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卫星通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卫星通信
  • 宋家华,宋法田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宇航出版社
  • ISBN:780034226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7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卫星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卫星通信发展概况1

一、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1

二、国外卫星通信的发展6

三、卫星通信在我国的发展7

第二节卫星通信系统简介9

一、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9

二、卫星通信的工作过程13

三、卫星通信的业务种类16

四、卫星通信的特点17

五、卫星通信系统的实例18

思考题22

附录微波频段的划分22

第二章通信卫星24

第一节卫星的轨道24

一、地球卫星运动的基本规律24

二、圆轨道27

三、卫星轨道的分类28

四、静止轨道29

五、卫星的摄动30

六、静止卫星的星蚀及日凌中断31

第二节通信卫星的覆盖区33

一、全球波束覆盖区的几何关系33

二、通信方位角、仰角及星、站之间距离36

一、通信转发器42

第三节通信卫星的组成42

二、接收机的组成及指标44

三、天线系统46

四、卫星公用舱48

第四节静止卫星的发射52

一、运载火箭52

二、静止通信卫星的发射过程53

思考题56

一、信息、消息与信号57

第三章卫星通信技术基础57

第一节电信号与通信系统57

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58

三、语音信号的编码方式59

四、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66

第二节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69

一、工作频段的选择69

二、大气的影响71

三、降雨的影响74

四、电离层的影响76

五、自由空间传播损耗78

六、电波传播的特点81

第三节载波与噪声功率比(C/N)81

一、载波功率82

二、噪声功率85

三、载波与噪声功率比(C/N)97

第四节多路复用方式100

一、频分多路复用(FDM)101

二、时分多路复用(TDM)114

第五节调制与解调120

一、概述120

二、模拟制中的频率调制与解调121

三、数字相位调制与解调129

第六节多址联接方式135

一、频分多址(FDMA)136

二、时分多址(TDMA)139

三、码分多址(CDMA)144

四、空分多址(SDMA)146

五、几种多址方式的比较147

第七节信道分配方式147

一、信道的预分配方式149

二、信道的按需分配方式152

第八节 几种常用的卫星通信体制155

一、卫星通信体制的基本概念155

二、FDM/FM/FDMA/PA156

三、SCPC158

四、PCM/TDM/PSK/TDMA/PA(DA)159

思考题160

第四章卫星通信地球站162

第一节概述162

一、地球站设备的组成162

二、地球站的主要技术指标166

三、地球站的分类169

四、地球站的站址选择170

第二节地球站中常用的微波器件176

一、常用的微波无源器件176

二、速调管放大器214

三、行波管放大器227

四、参量放大器239

五、微波场效应管放大器245

一、概述250

第三节天线馈线分系统250

二、卡塞格伦天线253

三、双工器256

四、极化变换器258

第四节接收分系统260

一、接收设备的基本任务与技术要求260

二、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62

三、常温参量放大器265

四、下变频器271

五、接收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275

第五节发射分系统276

一、发射设备的主要功能和要求277

二、发射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78

三、发射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283

第六节信道终端分系统283

一、模拟制信道终端(发端)设备284

二、数字制终端设备294

一、伺服跟踪设备的作用305

第七节伺服跟踪设备305

二、天线驱动装置306

三、天线的自动跟踪315

第八节电源设备320

一、应急电源设备320

二、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321

一、可靠性的概念与对地球站可靠性的要求324

二、保证地球站高可靠性的措施324

第九节地球站的可靠性324

思考题327

第五章卫星电视接收站328

第一节卫星电视接收站的组成328

第二节 电视接收站的主要部件331

一、天线331

二、低噪声放大器332

第三节卫星电视接收站的主要性能指标333

一、电视图象信噪比及主观评价333

二、伴音信噪比336

第四节接收机的载噪比与接收站的G/T值337

一、接收机载噪比的计算337

二、门限电平与门限余量338

三、系统计算实例338

第五节怎样对准所要接收电视的卫星342

思考题349

第六章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350

第一节工作频段的扩展350

第二节地球站的未来351

一、天线及馈源系统352

二、低噪声放大器352

第三节通信卫星的多功能化353

第四节采用新技术与新体制354

一、频率重复利用技术355

二、传输技术355

三、基带处理和信源编码356

四、新业务356

参考书目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