第一节 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异常423

一、主动脉弓的发育变异425

二、右主动脉弓425

三、双主动脉弓426

第二节 主动脉弓中断426

第三节 主动脉缩窄427

一、病变及病程427

二、病变分型428

(一)导管前型(婴儿型)428

(二)导管后型(成人型)428

第四节 主动脉环429

第五节 主动脉瓣狭窄431

第六节 主动脉瓣上狭窄432

第七节 主动脉瓣下狭窄434

一、隔膜型主动脉瓣下狭窄434

二、隧道型主动脉瓣下狭窄434

三、特发性肌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434

第八节 主动脉窦瘤436

第十九章 冠状动脉畸形437

第一节 冠状动脉起源畸形437

一、冠状动脉开口移位437

二、单一冠状动脉440

三、冠状动脉异常起源442

第二节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442

一、瘘的性质442

(一)瘘的位置442

(二)瘘的数量443

二、合并畸形443

第二十章 大动脉畸形444

第一节 动脉导管未闭444

第二节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446

第三节 永存动脉干447

一、病理特征448

二、病理分型450

第二十一章 心脏综合畸形451

第一节 房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451

一、病变特征451

二、病理分型453

(一)部分性房室间隔缺损453

(二)过渡性房室间隔缺损455

(三)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455

第二节 法洛四联症463

一、室间隔缺损463

二、肺动脉狭窄465

三、主动脉骑跨467

四、右心室肥厚468

五、合并畸形468

第三节 心室双出口470

一、右室双出口470

(一)定义470

(二)病理分型470

二、左室双出口478

第四节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479

一、概述479

二、病理解剖479

三、合并畸形481

第五节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484

一、概述484

二、合并畸形484

三、传导系统484

第三篇 获得性心脏病解剖492

第二十二章 心脏大血管外伤492

第一节 心脏外伤492

一、闭合性心脏外伤的机制及分类492

二、心脏开放性外伤493

第二节 大血管外伤493

一、大血管外伤发病机制493

(一)“骨性挤压”理论493

(二)“减速剪切机制”理论493

二、主要病变493

(一)急性主动脉破裂493

(二)慢性外伤性主动脉瘤493

三、自然转归493

(一)急性主动脉破裂493

(二)慢性外伤性主动脉瘤494

第三节 心包填塞494

一、概述494

二、病理生理494

(一)急性心包填塞494

(二)慢性心包填塞495

第二十三章 心包疾病496

一、急性化脓性心包炎496

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496

第二十四章 获得性心脏瓣膜病498

第一节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98

一、二尖瓣病变499

二、主动脉瓣病变499

三、风湿性全心炎501

第二节 黏液变性心脏瓣膜病502

第二十五章 缺血性心脏病503

第一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503

一、病理解剖特征503

二、病变分级及分布504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级504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布504

第二节 急性心肌梗死504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506

一、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506

二、室壁瘤506

三、室间隔穿孔508

四、心脏破裂509

五、心律异常509

第二十六章 获得性大血管疾病510

第一节 主动脉硬化510

第二节 胸主动脉瘤511

一、病理解剖分类511

(一)按解剖部位分类511

(二)按病因分类512

(三)按病理分类513

二、病理生理513

三、自然病程及预后513

第三节 主动脉夹层514

一、概述514

二、病因及病理生理514

(一)病因514

(二)病理生理515

三、病理分型516

(一)DeBakey分型516

(二)Stanford分型516

第四节 肺动脉栓塞517

第二十七章 原发性心脏肿瘤518

第一节 心脏良性肿瘤518

一、黏液瘤518

二、横纹肌瘤519

三、乳头状弹性纤维瘤519

四、心脏脂肪瘤519

五、瓣膜毛细血管瘤519

六、原发性纤维瘤519

第二节 心脏恶性肿瘤520

一、心包间皮肉瘤520

二、间叶肉瘤521

三、心脏黑色素瘤521

第二十八章 原发性心肌病522

一、扩张型心肌病522

二、肥厚性心肌病522

三、限制性心肌病524

四、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524

五、不定性的心肌病524

第二十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525

一、病理分型525

二、病理生理526

第四篇 心脏临床应用解剖530

第三十章 心脏的X线解剖530

第一节 心脏的X线解剖530

一、后前位530

(一)心脏左缘530

(二)心脏右缘530

二、右前斜位530

三、左前斜位532

四、侧位534

第二节 心导管检查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535

第三节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536

第三十一章 心脏的断层解剖542

第一节 心脏横断面解剖542

一、平第4胸椎体上缘横断面542

二、平第4胸椎体中部横断面542

三、平第5胸椎体中部横断面543

四、平第7胸椎体中部横断面543

五、平第7胸椎体下缘横断面544

六、平第8胸椎体横断面544

第二节 心脏矢状断面解剖545

一、左旁正中矢状断面545

二、正中矢状断面546

三、右旁正中矢状断面546

第三节 心脏冠状断面解剖547

一、经升主动脉冠状断面547

二、经肺动脉杈冠状断面547

第三十二章 心脏的切面解剖548

第三十三章 心脏大血管手术切口的选择571

一、胸骨正中切口571

二、双侧开胸切口571

三、左、右前外侧切口571

四、左后外侧切口572

五、微创开胸手术切口573

(一)左、右侧胸骨旁切口573

(二)胸骨上段切口573

参考文献574

索引5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