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大职权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1603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66页
- 主题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大职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立法权12
第一节 概论12
一、立法权的定义和性质12
(一)立法权的概念12
(二)立法权的基本特征12
二、立法权的分类13
(一)国家立法权与地方立法权13
(二)职权立法权与授权立法权13
三、立法权行使原则14
(一)合法立法原则14
(二)民主立法原则16
(三)科学立法原则18
四、立法方式20
(一)法的制定20
(二)法的修改20
(三)法的废止24
(四)法的解释26
第二节 立法主体29
一、立法主体的概念及特征29
二、立法主体类型30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1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4
(三)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36
第三节 立法权限38
一、立法权限的定义和分类38
(一)国家立法权39
(二)地方立法权42
二、实践中的一些困扰47
(一)国家与地方立法权限区分模糊47
(二)人大与人大常委会立法划分不清47
(三)中央专属立法权过于抽象48
(四)经济特区立法权的权限模糊49
三、进一步提升的路径51
(一)明确地方现行立法权的界限51
(二)明晰人大与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范畴52
(三)明确中央专属立法权范畴53
(四)明确经济特区立法权的界限53
第四节 立法程序55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55
二、立法程序的范围56
(一)提案56
(二)审议60
(三)表决65
(四)公布66
三、当前运行中的一些困扰68
(一)起草方面68
(二)提案方面70
(三)审议方面70
(四)表决方面72
四、进一步提升的路径73
(一)完善立法项目的起草机制73
(二)完善立法议案提出制度74
(三)完善立法审议制度75
(四)落实单独表决制度77
第五节 新时期立法新要求78
一、当前立法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78
(一)立法工作部门化倾向严重78
(二)立法工作重点不够突出78
(三)全面深化改革对立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79
(四)地方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亟须进一步提高79
二、新时期完善立法工作的新要求79
(一)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79
(二)加强重点领域立法83
(三)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86
(四)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88
第三章 监督权91
第一节 概论91
一、人大监督的特点91
二、监督的内容92
三、监督的原则93
四、监督的意义94
五、监督的关系95
第二节 监督主体97
一、人民代表大会97
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98
三、参与监督的其他主体99
(一)人大代表99
(二)委员长会议或主任会议100
(三)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102
第三节 监督的内容与形式104
一、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具体内容和形式105
(一)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05
(二)执法检查106
(三)询问和质询107
(四)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108
(五)审议和决定撤职案109
二、法律监督的具体内容与形式110
(一)立法监督111
(二)对决议、决定、命令的监督112
(三)对司法解释的监督112
第四节 监督程序114
一、人民代表大会监督程序114
(一)工作报告、计划预算报告审查程序114
(二)询问、质询程序116
(三)特定问题调查程序119
二、人大常委会监督程序121
(一)人大常委会工作监督相关程序122
(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132
(三)审查程序134
第五节 人大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136
一、人大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136
(一)监督制度特别是代表大会监督制度还不够健全136
(二)人大对监督工作的主导性需要进一步增强136
(三)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民群众对监督的参与度有待提高136
(四)监督议题选择不够合理137
(五)监督方式运用不够充分137
(六)审议质量有待提高138
(七)监督公开有待加强138
(八)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需要进一步加强138
二、做好人大监督工作的建议139
(一)进一步完善人大监督制度139
(二)强化人大在监督工作中的主导权139
(三)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民群众对监督工作的参与度140
(四)科学确定监督议题140
(五)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141
(六)着力提升审议质量141
(七)完善审议意见办理机制142
(八)加大监督公开的力度143
(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143
第四章 人事任免权145
第一节 概述145
一、概念145
二、意义和作用147
三、人事任免权的基本要素148
(一)任免主体148
(二)任免对象148
(三)任免方式148
四、行使人事任免权的原则149
第二节 选举权151
一、概念151
二、推荐权与提名权153
(一)党组织的推荐权153
(二)提名权154
三、选举程序155
(一)提出候选人155
(二)投票与表决156
(三)宪法宣誓156
(四)公布159
第三节 任免权159
一、任免权的概念及其法律规范159
(一)任免权的概念159
(二)任免权的法律规范160
二、任免权的要素161
(一)任免主体161
(二)任免对象162
(三)任免权的种类164
三、任免权的基本权限165
(一)提名权165
(二)审查权168
(三)审议和表决权168
(四)公布权169
四、任免权的行使程序169
(一)提出任免案170
(二)审查任免案172
(三)提请说明173
(四)审议任免案174
(五)供职发言175
(六)会议表决175
(七)颁发任命书176
(八)宪法宣誓177
(九)公布任免决定177
(十)备案或报请批准(确认)177
五、任免权行使的完善178
(一)切实把好拟任命人员的法律素质关178
(二)充分保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任免知情权179
(三)进一步完善供职发言、宪法宣誓等任免程序180
第四节 罢免权180
一、罢免权的概念180
二、罢免权的要素180
(一)罢免主体180
(二)罢免对象181
三、罢免权的基本权限182
(一)提名权182
(二)审议权182
(三)申辩权182
(四)表决权或组织调查权183
四、罢免权的行使程序183
(一)提出罢免案183
(二)提交大会或常委会审议184
(三)被提出罢免人员申辩184
(四)表决或者组织调查委员会184
(五)公布185
(六)备案或报请批准185
五、罢免权行使的完善186
第五节 撤职权187
一、撤职权的概念187
二、撤职权的要素188
(一)撤职主体188
(二)撤职对象188
三、撤职权的基本权限189
(一)提名权189
(二)审议和表决权190
(三)申辩权190
(四)组织调查权190
四、撤职权的行使程序191
(一)提出撤职案191
(二)提交常委会审议或者组织调查委员会191
(三)被提出撤职人员申辩192
(四)表决192
(五)公布193
五、撤职权行使的完善193
第六节 人事任免有关问题的探讨193
一、关于党管干部与人大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的关系194
二、人大及其常委会能否对拟任干部进行考察195
三、关于完善提名权的思考197
第五章 重大事项决定权199
第一节 概论199
一、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源依据和现实意义200
(一)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源依据200
(二)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现实意义201
二、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基本概念203
(一)重大事项决定权的产生203
(二)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性质204
(三)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律界定204
(四)人大及其常委会四项基本职权比较210
三、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使原则212
(一)坚持党的领导原则213
(二)职权法定原则213
(三)广泛参与原则214
(四)统筹兼顾原则215
(五)注重实效原则215
第二节 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权主体216
一、法定行权主体216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216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17
(三)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区别218
二、人大代表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218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19
四、其他主体在重大事项决定权行使中的作用222
(一)发挥专家学者和专门机构的作用222
(二)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223
(三)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223
第三节 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权内容224
一、行权内容的界定224
二、行权内容的主要特点229
三、重大事项决定权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31
第四节 重大事项决定权的行权程序233
一、重大事项议题的提出程序234
(一)重大事项议题的征集234
(二)重大事项议题的评估235
(三)重大事项议题的选定237
(四)重大事项议题的提请238
二、重大事项议案的审查240
(一)公开征求意见240
(二)调查研究241
(三)论证242
(四)听证243
(五)专家咨询243
三、重大事项议案的审议程序244
(一)审议方式244
(二)审议组织形式245
四、重大事项议案的表决程序245
(一)表决方式246
(二)决定决议的作出246
五、重大事项决定及其执行情况的法律监督程序246
后记252
热门推荐
- 334771.html
- 2336794.html
- 3751482.html
- 562552.html
- 1626699.html
- 3788777.html
- 2647502.html
- 55910.html
- 3689876.html
- 14456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8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779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9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29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88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12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3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00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5993.html