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华南及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华南及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
  • 朱介寿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4669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岩石圈-岩石结构-研究-华南地区;东海-岩石圈-岩石结构-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华南及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及演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1

Contents1

Foreword1

Abstract1

1 华南地区岩石圈结构分区及其演化1

1.1 引言1

1.2 华南岩石圈结构与演化的地质背景2

1.2.1 华南地区岩石圈结构特征2

1.2.2 华南地区岩石圈漫长复杂的演化历史3

1.2.3 华南地区东部的巨量花岗岩带和火山岩带与成矿作用11

1.2.4 现今华南是相对稳定地区16

1.3 华南岩石圈的地球物理研究16

1.3.1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17

1.3.2 地学大断面及人工地震测深剖面18

1.3.3 莫霍面的韧性剪切带及岩石圈分区18

1.3.4 大地电磁测深观测19

1.3.5 地热流密度观测24

1.3.6 重磁场研究25

2.2 地壳基本数据的来源30

2 华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30

2.1 引言30

2.3 地壳基本数据的采集与编制过程31

2.4 爆破地震资料的处理32

2.5 华南地区爆破地震的地壳速度结构32

2.6 华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分区特点48

2.7 地壳三维结构数据的采集与编制52

2.7.1 数据采集方法52

2.7.2 地壳三维速度模型的编制55

2.8 华南地区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模型57

3.2 地震面波层析成像原理及方法68

3.2.1 地震面波频散层析成像68

3 华南地区岩石圈速度结构的地震面波反演68

3.1 引言68

3.2.2 面波频散层析成像原理及方法69

3.3 地震面波反演的原始数据处理71

3.4 华南地区三维速度结构图像72

3.5 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78

3.6 岩石圈及软流圈结构剖面地质解释81

3.6.1 软流圈内高速块体与岩石圈拆沉作用83

3.6.2 固结圈结构与高速块体85

3.7 结论86

4 华南岩石圈热结构和力学结构87

4.1 研究背景87

4.2 华南地区大地热流88

4.2.1 大地热流密度数据分布88

4.2.2 大地热流密度值对地壳成分的约束89

4.3 华南地区岩石圈温度结构特征95

4.3.1 深部地热参数和岩石圈温度结构95

4.3.2 关于华南地区岩石圈根的讨论96

4.3.3 岩石圈根对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影响105

4.4 华南地区岩石圈力学结构特征106

4.4.1 华南岩石圈流变学特征对青藏高原东南部构造变形的制约108

4.5 华南及其他地区热岩石圈分区及其与热-构造年龄的关系109

5 华南地区岩石圈地球化学结构113

5.1 华南地区地壳物质结构113

5.1.1 华夏地块地壳物质结构113

5.1.2 扬子地块地壳物质结构115

5.2 华南地区地壳及上地幔地球化学117

5.2.1 华夏地块变质基底地球化学118

5.2.2 扬子地块变质基底地球化学121

5.2.3 扬子地块周缘岩石地球化学126

5.3 华南花岗岩地球化学130

5.3.1 花岗岩地球化学130

5.3.2 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133

5.4 华南地壳生长及演化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136

5.4.1 同位素地球化学场特征137

5.4.2 华南地壳的生长演化的时间制约139

5.5 华南地区岩石圈地球化学特性145

6.1.1 晚中生代玄武质火山岩149

6.1.2 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149

6.1 华南玄武质火山岩的时空分布149

6 华南地区包体岩石学及岩石圈物质结构149

6.1.3 玄武质火山岩基本特征151

6.2 深部岩石包体的时空分布151

6.3 华南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学与岩石圈地球化学特征153

6.3.1 宁远-道县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153

6.3.2 桂粤闽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173

6.3.3 闽北-浙东南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176

6.3.4 安徽女山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178

6.3.5 滇西北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179

6.3.6 云南马关地区深源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180

6.4.1 华夏地块中南段岩石圈物质结构181

6.4 华南地区岩石圈物质结构181

6.4.2 华夏地块北段岩石圈物质结构183

6.4.3 赣湘桂构造带岩石圈物质结构183

6.4.4 下扬子地块岩石圈物质结构183

6.4.5 上扬子地块西南缘岩石圈物质结构184

6.4.6 华南岩石圈物质组成基本特征186

7.1 研究区概况187

7.1.1 地形地貌特征187

7 东海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187

7.1.2 本区研究概况188

7.2 研究方法及内容189

7.3 岩石地球物理特征190

7.3.1 弹性波反射特征190

7.3.2 密度与磁性特征190

7.4 地学断面研究195

7.4.1 断面地球物理场特征195

7.4.2 重磁场人机交互解释202

7.4.3 岩石圈底界反演204

7.4.4 地学断面制作206

7.4.5 地质解释208

7.5 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212

7.5.1 区域重磁场特征212

7.5.2 沉积基底面重力场特征与沉积基底面216

7.5.3 莫霍面重力场特征与莫霍面219

7.5.4 岩石圈底界面(地热)特征221

7.5.5 岩浆岩分布特征222

7.5.6 岩石圈结构特征222

7.6 岩石圈三维结构与演化初步讨论224

7.6.1 岩石圈单元划分224

7.6.2 岩石圈演化初步讨论226

8 四川黑水-台湾花莲断面岩石圈与软流圈结构231

8.1 断面地壳结构与变形构造格局231

8.1.1 断面地壳结构231

8.1.2 中上地壳变形构造格局240

8.1.3 断面地壳结构整体特性242

8.2 断面岩石圈结构类型与壳幔韧性剪切带244

8.2.1 岩石圈高速块体与岩石圈结构样式244

8.2.2 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244

8.2.3 地学断面岩石圈构造分区246

8.3.1 地学断面岩石圈构造类型特征247

8.3 地学断面岩石圈上地幔结构247

8.3.3 地学断面岩石圈厚度变化与上扬子岩石圈根251

8.3.4 华南地区碰撞造山带岩石圈楔状构造251

8.3.2 地学断面岩石圈物质结构模型251

8.4 地学断面软流圈结构252

8.4.1 软流圈厚度变化253

8.4.2 软流圈vs速度结构253

8.4.3 软流圈内高速异常体型式253

8.4.4 软流圈低速异常体特征253

8.4.5 软流圈下固结圈结构特征254

9.1.1 岩石圈底界面划分与岩石圈厚度255

9 华南地区岩石圈三维结构类型与动力学255

9.1 华南地区幔块构造与岩石圈三维结构样式255

9.1.2 岩石圈高速块体与幔块构造258

9.1.3 岩石圈三维结构样式259

9.1.4 岩石圈构造类型与华南岩石圈构造分区260

9.2 华南地区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263

9.2.1 岩石圈构造单元边界性质263

9.2.2 岩石圈俯冲带与碰撞缝合带263

9.2.3 华南周边岩石圈壳幔韧性剪切带264

9.2.4 华南岩石圈二级构造单元边界壳幔韧性剪切带266

9.3 华南地区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267

9.3.1 增厚型造山带楔状岩石圈三维结构267

9.3.2 克拉通型陆根状岩石圈三维结构270

9.3.3 弱减薄型碎块状岩石圈三维结构272

9.3.4 强减薄型碎块状岩石三维结构277

9.3.5 东南大陆边缘带岩石圈三维结构——动力学型式282

9.4 华南地区软流圈结构及其对岩石圈结构的影响284

9.4.1 华南地区软流圈厚度变化趋势284

9.4.4 软流圈高速异常体特征与形成方式285

9.4.3 软流圈低速异常体分布趋势285

9.4.2 华南地区软流圈vs速度结构特征285

9.5 华南及邻区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287

9.5.1 大陆岩石圈伸展(拆沉)减薄作用与软流圈底侵作用287

9.5.2 大洋岩石圈俯冲作用与大陆岩石圈被动伸展作用289

9.5.3 大陆岩石圈碰撞增厚作用与软流圈物质流变运移290

9.6 华南地区岩石圈形成与演化292

9.6.1 华南地区周边中新生代动力学态势292

9.6.2 岩石圈形成与演化模式293

9.7 结论295

参考文献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